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邢台市柏鸣鸽苑 |
|
|
|
邢台市柏鸣鸽苑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61篇 推荐篇数: 7篇 留言数量:6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79 建立时间:2006-3-15
|
|
|
作者:福聚德鸽舍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5-3 15:47:00
|
|
赛鸽的选种与选配一直是赛鸽运动爱好者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赛鸽竞翔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不惜重金从国内、国外引进具有优秀竞翔成绩的鸽子,作为基础种鸽培育下一代竞翔鸽。有的爱好者通过引种和培育,获得了较好的竞翔成绩,而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获得意想中的效果。在选种与选配的过程,某一特定地区获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其它地区时,可能效果并不佳。这为我们进一步对赛鸽的选种与选配的研究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赛鸽的选种与选配从理论上研究,实践中指导,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随着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动物遗传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在解决赛鸽选种与选配的理论研究中,起到了指导实践的作用,并且继承和发展了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基础理论。
本文依据赛鸽竞翔运动特点,以科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探讨赛鸽选种与选配的理论依据,供广大爱好者和从事赛鸽运动科学研究者参考。
一、赛鸽竞翔运动特点从根本上把握赛鸽竞翔运动特点的内涵,是掌握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前提条件。选种与选配是根据赛鸽适应与不适应竞翔要求而作出的一种选择,然后根据赛鸽的具体表现,挑选出更加适合不同竞翔距离和适应地理环境及天气条件的子代鸽,继续加到选种与选配的行列之中,以便培育出更为优秀的赛鸽。我们从运动科学研究的角度,认为赛鸽竞翔运动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第一,是什么原因促使赛鸽从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返巢?凡是参加过赛鸽竞翔运动的爱好者都知道赛鸽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但是我们首先应弄清楚赛鸽表现出来的这种定向导航的能力是出于什么动机来实现的。最近的研究证明,赛鸽在竞翔环境条件下的情绪作为返巢的动机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赛鸽由于视觉能力高度发展,它们对形式的敏感程度远比其它动物强,遂使它们的行为易受视觉情绪的影响。赛鸽出生后的视觉敏感期内,对棚舍内外环境具有视觉“印记”特点,因此非常优秀的赛鸽对于获得“印记”的环境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它们在已经熟悉的环境中(特别是它们已经占据的巢位)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陌生的环境中(如竞翔地的陌生环境)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感受。赛鸽的情绪作为返巢的动机力量,就是它们为了摆脱环境条件刺激产生的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必须启动自身的导航系统,判定正确的返巢方向而表现出来的返巢行为。情绪作为动机的功能,是由伍德沃斯(R.wood worth)率先引入心理学。他的研究认为,在指向特定目标活动中(指赛鸽竞翔时定向导航的返巢行为),最初的刺激(指竞翔返巢途中环境条件刺激)激发有机体释放一种能量(如赛鸽由视觉条件刺激产生的紧张情绪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能)。因此赛鸽的导航系统的功能得到启动,表现出定向导航的返巢行为,动机涉及赛鸽返巢活动的全部内在机制。赛鸽返巢后,竞翔环境条件刺激产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这就是情绪动机解释赛鸽竞翔返巢的理论依据。
但是,赛鸽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活动类型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使是在相同的竞翔环境条件刺激作用下,赛鸽表现出来的情绪维量极的差别也很大。如有的赛鸽表现出一般性质的紧张极,而有的可能以极度恐惧的紧张极出现。由此产生的情绪动机的维量极直接影响到赛鸽的导航和运动能力。有的赛鸽在中短距离竞翔返巢速度很快,而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可能导致竞翔失败。还有的赛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或竞翔中速度不快,而继续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更能表现出它们的竞翔能力。正是因为如此,认识和掌握赛鸽情绪动机的维量在竞翔返巢过程中的表现,是选种与选配的依据。选择那些适应不同竞翔距离、不同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的情绪特点的鸽子,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第二,赛鸽的导航运动能力与竞翔运动的要求相适应的特点。导航运动能力涉及两个具体的内容:一是赛鸽在异地竞翔活动中必须具备定向导航的能力,导航出现错误必将导致竞翔的失败。赛鸽在返巢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必须具备接受更多的信息和加工的能力,及时修正正确的返巢方向。二是在定向导航的基础之上,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能力。研究发现,赛鸽的导航能力与保持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是它们能否适应不同竞翔距离,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赛鸽的导航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选种与选配的依据。
第三,赛鸽的性格特征与竞翔运动要求相适应的特点。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由于赛鸽数量大小不同,加之素质水平的差异,可能会集结成大小不等的数个群体。这就要求优秀的赛鸽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主动脱离群体的干扰,独自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的性格特征。只有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赛鸽,才有可能在庞大的竞争群体中获得最佳的竞翔成绩。赛鸽的性格特征还可以从竞翔距离、适应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的返巢活动中表现出来,反映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是赛鸽选种与选配的重要依据,只有具备独立性格和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的赛鸽,才能成为选种与选配的对象。
