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彩虹鸽舍
26 2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你这个可以搞大点
中信网友:好,,大力支持,
中信网友:写的好
中信网友:49楼的棚友你说
中信网友:说的不错;以前鸽
中信网友:看到此我更加了解
1551:怎么没看见宋广厚
中信网友:看你监的公棚,有
信息统计
彩虹鸽舍
地    区:辽 宁
文章总数:26篇
推荐篇数:7
留言数量:6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7-8-3


赛鸽运动能量物质消耗特点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彩虹鸽舍  来源:原创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1-2-11 17:52:53  
  根据赛鸽竞翔运动科学研究证明,赛鸽在几百公里或者几千公里空距的竞翔返巢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速回归的运动能力,充分显示出运动机能潜力激发的特点。实验研究证明:赛鸽在几百公里乃至一千公里竞翔活动中,经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运动,分速超过一千米以上。而赛鸽的这种保持长时间高速飞行运动的能力在它们平时的家飞运动活动中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我们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提出了赛鸽在异地竞翔过程中情绪性质对赛鸽运动潜能激发的重要作用。赛鸽属于视觉情绪动物,在赛鸽进入竞翔运输笼到达竞翔地放飞以及返巢的全过程,陌生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刺激,使赛鸽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赛鸽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条件之下,产生了逃避陌生环境的返巢行为。但是,赛鸽往哪个方向逃避才能安全返回巢地呢?其中快速准确的定向导航,以及赛鸽对棚舍的感情因素对它们的行为动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赛鸽在竞翔返巢运动过程中,体能物质的消耗剧烈,我们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结果和赛鸽竞翔五百公里和七百公里体重减少的研究,都证明了体内储备能量物质剧烈消耗的特点。但是,赛鸽体能物质消耗的研究目的是使我们能够根据能量消耗特点和赛鸽竞翔运动的独特性质,准确掌握赛鸽体能超量恢复过程中所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和时机。本文根据我们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竞翔实验的结果,提供给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一、赛鸽竞翔运动潜能激发的理论依据

赛鸽在几百公里或者更长距离的竞翔返巢活动中,保持连续几个小时,十几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运动能力,充分显示出耐力运动的特点。运动科学研究证明,保持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有机体动用脂肪供给能量的能力是耐力素质的重要标志。其中,赛鸽在动用脂肪供能的前提条件与肾上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肾上腺激素是促进脂肪分解的重要物质,肾上腺的功能差导致肾上腺激素的合成不足,分泌量少,直接影响到脂肪分解的速度,继而影响赛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耐力水平。合成肾上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酪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化过程最后生成肾上腺素,供给赛鸽竞翔运动时的需要。赛鸽在异地竞翔返巢活动中,在情绪激发体能的条件下,为了保持长时间肌肉活动时对能量物质的需要,肾上腺必须合成足够的肾上腺激素经过血液循环来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供给能量。而赛鸽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原料——酪氨酸,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主要依靠体内储存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其中酪氨酸作为肾上腺激素合成的原料被肾上腺所利用,而其它氨基酸还可作为能量供给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收缩运动的需要。生命运动科学的研究认为,有机体在耐力运动过程中,最好的能量应该是来自体内脂肪的有氧代谢供能,而动用体内储存的蛋白质供给能量是不恰当也不经济的手段。但是,赛鸽运动由于环境条件刺激的特殊影响,加之竞翔距离所需时间不同和赛鸽个体差异的特点,它们在潜能激发过程中必将大量分解体内储存的蛋白质,以保证顺利返巢运动的需要。我们经过多年的竞翔实验和在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的科研文章中了解到,赛鸽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十几小时的高速竞翔运动之后,原来结实丰满的肌肉在这一段时间内被剧烈消耗。其中重要的消耗途径就是分解成氨基酸之后,一部份供给肾上腺合成肾上腺激素,另一部份作为能量物质供给肌肉运动的需要。因此返巢赛鸽的体重明显下降。有研究者对返巢赛鸽的体重变化的研究指出:500公里或700公里竞翔当日返巢鸽,分速超过一千米以上,体重下降50克-70克之间,大约占体重的1/6左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赛鸽激发运动潜能与蛋白质消耗的理论依据。

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除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的糖元、脂肪和蛋白质外,骨骼中储备的钙元素也在激发潜能的过程中被大量的动用出来。运动科学的研究证明,肌肉在保持长时间收缩运动过程中,钙是肌肉收缩运动的重要物质。因此赛鸽骨骼中储备的钙元素被大量动用出来供给肌肉运动时的需要。实验研究表明,赛鸽连续十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竞翔运动,返巢赛鸽竞翔前粗壮坚硬的龙骨变得细软了。这说明骨骼中储存的钙元素在赛鸽竞翔运动过程中被大量消耗的结果。

