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泰丰鸽舍
22 0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3)
我的养鸽感悟(5)
我的收藏文章(14)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0)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说的好
llll:吴老师写得很好
中信网友:您好我是宁波市的
泰丰鸽舍:六楼高见,呵呵!
中信网友:鸽如其主.
中信网友:窝里斗者多数不会
中信网友:应杀杀杀…
中信网友:我棚里一个雄和你

泰丰鸽舍
地    区:河 南
文章总数:22篇
推荐篇数:3
留言数量:13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2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8-11-16


 



世界赛鸽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泰丰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9-5-19 16:06:47  
  《世界赛鸽文化》
国际爱鸽家日本大田诚彦先生自19岁起,对赛鸽之形质改良发生浓厚兴趣并进行研究,至今已45载。大田先生不计心血与金钱,苦心搜集研究赛鸽起源与发展资料,在国际间奠定大师级的崇高地位。大田诚彦先生赞赏《科学养鸽》杂志矢志推动赛鸽新文化的定位与努力,并将他发表在日本《爱鸽之友》、《2001世界赛鸽文化》等书的系列文章全权委托《科学养鸽》与《赛鸽运动》联合翻译出版简、繁体字中文版。此举不仅是中国读者的福音,亦在白本及东亚鸽界引起极大的关注。《科学养鸽》将精彩内容加以整理,陆续刊载于本刊,以飧读者!

国际爱鸽家大田诚彦简介

  1955年起参与赛鸽现任国际爱鸽家(F.C.I)联盟理事日本赛鸽协会前副会长担任旧近畿联盟联盟长引进欧洲冠军种鸽如:1962年引进1960年巴塞罗纳(Barcelona)冠军鸽“强曼”(Gamin) 1965年引进1962年及1963年巴塞罗纳(Barcelona)两届冠军鸽“缪尼耶”(Meunier)研究欧洲鸽界至今不辍大田诚彦导人世界名鸽代表历 1962年~2001年导人巴塞罗纳国际赛综合冠军名鸽6羽导入圣维仙国际赛荷兰综合冠军名鸽6羽导入圣维仙国际赛比利时综合冠军2回名鸽导人达克斯国际赛荷兰综合冠军名鸽“STALEN”(布拉克豪斯)导人达克斯国际赛荷兰综合名鸽“CARISMA”3羽

大田诚彦鸽舍大事纪

1955年 17岁购人一对附有血统书之赛鸽,同时加入日本赛鸽协会。

1957年 对赛鸽之形质改良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

1958年高松宫杯鸽赛、长崎一大阪间600公里全大阪地区总合冠军、五岛列岛亲良尾间700公里当日总合5名。

1959年五岛列岛奈良尾间700公里总理大臣赏鸽赛当日全国总合2名、长崎600公里鸽赛全大阪地区总合2名。

1960年 大阪国际委托鸽社五岛列岛奈良尾700公里3名。

1971年欧洲巴塞罗纳国际参加7384只中第二日成功归返77只(当日无归返)之困难赛中,大田鸽舍作出鸽委托在蒙南鸽社参加比赛成功归返,比赛继续竞翔9天。

1975年 近畿地区区赛、3941只中综合3名、12名 42名。

1976年 近畿地区区赛4027只中综合25名。

1977年近畿地区区赛、3282只中当日归还74只困难度、指定鸽总合17名、与爱鸠之友社、宫泽和男先生相对插组赛得胜。

1978年 近畿地区区赛4168只中当日只归还87只之困难赛中得总合 9名、13名、21名、22名、49名、50名(当日6只入赏)近畿皇冠赛、600公里、1404只中当日只归返8只之困难赛中总合2名、指定鸽1名。

1978年 近畿分间、幼鸽赛总合16名。国际委托鸽舍当岁鸽菊花赏 706公里总合冠军。

1979年近畿追分700公里幼鸽赛1286只中,总合2名。本次比赛鸽舍较近30公里,近 GR大地区比赛、1000公里、1189只中总合4名系同一鸽近近畿试探赛总合2名

1980年近畿地区赛4537只中总合28名近皇家杯赛303只中总合8名近畿600公里银花赛887只总合3名。

1981年 近畿追分幼鸽赛700公里、1016只中总合3名。

1985年 近畿追分幼鸽赛700公里、1263只中总合3名。

1986年西日本石赛800公里近畿总合4名、10名,近畿皇家赛总合7名。

1987年 近畿地区赛9426只中总合2名。

1989年 平成元年。

1990年 近畿寿都间1000公里总合9名。

1991年 大阪浪速连合会单独赛大阪??长万部间1000公里冠军。

1998年 长万部GP1000公里近畿联盟2名。

1999年日本赛鸽协会国际委托鸽舍日本416公里幼鸽赛冠军,参加716只,当日只归返205只之难翔赛程,分速1153米,领先2名5分钟之完美优胜。大田诚彦鸽舍之詹森系、世界名鸽路易之孙鸽,在日本最大500公里幼鸽赛,参加12000只中获总冠军(领先2名7米)。
赛鸽的兴起

  “因为自己的感性和知识所驱使,我对于鸽子、鸽舍和养鸽者都有所理解。提到对欧洲鸽的了解有多深,我会说我本人亲身造访赛鸽诸先进国,掌握鸽子的特征和饲育方法,并且实地考查巴赛罗纳(Bacelona)的放鸽活动。为了更加了解养鸽人、名鸽和名鸽的血统来源,我把“动员自己全身的细胞”视为最重要的工夫,至今仍奉行不渝。为了验证自己所想是否正确,我甚至愿意亲自跑到天涯海角。

  在西海岸的港都比鲁巴欧(Birubaou)(距离布留塞鲁(Buryosalru)大约1020公里)等地举办的竞赛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即使过了7~8年,当时英勇的赛鸽持续飞翔的事还是不为人们所遗忘。根据我个人的推算,一年之间大概持续飞翔了3000~4000公里。在记录那些参赛鸽的同时,像教面相学一般巨细靡遗地说明各种鸽子的特征,也是让我觉得趣味盎然的原因之一。

  因为比利时在1910年才设立国际协会,所以前述的韩森鸽并没有被套上脚环,为了找出分辨鸽种的特定方法,我个人以为有必要将它们的特征加以翔实记载。

  就我个人对世界赛鸽的所知而言,大部分赛鸽的血统,并不如纯种的赛马(Thoroughberd)一样受到人类严格管制,也就是说, “种”对赛鸽来说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分类标准。借助血统书来看现代赛鸽的实状,即使是冠军鸽的后代或冠军鸽与其他鸽子交配所产下的后代,都和动物学所称的“种”大异其趣,只能依性能本位称之为“”罢了。

  虽然说“比利时4个地区改良出来的赛鸽是构成现代世界鸽界起点”这件事是不争的事实,我在这本书里也仅以“型”(Type)这个保守的字眼来叙述。

  其次是,现在鸽界常将“系统”和“血统”这两个词混用,我将在书中的其他章节中,把以比利时为中心的冠军鸽所生,带有冠军鸽血液的鸽子做详尽的说明。

观察赛鸽的“基准”

  我刚开始饲养赛鸽的时候,拜读了京都并河靖先生在阅读安德森博士(DoctorAnderson)、柯林,欧斯曼(ColinOsman)、朗古斯顿(Rangstone)等英国知识分子兼爱鸽人士的大作后,发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鸽报《普鸽》和战后才创刊的《爱鸽之友》上的文章。在当时,与赛鸽相关的文献极度稀少,他的作品对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贪婪地吸收并河靖先生等专家的研究精华,并以此做为自己开始研究赛鸽的初步,现在我将“视觉”、 “触感”和“翔速”(成绩)这三项视为认识赛鸽的重要基准,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必须设定一个鉴定和研究的基准,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标准,姑且称之为我个人的流派吧!

  因为自己的感性和知识所驱使,我对于鸽子、鸽舍和养鸽者都有所理解。提到对欧洲鸽的了解有多深,我会说我本人亲身造访赛鸽诸先进国,掌握鸽子的特征和饲育方法,并且实地考查巴塞罗纳 (Bacelona)的放鸽活动,虽然这是1968年的事了。为了更加了解养鸽人、名鸽和名鸽的血统来源,我把“动员自己全身的细胞”视为最重要的工夫,至今仍奉行不渝。为了验证自己所想是否正确,我甚至愿意亲自跑到天涯海角。

  访问不乏被称为目光锐利的识鸽专家,但若听到他们说“这只鸽子的目光清澈一定可以飞得很快”这种凭经验所下的结论时,我并不会百分之百的赞成。毕竟全心投入的初学者得到好成绩,而所谓的识途老马惨吃败仗的比赛也时有所闻,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什么稳胜不败的计策,鸽舍全体的总合能力才是致胜的关键。名盛一时的爱鸽人,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消失不见的例子也很多,这就是“很难永远断定鸽子的性能并且总是获得好成绩”的最好证明。

  把鸽子握在手中观察,是为了通过看它的健康情形来分辨它的系源出处,并了解它是在何种环境下生活,也就是为了审视其管理状况所做的动作。这个过程要运用前述三项认识赛鸽的重要基准,整合分析之后才能对鸽子定出评价,若是要追根寻源的话,就必须参考数据资料了。

  在观察鸽子的时候,“偏好”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喜欢长距离赛鸽的人,看到短距离的赛鸽时,不管短距离的赛鸽曾经缔造过多少辉煌记录,都无法获得青睐,毕竟人总是难以跨越个人“偏好”的藩篱。

  饲养赛鸽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在鸽类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也因为想要在鸽类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所以才会对鸽子做特别的捡选。但是爱鸽人都由爱护赛鸽本身的质朴心态为出发点,并且有想更深入了解赛鸽的研究心是不容质疑的。

  到目前为止,我看过为数不少的鸽子,也和许多爱鸽人士见过面,所以我坚信真正优秀的鸽子没有自家他家的分别,明确的血统才是评价的依据。不是我在自夸,所有的养鸽人当中没有第二个人像我这样,亲手抓过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冠军鸽,这是令我颇感自豪的事。我将毕生研究鸽子所得的知识片段连贯起来记载在书中,并且尽可能地做到正确的传承。深切地期盼能够透过本书来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经验和所学,为发扬亚洲地区的赛鸽文化尽一己棉薄之力。
赛鸽的鉴定及海外研究

  因为我长年从事引进冠军鸽的实战经验丰富,所以有关好鸽评鉴的询问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个人认为:多抓有活力的好鸽并加以饲养、研究是培养自己判断技巧的必经之路。至于评价基准则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讲究是否含有特定的色素(观其眼睛的颜色),有人则非完全符合基本水准的鸽不爱;而我个人则认为:色素是血统源流的一项表征,但是真要期望有好成绩的话,应该抱有成绩至上的理念来面对每一场比赛,而不是拘泥于它的眼睛里有什么色素。

  什么叫做鸽子的鉴定?广泛研究世界鸽界的历史,同时透过引进多种冠军鸽的机会亲自鉴定的奥索德奇西(Orthodoxy)做了如下的阐述:不要拘泥在鸽子的外观和姿态,要有鉴定鸽体各个器官的眼光,以及判别其血统背景的总合能力才行。先进诸国仰赖海外的研究书籍展开赛鸽运动的研究,在广大的范围内进展的先锋,是放眼世界鸽界赛鸽文化的第二弹!

何为选鸽的标准

  我根据长年以来累积的经验,将鉴定赛鸽的秘绩的赛鸽,至少需具备以下3种条件:

  第一是它的健康状况,第二是它的血统背景,这两项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其次才是鸽体本身整体的平衡度。而构成第三个条件的要素又分为以下五项--

  A.优质的骨架。

  B.轻盈的躯体。

  C.左右平衡且柔软的主翼。

  D.结实紧缩的腹部。

  E.聪明灵活。

  除了鸽体外观之外,其他尚有体型大小、适合飞长途、中程、还是短距离、重心低还是高、肌肉僵硬还是柔软等许多要素可供考量。鸽子固有的特征多半受限于其血统背景,想要断定它是否能被培养成优秀的赛鸽,就要看它的血液中是否具备成为赛鸽的因子。

  一般来说,鸽子最美的立姿是从头部到尾翼先端呈45度角,在品评会上也是以这种姿态为审美标准,相较之下呈90度角的姿态比较像是立正的站姿,若是从头部到尾翼先端所夹角度之馀角呈45度角则是过于前倾了。所谓的45度角也只不过是人类“审美”的观点罢了,这和赛鸽的性能并不一致,也就是说,姿态优美的鸽子不见得适合用来比赛。总而言之,如果要以外观来评断它是不是成为优秀赛鸽的材料,光是符合一项评判标准也未免过牵强了些。

  大部分的爱鸽人士抓鸽子观察的时候,都会打开它们的翅膀,至于为什么要打开它们的翅膀,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想观察的重点。我拉开它们的右翼之后,一定会再拉开它们的左翼,因为我要知到左右两边的主翼开合状况是否相同,而其整体筋肉和开合方式是否利落不产生阻力。左右两边的翅膀都拉开来检视的话,自然可以立刻察觉主翼是否有缺陷。对各方面都做观察是不二法门,虽然有很多人依据体型外貌来判断鸽子的平衡度,但是我会以内部,也就是身体的各个组织或器官来评量,例如由血液来看它经过饲料喂食所摄取的营养,由肺吸入的氧气如何运送来看细胞的活动等等。要维持健康的鸽体就不能没有健康的血管和循环系统,我认为要做到这种地步才叫做真正地在观察鸽子。

追求理想的困难度

  先前说过,爱鸽人也有其自身特别的“偏好”,而这种“偏好”的藩篙是一个难以跨越的碍。赛鸽是基于趣味,而且只有在爱鸽人士强烈的嗜好范畴内才得以成立。有人用实绩主义做为选鸽的立场,同样的也有人不在乎性能方面的劣势,选择让自己喜欢的类型的鸽子参赛。

  例如,路易威登使用化学纤维制成的手提包轻便耐用,近几年来获得许多人的爱用,但是有一次,我到英国的登喜来门市去问售货员:有没有像路易威登卖的那种手提包时,他回答我说:“那种用塑胶做的东西,我们不认为那能够称做手提包”。我觉得赛鸽也可以套用登喜来的思考模式:因兴趣所导致的特殊倾向是难以拔除的。我个人不会受“流行”(Fashion)所左右,选鸽或是引进新品种的鸽子与否,都是以它能飞多远多快这类“数字”资料为第一基准。排除容貌不论,我相信品评会对于理想的鸽体有一套标准规范。话说回来,不管多么符合理想的标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一些距离的。

