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龙霸鸽苑
87 1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0)
我的养鸽感悟(0)
我的收藏文章(87)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1)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有文化
  信息统计

龙霸鸽苑
地    区:辽 宁
文章总数:87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38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7-2-14


揭开鸽眼论理论最后一层面纱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龙霸鸽苑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7-8-22 12:29:04  
  编者按:“鸽眼理论”如同死潭中的新浪,即使小小的一片石子也会掀起阵阵涟漪。本人在10年前阅读吴戈平老师的此篇文章,至今记忆犹新,认为这是一篇最接近客观实际的,具有说服力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以正视听!——袁民

  砂眼好还是黄眼好?问题很深奥吗?

  常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砂眼好,还是黄眼好?”似有许多人会认为这个问题很深奥;但是换一个问法,黑眼睛好还是蓝眼睛好?你就会认为这个问题问得很愚蠢,无非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差别嘛,何来高低之分?世上不同眼睛的人种有傻子,也都有精英,但为什么偏偏提起鸽眼,就会深奥无比?说到底这都是鸽眼理论惹的祸。

  自从上个世纪欧洲某个鸽友异想天开创造出鸽眼理论后,就曾在世界鸽坛上风靡一时,尽管现在欧洲人已对其失去了兴趣,但传到中国后就一直被相当多的人当作经典,并对此痴心不改。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鸽眼理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层层推进,不断发展。以中国鸽人的聪明才智,鸽眼理论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已从初级阶段上升到了高级阶段。鸽眼理论像乒乓球运动一样,在英国发明,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几十年的发展,鸽眼理论从最初简单的眼志论衍生进化出高深的眼线理论、眼脐理论、眼底理论、内线口理论、外封砂理论、眼道论、眼皮论等等,中国的鸽眼理论已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玄秘高深的玄学。

  似乎眼睛的每一个构造都会与鸽子的优劣遗传扯上关系,连看眼的观察工具也现代化了,从起初的放大镜发展到窥眼箱再发展到眼底镜,还能发展到什么?我们无从可知,但有人已用了显微镜这倒是真的。现在,鸽眼理论发展是发展了,但问题是鸽眼理论的根基是建在哪里,是沙滩上的大厦,还是深扎在岩石上的城堡?有话道:理论指导实践,那么我们的鸽眼理论有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呢?

  眼科专家的结论:马尾巴的功能?

  有位鸽友的老婆是位眼科专家,为帮助鸽友进行鸽眼研究,专门用显微镜对信鸽和肉食鸽的鸽眼分别进行了解剖研究。但是结论是什么呢?说起来挺有意思,她说鸽眼的功能就是普通眼睛的用处,肉鸽和信鸽的眼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用于观察。把鸽眼神秘化和把马尾巴的功能神秘化是一样的道理。解剖学所下的结论明明白白的摆着,但却未必使人信服,因为还有全息理论的原理摆在那。俗话说一叶而知秋,一个细胞都能克隆出一只羊,为什么鸽眼就不能反映信鸽的优劣?鸽眼论仍对一些痴迷于此道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迷惑力。

  鸽眼里有的东西是什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兜里揣上个纺织厂里验布用的放大镜是很正常的,他们走哪看哪,抓到只鸽子就会习惯性地拧住脑袋,掏出放大镜千方百计从鸽眼中看出些名堂来。这是为什么呢,就为迷信鸽眼的理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一只好鸽子。如今许多年过去了,仍有许多鸽友沉迷于鸽眼,而鸽眼论也愈加神秘化,成为了“冠军鸽的秘密”,“育种家的最高机密”,“赢家的秘不宣人的要诀”等等。鸽眼里有的是,阿尔砂、眼志、外眼圈、内眼圈、虹彩、紫罗兰、西仔目,还有速度线、距离线、“内线口”、“品性圈”等。