从上面介绍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不难看出,赛鸽在几百公里或者更远距离的竞翔活动中,由于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和高速度的飞行运动,体内储备的糖元、脂肪在供给能量的过程中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体内储备的蛋白质也作为能量物质供给运动所需。除此之外,体内储存的钙元素也被动用出来供给大脑神经活动和肌肉活动时的需要,充分显示出运动机能潜力激发的特点。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赛鸽竞翔运动能量物质消耗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二、赛鸽能量消耗特点对定向导航能力的影响

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在竞翔过程中可能遇到这么一种现象,其中有一部份赛鸽在近距离的放飞训练或者短距离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快速返巢的能力,而用它们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或者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这一部分快速返巢的赛鸽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游荡十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迟迟归巢。我们根据赛鸽的这一现象,结合能量消耗特点对定向导航能力的研究发现,赛鸽激发潜能过程中的能量物质消耗特点,直接影响赛鸽定向导航能力。许多从事赛鸽竞翔运动科学研究的专家和教授,根据他们的研究,提出了赛鸽具有依靠地球磁场定位导航和依靠太阳方位变化导航的能力。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专家们更把注意力集中到赛鸽依靠地球磁场定位导航的科学研究上,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来证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有专家认为:赛鸽的头部内发现磁石结构的物质,正是这种磁石结构的物质,为赛鸽感受地球磁场变化,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和路线提供了可能。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是日本的原田康夫先生,这位对内耳研究卓有成就的耳鼻喉科医生、广岛大学名誉教授对赛鸽的导航能力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他根据自己的实验性研究,提出了“鸽子靠耳中的磁传感器导航”的观点。他在研究中发现赛鸽内耳中石灰质结石或砂状小片——耳石。研究结果表明,大球形囊及卵形囊的耳石中均未发现异常,但小于一毫米的小壶囊器官中含有铁、锰和锌等磁性成份。壶囊中有铁的成份说明有磁性体存在。因为下方有12000个感觉细胞,感知磁力的动素就是铁、锰感应地球而动。原田康夫先生在调查壶囊进化过程中了解到壶囊才是感知地球的“雷达”。他通过调查鸟类的研究得知,赛鸽感知能力是鱼的10倍,候鸟野鸡则有100倍的铁成份。

原田康夫先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壶囊与赛鸽归巢的关系,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大于0.5高斯的磁铁会严重影响鸽子,鸽耳附近贴上2高斯以上磁片时赛鸽无法归巢。从而证明了赛鸽壶囊磁感受器与定向导航密切相关。原田康夫先生根据他的研究指出:站在考虑使鸽子确实归巢的立场,感到连鸽子喂食也十分重要,含铁、锰等磁性微量元素的饲料有待开发,随着体内摄取增加会增加耳石中铁的成份。人贫血时医生给补铁剂,铁作为运动员必需营养,是否鸽友会在鸽饲料中加铁呢?充分摄取铁可作翔归巢率高的鸽子。

我们根据原田康夫先生的研究结果,结合赛鸽竞翔运动能量物质消耗特点认为:赛鸽经过剧烈运动之后,有机体内储存的钙元素从骨骼中溶解出来供给运动时的需要。因此返巢赛鸽的胸骨变得细软。众所周知,碳酸钙构成耳石,还有其它微量元素。赛鸽在竞翔运动过程中,由于激发运动潜能的需要,骨骼中钙元素大量溶出供给运动需要的同时,构成耳石的碳酸钙也相应损失钙元素。继而导致“耳石”功能的下降。除了钙元素以外,构成耳石磁性功能的微量元素是铁、锰等。赛鸽经过一次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之后,机体储备的铁、锰等微量元素也被大量消耗,其中耳石中感知磁力动素的铁、锰也不例外被消耗。如果赛鸽在一次大运动量(包括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运动返巢之后,供给的营养素中缺乏钙元素和铁、锰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必将影响赛鸽“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放飞训练或者竞翔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晚归的赛鸽,双脚和嘴角布满了泥巴的痕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赛鸽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缺乏铁、锰等微量元素,导致“耳石”中该微量元素的缺乏,其耳石的磁感应功能下降,继而无法准确快速判定正确的归巢方向。赛鸽在不能准确定向的情况下,只好在自然环境中学会寻求食物和水源,同时通过食进大量的泥土(因为泥土中含有丰富的铁、锰等微量元素)补充“耳石”结构中的铁和锰等微量元素,借以提高“耳石”对地球磁场的感应功能,确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短距离竞翔活动中,在自然环境中游荡了几日或者数十日之后归巢,它们返巢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能量补充,被饲主又送去更远的距离竞翔,结果这一部分晚归的赛鸽在更远距离的竞翔活动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甚至有的晚归巢的赛鸽获得了本次竞翔的冠军。这就是赛鸽定向导航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赛鸽激发运动潜能的具体表现。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赛鸽经过放飞训练或短距离竞翔运动之后,由于运动潜能激发过程中大量的钙元素和铁、锰等微量元素被消耗。赛鸽在返巢后的体能恢复过程中如果缺乏钙、铁、锰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必将影响壶囊及耳石的定向功能。那些在放飞训练和短距离竞翔活动中高速回归的赛鸽,由于耳石的磁感应功能下降,最后在更远距离的竞翔过程导致不能返巢。这就是赛鸽竞翔过程中能量消耗特点对定向导航能力的影响。