  1976年的时候,我将比利时汤姆.彼得斯 (Thomas Peeters)饲养的雄“艾里威凯”(Aile Vainqueur)(1973年暨1975年圣维仙(St.Vincent)第1名)和荷兰人彪龙(Buuron)养的雌“尤里安娜”(Juliana)(1973年达克斯(Dax)第6名,1974年圣维仙第1名)这两只超级优胜鸽配成一对。虽然这对冠军配对的直属后代都飞得不错,但我总觉得它们的体型还称不上完美。总而言之,用品评会所定的标准规范来看这些子代鸽,还是会有让人不能接受的时候。尽管亲代的飞行经历和身体状况都达到了我认为理想的标准,它们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组合,但是它们所生的子代在体型方面不够令人激赏。我深刻地感受到,优秀鸽的选定引进和交配这两项有必要加以明确地区别,并且确实贯彻。

  现在我在配种的时候,会以健康状况为前提,循环器官(心脏)、消化器官、气管等每个部分都很健康是第一要务;其次,我会以体型上的特征为配对的依据。以往的经验让我比较不愿为骨头太硬的鸽于、肌肉太软的鸽子或适合长距离飞行的鸽子彼此交配;关于眼睛的颜色,一般人总以为应该避免眼睛颜色相同的配成一对,但是我个人的结论则是不会有影响。接下来要谈的是交配上的注意事项就体型方面来看,我觉得要培养出接近标准规范的鸽子,就要考察它骨骼构成的大小和肉质及重量,我还会一边参考世界各地成功的例子,一边探求更新的组合方式。关于血统上的问题,将在书中的其他章节做详尽的说明。

  将我所做的配种方式说得具体明白一点,就是将龙骨高的配龙骨低的,适合长距离飞行的配适合短距离飞行的,脖子长且有阳刚味的配标准型的……等等,以尽量求取中庸为目标。但也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融合两者的特色,有时也会出现和亲代其中一只体型相似的子代,例如:原本希望能够改良冠军鸽的长脖子才将其与另一只短脖子的配对,但是还是会生出长脖子的子代。

  其实对那只冠军鸽来说,长脖子正是它的特色,生出长脖子的子代应该算是正确的结果才对,为了修正这项特征求取中庸,正是所谓“偏好”的表现。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因为赛鸽与血统中的近亲交配的几率非常低,不似纯种赛马般,遗传特色容易因近亲交配而被固定。

  事实上,在比利时几乎没有人认为非得固定单一的血统不可,偶有鸽舍例外地进行近亲交配,因此而生出更佳的子代也不是没有的事。20年前首次引进日本的彼得斯(Peeters)也是,他鸽舍里养的鸽子到现在还流着“戈登.葛力兹”(Gouden Grijze)的血液,大约同时期引进的“马克.罗森斯”(Marc Roosens)也是,持续以“富流”(Foreu)或“525”为基础繁衍子鸽。

  以范内(Vanhee)为代表的许多比利时鸽舍,在培养参赛团队时也不重视其鸽群体型的固定化。结果因为“彼得斯”和“马克.罗森斯”的体型固定,可以想像鸽子体型的大致情形,其他的鸽舍则很难预测。最近几年日本鸽界中很引人注意的“艾力克.林伯格”(Erik Limburg),也是从不同的地方引进鸽子而屡创佳绩。

  像“彼得斯”和“罗森斯”这种鸽舍,有一位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比利时籍大师叫做安德烈.凡布利安娜(Andre Vanbruene),他以一只鸽子为基础,以其血脉为出处,生出了战后的代表鸽“泰山”(Tarzan) (1953年圣巴斯强赛第1名,当天仅此一只归巢)和“老牛”(Stier) (布鲁 (Blue)、幼牛(Taureau)赛以及51年波城(Pau)赛第1名,当天仅此一只归巢)。拿这种鸽舍和范内(Vanhee)、林伯格等鸽舍互相比较评价是个人的自由。长年近亲交配的结果,鸽子的型态大体上已经被固定住了,实际上詹森(Janssen)系的鸽体大小还是有差别的。因为这又牵涉到个人的喜好,所以我觉得无法做一个一视同仁的评价。
关于日本所做的海外研究

  我将在此文中阐述经由亲眼实见所得的研究结论。

  我也想仔细记述各种血统或鸽舍的相关情形。在战前战后这段时间内,日本鸽界对海外鸽界作了些许的研究(介绍外国的血统、饲育法和竞赛等),历史上有记载,当时以英国的赛鸽专家兼冠军鸽收集家罗刚(J.W.Logan)、安德森博士 (Doctor Anderson)、柯林.奥斯曼(Collins Osman),还有美国的查尔斯.海斯曼(Charls Haizman)等人的著书为基础。

  这段时间的研究家首推东京的关口龙雄先生和京都的并河靖先生,他们不仅是鸽界的先驱,也让我学了很多有益的知识。我曾经在赛鸽文摘上看到并河靖先生发表的文章,那是他在读了英国书籍之后,加上依自己的观点所做的修正意见才发表的研究。由这点可以判断出:在资料缺乏的这段时间,日本鸽界的爱鸽人士多半是透过英国人或是美国人的眼睛来看世界的。这和“英国人有将各种研究集结成书的传统”,以及“英国和日本在地理上同属岛国,故竞赛条件相似”两项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英国的大规模竞赛是在南方的法国放鸽,所以鸽子必须横渡多佛海峡之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英国有名的爱鸽人罗刚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自比利时引进了多种优胜鸽种(1927年退休拍卖),但多为能对抗恶劣天候或是类似血统的鸽子。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想要适应英国固有的天气型态,并且完成横渡多佛海峡这种不可能的任务,就不得不选用能对抗恶劣天候的鸽种。

  晚罗刚上世纪30~40年代的后起者安德森自1905年开始饲育赛鸽,并且向当时名望颇高的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 (KBDB首任会长)、诺.司塔沙(Guillaume Starssart)、亚瑟.布利克斯博士(Anhur Bricoux)、和法国的罗拔.西翁(Robert Sion)等人购买历届的冠军鸽带回苏格兰曾经任职于安德森鸽舍经理人的马可鲁宾(Macalpin)所培育出的名血鸽种,因为在巴塞罗纳1000海里竞赛时飞了1600公里的好成绩而被命名为“巴塞罗纳灰”(Barcelona Blue)和“巴塞罗纳号”(Barcelona Triamph),可以说是名鸽辈出。

  英国的罗刚也好,安德森也好,他们的共通点就是“实绩主义”至上,他们都认为没有血统良好的优秀鸽子,就没办法培育出更多的优秀鸽子。这种龙生龙凤生凤的方法论,也是随并河靖先生的著作流人日本,并且进而广为流传,然而在当时,日本鸽界并没有人开始引进罗刚或安德森系的冠军鸽。基于以上原因我想亲自尝试看看,于是就在 1962年开始引进“强曼”(Gamin)(1960年巴塞罗纳赛(Barcelona)第一名),接下来于]965年引进“缪尼耶”(Meunier)(1962年及1963年巴塞罗纳(Barcelona)赛连续2届第一名),至今仍陆续导人多种冠军鸽,不分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们总能有亮丽杰出的表现。

  安德森引进不同鸽种的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那时比利时的鸽界正逐步向黄金时代迈进,其后便陆续有知名的冠军鸽种诞生,各种有关赛鸽的技术也都被广泛地研究而大有进展,其中法语所说的“systeme de Veuvage”和荷兰话所说的”Weduwnaarschap”(只有雄鸽)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饲养法。若是问到为什么会形成现在日本的“w制”(Widowwood System)所表现的飞行方式,我想应该是因为奖金制度的导入,使竞争更加白热化的缘故,研究如何才能有效率地让身体随时保持良好状态,便成为刻不容缓的功课。

寻求不能不知的真实姿态

  我年轻时代几乎都是靠参阅英美的文献资料,也可以说是透过英美爱鸽人士的眼睛来了解欧洲鸽界动态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书籍或介绍都是以名鸽血统的解说和记录为中心,几乎完全没有谈到比赛方式,也没有以比利时为首的欧洲地区气候条件和风土情况的相关内容。那时的确是不易取得饲料、副食品、管理方法等比较“高难度”(Hard)的赛鸽相关知识的年代。

  仅管现在距离当时已有一段时日,目前的鸽界还是有不少偏见和妄说存在,例如:“比利时和荷兰的鸽子都比较晚熟”之类的话就是天大的误解。以前提过“罗森斯”(Roosens)有极早熟的优点,但如我所见的,它们在日本也有极好的表现。另外欧洲赛鸽季节早上6时左右日出,下午10时左右日落,每天日照时间约16小时,但截止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极少部分的爱鸽人注意到这个事实。

  甚至有很多爱鸽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在日本和欧洲这两个地方的鸽子,在经由饲料和饮水等副食品带进体内的营养成分方面可是有极大的差异呢!

  因为我长年从事引进冠军鸽的实际经验丰富,所以有关好鸽评鉴的询问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个人认为:多抓有活力的好鸽并加以饲养、研究,是培养自己判断技巧的必经之路。至于评价基准则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讲究是否含有特定的色素(观其眼睛的颜色),有人则非完全符合基本水准的鸽不爱,而我个人则认为:色素是血统源流的一项表征,但是真要期望有好成绩的话,应该抱持成绩至上的理念来面对每一场比赛,而不是拘泥于它的眼睛里有什么色素。

  我在1968年初访欧洲的时候就有了这种信念,而后带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亲自走访欧洲各地,从事世界名鸽系的研究,现在我将自己亲眼实见所得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二战后海外鸽赛的研究

  将电脑的软件和硬件概念移用到鸽类竞赛上做说明,鸽舍饲料和训练方法等可以模仿的部分相当于“机械”与其相对的性能,有如“硬件”;而鸽子的血统和配种技术则可被比拟成电脑的中枢神经,有如“软件”。因为养鸽人的兴趣,而陆续不断地有多种冠军鸽被引进并加以饲育,但是我个人深切地体认到,真正最棘手的而且又是最重要的,还是刚才所提到的“软件”,也就是种鸽的选择和交配。

                                         ~大田诚彦

  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人人怀抱远大梦想的时代,并河靖、关口龙雄以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等人,都对日本鸽界有所启发,让战后的日本鸽界彷佛进入了青春期一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我要以接受鸽类竞赛文化洗礼的先锋为原点,并以此观点,将日本国内外的历史变迁讲清楚、说明白。

海外鸽界的研究及其方法

  鸽类竞赛发源于比利时,其后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配合该国当地的情况而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竞赛制度(Race System)、饲养方式、以及鸽子的评价基准等,在融合了社会现状和国情之后才各自发展成目前的形态。

  1968年的时候,我为了学习鸽类竞赛的相关事情而亲自走访欧洲,算一算也已经过了30几个年头了。当时的通讯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要知道有关鸽界的消息,就像要抓住天上的云朵一样难。但是我早已经打定主意,要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欧洲,并且潜心研究欧洲鸽界发展的情形。所以我是怀抱笃定的心情搭上飞机前往欧洲的。想要全盘了解,当然得下一番功夫,此外我认为好奇心、创造力、和敏感度也是不能少的。鸽子是不分本土、还是国外引进的,都要亲手抓来仔细端详。同时也没有忽略取得各种相关资料的重要性。总之,我就是尽可能地为充实自己鸽类血统相关的基础知识而努力。

  像鸽舍这种东西多半可以借助模仿来学习,只要量好尺寸,画好设计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易地盖出欧洲风味的鸽舍。饲料更不是问题,只要知道营养成分的比例,谁都可以调配出来,但是血统和性能的研究就没这么简单了。

  这个问题,可以用电脑界的术语“硬件”和“软件”这个概念来做说明,诚如各位所知,电脑必须在“机械本体”完整而且趋动此机械本体运作的“趋动程式及作业系统”同时存在的状况下,才能顺利运作。和机械相关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硬件”,而像作业系统或趋动程式,这种看不见形体的东西,我们将其称为“软件”。

  将电脑的软件和硬件概念移用到鸽类竞赛上做说明,鸽舍饲料和训练方法等可以模仿的部分相当于“机械”与其相对的性能,有如“硬件”;而鸽子的血统和配种技术则可被比拟成电脑的中枢神经,有如“软件”。因为养鸽人的兴趣,而陆续不断地有多种冠军鸽被引进并加以饲育,但是我个人深切地体认到,真正最棘手的而且又是最重要的,还是刚才所提到的“软件”,也就是种鸽的选择和交配。

  1957年时,我跟随当时鸽界前辈并河靖先生学习,他是一位相当好的老师,对我来说他就像是初恋情人一样,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恩师。京都出身的并河先生,有很丰富的知识,对于鸽子的血统和其他各方面的事情罕有不知道的。他不仅是二战后海外鸽界研究的先趋,也是专家。对于当时还年轻的我来说,是踏入鸽界向前看齐的目标。我去并河靖先生在京都的住所拜访时,也学了很多和血统以及血统特性有关的事物,依随研究的持续进行,我的知识也不断地扩充。但是我认为实际去欧洲取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我想去那里看当地人养鸽的情形,顺便进行意见的交流。

  讲到实际去欧洲观察,并带动二战后日本鸽界发展的人,一定不能忘记关口龙雄先生和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关口先生是日本赛鸽协会的会长,曾经于1957年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鸽协联盟会议(FCl),还一一拜访来自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等地的著名爱鸽人士。我第一次拜会关口先生,当面向他请教是在1958年,我刚满20岁的时候,关口先生因为引进当时法国名家罗拔.西翁培育出来的名鸽“总裁号”(Boss)和大阪的细川英次郎先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而大大有名。

  我到关口先生位于东京练马区的住所打扰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总裁号”的风采,那份感动至今仍无法忘怀,说得夸张一点,那次体验也可以算是一次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吧!当时直觉地认为“总裁号”就是欧洲鸽的最佳典范,现在我懂得运用“视觉”和“触觉”来观察鸽子。而那时的“总裁号”已经成为我现在探究名鸽体型时的“起始点”了。我同时还在想,能够和别人交换“总裁号”这么高等级赛鸽的西翁鸽舍是不是还有更多其他的好鸽呢?这个想法让我前往欧洲寻宝的美梦变得更加亮丽了。

  在拜访关口先生的时候,他让我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指引。我请教他现在欧洲成绩最好的鸽子属于什么血统,他回答我说是“狄尔巴”(Delbar),这段对话勾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因为所谓的“狄尔巴”就是指比利时的“摩利斯.狄尔巴”(MauriceDelbar)鸽种。

  那个时候的我,就已经详读过所有在日本可以得到的英美文献资料了。对于某某鸽舍的某某鸽种,从其飞行经历多少、双亲为何?到血统源流等资讯,都完整地记在我的脑子里。虽然在资料搜集方面绝不落人后,是我颇感自豪的一点,但是听到“狄尔巴”这个名字可是头一遭呢!

