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电子杂志是传承信鸽文化的最佳方式(图)
在中鸽网首页上方板块中有一个电子杂志栏目,过去一直没有多关注,昨天打开一看,还真的很新颖,很方便,好像自己走进了储存有很多信鸽杂志、书籍的图书馆似的,琳琅满目,几百本杂志、书籍任您随意打开浏览。想看历史上那一年的,可以从网络的页面中去查找。特别是多年前的一些古版本杂志和书籍,非常吸引眼球,浏览着十分有兴趣,使自己能学到很多养鸽赛鸽知识。有了这个栏目,一旦自己想看哪些原本杂志,了解哪些知识,在鸽友们中又寻找不到的时候,就可以在这里查找,真的方便极了。
这是日前与专栏作家汤兴光老师聊天时,谈到了这个话题,于是,萌生了对电子杂志了解的兴趣。得知这些年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在操作着这件事情。据汤老师讲,饲养信鸽几十年来,一共收藏有近800本信鸽杂志及信鸽书籍甚至是孤本,然而,家庭空间越来越小,这些杂志都需要占据一定的住房空间,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志种类的增多,杂志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如何保存,如何做好向养鸽后代完整地留存下文化遗产,确实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很好研究和商榷的话题。他特别幽默的提到,一旦自己去见了马克思,这些宝贵的杂志还有人能继续保存下去吗?他甚至与南京图书馆联系,他去世后自己家中所有杂志及信鸽书籍捐给南京图书馆,以表示自己对传承信鸽文化微薄的一点贡献。
说实话,信鸽杂志实质上就是信鸽文化的载体,我们都讲要宣传好信鸽文化,要传承好信鸽文化,要把传承信鸽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责任,等等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宣传不离口,那么连信鸽杂志的遗留和保管问题都解决不好,又如何谈弘扬和传承信鸽文化呢?
为此,军人出身的汤兴光老师高风亮节,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辛辛苦苦将自己多年来收藏不同的800本信鸽杂志及信鸽书籍制作成电子版本140本,并通过有关部门及作者及亲属授权在中鸽网上传了120本,这里非常遗憾的是已经做好的20本及还未制作的600多本(因不授权就沒信心制作了),也因为得不到有关部门及作者的授权只能收藏在自己家里不能上传到网络上。
电子杂志就是通过电脑扫描将原杂志一页一页的记载下来,与原杂志一点不走样、一模一样的脱版下来,以电子方式记载在电脑上,为后人探讨研究信鸽文化提供很好的历史参考依据。这项操作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科学、方便、实用,对推动信鸽运动发展,弘扬和传承信鸽文化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并不与鸽界任何业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操作版权却很难审批到,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
这里我们要特别呼吁中鸽协及有关部门,要从快、从速为汤兴光老师解决版权问题,使其尽快将家中已经做好的电子杂志上传到网络上,并继续将家中那几百本杂志制作成电子版本,以此更好地服务和造福广大信鸽爱好者,为科学合理的保存信鸽杂志,传承信鸽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面附上汤兴光同志2010年为申请版权给中鸽协书写的建议信
就应尽快筹建中华信鸽电子版杂志建言
中鸽协秘书长:您好!