  不仅这些,鸽眼还要有层次,有态势,如八角形、链珠形、内齿形、外齿形、黑气、黑线、黑斑、荡前角、全圈形、阔圈形、点眼丛,更要有特点,鸽眼要干老,虹彩要挂油,眼砂要粗、松、透、露,当这些玄机暗伏的词语出现时,往往使那些新手如处云里雾中,茫茫然而不知所云。而鸽眼理论经中国人的发展更有了进一步的,系统性的深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南京赛鸽摄影家,理论家姜晨光通过对自己所摄的超远程归巢鸽的眼照的研究成果将眼志论升华为系统的眼脐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姜氏理论,更是影响了一批有志于鸽眼研究的鸽友。当前,鸽眼理论经过了“五圆说”、“眼志学说”、“姜氏眼脐论”,又发展到了“栉膜学说”,把中国式眼道发展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境界,从而更神秘更玄妙。然而归根到底,鸽眼论究竟是假设,还是迷宫?是捷径,还是陷阱?是最高的机密,还是故弄玄虚?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是算命先生的罗盘,还是科学家手中的计算机?是谜底?还是迷局?是繁琐哲学,还是科学定理?这一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廓清迷雾,认识清楚。

  “功到自然成”,果真如此吗?

  还是先从笔者的体会谈起吧。早年间,笔者也曾是个痴迷的鸽眼论者,放大镜也是从不离身,也曾广为搜罗有关鸽眼资料,着实研究了好几年,也曾和姜晨光先生进行过鸽眼方面的探讨,也有些许鸽眼方面的体会,但是或许是笔者太过愚笨,多年的探索,除了能看出鸽子长途高速飞行后和飞行前的细微区别和个别熟悉鸽系与其它鸽系之间的些许差别外(多年的探索,仅此一点收获),实在看不出鸽眼与鸽质,与飞行能力之间的联系,也无法预知预感这羽鸽子的速度和适飞距离。更无法知道鸽子的育种价值。所以现在对于鸽眼只在长距离比赛验鸽时看一看,有时也作为鉴别种系时的参考,其它的嘛,无从推断,至于什么从鸽眼看出鸽子是否聪明、能否飞出好成绩,只有天知道,所以一律舍弃。笔者的一位朋友对眼底栉膜很有兴趣,早在九十年代就曾言已获得其真谛,拎着眼底镜四处看鸽断鸽。但许多年过去,笔者再去见这位朋友,问其眼底镜在哪,朋友笑曰:早扔没了。在早年的赛鸽杂志上,专门有一篇文章对鸽眼的结构进行过专门的论述,这结论也是根据解剖学的原理给出的。眼砂是什么?是毛细血管,内线扣是什么?是控制瞳孔的环状括约肌,眼睑是什么?是眼皮。也曾有鸽眼论者对眼皮大眼皮小专门进行过争论,有阻风说,说是眼皮大影响速度,有挡风说,说是眼皮大挡风挡雨,有助于观察定向,高速飞行。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信鸽的优劣又该它眼皮什么事呢?在枝梢末节上穷究不舍,只能是下的功夫越大离目标越远,有句话叫做要想成功,就要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

  走捷径还是搭便车?

  总有人试图找到一个捷径,总有人想图省事,想用一种不用实践,不用放飞,不用验证的方法直接找出最优秀的种鸽和的最出色的赛鸽,省得像那些育种家那样不结婚、不娱乐,用几十上年的精力,反复去实践,反复去放飞,为建立一个自己的赛鸽系统耗上了一辈子的精力。但会有这样的可能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老先生的求索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还有不少人在一代接一代地前赴后继地楔而不舍地探索着这个可能。但这个捷径确实存在吗?