  20世纪50年代前后,有一些以比利时和法国以外的外国人的观点所写成的书籍,亦即英美人士依自己的看法,定出了名为“世界五大血统”的等级标准。他们所称的“世界五大血统”是指法国的保罗,西翁(Paul Sion)(罗伯.西翁之父)、比利时的布利克斯博士、裘诺.司达沙、哈贝尼斯 (Havenith)还有鲁西安.波斯汀(Lucien Bastin)。当时的日本,对于世界鸽界所知有限,想知道哪些鸽舍有哪些鸽种,或是哪些鸽种较为活跃等信息都不容易得手。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一点点关于养鸽名人西翁、布利克斯博士和裘诺.司达沙等人的介绍,而哈贝尼斯和波斯汀其他人的讯息则是完全没有。

  当时全国的养鸽人家大约有2000人~2500人,发行的脚环大约有12万~13万个,才20出头的我,可以算是刚脱离了信鸽研究的一年级新生而已。

青云之志与二战后的鸽界

  人不能否定历史的存在。指引我入门的前辈有并河靖先生和关口龙雄先生,我受教于并河靖先生门下,而且秉持继续走名师相同的路线一事而自豪。但是在赛鸽活动的价值方面,不可讳言的是,名古屋的岩田孝七先生和岩田诚三先生兄弟们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排除他们几个人的话,1960年以前的鸽界,就没有什么值得谈论的事情了。若是没有在他们的指点之下,接受赛鸽文化的洗礼,我绝对不可能一头栽入,潜心研究,当然更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了。年轻时代的我,就有一定要看遍世界所有名鸽的雄心壮志,而且有非得到最好的鸽子不可的野心。和关口先生、并河靖先生、岩田先生等人比起来,我年轻、有活力,而且没有家累羁绊的困扰,我觉得能够自由从事研究活动是一项很大的优势。
在鸽界里,有喜欢单打独斗的侠客,也有认为前辈都太过古板而将其全盘否定的新生代存在,基本上赛鸽是属于个人兴趣的范畴,要怎么想都是个人的自由,时代的确是不断地在进步,但是我们也别忘了,正因为有那些前辈们辛苦地披荆斩棘,才造就现在这番局面。我凭借个人的兴趣踏入鸽界至今已过40几个寒暑,但是我还是会很谦虚地承认,前述几位前辈对我的启发,带给我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影响我至深的前辈们,可以说是为今日鸽界奠定基础的先驱,和当时的情形相比,现在日本鸽界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论是竞赛规模,还是鸽质水准,都大大成长。但是我对诸位前辈们的评价,是在于他们引进名鸽的贡献,以及它们所缔造的优异成绩,实在值得推崇。关口先生的“小莉儿”(Li-Chan)(“总裁号”的直系血缘)在1962年羽幌国际赛鸽1000公里竞赛时得到总冠军,此外并河靖先生也接受关口先生的建议,将1957年引进的“摩利斯.狄尔巴”与英国波城全国(Pau Ground National)常胜鸽舍出身的“胜利者.罗宾逊”(Victor Robinson)配种,其子代60-40382在青森县三厩举行的800公里竞赛时也得到总冠军,那时也是1962年。该年5月份日本赛鸽协会在羽幌、稚内、濑棚、三厩、名濑等6个地方各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比赛,而他们两个人的爱将就各得了一次总冠军。

  他们两个人活跃战后鸽界的意义,是利用实际的成绩来证明。自欧洲直接输入的著名鸽种到底优秀到什么程度,这对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的人来说,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对“血统至上主义”深信不疑。

  让自己的思绪在世界鸽类竞赛的黎明期里驰骋,不禁令人神往。

  1910年比利时的国际爱鸽人协会成立,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任首届会长,其他还有以竞飞专家闻名的亚历山大.韩森(Alexandre Hansenne)、雷尼叶.古鲁内(R.Gurnay)、布利克斯博士博士、法国的保罗.西翁、英国的罗刚和安德森博士还有其后,以个人的文笔丰采将赛鸽的乐趣推广至世界各地的柯林.奥斯曼等人,皆为伟大的先觉者,他们的努力被传承下来,才形成现今的赛鸽文化。

  这些先觉者们,不单只是伟大的爱鸽人而已,他们还是优秀的知识份子。除了参与赛鸽活动之外,在其他的各种领域里也是极为活跃的先觉者们,为了将鸽类竞赛导入正轨,所以在鸽类竞赛创始之初,就下了一番苦心,终于使鸽类竞赛依照高远的理想来发展的,就像是起始于英国的赛马一样,因为是属于绅士、淑女们的运动,所以从服装到礼仪都受到许多的限制,而赛马活动也一直在这种严格的规范下发展。根据本人的分析,现在的比利时鸽界,已经不像草创时期的模样了,几乎没有一个养鸽人抱持以往那种高远豪迈的理想,我认为那是鸽类运动和赛鸽文化过度庶民化所造成的结果。

赛鸽文化的旗手

  日本鸽界的发祥地是在近畿地区,二战前的赛鸽活动也被视为高尚的趣味。我在1955年加入大阪爱鸽协会,听那里的前辈细川英次郎先生说:鸽会的成员多半是船公司的老板,那些大老板们每次都会带著学徒一同乘人力车来,而鸽子就被关在笼子里,让学徒捧抱放在膝上,据说战前近畿地区的鸽类运动是一种非常高尚的休闲活动。

  在比利时,鸽类竞赛也是以高阶层人士(High Grade)之休闲娱乐的形态逐渐发展起来的,从现在仍有皇家竞翔协会(Royal Flying Club)的存在一事,即可窥知一二,那是一个特殊阶级或精英份子们聚集的团体,在这个私人俱乐部里,会举办不同于一般的比赛,并且选出俱乐部内自己的冠军王,不仅派对活动十分盛行,会员们带来自己的爱鸽参加展示会(Exposition)的情形也十分地频繁。庶民也有庶民自己的活动,他们常聚集在市镇上的酒吧里,相互交流并且乐此不疲。

  如今的欧洲社会仍有阶级之分,各位要先有这点认知,才有办法理解为何现状会发展至此,包含比利时在内,其他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虽然已经没有国王或王室的存在了,但是旧封建时代被授予爵位的贵族家庭,其地位仍然受到社会普遍地认同,得以维持尊严的贵族们,一如往常地热衷于鸽类竞赛。

  在这里要附带一提的是,欧洲的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国的王室对鸽类竞赛有很深的认识,也十分支持这项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透过军用鸽获取及时的情报,救出了许多无辜的人命,居功厥伟之故。在欧洲一般报纸也会刊登鸽类竞赛的相关消息,为了观看鸽赛而离开剧院,画廊转往赛场见习的普通人也络绎不绝,由举目可见的这番光景,可知鸽类竞赛已经深入民间各个角落了。

  拜鸽类竞赛已经彻底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角落之赐,鸽类文化不断地发展,也因为如此,我们才将之视为先进国家并且自欧洲引进鸽子。

赛鸽文化的旗手

  我曾经担任日本赛鸽协会的副会长,在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的会刊专访上,我和关口龙雄、小野宏、并河靖等前后三届的会长交谈、请益,他们三位都抱持相同的理想,在自己的任内致力于将鸽类竞赛发展成绅士淑女们的活动。比利时的鸽类竞赛,已经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鸽界的创始者也都已经作古了,所幸日本鸽界的创始人现在都还健在。 (注:小野先生于2000年逝世)

  历史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但是文化却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我初访欧洲的时候,比利时鸽界的会员约有16万人之多,而现在则减少了一半左右,就我对欧洲鸽界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的观察,我觉得比利时鸽界的状态前景堪忧。

  邻近比利时的荷兰,近年来则是不断地成长,在1971年我初访荷兰的时候,圣维仙的规模只有 1万只左右,现在已经发展成5万只的规模了,在德国有10万个会员,而社会福祉每年编列5千万元的预算,由此可见鸽类竞赛的诉求,对社会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再回来看看日本,我觉得大家都太执著于竞赛的成败,想要称霸的倾向太过强烈了,其实竞赛活动的振兴是带动鸽界成长的方法之一,我没资格这么武断地评论,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但是我总觉得,我们应该要在竞赛后的颁奖上多下点功夫,让其更多样化、更有创意,比如说依据竞赛场地的地形、年龄、性别差异来颁奖,或是一只鸽子有多项好成绩,则依照分数(Mark)制度个别颁奖,或是综观所有的面向做一个整合性的表扬等等。

  比利时鸽界会员减少的现象,并不完全与日本鸽界无关,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鸽类竞赛发源时的崇高精神已经逐渐稀薄了。回归到原点……我们要不辱使命,以“当鸽类竞赛这项高尚趣味的旗手”自勉,并且时时不忘为再开发鸽类竞赛的历史和文化而努力。
欧洲与日本

“在日本有很多鸽舍,将种鸽和选手鸽关在一起,用同样的方法加以饲养,但是在比利时,种鸽和选手鸽有明确的区别,而选手鸽又被分成幼鸽、一岁鸽、寡居雌鸽或鳏夫制雄鸽,所以每间鸽舍至少会有4个巢房,将鸽子依照用途、年龄等差异加以区分之后,针对其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个别管理

                                          ~大田诚彦

欧洲鸽界与日本

  欧洲的社会型态,目前仍以皇家贵族为顶点的传统阶级社会是基础,而他们和一般老百姓的交际圈不同,连思考方式都有所出入。在这一回的内容里我要将欧洲和日本做一个比较,看看双方对鸽类竞赛活动的态度和具体的管理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初次踏上欧洲的土地是在1968年刚满30岁的时候,而在这之前2年也就是1966年,专门报道鸽类消息的《赛鸽文摘》(Pigeon Digest)创刊了,附带一提日本鸽界初次自外国引进的鸽种是在巴塞罗纳国际赛(Barcelona International)获得第一名的“强曼”(Gamin),那时是1962年,小鸽子2岁,而我24岁。

  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很积极地搜集所有当时可能到手的欧洲鸽界情报,到欧洲实地考察,则一方面让我验证所学是否为真,另一方面则是扩大了我做赛鸽文化研究的范围。

  从1968年到现在,我往返欧洲不下30多次,我为了观察春、夏、秋、冬各个时期的变化,并且实际了解当地的爱鸽人士,如何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季节的变化,我会选择不同的时期分别前往。因为只有在夏天去,才能看到夏季的竞赛和体会夏季特有的管理方式,冬天去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为了进行研究,我有意识地启动全身上下所有的感觉机能,认真地在现场实习,这30多次的访欧之行,为我增添了数甲子的功力,也让我对自己的知识有绝不落人后的自信。

  当今欧洲社会究竟有多少爱鸽人士热衷于赛鸽呢?根据我手边的资料(1991年意大利威罗纳 (Verona)国际爱鸽者连盟会议(FCl)的资料),在比利时有81368个鸽舍,在荷兰有52000个鸽舍,在德国有94000个鸽舍,在英国本土和爱尔兰地区共有88579个鸽舍,法国国土虽然广大但是只有27820个鸽舍,在卢森堡则只有区区百余个……如果只计算主要几个国家的话,养鸽人家大约有 35万人之谱,若是再加上被我排除在外的其他国家如西班牙、挪威、丹麦和东欧各国等则合计约为40万人。 (注:下方附200l南非奥林匹克大会登录各国会员人数)

国家/赛鸽人口  1995年  1999年

A. 比利时     67235  57496

B.荷 兰     43811  37596

C. 法 国     23800  21099

D.英 国     53948  48823

E.德 国     80079  71610

F.日 本     24654  20633

G.巴 西     2610   4417

H.克罗地亚    153   300

I.波 兰     36660  40407
J. 罗马尼亚    2897  3100

K.斯洛伐克    3650  3860

  与此相对的日本又是什么情形呢?去年春季日本赛鸽协会主办的其中一场全国性地区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约有10035间鸽舍,合计145305只鸽子参加,平均每间鸽舍有14只鸽子代表参加,因为鸽舍的数量迭有消长,所以实际数值是很难掌的,根据推测资料显示,在我担任日本赛鸽协会副会长的时候,约有14000~15000间鸽舍,展望鸽界未来的愿景,我觉得正确掌握实际的数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欧洲人的偏好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提供我们日本人种鸽的几个国家,比如说比利时、荷兰、德国等这3个国家总共约有23万名爱鸽人士,但是特别要提出来说明的一点是欧洲鸽界人口并不包括日本普遍存在的“家族会员”。

  接下来谈谈那些爱鸽人土,如何看待以及组织赛鸽这项活动。大部分的爱鸽人士会加入住处附近的俱乐部,并且在周六和周日举办当天回巢的短距离竞赛,其中以150公里到300公里程度的比赛居多,一季下来比赛场次可以累计到70余次,不过这只是区域性的休闲活动而已,各位一定也很想知道全国性的竞赛,或是国际性的竞赛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欧洲最具权威也最受人重视的是世界知名的巴塞罗纳(Barcelona)赛了,但是这个国际级竞赛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参与的“特别”竞赛,这可以由参加国别及其参加只数来推知,举例来说,1993年的巴塞罗纳国(BarcelonaInternational)有7个国家共计35195只鸽子参赛,但是英国、卢森堡、法国、捷克4个国家才分配不到5%的名额,主要的3个参加国的出赛者,就占了全体的96%,其中比利时的参赛者更占了将近一半的名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比利时鸽界的爱鸽人士约有8万多间鸽舍,就算平均一间鸽舍只推出二三只鸽子,也只有五六千间鸽舍有机会出赛。

◎比利时…………………………….14118只

◎荷兰………………………………..10576只

◎德国………………………………….6536只

  比利时赛鸽协会在1989年发行了323万多个脚环,平均一间鸽舍消费40几个,而日本赛鸽协会每年登录120万个,以整数15000为鸽舍数量来计算的话,平均每间鸽舍养80几只鸽子,比利时的爱鸽人士,和日本的爱鸽人土,在鸽子的饲育管

理方面最大的不同点是“个别”管理还是“群体”管理,这和一间鸽舍养了多少只鸽子有密切的关系。

  在日本有很多鸽舍,将种鸽和选手鸽关在一起,用同样的方法加以饲养。但是在比利时,种鸽和选手鸽有明确的区别,而选手鸽又被分成幼鸽、一岁鸽、寡居雌鸽或鳏夫制雄鸽,所以每间鸽舍至少会有4个巢房,将鸽子依照用途、年龄等差异,加以区分之后,针对其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个别管理。
从12月份开始新的一年

