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威县路政鸽舍 |
|
|
|
|
信息统计 |
威县路政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430篇 推荐篇数: 1篇 留言数量:5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09 建立时间:2011-4-13 |
|
|
|
作者:威县路政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4-12-15 3:19:14
|
|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学名:Equus przewalskii)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从比例上来说,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尾巴粗长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状,不似家马自始至终都是长毛。
1977年,三位荷兰鹿特丹人创立了普氏野马保护基金会,该基金会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将造前的普氏野马血统记录数据经电脑处理,建立起蒙古野马血统记录数据库;二是首倡将普氏野马放回归大自然。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葛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的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 中国于1957年曾在甘肃肃北县的野马泉和明水之间捕到过1只,1969年在新疆尚有人在准噶尔盆地看到过有8匹野马组成的小群。1971年,当地的猎人看到过单匹的野马。20世纪80年代初,还有人在东准噶 尔盆地乌伦古河和克拉美山之间的地域发现了野马的踪迹,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来,新疆也时常传来发现野马的消息,不过经证实,所看到的都是野驴。中国对野马的存亡十分关注,1974年、1981年和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并结合航空调查,力求找到野马,结果令人失望。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自然界还有残存的野马,其数量也少到不能形成种群,因而不足以保证一个物种的生存,所以野生的普氏野马很可能已经在自然界消失。 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而国内新疆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也由于俄、德、法等国的探险队不断大规模捕猎,并将28匹马驹偷运出境,加之国内大批捕杀,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到1985年,分布于美、英、荷兰等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活野马仅有700多匹,而且是圈养和栏养的。1986年8月14日,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野马还乡”工作,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随着18匹野马先后从英、美、德等国的运回,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 部分普氏野马后来进化成现在的家马。也就是说部分家马的祖先是普氏野马。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