  想说放弃,容易吗。

  说实话,现在就把鸽眼理论请下神坛,还为时过早,现代中国包括外国也还有一大批鸽眼论的拥趸;即便鸽眼理论不那么实用,要想让人们放弃鸽眼论也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不容易的事,而且过程十分痛苦;由其是在我们中国,毕竟弄清这些理论花费了鸽友们太多的时间。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资讯不是很发达,不像现在杂志、报刊那么多,网络发达,找什么资料上网一查就知道。那年月,书刊少,养鸽老手们更是把鸽眼论看成是一门大学问,通常是故弄玄虚,一般交情是不肯轻易告诉你的。你想要研究研究,光是弄懂那些五花八门的玄妙的名词就要耗费你不少精力、时间和金钱。什么虹彩,面砂,砂粒,归其就是一个面砂;比如研究内线扣,你要先懂顺应圆,相关圈,内线口,懂了就知道是一回事。但要看明白内线扣就要消耗了你不少电池,不用手电强光你看不清啊;要看到所谓的“点眼丛”,更是要你跑几百里路,去寻找上百家鸽舍,为什么,这种鸽子少啊;为了弄清眼房水是什么,更不知要你请教多少高人;最要命的是,不知是江苏还是上海的哪位前辈高人,在丰富鸽眼理论的同时,弄出来个什么“干老”这等不伦不类的形容词,为了认识这个“干老”的模样,本人足足琢磨了两个月,对照了不知多少鸽眼照,才算认清这“干老”的真面目。这些杂合而成的鸽眼理论名词不仅有翻译得很糙的外来语,也具有地域性极强的名词,更有台湾那边土话,如果不去对照台湾出的鸽照画册,你永远也搞不清所谓西仔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眼睛。经过苦苦的探索,总算把这些理论与现实对照上了,可改革开放一来,老外们的短程速度鸽一到,才发现,这些理论在长距离赛鸽上还稍许能贴上点边,还能硬生生地找到点依据,可对于那些新鸽系,很少再能套上,再一环顾,那些新秀高手鲜有对此道有深入研究,可是照样夺金挂银,转了一大圈,经历许多,见识风雨、鲜花,就是不见真理。

  精力投得大,知识长了不少,用处不是太大,但不是一点用也没有。这是自己最终得出的正确的结论,还是自己半途而废的见证?或许钻透了牛角尖才能见到另一番新天地。

  神秘玄妙的鸽眼论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

  时至今日,再没有人敢斩钉截铁地说鸽眼是判定信鸽优劣的唯一方法,但仍有些鸽眼理论的经典话语在鸽坛流行不衰:

  “好鸽子一定有一双好眼睛,好眼睛不一定都是好鸽子。”

  “抓到一只鸽子,鸽眼睛会告诉你一切。但一切也不全取决于眼睛。”

  “粗的砂粒较优于细的砂粒,但是在赛鸽归返当中这些粗的或是细的都分别存在。”

  这些话无论如何都叫你无法反驳,怎么说怎么有理,但你不觉得这些似是而非的话类乎于在街头摆摊的那些八卦大师算命先生的话吗?

  所以,当有人用什么镜子像模像样地看了你的种鸽后,郑重其事地说:这是只好东西,上代里面有冠军血统时,你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千万不要五体投地,因为现在没人再会把没有冠军血统的鸽子留下来做种,每只鸽子或多或少都有冠军的血统,因为我也可以从你的一只鸽子身上拔下一根毛,拿着它到一个医疗机器里化验一番,再用放大镜像模像样地看半天,然后对你说,这是只好东西,上代里面有冠军基因,说不定你也会欣喜若狂,五体投地,前提是你要无比相信和崇拜我的“鸽毛理论”。

  所以,当有人拿出你家一只具有不规则多菱八卦形内圈的种鸽说,这是一只超级种鸽,够你玩一辈子时,你也还是该干啥干啥,该验证还是验证,该引进还是引进,千万不要以为一鸽在手就万事无忧了。本人早年曾得到一只这样的种鸽,尽管是在鸽市上淘到的,也不知是信鸽还是肉鸽,但还是用了好些年,结果呢,不提也罢,从没飞过二百公里。这也不算忠告,只当是提醒,爱听不听。

  国人的弯路会走多久?

