|
我的鸽舍 |
|
上海金盾鸽舍 |
|
|
|
|
信息统计 |
上海金盾鸽舍
地 区:上 海 文章总数:6篇 推荐篇数: 3篇 留言数量:57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90 建立时间:2005-9-6 |
|
|
|
作者:上海金盾鸽舍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5-15 19:51:00
|
|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两上贵州高原与鸽友们相聚,是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到的。贵州平均海拔有一千多米,俗称鹞之乡,鹰之村。在我的脑海里,那地方不要说饲养信鸽,就是养一只鹫,恐怕也扑腾不了几天。可就在这么个地方,就有这么一大群人,他们视鸽如宝,爱鸽如命。这些处在高原的鸽友,做出了常人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的事情来,令我这个“老鸽迷”,惊奇不已,惊叹不已。
2004年10月我应贵州省仁怀市信鸽协会的邀请,前往那里,与相距千里的鸽友相会。我已经记不起这是鸽会第几次邀我了,盛情之下,我再也按纳不住自己的情感,毅然登上南下的列车。
去之前,我总在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信鸽,那里的人,一切会是怎么样?很快答案来了,原来那里的一切是那样的难忘。
接车的是邱敏、陈三娃先生,在他的关照下我很快到了目的地。在那里受到了贵州省仁怀市信鸽协会肖会长的接待。一切是那么的热情、真诚、友好。是夜,肖会长召集了全部鸽会会员开会,为此他还特意杀了一条大黄狗。由此一场不计语言,互相交流鸽经的会议,就在啃狗肉,喝美酒的氛围中开始了。据说鸽会每年年底都要搞类似的交流会,意在通过总结,提高培养信鸽的水平。
不经意间,人们已经有几分醉意,山中人的豪气也随之上扬。只听到一位鸽友说,我要养几羽远程鸽,跑个名次给你们看看。谁知话音还没落地,又有一位个鸽友站起说,朋友错了,现在不兴远程鸽兴中程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位鸽友腾的从椅子上跃起说,我短途有詹森,远程有吴淞,两个一配不就是中程鸽了吗。他们的对话引得鸽友们哈哈大笑,笑声中也使我这个异乡人多了几份家的感觉。
其实,这些鸽友能坚持到今天,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要知道贵州省仁怀市信鸽协会已创办14年了,可是由于海拔高、山势险、天气变化多等等众多不利因素,至今飞得最远的距离也只有500公里。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感到最主要的问题出在,鸽源太广,血统太乱,方法太杂。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引进名鸽,明确血统,订阅杂志,增加知识,科学养鸽。尽管他们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仁怀市信鸽协会的鸽友们并没有气馁,他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雄心壮志,为中华信鸽的腾飞,每天努力着,他们的事迹时时刻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发誓一定要和他们一起奋斗,来圆他们的飞鸽梦。
在强烈的冲动中,我飞回了上海,想写以些什么。谁知刚到家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动笔,一份发至远方得邀请又至。原来同是贵州省的毕节市鸽友们,知道我去了仁怀市,于是也急急要请我去他们那里一聚。可他们晚到了一步,我已经回了上海,好在现在通讯发达,这不追到了上海。在鸽友的催促下,我又开始了第二次贵州之行。
此次去的贵州省毕节市,据说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的地方,距海平面1600公尺。那天乘火车先到贵阳市,然后有鸽友们驱车200多公里将我接到毕节市。在去的路上,我算领教了那里环境“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厉害。刚刚还阳光灿烂,陡然又细雨菲菲,就象那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路上山连山,桥连桥,也称之一绝。鸽友们告诉我这一路上共建有各种桥梁152座。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波,我终于到达目的地。
举目远眺,这毕节市的的确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四周环绕是山,房屋也建筑在山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一眼望去,房顶上竟然还筑有众多鸽棚。没到毕节市就有鸽友向我介绍他们的鸽会李仕鸿会长,说他的志向就象他的名字一样非常鸿大,尽管我们地处高原,但他表示一定要以最大努力和全国鸽友看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鸽会他真可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话语中充满对李会长的敬佩。当我见到李会长的时候,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很具有智慧和魄力,对毕节市的信鸽发展史了如指掌,是一个干事业的汉子。李会长告诉我,他们这里饲养信鸽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年来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大大小小的鸽赛十多次,每次均有上万元的奖金作为奖励。信鸽来源主要通过引进上海、四川等`地的优秀赛鸽,经过一代代的繁殖,终于培养出了一些适合本地的赛鸽。500公里有当天归巢的,也产生了一羽一千公里的赛鸽。对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错嘛,在高原、多雨、多雾、多鹞的地方能飞出500公里乃至1000公里赛鸽,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说来也惭愧,原来这些越过崇山峻岭500公里飞回的信鸽竟有不少和我的《金盾鸽舍》有关。如500公里亚军得主宋向明,他的赛鸽就是从我处引进的“吴淞鸽”第三代。还有鸽友陈会明的一羽号称“独脚将军”更是让人叫绝,该鸽在训放时因不慎将一条腿弄断了,到500公里比赛时成了放在老陈面前的一道难题。放,于心不忍,不放不知其价值所在。为了证实它的优秀,老陈将它送上了艰难的征程。会长李仕鸿不愧是当家人,知道老陈要把“独脚”鸽参加比赛,特地批了个鸽笼给老陈,将 “独脚”鸽单独关一笼里。这羽鸽子也没辜负李会长和主人的心,十来天后它凭着一条腿回家了。对此老陈特别感谢李会长,他说,如果没有会长的关心,恐怕此鸽难归。他还兴奋的对我讲,蒋老师你的“吴淞鸽”就是吃得起苦,耐力好,归巢性强,在我们这种地方就应该饲养“吴淞鸽”这样的品种。可是我更以为,好鸽种固然重要,可鸽友们,将种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下来,使它们能逐步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正是这种信心和恒心,才得以造就了他们的辉煌。
在贵州时晴时雨的气候其实还不算是鸽友们饲养信鸽难跨的坎,要说这难的是,那时不时出现在天空的鹞,在毕节市养鸽人中没有一个能躲过这一劫。说来还真让人不相信,那天,我上李会长家欣赏他的爱鸽,他家的鸽棚真不赖,硕大的棚干净明亮,百羽信鸽热闹非凡。一番观看后,李会长打开鸽门,只见鸽子一涌而出,直上蓝天。可没过多久群鸽突然四散,李会长说,鹞子来了,话音没落,只见一只鹞已经飞临鸽群上空,随即对鸽子发起攻击。一会它盯上了一羽鸽子,居高临下直扑而来,眼见那鸽子要命丧鹞子,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突见那鸽子来了个反身直上云宵,可惜那鹞冲过了头,来不及作出第二次反应,也只能恨恨作罢。望着刚刚发生的惊心动搏的一幕,我想鸽子今天虽然逃离了灾难,可明天后天……,我再一次深深感悟到,高原养鸽不易,毕节市养鸽更不易。
回到上海又有多日,可两上贵州的经历却让我受益非浅,鸽友们的热情,鸽友们的斗志、鸽友们的雄心、鸽友们的渴望让我时时不能入睡,我想如果我们养鸽人都能象贵州“两市”的鸽友一样,不怕困难,不畏艰难,宏观上对未来充满信心,微观上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上海记录、全国记录乃至世界记录又有何难。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