  现在按照每年的循环,来介绍比利时养鸽人家的作息。

  比利时的赛鸽季节从4月开始,直到9月下旬,也有一些地区在10月中旬才结束。以1993年为例,其中长距离竞赛,由5月下旬的波治(Bourges)全国竞赛揭开序幕(1993年5月29日开始赛程),其后以8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的波品纳国际竞赛(Perpignan International)做为结束(1993年8月7日开始赛程)幼鸽的全国竞赛从波治到布瑞福(Brive),和波品纳国际竞赛日程相同, (9月的第4个星期六结束)。因为希望鸽子们能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回巢,所以长距离竞赛,通常会选在星期五或星期六放鸽。

  比赛季节和赛鸽的生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欧洲重视竞赛幼鸽智能发展,胜过其换羽过程的爱鸽者大有人在,他们会配合竞赛开始的时间,尽早培养,让智能成长发育比较好的幼鸽去参赛。

  在比利时,脚环自1月1日起开始贩卖,为了让第一胎幼雏孵化的时间,能够配合得上脚环发行日,在12月前后就要为种鸽配对。比利时的冬天气温低、日照时间也短,可以称之为严寒,使用电暖器为爱鸽保暖的人不在少数。

  生物就是这样,生理机能会受气温和日照时间长短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因为贺尔蒙分泌产生变化,所以活动也跟随产生变化,白昼短、气温低的冬天,不容易发情,不是适合生育幼雏的时期,为了让雌鸽在这段期间顺利受孕,有必要花点心思,让鸽舍里的温度升高一些。除了保暖之外,空气的流通也不得忽略,不是左右对流,而是上下对流,也就是让新鲜、干净的空气从下方流入,肮脏、污浊的空气从上方排出才可以,这点要特别留意。

  假设12月1日进行配对,通常会在春季产卵,但是这样就太迟了,若是晚个10天,能在过了圣诞节之后的28号前后孵化的话,就刚好可以赶上1月1日脚环发行日了。幼雏第一次离巢的日子,也是随饲主个人喜好而异,但一般多在出生后 3~4周时,实施初次尝试,离巢的幼鸽会被单独养在一个地方,在照顾它们的同时,饲主会频繁地和它们做交流、沟通,刚离巢不久的幼鸽,会聚集在铺著稻草或麦杆的地板一角,相互依偎取暖,这相当于人类东倒西歪地学步时期,趁这个阶段对幼鸽的照顾,顺便实施将它们塑造成赛鸽的初步教育。

  生物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颇大,从19世纪初,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发现一个由狼养大的少女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报告上说被牧师夫妇救出来的两姊妹,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狼叼走,并由狼加以抚养长大,所以她们现在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模一样,我们养赛鸽也是一样,会让它们的野性逐渐消失,这就是家鸽和野鸽最大的不同点,所以我们要饲养它、照顾它并且教育它成为赛鸽。

  这种不假他人的教育训练,在幼鸽出生后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有句俗话说“比利时人绝对不卖第一胎”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繁殖出冬季受孕的赛鸽幼雏,怎么可能因为有人想买就唯唯诺诺地随便答应交易呢?到底是第一胎好呢,还是3~4月份春季受孕产下的鸽子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个人的偏好是室外温度摄氏25度以上,让人微微出汗的时候,受孕产下的鸽子因为6月以后日照时间变长,亲代对子鸽的照顾时间也比较长,能够给幼雏充分的关爱和照顾,幼雏应该会长得比较好。

鳏夫雄鸽的繁殖和训练

  12月让种鸽交配,是为了让该批幼鸽成为当年的参赛鸽,与其相对应的鳏夫制雄鸽、选手鸽培育,则是配合竞赛开始的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近年来被视为荷兰强棒威那得(Winjnands),让鸽子3月10日交配怀第一胎,等第二胎也产下之后,就将幼雏和雌鸽撤离,以“雌雄隔离”的方式饲养。

  训练从怀第一胎,大约是3月20日之后就开始,但是也有人是在拿掉第二胎之后才开始,各有各的理由及根据。

  5月开始赛鸽季,等8月份长距离竞赛结束之后,才让雌鸽育雏,这个时期受孕产下的鸽子,算是比较晚出生的,法语称之为“Tardif”,会在10月至11月的拍卖会上被竞标,以比利时为首的欧洲人认为,完全成熟的鸽子才适合肩负繁衍幼鸽的任务。在日本则似乎有年轻的鸽子比较好的普遍看法,特别是雌鸽。我个人则认为,不论是雄鸽还是雌鸽,至少都要满1岁以后,才可以用来繁衍下一代,虽然我认为年满3岁,换了3次羽毛的鸽子才能叫做完全成熟,特别是年轻的雌鸽,若是雌鸽母体本身都没有发育成熟,是很难孕育出健康的雏鸽的。

  在欧洲几乎可说没有人用年轻的鸽子来繁殖,顶多是用鳏夫制雌鸽,搭配年轻的雄鸽而已,这种情况是在3月份才会发生,因为气温渐渐升高,比较不用担心母体因为产卵而造成不适。

  除了种鸽的年龄之外,欧洲人也很重视气温对飞行所带来的影响,这点和日本人的观点相同,在 2月或者是天气仍然寒冷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考虑安排赛程的,在日本还有比较特殊的梅雨季,最快也要到5月下旬才迈入春季,因此也不得不提早开始的情形发生,再加上季节短,长距离会尽量掌握在1000公里至1100公里之内,原则上相同距离的竞赛,只办一次,所以形成了距离呈阶梯状不断升高的特殊竞赛方式,至于空中距离,是从二战后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大约有70%左右的爱鸽人士是以1000公里优胜为目标。

  在欧洲姑且不论国际性的竞赛,其实大部分的爱鸽人士,偏好参加俱乐部,或是地方所办的中、短程比赛,喜欢300公里赛的人,在一季中可以参加好几回,近年来颇受人注目的詹森(Janssen)兄弟,就坚持只参加150公里至300公里的短程赛,虽然他们是因为詹森系的鸽子,被荷兰等国的鸽舍大量引进,而且屡创佳绩才让人特别注意的……。

  之前谈过欧洲鸽界彻底实施“个体管理”的情形,也提到只纳入鳏夫制成鸽的鸽舍管理、育种、专门培养幼鸽并指导其参赛的管理……等等。参加的比赛项目可以依照个人的喜好加以选择。

  在日本把成鸽和幼鸽养在一起的鸽舍很多,有些甚至连种鸽都混在同一鸽舍里。在比赛类型方面喜欢让一大群鸽子在长距离战场上一决胜负的爱鸽人士有十之八九,虽然大多数的人都能享受400公里至700公里当日赛的乐趣,但是事实上,他们最终的心愿,还是能够在10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赛中一争高下吧!要想在这种日本型的竞赛中层露头角,就必须有历史辉煌、足以傲人的血统背景,和本身参与长距离赛的实绩。虽然适合长距离赛的鸽子,在短距离赛中也可能会有优秀的成绩,但是擅长短距离的鸽子,或是受血统制限,只适合飞短距离的鸽子,就很难在长距离赛中有所表现了,生出世界冠军,或是优秀活跃鸽子的血统,多半是对长距离竞赛比较拿手的血统,再不然就是像“詹森”系那种有特异性的血统吧!

  我将鸽类竞赛活动视为国际性的嗜好,我想要发掘通行世界的鸽子和其血统,并为了获得它们而努力,所以才会多次往返欧洲,例如我所发现并且于1974年引进日本的“马克.罗森斯”、1975年的“汤姆.彼得斯”、1977年的“布拉克豪斯”(Marcel Braakhuis)等等,不仅活跃于日本,更活跃于世界各地。这些帮助我达成心愿的优秀血统,让我感到很自豪,和世界各地的爱鸽人士有共通的话题,彼此交流是我极大的乐趣,而塞满我脑袋的题目就是血统。
狄尔巴系的起源
现在我们要来谈谈形成国际鸽界竞翔主流的各种比利时典型鸽系大田成彦先生要将其长年研究世界名系的起源、特征、后继者等相关知识所导出的血统论,毫不保留地公布于世,接下来就以“摩利斯.狄尔巴”为开场。

和“狄尔巴”系的相遇

  京都的并河靖先生于1959年引进4羽“摩利斯.狄尔巴”(Maurice Delbar)幼鸽,其始末如第三回内容所述,在此不再重复。1958年去东京,拜访代表日本出席国际鸽联会议(FCI)的关口龙雄先生时,就从他那里听说当时比利时最活跃的鸽种即为“摩利斯.狄尔巴”。

  我初次拜访并河靖先生的鸽舍,亲眼看到“摩利斯.狄尔巴”的时候,就理解为什么它是全比利时最活跃的鸽种了,我恳请他将“巴龙” (Ecaille)的子代“巴龙之星”(Ballon Star)(注1)和与“艾卡耶14号”(Ekaie No.14)同出一母的“朋布鲁3世”(Bonne Bleue Ⅲ)让给我。这两只是我最早拥有的比利时进口鸽,当时对我来说是最高档的鸽子了,我认为它们也是日本“摩利斯.狄尔巴”系,冠军鸽辈出的开山始祖。

  1968年初,访欧洲比利时,其后亦往返欧洲各地30余次,现在更获得为数不少的资料,使我的研究内容更为充实,然而在当时的日本鸽界,虽然可以想办法将西翁(Sion)、布利克斯博士(Dr. Bficoux)、裘诺.司达沙(Guillaume Stassart)的资料弄到手,但是关于摩利斯.狄尔巴的资料或情报,可以说几乎是完全没有,而比利时鸽界也没什么解说较早血统的书籍,所以资讯很难取得。

  比利时的赛鸽,在19世纪初试啼声,可以确定此项活动在19世纪中、后期变得十分兴盛,但是历史这种东西,若是没有被明确记录和妥善保管,或是没有随出版刊物公开发表的话,是不会被公认的。比利时鸽界的文献内容都是后来才被人们整理出来的。

  比利时赛鸽协会自1920年才开始发行脚环,在此之前也有许多有名的爱鸽人士和缔造佳绩的名鸽,可是这些传闻中的优秀的名鸽,只不过是人们口耳相传罢了,如果将其称为确凿的资料,不免太暧昧了点。

  认清源流是我们研究现今的比利时鸽及其血统的重要功课,只可惜近代关于比利时鸽的起源,仍有模模糊糊不可考的谜团,因为没有脚环,而无法确定鸽子的身份,而赛鸽品种改良的过程,也没有留下完整的相关记录,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为今日赛鸽奠立基础,而令人永不忘怀的爱鸽人士除了尤连(Mr.Ulens)之外,还有卡尔.伟奇(Karel Wegge)、维克曼(Vekemans)、方辛坚(Vanschingen),及亚历山大.韩森(Alexander Hansenne)等人,他们都是19世纪中期的人士,其中我看过卡尔.伟奇先生的照片,他是对于近代比利时鸽的品种改良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

  关于他的事迹,在英国爱鸽人士兼优秀的研究家安德森博士(Dr.Anderson)的著作中可以找到,“采用极近亲交配以求维持血统固定”这段叙述很令人费解,究竟他选用什么血统的鸽子做配种之后并又培育出什么样的冠军鸽,则有诸多不明之处,这是十分可惜的地方。

  鸽子血统这种东西,一定要靠育种者自己清楚详细地记录留下正确的书面资料才行。

  黎明期的比利时,主要爱鸽人士“摩利斯.狄尔巴”,在今日世界鸽界成为赛绩卓著的鸽系名称,本页上方即为以此系为基础,而形成的血统关系意示图。

  在这个简化过的关系图上,看不出来爱鸽人士们如何交流,也看不出来这些鸽子是哪些鸽种混血所产生的后代。

  比利时国内能活用“伟奇”(Wegge)系的爱鸽人士,要属构成法语圈布鲁塞尔(Brussels)地方鸽舍的裘诺.司达沙、住在久里蒙(Jolimon) (布鲁塞尔南方约30公里处)的布利克斯博士和他的弟子埃鲁涅斯特.刁雷(Ernest Duray),我认为他们三人是“布鲁塞尔型”(Brussels Type)代表鸽舍的创始人。

  西部荷语区有凡德.威尔德、卡特利斯兄弟、万达易速步、波斯汀、奥斯卡.戴扶连特(Oscar Devriendt)等人,将此血统善加运用。

  从这张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利时爱鸽人士的血统关系图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摩利斯.狄尔巴”比布利克斯博士年轻24、25岁,大致与埃鲁涅斯特.刁雷和托里木里 Vandevelde)等人为同一世代。

它的起源

  关于摩利斯.狄尔巴先生,根据我至今的研究结果所示,它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孕育出最多优秀鸽子的鸽系。摩利斯和他的父亲奥斯卡(Oscar)一起建立鸽舍,自1910年起开始参与赛鸽。

  在我的记忆里,摩利斯生于1900年,以80多岁高龄辞世,文献上关于狄尔巴鸽舍血统形成的记载就是从1920年脚环发行之后才开始的。

  成为那个时代基础的是狄.普力达(DePreter)鸽舍的鸽子。在摩利斯.狄尔巴生前,我曾向他请教有关狄.普力达鸽舍的事情,可惜无法判断它们是以什么血统为基础的,他也间接地导入“布利克斯”系的鸽子。

  附带说明现在的狄尔巴鸽舍是由摩利斯.狄尔巴先生的儿子摩利斯二世(MauriceⅡ,通称为米奇Micky)来继承,他承袭其父的衣钵,但是在屋顶内侧的设置与上一代的建构不同。
以前我曾讲过,平生第一次拥有的比利时鸽是摩利斯.狄尔巴培育出的“巴龙之星”,我向并河靖先生提出购买要求,是在它于1962年三届全国杯竞赛获得综合冠军之前的事。之后60-40382号(注2)在新泻400公里竞赛中成为京都全区之冠。

  当时京都养鸽、赛鸽的风气十分鼎盛,因此“狄尔巴”的获胜被视为意义重大,并河靖先生也明白“狄尔巴”和“巴龙”的血统是如此的优秀,所以这次交易是好不容易才达成共识的。

  我从并河先生那里导入“狄尔巴”种鸽之后,到我初访欧洲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在进行“狄尔巴”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大阪连合会的细川英次郎先生导入叫做“巴塞罗纳4号”(Barcelona No.4)的鸽子(1960年巴塞罗纳国际赛第10名、1961年巴塞罗纳国际赛第8名)。