  赛鸽老手们总是要耳提面命地告诫新手:不要走弯路,不要走弯路。有捷径摆在面前,我们为什么要走弯路?因为弯路上有风景,因为弯路上有诱惑,弯路上鲜花盛开,不仅有老桃花,还有紫罗兰。因此我要说,对于新手而言,弯路必须走,不走不足以长见识,不走不足以有教训,不走不足以长经验,有句话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弯路的艰苦,就不能深刻体会直路的便捷,不走弯路,怎能划出人生一个圆满的句号。有道是大道至简,左道至繁,但由简至繁难,由繁至简易,人世如此,赛鸽也如此。我们这些老鸽友都从鸽眼论的道上走了一遭,管他是捷径还是弯路,新手们也该去走一趟,不然怎能有可唠的呢,不然怎能证明你有学问呢,吹牛都没法吹。

  更何况色彩丰富的鸽眼是那般的迷人:色彩斑斓,桃红柳绿,天蓝地金,赤橙黄绿青蓝紫,异彩纷呈,灿烂诱人。所以,如果有新手要学习鸽眼理论,我们现在就可以上上基础课。第一章:赛鸽眼睛构造及各部位名称。第一节:瞳孔……第二节:内线口……第三节:眼志……第四节:底砂……第五节:面砂……当你把最后一章“栉膜学”学完后,你就可以去实习了,等到你实习完之后,你就可以出师了,估计再有几年,你就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了。那时,一个圈就会划得很圆满了。

  这里讲一个功德圆满的例子。在2001年江苏的一个鸽展上,笔者见到一个买鸽的,一看就是个鉴鸽高手,一个典型的鸽眼论者,还领着一个相眼大师作为助手。他们来到展台前,只匆匆转了一圈,简单扫一眼,然后就掏出了全副的装备,各式放大镜,眼底镜,两人显得十分自信,特别高慠,放言,你们不用介绍,我不看鸽子不看血统,就选眼睛,两人果然了得,果真是不看血统不摸手感,一个时辰下来细细地照了一大圈,只选走三四只鸽,看来自己是十分满意,躇踌满志,连血统表都懒得要,拎着鸽子飘然而去。我心中不禁大为感叹,江苏不愧为中国赛鸽发源地之一,真是藏龙卧虎,此人真乃世外高人也。过了一年,笔者在北京欧洲大师级的拍卖会上又见到了这位高人,可曾几何时,这位高人似乎变了,变成了一个血统论者,也谦虚了许多,提前来到北京,仔细研究血统,认真上手摸鸽,请教欧洲大师,做足了功课,而那套鉴眼工具却未见带来。这一次,他收获颇丰,带走了许多奖鸽和大名鸽的后代。再八年过去,这位鸽友已经不是什么世外高人了,而是真正的闻名遐迩的鸽坛名人了,不仅当地比赛中经常抢金夺标,在各大公棚也是连连露脸。问其鸽系渊源,坦言道:全是那次北京拍来的名系后代。再问其怎能么不用鉴眼工具了,他嘿嘿一笑,那套办法对外国鸽不是太好使。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也许成功者都要先划上一个句号,才算得上功德圆满吧。

  速度线和距离线,是前因还是后果?

  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速度线和距离线的探讨。在赛鸽理论中,最能和赛鸽速度和放飞距离有紧密关联的,最实用的也就是鸽眼中的速度线和距离线了,最能用赛鸽眼来验证的也是这样的线条。依据鸽眼理论,速度线是赛鸽具有速度的标志,距离线是飞行距离的标志。在当年那些超远程归巢的名次鸽的眼里,就常常能找到这样的标志,同时,还能找到与此同样引人注目的黑斑、黑横杠、黑气。

