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且看图说话。
此图为90年的鸽刊插图,讽刺的是台湾对进口欧洲鸽子的热情。此图背面又附一图。
这样一看聪明的鸽友自能有所启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最高买府已由原来的台湾转而被中国取代。
以史为鉴回头看看曾经的最高买府台湾是不是由原先的信鸽输入转为信鸽输出?我看至今还是一样以外血输入为多数,就算以卖出经营种鸽为主的鸽舍,也是一路卖"旧血"买"新血",而卖出的多数还是流入大陆或是台湾本土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比赛我们自负盈亏可是引种必须掏钱,其实我们都间接在为老外打工。
从第二副漫画里不难得到启示,"拿来主义,洋为中用,以夷制夷"这些思想看似聪明,但“买的没有卖的精”对方也不傻。连已故的詹森都会人性化地说"把好的卖给别人,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碰到有良心的到手的还是略差一等的,如果是遇到不肖之徒,那失败早已注定,国人还想通过走捷径,妄图一步到位引到顶级的鸽子吗?稍有心眼换位思考一下,都能理解自己除非就此清棚不养,如果还有继续经营鸽舍的打算,谁会将自己的顶级种鸽轻易卖掉就此断了自己财路。就算摆明有人欲出高价强行购买,一副心疼作态之后"无奈"售出,其背后多已留有接班鸽子。
就好像前几年"脱内"洋装有病清棚,其实背后早已暗杆一批"幼鸽",就算通舍的成名种鸽全部出清赚得盆满钵满,两三年之内"重新"起棚照样大放异彩。难怪早年就有台湾赖氏买真命天子的过程,先让鸽主开出天价,然后当场不作表态,临到要登机回国的时候再出其不意直接付款提鸽不但买下本尊更多买了两羽直子,为的就是防止鸽主在卖出前趁机配对多留后代日后已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样的购鸽经验可谓十分老辣但估计也是早年购鸽得出的经验,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位大师暗渡陈仓的手法真是让人惊叹。
基本上身边认识的朋友绝少有鸽二代的,没有祖传的鸽子,那么引种确是少不了的事情,这点我并不排斥。
现在国内有一个普遍现象,当下的人为了追逐名利在各行各业都显得十分焦燥,什么东西赚钱很快就会一窝蜂,恶性竞争之下借着网络各种山寨东西纷纷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同样蔓延至鸽界,因为奖金的巨大诱惑力,为了快速看到成果,原本的育鸽已由买鸽取代。很多鸽舍只注重现实的成绩,所以多采用杂交作出赛鸽,成绩是上去了,但这样作出的鸽子内在基因已经是杂合体,再往下杂交作出的后代鸽质量将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所以就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引种。
需知真正的赛鸽育种,在作育和验证上面,一个鸽子被作出的第一年用来飞赛验证,第二第三年两度换配作出下代验证育种实力,所以最快也要三年才能完成一代,改良的过程漫长除了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相当的恒心,所以赛鸽运动才有陶冶性情一说。
"厚德载物"这四字是直到最近才领悟到它的真义,这些年因为养鸽结交的朋友看过的书籍摸过的鸽子加上自己买进和淘汰的,渐渐的发现自己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其实发掘的同时也浪费了不少的好鸽子,很多时候本以为鸟枪换炮其实是南辕北辙。
一个人养鸽的资历不够在鉴赏和培育鸽子上面的道行尚浅,纵使有幸得了好鸽,最终也是会因为不懂欣赏或是淘汰错误或是不懂筛选培育而至最后一代不如一代。"识"不配"鸽"最后再好的鸽子同样不能留住。
物质是有限的,手艺是自己的,赛鸽虽是以鸽子在做比赛,但归根结底赛鸽仍是一门手艺。鸽主的宝藏其实不单单藏在鸽舍,相比之下鸽主身上那双善于发掘好鸽的眼贵。
引种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为起点的观念没错,但更重要是在自己的心里树立“重识轻鸽”的观念,当下国内的鸽友受鸽商的洗脑已经很深,总觉得一年不引进就会差对手很多,就连甘当"鸽王"之名的人早期求速度就买比国鸽,现在一难飞就买英国鸽,可见烧钱的功夫了得,培育的能力尚有不足。
我敢断言中国一日只知道购买别人的育种成果,而没有自我改良鸽子的赛制和技术,中国就会有追不完外血。当别人还在不断追求那些名系的时候,我们当反过来向内使力转为追求知识,多看好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静下心多观察自己的鸽子,研究遗传规律。有机会也可结交同道上的良师益友,有时候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朋友的好意点拨都可以让自己实现质的飞越。
掌握了赛鸽所需具备的知识,你将不再受限于何种何系,而自那起也不再迷恋巨人的肩膀,你的学识就是自己腾飞的翅膀而且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持续为藏友提供实战经验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也是本号存在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