  培育出这种鸽子的黑酷托鲁.贝鲁连吉 (Leopold Bostijn)鸽舍是“狄尔巴”的后继,就像是从“狄尔巴”分家出来的鸽舍一样,“巴塞罗纳 4号”是灰色的小雄鸽。这只鸽子和并河鸽舍的种鸽“巴龙之星”等鸽子让我清楚明白“狄尔巴”系的优越性能,极适合长途飞行。

  1968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时,就拜会了作育出已被导入的强曼(Gamin)(1960年巴塞罗纳国际冠军)的阿尔贝尔.莫南(Albert Monin)鸽舍,和作育出“缪尼耶”(Meunier)(1962年及1963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的艾德兰.杜马雷(Adelin Demaret)鸽舍,见识到巴塞罗纳国际赛的霸主,并且参观其鸽舍,是我当时主要的目的。同时拜访在比利时以及世界各地生出许多冠军鸽王的“狄尔巴”鸽舍,亲眼观察其实际的状态也是我此行的主题。

验证血统的特征

  鸽子因为血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类型和特征,虽然不似生物学所称的“种”这般严谨,但是对爱鸽人士来说,这些差异已经明显得足以识别了。依我自己实际观察和导入各种鸽系的经验,我对“狄尔巴”系的体型、特征做了一些整理,现将我的研究心得陈述如下:

关于鸽子的身体

◎中型或中型偏小。

◎ 骨骼不粗,一般来说体态轻盈者居多(和“西翁”相比龙骨比较短,中间状似中断的鸽占大多数)。

◎ 身体感觉稍微结实、紧绷的居多。背部圆滑像系了腰带的,尾部多半呈下垂状。

风貌、肉质等

◎一般来说,有很多雄鸽型态像雌鸽,羽色呈灰色的鸽子多半比较小巧,而有灰胡麻斑点的雄鸽不知为何胸幅就是比较宽阔。

◎肉质则一概以状态柔软者居多。

关于眼睛和羽毛的颜色

◎眼睛的颜色呈现赤色及金色为主要特征,浅柿子色、橘黄色和石头色的为少数。

◎ 灰色及灰胡麻色最多,也有夹杂白色、灰栗色和栗胡麻色的。

  以上诸点是我鉴定“狄尔巴”系的特征而归纳出来的结论,羽色上多带有斑纹亦为其特征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年代调查“狄尔巴”鸽舍的冠军鸽时,就发现有些鸽子被命名为“布鲁.巴利欧雷”(Bleu Bariole)(带灰斑),也有被取名叫“艾卡耶.普留姆.布朗休”(Ecaille Plumes Blanches)(白底灰胡麻点)的,大概就是受了那些鸽子的影响吧!

  1950年前后成立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达涅卜 (Danhaive)兄弟所饲养的冠军鸽是栗系的起源,根据我的记忆,狄尔巴将“巴龙”的妹妹带往达涅卜鸽舍,让其与带有“布利克斯”及“狄尔巴”血统的栗胡麻冠军鸽交配,共同育种之后带回二只子鸽。顺此源流,培育出多次在巴塞罗纳赛国际赛得名的“珍珠1号”(Pearl No.1),以及其子代“缪尼耶9号”(Myunie No.9)(灰栗)。

  “狄尔巴”经常像这样和其他鸽舍的血统交流,也和当时知名的“布利克斯”和“妥勒姆利” (Themley)等有名的鸽种交配,而导入其名贵血统。

  观看早期的“狄尔巴”鸽种,可以发现它们大多胸幅宽阔,适合飞短程的样子。1932年生的代表鸽“普提.艾卡耶”(Putti Ecaill6),它充分体现出“狄尔巴”系的特色,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们鲜明的胡麻点。

  其实,法文的“艾卡耶”(Ecaille)是鳞片的意思,它们被这么称呼是因为胡麻色的羽毛让人将它和鱼的鳞片联想在一起。“普提.艾卡耶”于1938年圣维仙(St.Vincent)国际赛获得第四名,为全国冠军, 1939年于同一竞赛被列为世界第三名,亦为全国冠军。

  谈点轻松的话题,比利时人为鸽子取的名字多半是形容其体格或状态的字眼,我从并河井靖先生那儿引进的代表血统“巴龙”(Ballon)是法语“气球”的意思。

  与此相对的有“马克.罗森斯”(Marc Roosens)培养的,在1975年巴塞罗纳赛国际赛 (Barcelona International)中得到第二名的“巴龙” (Baron)则是“男爵”的意思,因为它们的日文名称的写法一样,所以经常被混淆而无法区别。

在我研究的各种血统里面,“狄尔巴”是在世界各地最多国家展现其良好适应性的优秀血统。下一章就要为各位介绍由“狄尔巴”分出的各个鸽舍以及现在的继承状况。

注1:“巴龙之星”(Ballon Star)为1962年三届全国杯竞赛综合冠军,由并河鸽舍育种,父“巴龙” (Ballon)为1952年生的胡麻雄鸽1000公里以内的竞赛共22度得名,祖父“朋布鲁”(Bonne Bleue) 为参与竞赛40回受奖16回的代表鸽。

注2:1962年春三届800公里全国竞赛总冠军。父为“罗宾逊”(Robinson)系,母为“巴龙”之女。
荷兰的狄尔巴系

  “摩利斯.狄尔巴”系为荷兰长距离赛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现在的荷兰已经逐渐凌驾于赛鸽王国比利时之上了,“狄尔巴”系是荷兰长距离名系“杨阿腾”系的组成基础,究竟“狄尔巴”为荷兰、日本鸽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透过宽广的视野来找寻。

“狄尔巴”与荷兰鸽界

  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的血统及鸽子广泛受到世界各地爱鸽家的欢迎,上一回仅简单地介绍到了“狄尔巴”鸽舍优久的历史,而且在比利时发行脚环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年,1910年)即开始有竞赛活动了。

  在比利时国内,赫特.贝鲁连(Hector Berlengee)鸽舍继承了“狄尔巴”系,并且在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表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在多佛海峡对岸的英国,朗古斯顿(J.W.Langstone)培育出叫做“仙度拉”(Cinderella)的波城全国赛(Pau Grand Nat ional)冠军鸽,在日本京都的并河靖先生也在1962年三届全国800公里赛得到综合冠军,这只冠军鸽为“巴龙”的孙子,是日本“狄尔巴”系最初的成果。此外,比利时邻国荷兰也蕴育出极优秀的长距离鸽系。

  摩利斯.狄尔巴先生辞世至今,拥有优秀因子的“狄尔巴”系在这长远的历史中经过二三次的鸽舍继承与分派,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活跃的后代。这一回要继续讨论“狄尔巴”系,并深入探讨已故的“摩利斯.狄尔巴”血统对荷兰长距离系所带来的影响。

  现今荷兰爱鸽人士的成果傲视整个欧洲长距离鸽界,直逼赛鸽的发源地比利时,其压倒性的气魄在近几年的长距离竞赛成绩中清楚地呈现。这种现象的成因首推荷兰大多数爱鸽人士倾向长距离竞赛,其次以“狄尔巴”系为基本的“杨阿腾”(Jan Aarden )系广泛地分布,形成多数有力的鸽舍这一点也被认为是其原因之一。

  近年在日本鸽界也颇有人气的“杨阿腾”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荷兰鸽界出身的长距离名系,它们在长距离竞赛中的杰出表现也是人气汇集的主要原因。 1971年我初次造访荷兰鸽界,最初导入的荷兰冠军是1966年的“贝阿托利克斯” (Beatrix )(注1),1967年得到“将努”(Janne), 1968年,得到“可尼俾斯”(K.O.Nipius)培育出来的鸽子,当时不用说荷兰鸽界,就是全日本也几乎没有一个爱鸽人土多看荷兰鸽子一眼。

  上述的三个鸽舍都间接地受到“狄尔巴”系的影响。田中巳之助鸽舍(当时属于东海连合会,已故)所养,“贝阿托利克斯”的孙子,在1969年秋天于东海近畿合同古浪多.达比(Grand Derby)江别1100公里赛中得第2名,那场比赛在赛程第二天共有5只回巢。那是才导入“可尼俾斯”之后没有多久的事。1971年春天诞生了一只在近畿联盟长距离赛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名鸽,它是中本治芳鸽舍配种、宫田健儿鸽舍(守口连合社)培育出来的69MM7279号,其为“可尼俾斯”与“韦斯特.豪斯”(Wester Huis)混血的后代,这只胡麻雄鸽于1971年春的西日本GNl300公里赛中赛程的第二天归巢,总排名第21名, (近畿地区第3名)。两个礼拜之后,在江别1100公里赛中成为翌日归巢的3只赛鸽中的总合冠军。这两只是“杨阿腾”系在日本鸽界开始活跃的第一炮,聚集了鸽界所有人的目光。

  就我的观察发现,和比利时相比,荷兰爱鸽人士的饲育规模较小,大部分鸽舍只有100只左右的鸽子。而且爱鸽人士引进外国种鸽的例子也不多,据我所知,没有人像英国的罗刚(J.W.Logan)或是安德森博士那样,肯不惜血本地投入重金引进比利时出生的名鸽。这可能是荷兰人生活方式或是民族性所致吧!有些比利时人曾诙谐地说:“荷兰人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购买种鸽。”但近年来比利时人却对荷兰鸽优异的成绩深感威胁。

  荷兰爱鸽人士确实都有一定的水准,现今亦有几个颇有名气的大鸽舍存在,但是以整体平均的饲育水准来说,比利时的水准还是较高。为了维持荷兰爱鸽人士的名誉,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荷兰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全世界第11位,远远超过排名第18位的比利时。

  饲育规模的大小和鸽子品质的好坏当然是没有关联的,荷兰鸽的性能在近年国际竞赛中长足地进步,也值得让他们自吹自擂一番。
“狄尔巴”与“杨阿腾”

  据说对今日荷兰长距离赛鸽界带来极大影响的杨阿腾(Jan Aarden)鸽舍只饲养非常少数的鸽子。因为我没有实地造访该鸽舍,所以没办法正确地叙述实际的情形,但是我曾仔细观察杨阿腾系的鸽子的特征,它们有符合人们脾胃的柔和面貌、深受爱鸽人士喜爱的金色眼睛、轻盈的中型躯体、柔软的肉质以及它们的羽毛光滑有质感等等,我确信它们深受“狄尔巴”系的影响。

  欧洲鸽界“狄尔巴”系的分派请参考上一回的附图(本期第64页)。由此流向图可以看出,在荷兰有“杜沙汀”(Dusart)、 “可尼俾斯”、“杨阿腾”等系统,其中“范德.维根”(Van De Wegen)和“凡汪路易”(Van Wanroy)等多种优秀的长距离赛鸽都是由“杨阿腾”系繁演出来的。

  在该图表右列众多知名鸽舍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杨阿腾”传承了冠军鸽种“普提.达克斯”(Petie Dax)的血统,因此也受到“狄尔巴”系极大的影响。一般的欧洲人,即使是荷兰爱鸽人士,对于其源起也有诸多不明之处,在这里我敢大胆地说:源起不详与鸽子品质优劣是没有绝对关系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就让我想到与玛莎.凡吉尔 (Marta Van Geel)进行交易的事情。

  1992年我去参观巴塞罗纳国际赛放鸽时,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赛(Barcelona)和她相遇,我曾向她请教有关“凡吉尔”(Van Geel)系源起的问题,那个时候只得知1964年出生的鸽子是最早的一代,它属于“杨阿腾”系,但是它的出身背景则没有详细地说明。

  应该说一般的荷兰爱鸽人士都太粗枝大叶,他们不像日本人这么注重血统证明,这种倾向在1970年以前更是风行一时,也因为如此,鸽子的鉴定必须要有鉴定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相关知识才可以。与此相比美国和英国的爱鸽人士们则显得一丝不苟了。这些差异的由来在于英美爱鸽人士总是不惜重金买入优秀的种鸽,为了确认其是否真的有这么高的价值,清楚明白地记录其为谁的子代或是其为谁的孙辈,就变得很重要了。

  数年前我从英国的马沙雷那(Masa Rella)买来“翡翠2号”(SmaragaⅡ)(注2),我亲手抓握这只被视为种鸽的鸽子仔细观察,它身上流了“凡吉尔”的血液,是198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我在英国看到的那只”翡翠2号”健康状态虽然不是十分良好,但是我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狄尔巴”系的特征。

  即使血统书上记录只有十六分之一的血统也有可能表现出该因子所应有的特征,出现好几代以前的祖先们所拥有的特征,这种情形就是所谓的血统吧!在“杨阿腾”鸽身上看到“狄尔巴”的特征就是这种情况。

  我导入的197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鸽兹瓦天(Zwarten)(古里斯佩多(Gryspeerdt)培育)长得就像它的名字所形容的--黑胡麻的冠军王。开个小玩笑,若是它和黑胡麻“斯塔莲”(Stalen)头上长了逆毛的女儿交配的话,可能会生出灰灰脏脏的子代呢!黑上加黑不就是一片浑沌的样子吗?起初我对这种现象也感到颇为不解,因为自始至终,直到蛋被生出来为止都只有一雄一雌单独关在巢房里,子代出现双亲所没有的灰色羽毛,很明显地是来自它祖先的影响,远祖的羽色再度苏醒了,在相同的亲代组合之下,黑胡麻色和灰色的子代都陆续出现。

荷兰爱鸽人士的实力与气质

  “狄尔巴”系在荷兰爱鸽人士杨阿腾手中发展并传至世界各地,最近几年荷兰鸽的人气和它们在国际级竞赛中的表现一样扶摇直上,曾在比利时国境附近的城市举行的范德.维尔德(Van De Welde)鸽舍拍卖会的时候,新闻报道中曾出现了有比利时人以高价得标的消息。

  现在欧洲身价最高的是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获胜的鸽子,这几年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获胜的鸽子都以1000万日元以上的价格进行交易,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与其在比利时国内称王,不如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得名,一获千金来得佳”的风潮。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屡创佳绩的“范德.维根”鸽舍和其血统鸽是拍卖会场上人气最旺的标的物吧!连一向自尊心颇高的比利时人都不得不认同它们的实力。

  要我为荷兰爱鸽人士的形象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以为:他们就像是研磨钻石的工匠一样,只求精不求多,他们投入无限的关爱和情感给为数不多的鸽子,但是每一只被他们所饲养的鸽子都是得意的杰作,就他们的喜好来说,把赛鸽视为纯粹的运动,在大场合上争取胜利的动机比什么都强,圣维仙每年都有5万只赛鸽出赛的盛大场面即为一例。荷兰爱鸽人士想在大型竞赛中称霸的野心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这是不难理解的事。