三、能量消耗特点研究的

意义和作用

赛鸽竞翔运动过程中体内能量物质消耗特点的研究表明,赛鸽体内储存的糖元、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体内储存的钙、铁、锰等物质也被大量消耗,以保证赛鸽竞翔返巢运动时的需要。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营养需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赛鸽竞翔运动的特点是由环舍家飞训练、放飞训练、竞翔运动几个环节组成。赛鸽在不同阶段训练或赛鸽活动中的体能消耗也不尽相同。家飞训练与放飞训练的体能消耗有很大差异,近距离放飞训练与竞翔的体能消耗也有很大差别,能量物质的消耗程度不尽相同,因此,能量物质的补充是否合理与恬当,直接关系到赛鸽定向导航能力与激发机能潜力的水平。

赛鸽的遗传特性研究表明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定向遗传特性,这是由父母代在竞翔过程中建立的定向条件反射和对方向路线的认知图形,可以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有研究认为,定向遗传的信息传递与壶囊结构和“耳石”结构密切相关。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胚胎及其发育和幼鸽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二是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主要与遗传有关。赛鸽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在不同竞翔距离,不同天气条件下返巢速度的快慢。由此可见,赛鸽的个体差异性特点以及竞翔活动中的能量消耗特点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能量消耗特点与后代鸽

培育的要求

赛鸽竞翔的目的是它们在不同竞翔距离的放飞后能快速归巢。赛鸽能否归巢的第一要素必须具备快速准确地确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和路线,并且在返巢运动过程中将准确的定向导航保持到最后的归巢。有研究证明,父母代优良的定向遗传与赛鸽的“胚胎发育”密切相关。赛鸽在胚胎过程中,鸽蛋形成后所含蛋白质的质量以及钙、铁、锰、锌等元素的量,直接关系到雏鸽壶囊和“耳石”器官的形成发育水平。雏鸽出壳后进入生长发育阶段,壶囊器官和由碳酸钙构成的耳石进一步发育,这对于幼鸽的定向导航感觉器官能够适应竞翔运动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日本的原田康夫先生在《鸽子靠耳中的磁传感器导航》一文中指出:重要的是从幼鸽起连续喂食含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的饲料,极有可能作育出优异定向能力的鸽子。一次多喂不会有效,少喂、连续喂更有效。同时还指出:“站在考虑使鸽子确实归巢的立场,我考虑到甚至连鸽子喂食也十分重要。含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的饲料有待开发。连续投喂含铁、锰等磁性微量元素的饲料,随着体内摄取增加会增加‘耳石’中的铁成份。”这充分说明并不饲养赛鸽的原田康夫先生对赛鸽定向导航器官的研究,对赛鸽竞翔运动的性质和如何培育优秀竞翔性能的赛鸽,有了比较深层次的认识。综上所述,优秀赛鸽的培育与定向导航器官的胚胎发育有关,也与生长发育有关。其中有关定向导航感觉器官中的钙元素和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关系密切。我们从赛鸽竞翔运动发展历史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爱好者都在选择那些在竞翔活动中有优良归巢性能的赛鸽作为种鸽培育后代,其结果并不都尽人意。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赛鸽作育出来的后代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中未能归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种鸽在竞翔过程中体能物质的剧烈消耗之后,能量物质的储备还没有达到与“胚胎发育”需要相适应的水平。在能量剧烈消耗以后,体内能量物质的恢复以磷酸肌酸最快,其次是糖元,然后依次为脂肪、蛋白质。而骨骼中被消耗的钙元素恢复最慢。在探索赛鸽壶囊之耳石发现,鱼类仅有一个大石,但鸟类则有大小无数的耳石。耳石是由碳酸钙构成,还有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事实上赛鸽在竞翔活动中,由于运动机能潜力激发的特点,构成耳石的钙元素和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被消耗,导致壶囊器官和耳石结构的功能下降。如果赛鸽的营养不足,可能直接影响赛鸽返巢后的体能恢复的质量不高,继而直接影响赛鸽作种的效果不佳。由此可见,竞翔赛鸽返巢后的体能恢复效果,决定后代鸽培育的质量。特别是骨骼中储存钙的水平以及其它含钙量高的器官钙的恢复和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超量储存,直接影响幼鸽培育的质量。

