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热爱信鸽的人来说,都熟知血统决定地位,但是真正一个赛季下来,我们给信鸽表现机会的空间并不大,它们的潜能还没被我们完全发挥出来,
棚中每年的选手鸽很多那些在比赛中赛季平平的,给我们的感觉认为是距离未到它翔程,放300公里不行 就放500公里 还是不行就放700公里,最后放丢为止,一只鸽子由此而结束了。仔细想来鸽子从出壳到训放到比赛,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鸽友的辛劳,而付出确没有收获,那是养鸽人最痛苦的时候,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总结经验,不反思自己,如果能够反思一下在每场比赛中,集鸽前,和归巢后的对比,上笼前是否达到巅峰的标准,归巢后检查鸽子是否进了全力,一只归巢的信鸽在检查没有伤病的同时,看它是否还能咕咕的叫,肌肉是否变黑发紫,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只有只样的鸽子是拼劲全力了,对那些上串下跳,精神饱满的鸽子,【成绩并不理想】它的潜能就需要我们挖掘发现,只不过你刺激的方法还有不妥之处,没有达到预想的高峰期。而你现在认为是距离不够,那就想法偏激了,每一只选手鸽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鸽子是恋巢型的,有的鸽子是性情暴烈,而有的需要人为的对它关爱多点 同样也能刺激它,还有的鸽子是需要用药物刺激方法。比如国外的成功经验很多,把一面镜子放到信鸽的巢箱里,给寡居的雄鸽子临比赛前放进一只雌鸽,虽然这些常识性的理论鸽友都熟记于心,可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运用上,还不是那么成熟。试想无论那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信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夺冠还会远么?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
一个真正的爱鸽人,应该是把二流的鸽子养到一流的水准,多给赛鸽机会,让它们的能力和潜能发挥的游刃有余。以上所述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