第四,竞翔赛线与赛鸽的定向遗传的特点。我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竞翔赛线的研究证明,几乎每一个地区的信鸽协会或赛鸽俱乐部都有比较固定的赛线,经过多年多代的定向培育,赛鸽的竞翔能力稳定的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赛鸽的这种遗传特性具有特定地区和特定方向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将在下面具体探讨)。因此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应充分考虑定向遗传特性对后代鸽的影响。
第五,赛鸽竞翔运动的最大特点是以赛鸽归巢为最终目的,不论是中短距离还是超长距离的竞翔,赛鸽能够返巢是前提条件,然后才是返巢速度的快慢。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赛鸽的返巢速度快慢与它们体能消耗和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密切相关。因为赛鸽必须经过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再到竞翔比赛的过程,从短距离到长距离的过程。每次训练或竞翔,必须经过体能消耗到体能恢复的过程。我们的研究证明,赛鸽体能超量恢复促进运动能力提高。但是,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和恢复的效果,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从遗传学的观点看,主要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由于神经活动类型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选种与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是制约运动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引起世界各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环境和营养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探讨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内容时,主要是从先天遗传因素的神经活动类型来考虑。
二、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基本理论探讨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必须与竞翔运动要求和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选种与选配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性能与可能遗传的特性,以便获得更加优秀的子代鸽用于竞翔运动。
1、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与遗传俄国前生理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动物的行为差异(导航运动能力),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不同类型决定的。并且还认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受到后天学习条件的影响。例如“经典的迷宫实验”证明了大鼠在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能够把已经认知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密码传递给后代。在后代的选种与选配过程中,把那些走得快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产生的后代大鼠在已经获得遗传特性的“迷宫”学习中,其速度就越来越快。充分反映出快速的神经活动类型选种与选配的结果。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同样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在中短距离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快速的返巢能力,而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可能导致竞翔的失败。如果把这种在固定赛线上获得优异赛绩的鸽子相互交配,其子代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很可能继承父母代的遗传基因。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不仅只是表现在竞翔距离的个体差异,还有表现在适应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个体差异。山区的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地理环境对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要求则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条赛线,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可能遇到复杂和变化的地理环境,同时也会遇到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因此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有的赛鸽在竞翔活动中遇到好的天气条件时,往往在几百公里或者一千公里的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当日归巢的性能。而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则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并且赛鸽的这种行为表现能够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有的赛鸽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能够寻找躲避的栖息环境,甚至学会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和水源。等天气条件好转时再继续返巢。这些都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因素有关。因此赛鸽的选种与选配应该根据赛鸽的实际表现出来的神经活动类型加以运用。