2、赛鸽能量消耗特点与

营养物质的补充

我们从有关资料和竞翔实验中了解到,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绝大多数(甚至可能是全部赛鸽组成的群体)赛鸽表现出快速准确的定向和选择正确的回归路线,但有一部分赛鸽在回归途中离棚舍只有几十公里时,因为体能过度消耗而中途寻找食物或水源,进入它棚后被捕捉。这说明了赛鸽体能的过量消耗导致运动能力急剧下降。因此一些有研究的爱好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即有一些赛鸽只能在特定的天气条件和一定的竞翔距离有上佳的表现,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或者超过特定的距离,赛鸽可能无法归巢。根据赛鸽竞翔运动能量消耗特点,在返巢赛鸽的饲料中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肝糖元、肌糖元的储存提供原料,补充含有脂肪的饲料,为机体脂肪的合成提供原料。但是,赛鸽在合成脂肪的过程中,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合成脂肪的原料。因此赛鸽运动爱好者应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另外是赛鸽体内蛋白质大量消耗更加值得重视,其中赛鸽在竞翔返巢运动中的蛋白质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酪氨酸作为合成肾上腺激素的过程,是赛鸽激发运动机能潜力的条件。因此,赛鸽返巢后的“体能超量恢复阶段”应特别注重补充蛋白质营养,特别是酪氨酸含量高的饲料有待研究和开发。

钙营养是赛鸽体能超量恢复必不可少的物质。运动科学研究证明,钙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和肌肉收缩运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营养科学的研究表明,钙营养的储备与消化吸收有关,更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有关。从钙的营养储存研究表明,在糖元、脂肪、蛋白质与钙的营养储备恢复过程中,以钙的“超量恢复”速度最慢。一般认为,被消耗的脂肪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大约在三到五天,而被消耗的蛋白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更长。把钙的储备与蛋白质的超量恢复相比较,钙在骨骼、壶囊中的耳石的超量恢复时间可能更长。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返巢后,体能物质储备的超量恢复效果好,赛鸽在后来的继续竞翔运动中潜能激发的物质来源得到保证,因此能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如果赛鸽在放飞训练或最初的竞翔运动返巢后,体能恢复过程中缺乏某些特别需要的营养素如酪氨酸、钙、铁、锰和锌等,直接影响赛鸽的定向导航能力和激发运动潜力的能力。

3、赛鸽能量消耗特点研究

有助于产品开发

赛鸽在异地竞翔返巢活动中的能量消耗,充分显示出运动潜能激发的特点,这或许可以从候鸟的长途迁徒了解到赛鸽与候鸟能量消耗特点的共性。候鸟的迁徒一年南来北往两次,而赛鸽的竞翔运动则是根据爱好者组织群体的要求来进行的,因此根据赛鸽竞翔运动特点,研究和开发促进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营养饲料、营养添加剂等,已经广泛地引起科学工作者和赛鸽运动爱好者的重视。中国的传统中医保健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真正能够运用到运动科学的实践当中尚待研究。正是赛鸽运动过程中能量物质消耗特点的研究,为广东省江门市翔鸽禽类运动保健品研究所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有研究表明,赛鸽是以谷类和豆类为主食的动物,其摄取营养物质的价值与其它长途迁徒的鸟类相比较有很大差别。如通常认识的燕子主要依靠捕食昆虫为体能来源,而长途迁徒的白鹳鸟主要捕食鱼和其它昆虫等。从食物来源的蛋白质结构来看,谷类、豆类所含蛋白质的价值远不及鱼类和其它昆虫类的蛋白质高。再用赛鸽群体竞翔归巢与长途迁徒的鸟类相比较,在一千公里或者更远距离竞翔的归巢比来分析,肯定不及几千公里长途迁徒鸟类的回归率高。因此,研究和开发适合赛鸽竞翔运动的营养保健品,是赛鸽竞翔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开发体育运动营养保健品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动物实验。本所鉴于对赛鸽竞翔运动能量消耗特点的长期研究,采用中国传统保健方法,以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配方,研究出两个适合赛鸽竞翔运动特点的营养添加剂产品。一是针对种鸽胚胎及其发育和促进幼鸽生长发育的“耐久力”。二是根据赛鸽竞翔运动能量消耗特点研究开发的“体能超量恢复丸”。我们经过长期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