  已故姜晨光先生就照出了许多这样的名次鸽的鸽眼照,这些标志证据确凿地表明了,好鸽子的确有其标志。这似乎也更加验证了姜氏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对照片的研究表明:鸽子长距离高速飞行,长时间观察寻向,加上光线,风压的变化,瞳孔要反复收缩聚焦,眼晴会过度紧张疲劳,加上强风施压,造成血管挤压破裂而渗出血液,继而氧化成黑点、黑气和黑线,实际上就是眼睛血管受伤的出血点,超远程归巢获奖鸽多有此特征。人要是连夜不睡眼睛也会充血,而赛鸽高速远程飞行,眼砂当然就会产生变化。所以说,有黑线黑斑的鸽眼多是长距离或是艰苦天气下高速飞行造成的,经过休养生息,出血点会逐渐变淡,但有的也会终生留下痕迹,据此,老手可以准确观察判断鸽子是否是非正常飞行。这也许是姜氏理论对赛鸽运动的最大贡献。

  但是对于速度线和距离线,鸽眼理论却没有给出正确结论。其实,赛鸽的速度线和距离线也是这样造成的,反复收缩挤压,也会造成眼脐部位出现沟痕,环状的就被人称作了距离线,放射状的就被人称作了速度线。当年本人的一只1500公里名次鸽在放飞前并没有发现有距离线和速度线,但是在放飞后却在眼脐上前荡角处出现了长长的一道深沟,并也有两条速度线出现,自己当时正痴迷于鸽眼理论,所以欣喜非常,可当半年后有鸽友来访,抓来向人展示时却发现,距离线浅了,短了,速度线也没有当时明显了。这充分说明速度线距离线和黑线黑斑一样也是飞行后造成的眼砂变化,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是后果而非前因,如果在还没上天的小鸽眼里,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样的黑斑和线条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把这样的线条称为速度线和距离线,还是十分贴切的,因为越是高速飞行,越是长距离飞行,瞳孔收缩挤压越剧烈,也就越容易产生这样的痕迹。由此来选种当然也是可行的,因为飞完的鸽子必定有它的价值。但需要说明的是,它只是后果,不是前因。内在的的基因素质使它完成了大距离的高速飞行,大距离的高速飞行才使它眼砂有了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它内在的基因,速度线距离线不是能飞的标志,而是飞完的标志,并非是鸽眼理论所指出的,看了速度线、距离线,能预感这羽鸽子的速度和能飞距离。在现实中我们还发现,种鸽里眼好的要比赛鸽里眼好的要多,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是种鸽多是飞完后留的种,二是种鸽岁数大的多,飞行和年岁都会给鸽眼中留下皱痕。

  不是结论:最后,让我们轻轻揭开鸽眼理论的最后一层面纱吧。当然,我不能给予它最后的定论,但我们可以给予它一个恰当的形容:鸽眼理论是什么?鸽眼理论是餐桌上用来佐餐的一盘酱,有它也吃饭没它也吃饭,但有它吃起来更有滋味;鸽眼理论又是聚会时的一壶酒,没它就没气氛,没它就没半醉半醒的那种兴致,没它就吹不起牛;鸽眼理论是茶馆里沸腾冒泡的那壶水,没它就泡不出茶味,没它就泡不出鸽经,没它就消磨不掉我们无法打发的逸致闲情;鸽眼理论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起来很美,但你永远走不到头,不过毕竟也是现实的映射;鸽眼理论是贾宝玉梦里的太虚幻境,玄妙缥渺,又充满玄机;虚塞存在鸽眼理论是姜太公设下的永远破不了的八卦阵,迷局重重,只要你有好奇心,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闯进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妙。鸽眼理论到底是什么,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仔细琢磨吧,话说得太透有时真就没滋味了。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养功不到位好种也白费精彩语录服不服 (1524次) 2018-9-3 9:09:47
 ·鸽子的神奇之处在于“无法预测” (901次) 2018-8-26 18:08:38
 ·信鸽的渐变决定了后代品质 (723次) 2018-7-7 9:29:11
 ·鸽粮的作用与功效 (1060次) 2018-1-7 10:42:19
 ·鸽粮的作用与功效 (962次) 2018-1-7 8:40:46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