2、定向遗传特性对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关于鸟类的定向遗传的特性研究,在它们迁徒的固定路线上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欧洲白鹳的迁徒方向是天生的,住在易北河以东的鹳,要向东南方向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埃及,最后抵达南非的越冬栖息地;而住在易北河西岸的鹳鸟则相反,它们迁徒的方向和路线是向西南经过法国和西班牙而到达非洲。为了探讨易北河东、西两岸鹳的遗传特性对迁飞路线的影响,研究人员把易北河东、西两岸鹳鸟的蛋相互调换,幼鹳孵出后用脚环加以标志。结果发现,幼鹳长大后,它们仍然按原来天生的迁飞路线迁飞越冬栖息地,而孵出的地点对它们毫无影响。从鹳鸟交换孵蛋的实验证明,白鹳鸟能将其父母迁飞路线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递给下一代。另一项有关动物定向遗传的实验是“经典的迷宫实验”,已经在2002年第3期《赛鸽天地》上详细介绍。我们从易北河白鹳鸟迁飞方向和路线的遗传研究,以及“经典的迷宫实验”研究中不难发现,鹳鸟和大鼠能够把已经熟悉的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这种遗传特性表现出方向性特点和地理环境认知图形的特点。这种遗传特性对于白鹳鸟和大鼠适应生存的需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进一步研究认为,白鹳鸟和大鼠的这种遗传特点,在它们迁飞方向和路线的选择以及学习走迷宫时方向判定,与它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定向遗传成为制约思维发展的因素,影响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赛鸽竞翔运动经过多代选择和培育的过程,同样表现出遗传的特性。例如我国的上海和江苏地区,竞翔赛线多选择往西北方向,经过多代个体选择和定向培育,赛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在西北赛鸽竞翔活动中,距离已经超过了三千公里空距,赛鸽返巢速度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因此,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从上述地区大量引进优秀的赛绩鸽,作为基础种鸽繁殖下一代。由于这些赛鸽受定向遗传特性的影响,被引进的赛鸽繁育的后代鸽,在它们已经熟悉的西北赛线竞翔活动中,往往能够获得较高归巢率,而当被引进的种鸽离开原来赛线,在其它地区繁育的后代参加竞翔时,通常子一代的成绩不理想。特别是把外地引进的两只鸽子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就更加明显。这是因为雌雄两只鸽子的定向遗传特性与当地的竞翔路线或者方向截然不同的具体表现。甚至两千公里的赛绩鸽,在异地繁育的子一代鸽在放飞五百公里空距时,可能会出现没有鸽子回来的现象。这就是定向遗传对赛鸽神经活动类型发展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的结果。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是它们在竞翔返巢活动中,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并且能够把这种定向和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因此我们经常能见到父母与子女同场竞技时,甚至子女的竞翔成绩超过父母代。这个结果符合“经典的迷宫实验”的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赛鸽定向遗传特性是多代培育的结果。
因此在当地固定的赛线竞翔活动中,选择和保留那些具有赛绩的鸽子(虽然它们的成绩还不够理想,竞翔距离和返巢速度还达不到要求) 显得十分重要。这部分赛鸽是获得“定向遗传”的基础。只有经过多代定向遗传基因的聚合,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研究发现,把那些非常优秀的赛鸽最终丢失在更远距离的竞翔途中,实在是一种可惜的错误行为。保留这些赛鸽,才能为定向遗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使后代鸽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适合竞翔运动的需要。
综上所述,赛鸽具有定向遗传的特性,稳定的定向遗传是建立在多代定向培育的基础之上。在选种与选配的过程中,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的方位认知图形与遗传信息相符合时,能够促进神经活动类型在竞翔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果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中的方位认知及认知图形与竞翔的方向及认知图形完全不同时,可能制约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这为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在选种选配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具体运用赛鸽具有定向遗传特性,并且影响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赛鸽要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必须经过多代定向培育的选种与选配。在这个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具体运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一、根据赛鸽“定向遗传”规律反映出来的现象表明,稳定的定向遗传是多代培育的结果。因此首先应选择在本赛线竞翔活动中具有良好表现的赛鸽。特别是经过多代选配之后,其上代有良好表现,下一代也有突出表现的赛鸽作为选种的首选对象。它符合:“经典的迷宫实验”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
第二、从赛鸽的竞翔表现,准确掌握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适合哪种距离、地理条件和天气条件的竞翔。例如我们曾观察一次五百公里竞翔返巢赛鸽的表现,这次竞翔途中遇到了大面积的暴雨区,当日返巢的五只鸽子都具备冲过雨区返巢的性格特征。而第二天仍然出现间歇性暴雨,就在暴雨过后的两分钟之内有三只赛鸽返巢,检查发现它们的羽毛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痕迹,说明这三只赛鸽在遇到暴雨时寻找到避雨的环境,充分表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但是作为五百公里竞翔要求来说,这种神经灵活性的性格特征则显得不太适合了。因此不论是从国内或国外引进种鸽,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在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表现出坚强意志水平的赛鸽,才能加入选种与选配的行列。
第三,赛鸽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是多代选种与选配的结果,是在固定赛线、固定竞翔方向的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在选种与选配的过程中有两个内容值得注意:
一是要十分重视在本赛线竞翔活动中,经过多次竞翔检验,表现突出的赛鸽,特别是经过多代选种与选配产生的赛绩鸽。它们聚集了本赛线定向遗传的基因,可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特性。
二是从国内外其它地区引进鸽子做种时,必须掌握它们定向遗传的方向性特点。因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赛鸽具有依靠太阳方位和地球磁场导航的能力,赛鸽的定向导航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引进的种鸽的定向遗传的方向性与本赛线的方向性一致时,能够促进子代鸽神经活动类型的发展,否则可能成为制约的因素而存在。第四、坚持多代定向培育的原则。就是要十分重视那些有很好表现的子代鸽的作种价值。如《詹森育种原理》一书中指出:“金母”作出的女儿留种,儿子送去比赛,若表现杰出即升为种鸽,再去交配另一羽“金母”。这里所说的儿子送去比赛,表现杰出即升为种鸽的具体做法符合赛鸽多代定向培育的原则。只有坚持在多代定向培育的个体中选种与选配,赛鸽才能获得稳定的定向遗传特性。我们曾见到许多爱好者在追求一定竞翔距离的目标时,把那些有遗传潜力的子代鸽完全丢失在竞翔途中,实在是太可惜。究其原因是他们还不懂得赛鸽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的结果。本文将这一理论提供给广大爱好者,以供学习和共同探讨。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