  这个背景可以追溯到400年前(17世纪)的海外殖民时代,也许当时荷兰人席卷了全世界的冒险精神,今日转化为在国际间称霸所需的强大动力也说不定,这种强悍的民族性明显地超越比利时人。

“狄尔巴”系的继承

  荷兰的“狄尔巴”系以“杨阿腾”系的分派发展而形成现今世界名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最初起源的“狄尔巴”系拥有很强的长距离适应性之故,而且饲养它们的荷兰人对于长距离赛的嗜好也很强这两点可以做充分的说明。“狄尔巴”系在恶劣的天候(也就是困难度高的竞赛)中可以发挥实力,与其说它们适合竞速,不如说它们是凭耐力和持久性而屡次获奖的类型。此外,它们具有与其他系统良好的融合性,也是让它们在世界各地成立受欢迎的系统的主要原因。“摩利斯.狄尔巴”鸽舍的黄金时代是1930年~1960年之间,它们的真功夫是在长距离竞赛中表现的耐力和持久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成绩:有1971年的拉索特年(La S outerraine)全国幼鸽竞赛冠军(拉索特年号B71? 4579782BC雌鸽,打败其余6279只幼鸽夺得冠军)。

  摩利斯.狄尔巴生前的绅士风范,也是让他的血统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一大助力,每当自荷兰、德国、美国等地的爱鸽人士慕名前来拜访并要求买卖的时候,他会亲自以对方国家的母语为其制作血统书。度过黄金时代的摩利斯.狄尔巴一直到晚年都热衷于赛鸽活动,但却不像以往那么重视成败输赢了。摩利斯.狄尔巴先生死后,由他的儿子摩利斯二世来继承(通称为米奇(Micky),1931年生),虽然不似先人摩利斯.狄尔巴先生这样交游广泛,他仍然将父亲遗留下来的名血保守至今,近年来虽然没有造就很多引人注目的冠军鸽,但是我认为许多往日的精华仍然保留下来。第三代传人间接地活用被凝聚的名血精华,我认为导入“杨阿腾”系的血统也等于是在继承“狄尔巴”系的血统。

注1:“贝阿托利克斯”H59-836578b雌鸽,柏姆眉鲁训练,于1965年巴塞罗纳国际赛1200公里竞赛时从4036只鸽子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将努”(Zyannu)N162-269192BC雌鸽,韦斯特,豪斯训练,1965年圣维仙(St.Vincent)全国赛中打败另外8731只对手而得到冠军。 (“将努”为“巴连多利菲土”(Bakker Barendreqt)系,附带说明,该鸽舍以其间接导入的“狄尔巴”系和“巴连多利菲土”系为源系)。

注2:凡李文(W.Vanleeuwen)培育,NL85-8559363 BCW雄鸽,1988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自21776只参赛鸽之中脱颖而出。
布利克斯博士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比利时鸽界,正值赛鸽的成熟期,爱鸽人士众多如风起云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名鸽。遵循世界鸽界发展的途径,今天我们有回溯到这个时代,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黄金时期的第一把交椅--布利克博士(Dr. Bricou x)。

鸽界大师及海外研究

  比利时鸽界的黎明期是19世纪后期,而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40年之间则是赛鸽开花结果的成熟期,这段期间内优秀的爱鸽人士辈出,当然也有许多名鸽诞生。

  以前的篇章提到的摩利斯.狄尔巴先生真的是一位有智慧的爱鸽人士,根据我的观察和感觉,他是我在研究过程里遇到的众多爱鸽人土中值得尊敬的人,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累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张东洋儒家礼教中的仁义和家族关系融洽、往来密切,我把他当作名师尊敬。我很想多谈谈从他那里学到的事以及他的鸽舍,但受限于版面限制,我只能做概要叙述。

  1961年,我23岁的时候,导入摩利斯.狄尔巴先生培育出来的鸽子。我喜欢看外国冠军鸽的照片,喜欢研究它们的血统,对于探求事物真相的企图心也很旺盛,感兴趣的事物一旦有了疑问,我一定会追根究底,若非亲眼见到并下出结论我一定不甘心,也许是这种个性引领我到现在的境界吧!

  在导入“狄尔巴”系的两年以前,我才从住在英国首都伦敦近郊的汤米.贝克(Tommy Buck)那儿引进“西翁”系的鸽子,因为那时候的我正对“西翁”着迷。

  汤米.贝克是收集并繁殖各国名鸽的专家,英国名鸽收集家安德森博士、比利时的布利克斯博士、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注1)、法国的“西翁”等优秀鸽种他都收集并加以繁殖。

  我自汤米.贝克那儿引进的灰栗雄鸽,是安德森博士培育出来的纯种“西翁”,我将这只1951年出生的雄鸽取名为“挑战者”(Challenger),与它配对的雌鸽是法国的菲诺亚(Fenoyer)鸽舍培育出来的,它们是我大约20岁时首次拥有的进口鸽配对。菲诺亚鸽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西翁为了避免爱鸽受战火波及而另辟的鸽舍。

  “西翁”系的鸽子是年轻时代的我所梦寐以求的,当时看到《爱鸽之友》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就深受其吸引,关口龙雄先生会同并河靖先生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三个人共同将1933年自美国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导入的“西翁”系进口鸽的照片刊登出来,这是1956、 1957年的事。1958年我亲眼见到关口先生在出席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鸽联会议(F.C.I)之后引进的“总裁号”(Boss),这只由罗拔.西翁(Robert Sion)培育出来的名鸽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总裁号”的形象就像鸽子的理想典范一样,被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那股强烈的印象至今仍无法磨灭。后来罗拔.西翁变得十分富有,我想要直接和他沟通鸽子交易的事也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我才向英国的汤米.贝克引进“挑战者”。

  美国的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名系收集家,同时也是一位竞飞专家。但是依据我研究的结果,英国的汤米.贝克那儿有优秀血统的鸽子。汤米.贝克是安德森博士鸽子的继承人,而安德森博士是沿袭罗刚的名鸽收集法,总而言之,汤米.贝克继承了欧洲鸽的正统。

  罗刚在19世纪末大大地出名,因为他收集了许多不畏比利时恶劣天候而且还能在竞赛中夺冠的鸽子。他所收集的名鸽都被饲养在有很大运动场的鸽舍并加以繁殖。那个运动场里有许多树木,是一个可以运动的自然环境,由此段记述即可以推测其规模之大必定空前。

  不能从罗拔.西翁本家直接导入名鸽的话,我觉得从汤米.贝克那里间接地导入由安德森博士继承富豪罗刚的手法所收集到的血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里有一项重要的问题就是水准,判决事物要依据其地域性和组织的水准及历史背景,不然就容易发生错误。人气鼎沸的大联盟距离世界水准似乎仍有一段距离,同样的逻辑也可以推演到鸽子上,为了避免错误,我要做补充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从关口先生那儿导入查尔斯.海兹曼的罗拔.西翁在当时鸽界的确造成极大的影响,获得好成绩也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汤米.贝克引进欧洲知名的血统鸽子,让我怀抱的梦想更加远大,想要亲手接触到名鸽本尊的愿望也日渐强烈,为了圆梦,我往返欧洲不下30余次,这就是塑造今日的我的原动力。

第一次拥有一对进口鸽

  我通过汤米.贝克认识了“布利克斯博士”、“裘诺,司达沙”、“鲁西安.巴斯汀”(Lucien Bastin)、“哈贝尼斯”(Havenith)、 “保罗.西翁”等当时欧洲代表性的五大名血,现在再想一想,汤米.贝克这个人真可以说是卓越的血统专家啊!只可惜当时我生活在资讯不足的环境,没办法对欧洲的鸽界有深入的了解。

  想要在一行里出类拔萃就不能缺少优秀的老师及前辈们的指导,最初遇到的对象可以大大地影响你日后所走的路。说点轻松的,在我的鸽师里有一位个性温厚默然的柴田先生,原本是对社会整体负有神圣使命的警察,高中时代的我总深深地觉得,因为爱鸽的相同嗜好而和这么难得的人物结缘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善意的传承要贤师、鸽子和好的环境三者俱备,缺一不可。在欧洲方面,摩利斯.狄尔巴是我的良师,而让我在去欧洲之前就对欧洲鸽充满憧憬与向往的贵人是关口先生。

  透过与汤米.贝克的交流我知道保罗.西翁的事,也对裘诺.司达沙及利克斯博士等人有所认识。号称世界五大血统的爱鸽人士们当时都已经作古了,所以我无缘向他们当面请益,但是我热切地期望,总有一天我可以亲手抓到“布利克斯”本舍的鸽子并用视觉和触觉仔细观察它。
我刚才说过,汤米.贝克经常传递非常有用的资讯给我,但是我并不为此而满足,我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鸽子存在。得到了好鸽就想要拥有更好的鸽子,这种欲望如野火燎原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你就会想:如果我有更好的鸽子或是更优秀的血统的话,一定能够获得更骄人的成绩吧!于是你就会想要陆续拥有更多更好的鸽子。我在得到汤米.贝克的鸽子之后似乎也犯了相同的错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汤米.贝克的鸽子真的是好得没话说。

  从汤米.贝克那儿导入鸽子的同时,我也从许多的书籍中吸取鸽类的知识。我在安德森的著作里发现一篇有关“布利克斯”的文章,那篇有趣的文章说“布利克斯”有赛鸽的理想条件。

  它上面提到“身体呈蛋形”、眼睛和翅膀的形状等叙述方式,用现在日本爱鸽人士的话是说不出来的。所谓的蛋形,就是像巨无霸喷气机或是飞行船的机身那种,空气阻力比较小的圆筒形身体。

  我在陆续导入名鸽并且持续对欧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摩利斯.狄尔巴”系的鸽子保留了“布利克斯”最完整的理想条件,“摩利斯.狄尔巴”的代表鸽,像是“布鲁1号”(Bleu No.1)或是“普提.布鲁14号”(Petit Bleu No.14)等等,都与理想的“布利克斯”十分契合。

  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布利克斯”的羽毛质地光滑这项特性与其性能强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只能够被解释为众多理想条件中的一项而已。其后我也从到手的“布利克斯”系鸽子身上发现它们的羽毛的确很厚实。在1937年发行的《鸽子的飞翔原理》一书中刊登了一些“布利克斯”代表鸽的照片,这本被称为比利时最古老的著书是由佑斯,索宾(Jos Sonbier)及迪鲁.休凯(Der Schkerten)合著,内容从“布利克斯”开始,到“司达沙”、 “保罗.西翁”等,许多当时伟大的冠军鸽都被一一介绍,甚至刊载了与实际大小相同的主翼素描,真的是很珍贵的一本书。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连赛鸽发源地的比利时都很少有这种刊物出版呢!因为我研究的热忱,狄尔巴热情地给了我一本当时发行的《赛鸽文摘》(Pigeon Digest),我接受了他的传承,至今仍十分地珍惜它。从那本书上收录的照片看来, “布利克斯”系的鸽子体型并不大,而是以中等身材的为主,以重量来算,大约是在500克左右吧!

  布利克斯博士于1874年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7年去世,享年74岁,比1899年出生的摩利斯.狄尔巴年长25岁。在我潜心钻研赛鸽的时候,布利克斯博士早已作古,因为没有整理统一的文献记载,所以不得不借助自己的想像力。

“布利克斯”传说与其悲剧性的结果

  一般认为透过裘利斯.詹森所导入的卡尔.伟奇、贝库曼(Bekkqlman)、巴库勒鲁(Baakureiru)、以及1930年开始产生交流的“保罗.西翁”都是“布利克斯”系的基础,但是实际上并不知道是哪一间鸽舍的哪一种鸽子。“布利克斯”系活跃的时代是从20世纪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比利时,由一个有公信力的单位统一发行脚环是在1910年比利时国际爱鸽人协会成立之后的事,正如我之前就已经说过的,在初期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可以明确地鉴别鸽子,而且大部分是口耳相传的消息,可靠性堪虞。在比利时国王的支持之下,比利时的国际爱鸽人协会于1923年被改称为比利时王立协会。

  举个例子,我在1959年得到“布利克斯”系黄金时期的最高杰作一一被称为“尤里亚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黑胡麻雄鸽(注2)的资料。别称“飞翔的荷兰人”(Flying Dutchman)的彼得.迪威德(Piet De Weerd)在其著书《詹森传奇》 (His tory Janssen)中,刊载了布利克斯博土戴着软帽蓄着胡渣的照片,被敬称为博土的布利克斯博士其实是一位医生,但是不晓得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

  19世纪后期的赛鸽黎明期所遗留下来最完整的记录应该是亚历山大.韩森了。代表鸽“古利凯”(Criquet 是蝗虫的意思)自1877-1884年的 7年间,不论是在圣维仙长距离竞赛还是在利保内 (Liburne)长距离竞赛都屡创佳绩。布利克斯博士是比亚历山大.韩森晚一辈的爱鸽人士,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比利时鸽界成熟期”,只可惜确切的状况和细节部分都没有以统合汇整过的书物形态遗留下来。布利克斯博士在当时被尊称为鸽界长距离的第一人,集尊荣于一身,现在更是不断有关于他的故事在流传。

  和布利克斯博士同一世代的竞翔专家埃鲁涅斯特.刁雷,因1930年至1931年间凭借叫做“拉.普留姆.布朗休.丢.破”的白羽灰胡麻鸽,连续两年勇夺波城全国大赛(Pan National)冠军而声名远扬。这只鸽子有四分之三的“布利克斯”血统,另外四分之一是”保罗.西翁”血统。担任比利时议员的埃鲁涅斯特.刁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因为优秀的“布利克斯”系响亮的名声天下驰名,所以埃鲁涅斯特.刁雷的存在更是不容小觑。附带一提,比利时赛鸽初创时期的中坚分子都是名流仕绅,理论与实际两面兼俱的优秀人材众多。关口龙雄就希望日本也能继承这种欧洲传统,让赛鸽成为绅土淑女们的活动,他本人也表示自己在日本赛鸽协会会长任内是依此理念推动协会整体的运作。我凝望名鸽“总裁号”,心里想念关口先生的精神和他所走出来的历史,我满怀感念养鸽子直到今天。 “布利克斯”的命运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急转直下,产生了悲剧性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世界鸽界的悲剧。法军入侵比利时的时候布利克斯博土本人已经找到避难所了,可是有一天,他放心不下自己的爱鸽就跑回去探望,没想到所有的鸽子都被法国军队给杀光了,因为法军以为这些鸽子是被用来做敌方谍报活动的传信鸽。可以想像身为一位爱鸽人土,布利克斯博土会是多么地伤心啊!战争结束之后,布利克斯博土想要再度建立他的鸽群,只可惜再也无法重现全盛时期的光景了。