本人汤兴光,南京市人,现任中鸽网记者。目前在中鸽网负责专作电子版信鸽杂志,已传上117本杂志,包括上海信鸽杂志、海峡赛鸽杂志、赛鸽丛书杂志、上海信鸽史、信鸽文稿专集、生命的放飞、赛鸽魅力无穷等著作,已获得养鸽人良好反响,同时养鸽人也想尽快看到电子版中华信鸽杂志,因涉及到中国信鸽协会的版权,所以就应尽快筹建中华信鸽电子版杂志向您建言!如能授权,制作电子版中华信鸽杂志,本人将免费制作,并上传中鸽网。本人60岁了,身体还可以,在有生之年为中国信鸽事业添砖加瓦,因中华信鸽电子版杂志,以每天6小时工作量计算,6年方可完成,万一我身体不好了,可能中国养鸽人没有一个人能无偿作此事,因1.我保存信鸽杂志较全有800本信鸽杂志2. 有时间 3.会制作及有兴趣4. 要用电费 5.上网传输网络费6.空调费7.要把700本信鸽杂志15年才可作完8.要用电话协调信鸽杂志社授权。
中华信鸽杂志,是中国信鸽协会会刊,保存得最多最好的就是关于中国信鸽运动的重要文献。其中有解放前后信鸽协会的重要资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经岁月的刻蚀,照片和文献已经泛黄,但它作为中国信鸽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历史资料价值就更显弥足珍贵了。
中国信鸽事业能发展壮大到今天走在世界前列,这与中华信鸽杂志社及撰稿人、全国会员的努力分不开的,是他们对中国信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延绵不断。
中华信鸽杂志从1985年创刊至2010年今已发行了136期,据调查能保存1至136期中华信鸽杂志,全国没有几十个人,可以猜想,就连中国信鸽协会也可能保存不全,因杂志会被虫蛀蚀,会因养鸽人保存不善被霉烂,会因房屋搬迁而被当废旧物资卖了。
2009年8月本人参加中鸽协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全国各省信鸽协会秘书长会议,会议期间我与中华信鸽杂志社编辑余宏同志商议,我想把中华信鸽杂志制作成电子版信鸽杂志,在中鸽网展示,以便养鸽者观看,使中华信鸽杂志,中国信鸽协会会刊,永远保存下来,造福于后代的养鸽人,以增添养鸽者的知识面,余宏:答复我:"杂志社目前制作的电子版中华信鸽杂志,是从114期后开始制作的,而1至113期,没时间,没力量制作",我说:"我可免费制作,我作电子版信鸽杂志则是公益性,得要中华信鸽杂志杂志社授权,方可制作" 。抱着这个想法,2010年1月我专程从南京到上海市与中华信鸽杂志杂志社社长金永昌先生面议,金永昌先生表示支持这公益性事情,因中华信鸽杂志的版权属中国信鸽协会,他作不了这个主。
为啥还要把那些几十年前的信鸽资料还保存着?这些历史资料用处可大了,它可以还原历史,有那么一天中国信鸽会能办个信鸽博物馆。把这些历史资料保存好就好了。把中国鸽界资料收集起来,将来建信鸽博物馆,我想把历史资料奉献出来。
流光驹隙,怅怀往事,藏于民间的不少珍稀的信鸽文献,聚则不易,散则极快。随着鸽界的名人名家的谢世也在加快散失,一旦灭失了,就是专家学者怕也未必说得清来龙去脉,早年的信鸽史的缺失。这值得有识者深思。
时下随着各种收藏热的兴起。已有人开始寻觅和收藏信鸽运动相关的重要文献了。前不久,曾有人来找我,欲重金购买我家中留下的信鸽历史资料,被我婉言谢绝了。中国信鸽文化与全国养鸽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向前可追溯传统,向后可究其演变和发展,实中求证,匡正补误,它具有翔实的资料性,珍贵的收藏性,丰富的可读性,真实的权威性,对指导信鸽运动地健康发展,意义彰显。但愿中国信鸽文化在第34届信鸽奥林匹克品评会网站中显示。
躬逢盛世,我呼吁中国信鸽界的领导,尽快筹建电子版信鸽杂志,信鸽博物馆,把珍贵的信鸽文献收集保存好,我国独特的内蕴丰富的信鸽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及学术价值!
以上建言,望指证 盼您的复音!
此
礼
汤兴光 敬上
2010年10月15日
下面借助图片和大家共同分享信鸽电子杂志阅读的优越性。
以上图片为网络电子杂志首页,每个页面显示有32本杂志或书籍,这里你可以根据页面上展放的杂志,点击你需要翻阅查看的杂志或者书籍。如果这一页没有,你可以点击下一个页面。目前、网络上已经上传了8个页面,并在继续上传。
杂志封面
杂志第一、二页。
杂志正文,杂志页面下面从左至右显示,赛鸽 JB25集,再往右看显示:封面、封底、上一页、下一页,我们可以用鼠标点击这些显示图,需要看哪一页点击哪一页。
页面中小手附近的"放大"可以把页面上的文字放大,以至于适合自己阅读为好。
页面上面的小手指附近的"缩小"可以把文字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放大和缩小浏览起来很方便。
放大以后,文字原屏幕如果显示不下,页面左下角的箭头向下移动可以把文章移上移下。
左上角的箭头可以把文章向上移动。
放大或缩小使你浏览后,可恢复到原页面状态。敬请您不妨可以亲自一试。
如有关李梅龄养鸽法 "李鸟"的形质特征 一书 因板权问题
该书提示 本会读物 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