一、“耐久力”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种鸽(种雄和种雌鸽)的身体机能素质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水平。赛鸽优良的遗传特性是通过雄鸽的精子与雌鸽的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之后以鸽蛋的形式产生,其遗传物质都包括在蛋里面。在孵化过程中,如果不受到外界特殊因素的影响,鸽蛋在转化小雏鸽的过程中,定向遗传特性和神经活动类型,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重要的环节。实验研究表明,在饲喂种鸽的过程中,喂食“耐久力”营养添加剂,能有效提高胚胎发育的质量,鸽蛋体积增大,蛋壳坚硬,表面平整而有光泽。我们对鸽蛋营养成份的测试、比较发现,喂食“耐久力”的种鸽产生蛋的卵磷脂、钙、铁、锰等含量远远高于对照组鸽蛋的含量,为雏鸽出壳前的大脑神经系统和壶囊耳石器官的发育,提供了物质来源。幼鸽在生长发育阶段,继续喂食“耐久力”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还没有学会取食的幼鸽定位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我们再经过五百公里和七百公里的竞翔实验,智力水平明显提高,定向导航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运动机能潜力激发水平的提高,2003年11月份,进行实验的四个鸽舍一共选出四十二只赛鸽进行了两次五百公里和一次七百公里的竞翔,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归巢三十八只。我们拟准备在2004年进一步实验,以便获得更加科学的依据提供给广大赛鸽爱好者学习和参考。这项实验充分说明,赛鸽的素质必须从种鸽的质量抓起,它包括种鸽的优秀竞翔性能,交配育种时的健康状况,机能素质及所提供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并且在实践当中充分认识相关产品的性能和作用。

二、超量恢复丸是江门市翔鸽禽类运动保健品研究所研究研发出来的又一产品名称。运动科学研究证明,动物和人的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体能素质的超量恢复密切相关,而体能的超量恢复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充分显示出“运动机能潜力激发”的特点,其中体内储备的糖元、脂肪、蛋白质、骨骼中的钙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被大量消耗,因此返巢后的赛鸽体重急剧下降,特别是在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或复杂的地理环境,返巢赛鸽的体能消耗更加剧烈,体重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由于当今赛鸽竞翔运动日益激烈,加速赛鸽的疲劳消除,加快体能物质的储备,是体能超量恢复的关键内容。赛鸽竞翔运动能量消耗特点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和掌握赛鸽体能超量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体内钙、铁、锰等元素的了解,体能剧烈消耗导致钙元素和铁、锰等微量元素的丢失,直接影响赛鸽定向导航能力,还直接影响赛鸽大脑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运动的能力。由此可见,赛鸽的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和竞翔运动返巢后的体能恢复必须达到和超过原来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赛鸽定向导航能力和保持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我国的中医药理论和中药配方与赛鸽竞翔运动能量物质消耗特点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开发研究赛鸽“体能超量恢复丸”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体育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骨钙的补充和储备与消化吸收有关,更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有关。随着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选用纯天然草本植物的有效成份,促进有机体骨器官钙的沉积和铁、锰、锌的吸收等效果十分显著。我们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开发的“体能超量恢复丸”,作为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保健用品饲喂后,返巢赛鸽的体能恢复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能够有效地消除乳酸堆积产生的疲劳。二是加速肌肉糖元和肝糖元的储备,三是加速饲料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加快有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物质储备,加速被损伤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四是有效提高骨骼钙储备的水平。经过连续六年的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五百公里和七百公里的竞翔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证明:赛鸽竞翔运动的体能超量恢复是运动机能潜力激发的条件,只有使赛鸽在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和竞翔运动过程有效的消耗体能,才能通过营养物质的补充、良好的休息环境等因素促进体能的超量恢复。只有赛鸽在剧烈运动后不断获得体能超量恢复,才能使赛鸽在更远距离的竞翔返巢活动中表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本文提出的理论观念和实验方法,谨供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 信鸽训练和竞翔中的注意事项 (1967次) 2011-2-11 17:55:31
 · 信鸽体能训练浅见 (1874次) 2011-2-11 17:54:47
 · 如何保持鸽子的体力 (2529次) 2011-2-11 17:53:44
 ·赛鸽训练的超量恢复 (2142次) 2011-2-11 17:51:46
 ·詹森兄弟的喂饲技巧二 (2038次) 2011-1-8 14:35:21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