注1:担任比利时全国协会首任会长,是近代赛鸽之父卡尔.伟奇的女婿,并受其强烈的影响。他和近年来颇受注目的阿连栋克 (Arendonk)的詹森(Janssen)兄弟完全没有关系。

注2:波尔多全国大赛(Bordeau National)冠军,第一子代“卡巴涅特”(Banett)为1929年圣维仙全国大赛冠军,孙“拉.普留姆.布朗休.丢.破”(LaPlumes Blanches De Pau)(稍后再述)、曾孙“鲁.艾卡耶.丹巴斯”(Le Ecaille Denbus)是1933年波城全国大赛(Pau National)冠军,兄“鲁.普提.卢”(Le Putti Roo)为波尔多全国大赛(Bordeau National)冠军、第3名、第8名及其他。
布利克斯鸽系的发展状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所有爱鸽的亚瑟.布利克斯博士,晚年过得十分失意,直至1947年逝世之后才解除他的痛苦。然而布利克斯系陆续出现的优秀名鸽,其中以连续两年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中蝉联第一名的“缪尼耶”为首,形成了比利时鸽界黄金时期的中流砥柱。在本回的内容里,和大家谈一谈布利克斯系在二战后的发展状况。

探索亚瑟.布利克斯博士

  我们在上一回的内容里已经谈过对于亚瑟.布利克斯(Dr.ARTHUR BRICOUX)博士的看法,以及有关比利时鸽界黄金时期的相关情况,同时又提到亚瑟.布利克斯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遇到的悲惨命运等等。大家知道,近代赛鸽的黎明期是在19世纪中叶,而20世纪初期,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迈向黄金时代的新里程。

  布利克斯医生生涯的黄金时期刚好也是比利时鸽界的黄金时期。在上一回我提到“布利克斯”系黄金时期的最高杰作是被称为“尤里亚斯.凯撒”的黑胡麻雄鸽,“尤里亚斯.凯撒”的兄弟们在波尔多全国大赛(BORDEAU NATIONAL)中独占了冠军及2、3、4名。其直子“卡巴涅特”在1929年圣维仙(ST.VINCENT)全国大赛中轻易自2551只参赛鸽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而爱烈特.杜雷所饲养的“普流.布朗士.都彭”则于1930年及1931年连续两年勇夺波城全国大赛冠军而声名大噪。 (爱烈特.杜雷是“布利克斯”系的分流,其代表鸽"普流.布朗士.都彭”为“尤里亚斯.凯撒”的孙辈)。

  1874年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 (1947年)即去世的亚瑟.布利克斯博土,享年73岁。非常遗憾,我毕生都无缘和他见面,但是 1968年我到了欧洲之后,从曾经与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交流的爱鸽人士们的口中听到了一些博士生前的点滴,也从各种各样的图书或文献中缅怀、追忆这位鸽界的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布利克斯”系的继承者

  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为人的气度和对鸽类研究的造诣之深,再加上“布利克斯”系的鸽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缔造出的辉煌成果,不禁令许多爱鸽家为之倾倒。认同“布利克斯”系的优秀血统,并且坚持只养“布利克斯”系的爱鸽人士,以爱烈特.杜雷、托里木里以及卡拉曼(CARAMAN)三位为代表。

  一般说来,大部分比利时的养鸽人会将没有好成绩的鸽子全部淘汰,而后再换一批全新的鸽子来养。我个人的方法则是:首先导入有优秀血统的冠军鸽种,其次再逐步引进其亲种或兄弟。和我的方法相对照,欧洲人则会向某鸽舍购买其代表鸽配对的直系子代,而且一次买进一胎所有的幼鸽,因此一口气引进二三十只鸽子是司空见惯的事。

  刚才提到过的爱烈特.杜雷是比利时的上院议员,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由此就可以想见,当时赛鸽活动在比利时上流社会中是属于高尚的休闲娱乐。在这个当时名鸽翱翔的年代,比利时人发明了现今亦为饲育法主流的“鳏夫制雄鸽饲育法”,成就了一段特别选择与自然方式共存的历史。爱烈特.杜雷所培育出来的“普流.布朗士.都彭”是一只美丽的白羽灰胡麻雌鸽。

  像爱烈特.杜雷这样为“布利克斯”系的鸽子神魂颠倒,而且能使其鸽舍血统得以继承的爱鸽人士真的不在少数,我首先要介绍的是托里木里。他的名血今日由威利.赫尔曼(WILLY HERMAN)、亚迪南.李马利(ADELIN DEMARE)、德国的雷蒙.贺门斯(RAYMUND HERMES)等人继承。亚迪南.李马利鸽舍培育出的名鸽“缪尼耶” (MEUNIER),在1962年和1963年的巴塞罗纳国际赛中两度获得冠军而声名远播,我于1965年4月将它引进。雷蒙.贺门斯繁殖的“迪洛提” (DIROOTl)(“缪尼耶”直属第7代)也在1990年的巴塞罗纳国际赛中称霸,可别小看血统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它的力量可大得惊人!

  另一方面,罗拔.威洛凯,还有住在可鲁托雷 (KORUTOREl)的罗勃.鲁贝尔都从继承“布利克斯“系的卡拉曼那儿传承了“布利克斯”系的血统,而汤姆.彼得斯(THOMAS PEETERS)又传承了罗勃.鲁贝尔的名血,亦间接地成为“布利克斯”系的继承鸽舍(罗勃.鲁贝尔为1955年巴塞罗纳国际赛第2名,上世纪70年代后期波城国际赛冠军)。1973年和1975年比利时圣维仙全国大赛冠军王“艾鲁邦库鲁”(AILE VAINQUER)诞生于此,与其同出一腹的子代在圣维仙国际赛中亦获得了第6名及第7名的佳绩。

  由爱烈特.杜雷那里传承名血的鸽舍还有“李蒙.寇布”(RAYMOND COBUT),去年这位对日本鸽界情感深厚的爱鸽人士因为年事已高以及健康方面的理由而将自己的饲育生活画下休止符。

  从战后一直到现在, “布利克斯”系的名血不断地被传承、更新,各位读者是否可以感受到该系的伟大呢?

  亚瑟.布利克斯去世后,其名贵血统由数位优秀的爱鸽人士继承,虽然陆续造就了一些冠军鸽种,但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亚瑟.布利克斯晚年都没有值得让人多看一眼的好成绩出现。

  主要的原因正如我前文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军为了对抗德军而进驻比利时,当时有的赛鸽被用来做为传信之用,法军认为这些鸽子也有可能被敌方德军利用,就把所有的鸽子都给杀光了。亚瑟.布利克斯万万没有想到,只是为了避难而暂时离开自宅,心爱的鸽子竟然全部被法国军队杀光。对一向将爱鸽视如己出的亚瑟.布利克斯来说,这个晴天霹雳的恶耗宛如中年丧子,锥心之痛有多深应该不难想像。
我老早以前就觉得,人和鸽子能合为一体才有办法维持一个完整的鸽舍。能否配合时代的潮流选择种鸽的血统,或是导入不同的血统,将与鸽舍的荣枯盛衰有直接的关联,而饲育者本人是以多么严谨的态度来对待陆续引进的种鸽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之后,晚年的亚瑟.布利克斯将所有的热情放在复兴自己的鸽舍上。这个时期的亚瑟.布利克斯和托里木里有密切的联系,但战前的黄金时代已如过往云烟,不复可见,直到1947年去世为止。在亚瑟.布利克斯去世后的前5年之内,饲育鸽子的工作都由他的儿子进行,直到1952年才在拍卖会上转手让人。在欧洲,没有人继承的鸽舍通常会在主人过世之后立即举行拍卖会加以处理,布利克斯鸽舍会走上这步田地,应该是第二代虽然尽力为维持父亲的遗志而努力,却不似父亲这般对鸽子充满热情的缘故吧!

二战后的日本与布利克斯系的鸽子

  在我开始饲养鸽子并且进行研究海外名系、名鸽的时候,亚瑟.布利克斯博士早已经撒手人寰了,我是通过收集并繁殖各国名鸽的专家--英国的汤米.贝克才对“布利克斯”系的鸽子有所了解,整个情况就像上一回所提到的那样。汤米.贝克是英国伟大的研究家,他因为继承了赛飞专家安德森博士的鸽种而能得到不少和“西翁”、 “布利克斯”系的相关情报。我于1959年自汤米.贝克那里导入外国优良鸽种,在上一回里我也谈过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与其自美国引进鸽子,还不如从英国的安德森鸽舍引进更接近本流的血统。

  当时日本鸽界的岩田诚三先生自美国的安卡地 (ACCARDl)鸽舍引进“布利克斯”系的鸽子,那只1954年生的135628号栗胡麻雄鸽参加1955年举行的奈良尾800公里赛,于赛程第二天回巢得到冠军,并且获颁农林大臣赏的全国冠军奖。其父为欧贝鲁(OPEL)培育出来的3622号,其母为“布利克斯”系的鸽子, 1946年生,44号。 (“欧贝鲁”与“罗刚”(LOGAN)为近亲系)。我猜想岩田先生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形下尝试将“布利克斯”系的鸽子和“欧贝鲁”系的鸽子配种。附带说明一点希望各位读者明白:英国有名的“卡克.派翠克”系被确立为名血,是因为它是以“布利克斯”系为主流,与“罗刚”系的鸽子交配的结果。

  那个时候,大阪的叶东峰先生所持有的“马奇勒斯”(MACCHIRESU)是由汤米.贝克育种而繁衍出来的“布利克斯”系血统鸽,它是被称为“布利克斯之荣耀”的代表鸽种直子的鸽子们彼此交配所生出来的优秀鸽子。其后我也渐渐得到许多超级冠军王,但是在我眼里,叶东峰先生所有的“布利克斯”系都是非常棒的鸽子。我倒觉得现在的欧洲已经不似当年,像以前那种魅力四射的好鸽子可以说是愈来愈少了。

  鸽界里有人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赛鸽的性能是否有进步,可是赛鸽并不是野生动物,更何况近代赛鸽改良的历史也不过短短100多年而已。日本赛鸽界自1960年开始输入大量的优秀鸽种,这么做的确奠定了一个水准,并且还不断地将鸽子的品质向上提升,可是这种变化并不能被称为“进化”。另一方面,我认为在比利时的情况也可以依此类推,从1930年开始到1970年之间的40年是近代赛鸽的振兴期,虽然形成了一个高峰,但是鸽子的品质并没有再显著地向上提升。

  19世纪中期由卡尔.伟奇带头创建赛鸽活动的黎明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亚历山大.安德森、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以及法国的“保罗.西翁”等人,为今日鸽界奠定了稳固基础的爱鸽人士们当年所拥有的精力和知识,其伟大的程度都不是现代的我们所能望其项背的。

从“缪尼耶”看到“布利克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布利克斯”已经没有办法再重拾往日的辉煌了,可是那些名血并不知道亚瑟.布利克斯先生那段悲痛的记忆,还是继续生出更多其他的冠军鸽来。

  1965年4月,我得到了由亚迪南.李马利育种的“缪尼耶”,那是我一辈子的宝贝。它来自托里木里鸽舍,继承了纯粹的“布利克斯”血统,也是二战后比利时鸽界同系中最好的冠军王,更是我终生无法忘怀的好鸽。

  “缪尼耶”是一只美丽的灰栗雄鸽,它有完美的平衡感而且体态非常轻盈,耻骨收缩良好和脊椎骨长也是它的特征。把它握在手中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它那长长的尾翼略呈下倾状,而腰部的线条则是亚瑟.布利克斯博士所称的“理想的蛋形”。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缪尼耶”最大的特色表现在它们的主翼上面,“拥有无懈可击的完美翅膀”是冠军鸽身上最常见的优点。 “缪尼耶”的翅膀光滑、柔软,它是由像丝绒一样柔软细致紧密的羽毛所构成的,只有一根一根地触摸它的羽毛,你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质感才够资格被称做“布利克斯”系的羽毛啊!”我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布利克斯对于羽毛的要求是如此地严谨。后来我到欧洲去的时候耳闻了布利克斯的鸽系讨论,更加深了我对它们的信赖。

  1968年以后,我重复往返欧洲30多次,亲手抓过许多名鸽也引进许多名鸽,但却从来没有看过一只主翼比“缪尼耶”更完美的鸽子。我的“缪尼耶”脚环编号为58-2106367,其中的后4码就是我现在大阪家中的电话号码,要是前三位210也相同就更好了,只不过210并不是大阪地区的区域号码。
二战后的“布利克斯”系

  世界鸽界中最受人瞩目的巴塞罗纳国际赛为所有大型赛之冠,我于1965年导入的“缪尼耶”,是曾经在1962年及1963年连续两届巴塞罗纳国际赛上蝉联冠军的鸽种。本回要向各位介绍这只源出于“布利克斯”系,二战后最优名鸽以及雷蒙.贺门斯的“迪洛提”的点点滴滴。

从“强曼”到“缪尼耶”

  我于1965年4月买进一只由亚迪南.李马利育种繁殖的“缪尼耶”赛鸽,它受到“布利克斯”系优秀血统深远的影响,于19 62年及1963年连续两年夺得巴塞罗纳国际冠军的佳绩。当时的《爱鸽之友》(编注:日本鸽刊)杂志第六期就以大篇幅报道过“缪尼耶”被引进日本鸽界的消息。我从汤米.贝克那里得到亚瑟.布利克斯博士的有关情况,起先我也想得到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亲自培育出来的鸽子,或者是买安德森博士以“布利克斯”血统为主流所培育出来的鸽子,可是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于1947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前所培育出来的最年轻的鸽子也都20来岁了,所以导入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亲自作育的鸽子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照这种情况看来,除了积极寻找其他受到“布利克斯”系深远影响的鸽舍之外,已别无他途。

  在导入“缪尼耶”的前3年,我从阿尔贝尔.莫南鸽舍导入1960年的巴塞罗纳国际赛的冠军鸽“强曼”(GAMIN)。 “强曼”是日本鸽界首次引进的巴塞罗纳冠军鸽,代价是105万日元,而当时一名大学毕业生的薪水大约才13000日元左右。在那个时代进口鸽是很珍贵的东西,和今日只要想买就有可能导入冠军鸽的想法不同,现在的爱鸽人士们可能不太容易体会当时的感觉。在导入“强曼”之后不过3年的光景,我又再度导入了名鸽“缪尼耶”,在当时曾造成了世界性的大轰动。

  在1962年“缪尼耶”初次得到巴塞罗纳国际冠军的时候我就打算买“强曼”了,那时候大阪爱鸽协会的前辈细川英次郎先生就对我说了以下的建议:“不要买这么贵的鸽子啦!一只“强曼”的身价和300平方米的土地一样贵哪!你不如到这附近买一块地算了!”

