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尔阿曼多在比利时利蒙治赛场荣获佳绩一事引起大家的讨论。这亮眼的成绩,乍一看值得我们欢呼。但是有的鸽友并不买单,“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在欧洲发挥的鸽子,怎么在国内赛场飞不了”等质疑声纷至沓来。
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中国赛鸽“贴金式”发展
近些年,很多名家强豪从国外引进赛鸽,价格那叫“一听吓一跳”。从个人角度来看,也许是智取,名血名鸽获奖的概率更高,但是这样高价引回来的鸽子,要打多少场比赛、作育出多少个冠军后代才能回本呢?从中国赛鸽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别人家的鸽子,打再多的胜仗,终归是别人家的。也许我们在饲养和训练上有十足的功夫,但是“种”是根基。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育种技术,那么“赛鸽强国”“赶超欧洲”这些言辞都是无稽之谈。
育种技术是根本 现在说“赶超”为时尚早
为何我们的育种技术跟不上赛鸽发展的脚步,我在本文不再赘述,大家心里清楚得很。即使如此,我还是要说,“育种”这一关如果不埋头去干,不下狠劲去钻研,我们永远只是帮助别人过关斩将的虾兵蟹将,难以在国际赛鸽上担任重要角色。
想当年,李鸟、汪种培育出国血鸽系,用实力为中国赛鸽正名,这是真正值得呐喊的事,用自己的“血”打出的一场场漂亮仗,都是实实在在的,谁也拿不走。反观现在,我们似乎走入“贴金式赛鸽”的死胡同。这只鸽子只要带上“詹森”“奶酪”这些外国名号,似乎就“高人一等”。
曾经的中国赛鸽在国际上赫赫有名,现在却依赖于别人的血系,而且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育种技术似乎断层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有很庞大的赛鸽群体,有很多一直在坚守这份喜爱的新老鸽者,我们依然可以期待,终究有一天,我们的国血会活跃在中外各个赛场,我们的赛事也会越办越好,用赛绩说话,这才是我们向全世界鸽友展示的最好的明信片,这才是赛鸽强国在国际赛鸽上该有的姿态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