  细川英次郎先生建议我购买的土地是位于大阪郊区,靠近奈良一带的优美田园,这是一个出于常识判断之下的建议,细川先生亲切地说道:“不论你多么喜欢鸽子,也不管它是不是巴塞罗纳国际赛的冠军,上百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应该慎重考虑”。100万元在32年前的确是一笔让人不忍割舍的数目,可是才24岁的我却不顾一切地婉拒了细川先生的好心劝告。对我来说,一只巴塞罗纳国际冠军鸽的身价远超过这个金额。我那时心里想:只要能够拥有世界顶尖的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鸽“强曼”,其他就再也没有非买不可的鸽子了,事实上,我也是在自己有了这番心理准备之后才把它给买进来的。

  次年“缪尼耶”就在巴塞罗纳国际赛上得到第二次的冠军,我知道爱烈特.杜雷饲养的“普流.布朗士.都彭”是连续两年获得波城全国大赛冠军的历史名鸽(请参考上一回的内容),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缪尼耶”会像“普流.布朗士.都彭”一样蝉连冠军。次年“缪尼耶”在巴塞罗纳国际赛史上创造出空前的连霸记录,这样一来,按照以前的计划,我买进了“缪尼耶”。

亚迪南.李马利的为人

  第一个见过“缪尼耶”的日本人是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 1963年6月, “缪尼耶”参加巴塞罗纳国际赛的当天,岩田先生拜访亚迪南.李马利鸽舍并且亲手摸到正准备被带到比赛现场的“缪尼耶”,幸运的“缪尼耶”好像被加持过一样,无往而不胜。

  回国之后,岩田先生得知自己亲手摸过的那只灰栗雄鸽再次得到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后,不禁又惊又喜,于是开始计划将之导入日本国内。我知道“缪尼耶”连霸的事情也随后和它的主人亚迪南.李马利进行买卖交涉,只可惜被比利时的富豪丹尼尔.迪沃斯给抢先了一步。岩田先生至此宣告彻底放弃,我随后写信给丹尼尔.迪沃斯,表明我想请住在比利时的朝仓晃仁先生代替我到他府上拜访的心意,而答复正如我所预料的,是一句简洁有力的“NO!”这笔交易正式触礁。

  我回过头来向亚迪南.李马利提出购买2只“缪尼耶”的直子以及“缪尼耶”的双亲的请求。“缪尼耶”的母亲是威利.赫尔曼培育出来的鸽子,而威利.赫尔曼鸽舍是从托里木里那里继承“狄尔巴”系血统的鸽舍。 “缪尼耶”母亲的祖母是托里木里鸽舍的鸽子,曾经代表比利时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展获得第一名。只是“缪尼耶”的母亲1952年出生,在当时已经是11岁的高龄了,让它再生小鸽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我指定要“缪尼耶“的父亲“布罗卡特”,在获得亚迪南.李马利的首肯之后,才稍稍平复了一点无法导入“缪尼耶”的遗憾心情。这只1957年出生的雄鸽曾经在各种比赛场合中获得28次冠军,它的父亲RU一592号也在800公里前后的竞赛中获得19次奖项。 “布罗卡特”属于“布利克斯”系,是亚迪南.李马利每年都会培育的品种。我对导入“布利克斯”系的鸽子有强烈的欲望,随着这只“布罗卡特”及其后“缪尼耶”的导入,我总算能够达成心愿了。

  岩田先生和我一样,买了十几只“缪尼耶”的兄弟和直系子代。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像亚迪南.李马利这样小规模的鸽舍,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培育出这么多的“缪尼耶”直系子代呢?我立刻写信给亚迪南.李马利,接到亚迪南.李马利的回信之后,我的疑问完全化解了。他是用当时日本爱鸽人士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多重交配法 (MULTI BREEDING)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让“缪尼耶”早上与晚上都和不同的雌鸽交配,所以可以在同一段时间内培育出好几胎直系子代。

  我收到回信的时候,先前的疑念全部烟消云散,同时也对亚迪南.李马利的为人有所认识,也因此越来越想拥有自己的“缪尼耶”。我再度倚赖朝仓先生帮我进行交涉,而我本人也每个月都写信给丹尼尔.迪沃斯先生,经过一年多的交涉,丹尼尔.迪沃斯先生终于被我的诚意所折服,在1964年12月点头答应了。

  “真拿你没办法!要买“缪尼耶”可以,不过要等到明年4月才能把它送到日本,而且交易价格是我买它时的两倍才行”。

  接到这样的回音让我雀跃不已,虽然那个时候兑换美金不是很方便的事,但是想到愿望即将实现,我就尽早把鸽款付给他了,我们在年底之前就订下了契约。

从“缪尼耶”到“迪洛提”

  “布罗卡特”和“缪尼耶”都是中型、轻巧、羽毛丰满的鸽子,这些特色都让它们把“布利克斯”系的特征表现无遗,“布罗卡特”的头部呈现流动平滑的曲线,而“缪尼耶”长得却是一幅额头突出的模样。此外,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也曾经提到“缪尼耶”的尾翼很长,把它握在手中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它那长长的尾翼略呈下倾状,而腰部的线条则是“理想的蛋形”。一般来说, “布利克斯”系的鸽子以黑胡麻和栗胡麻居多,灰色的仅占极少数,眼睛的颜色则是以深咖啡色的较为普遍,近年来颇受人注目的“詹森”系鸽子常有的白石眼或黄眼却很少见。
4月7日,让我醉心已久的“缪尼耶”终于成为我的囊中之物,对于一个爱鸽人来说这种幸福的感觉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可是不久我却因为某些因素而停止鸽子的饲育工作。8月12日,也就是导入“缪尼耶”之后第4个月, “缪尼耶”父子成为当时爱鸽之友社社长宫泽和男先生的种鸽,因为名鸽“缪尼耶”的导入让我期待已久的愿望终于达成,顿时之间反而像丧失了目标一样虚脱无力。此外,在名血“缪尼耶”的发挥伸展方面,我觉得日本鸽界未免也太小家子器了点,即使同样是在日本,我认为关东地方反而比我住的近畿地区更适合“缪尼耶”生存,所以我毅然决然地将心爱的“缪尼耶”转手让人。

  “缪尼耶”是很希罕的名鸽, 1963年二度蝉联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后就成为比利时富豪丹尼尔.迪沃斯的种鸽,其中一只在那个时候培育出来的直系子代,现今又作育出其他的名鸽。德国人雷蒙.贺门斯繁殖的“迪洛提”(DIROOTl)在1990年的巴塞罗纳国际赛中称霸,它是“缪尼耶”的直属第 7代。波鲁曼也曾经向丹尼尔.迪沃斯导入“迪洛提”的前6代的一只雌鸽所生的直系子代(简单地说就是“缪尼耶”的第2代),一般的荷兰人是不会投资金钱在种鸽的导入上的,波鲁曼买进的“缪尼耶”后代,已经成为今日荷兰鸽界导入的鸽种之中绵延最广的名血。

  波鲁曼又让这只子鸽与弗鲁士鸽舍培育出来的雄鸽--1971年巴塞罗纳国际赛冠军交配,这个血统一直流传至“迪洛提”的母亲,假设1963年我没有成功地将“缪尼耶”导入的话,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呢?我想今天就不会有“迪洛提”的存在了吧!鸽子这种东西血缘相系是不分国界的。

“布利克斯”血统的复苏

  李蒙.寇布是传承亚瑟.布利克斯博士的血统而活跃于近代的爱鸽人士,我曾经数度拜访他的鸽舍,但是直到1981年去拜访他的时候才听他说起他的血统。“李蒙.寇布”的血统是以爱烈特.杜雷血统为基础,而且十分浓厚,他几乎不和异血相混杂是主要的原因。爱烈特.杜雷是在上世纪30年代,自黄金时期的“布利克斯”分化出来的鸽舍, “李蒙.寇布”的鸽子大多都有胡麻斑点,据说那是爱烈特.杜雷的特征。

  我在1968年~1969年时才知道李蒙.寇布这个爱鸽人士的存在,之后拜访他多次,也亲手摸过他的代表鸽,我把上世纪50年代观察安德森博士所传承的“布利克斯”系以及亲手抓“缪尼耶”和其他各种鸽子所得的经验,汇集成“布利克斯”系的综合判断方法,通过这个综合判断方法来看“李蒙.寇布”的鸽子,我发现它们的体型为中型偏小,而且也有体态轻盈羽毛丰厚的特征。

  1980年前后, “李蒙.寇布”的性能特征及本事才逐渐受到世人注意(注1),在此之前给人的印象只不过是一间稳定性高的鸽舍罢了。我把它导入自家鸽舍之后作育出来的“缪尼耶”直系后代对恶劣天候有极佳的适应性,不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都能飞出很好的成绩,让人至今仍无法忘怀的是 1976年的一场全国性地区赛。那一年有一只得奖的鸽子(神户的藤田俊博鸽舍)是当时近畿地区最高记录的创始者,每分钟飞行距离长达1381米,结果在参赛的4027只鸽子当中排名第25名。因为它在我抵达鸽舍之前就已经回巢了,所以整个过程我完全没看到,这只鸽子是“缪尼耶”和“亚龙”的孙子。

  上世纪80年代前后突然展露头角的“李蒙.寇布”陆续造就出许多在我理想范围之内甚至是超越我的理想的好鸽,我想这是“布利克斯”系本身的“秀才血统”所拥的性能和“李蒙.寇布”的祖先鸽互相交配之下血统复苏的结果吧!李蒙.寇布这个人在为鸽子配种时几乎从来不混入异血,因此,即使是交配产生出来的子代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导入“缪尼耶”10年后,我又于19 75年导入汤姆.彼得斯的“艾里威凯”(1973年及1975年圣维仙全国赛冠军)的母亲--罗勃.鲁贝尔所培育,叫做“古登.古利洁”的杂斑鸽。从这只雌鸽的血统可知,它是“狄尔巴”系1963年生的“彭古利”的直属后代,据悉这只“彭古利”间接受到“狄尔巴”系血统的影响。

  “默赛克”(MOZAIC)是指“有颜色的鸽子”,似乎有不少老鸽友讨厌这种毛色杂乱的鸽子。我的前辈细川英次郎先生是势山系的后继鸽舍,势山系的鸽子有很多都是灰色的,因此他们称“灰的才是鸽子”只不过以羽毛的颜色来选鸽的话,一开始就把性能的优劣给排除在外了。栗色的鸽子多半是继承了“布利克斯”系或“西翁”(SION)系的血统,而“默赛克”是受了卡尔.伟奇血统的间接影响,仅与“布利克斯”系稍微沾上一点边而已。我个人的主张是:不要因为羽毛颜色不好看就不喜欢它,也许正因为它是血统纯正的鸽子所以它才是有色的。注1:1980年蒙托邦(MONTAUBAN)全国赛冠军,同年布瑞福全国赛第二名的“蒙托邦号”、1981年CB报纸比利时长距离鸽王(ACEPIGEON)第一名的“卡奥尔号”等。

                    ★二战后“布利克斯”系名鸽系★

“缪尼耶”BELG 58-2106367S雄鸽,亚迪南.李马利作出。

翔历:

1961年马赛国际赛(Marseille International),822公里竞赛,参赛鸽1600只,第十名。

1962年巴塞罗纳国际赛, 1051公里竞赛,参赛鸽3300只,冠军。

1963年巴塞罗纳国际赛, 1051公里竞赛,参赛鸽3599只,冠军。

“布隆卡尔特”57-2233334RC,亚迪南.李马利育种。

翔历:

1958至1961年间共28次竞赛得名,双亲皆为“布利克斯”。

父RU 592,55-2469592,840公里、822公里等得奖19次。

“鲁鸠.丢.诺特鲁”(公证人的意思),52-2341542 RC。

威利.赫尔曼育种,涅斯托鲁.陶勒姆力鸽舍的“布利克斯”系。

涅斯托鲁.陶勒姆力鸽舍的“布利克斯”系。

51-2441542 RC,涅斯托鲁.陶勒姆力鸽舍的“布利克斯”系。

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

“迪洛提”DV01063-88-3163 RC雌鸽,雷蒙.贺门斯育种。

翔历:1990年巴塞罗纳国际赛, 1121公里竞赛,参赛鸽28502只,冠军。

01063-82.1514雷蒙.贺门斯育种, “杨阿腾”系。

代表种鸽为“史汀.贝鲁嘉”(Suteenberugaa)的直系后代

82-1740雷蒙.贺门斯育种,“缪尼耶”的第6代。
韩森系的时代

  亚历山大.韩森(ALEXANDER HANSENNE)的鸽子,在比利时鸽界黎明期的长距离竞赛中展现令人惊异的耐力,并且也对日后的比利时鸽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一回的内容里,大田诚彦要和各位谈谈19世纪末期的鸽界形势,以及亚历山大.韩森的为人、事迹。究竟是什么样的超级巨星能够蕴育出“柏鲁比叶鲁”和“里艾鸠”这种长距离赛鸽的佼佼者呢?让我们来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神秘面纱下的赛鸽

  在以前的内容里,我们曾回顾了赛鸽的历史,同时介绍活跃在比利时鸽界黄金时期的伟大爱鸽人士,还说明了其血统的散播、发展以及对今日比利时鸽界的影响。这一回,我们要回溯到更早之前,从摩利斯.狄尔巴(Maurice Delbar)和亚瑟.布利克斯(Dr.Arthur Bricoux)博士开始谈起,看看今日赛鸽体系发展的源头是什么模样。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焦点转移到和创成期相衔接的黎明期。

  在本书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们的赛鸽是源自于住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地区的“尤连”(Ulens),后进的爱鸽人士卡尔.伟奇、维克曼(Mr. Vekemans)、方辛坚(Vanshingen)等人则将“尤连”加以繁殖、育种、改良并发扬光大。

  最初鸽子的归巢性被利用在通信方面,所以“通信鸽”存在的历史非常久远,留下的文献记载也很多,可是赛鸽--也就是让鸽子们彼此竞争的运动--几乎没有任何明确的资料显示其起源于何时,或记载其是以何种形式开始的。被称为近代赛鸽之父的“尤连”和他的后继者们在赛鸽的促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地位呢?这些为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爱鸽人士们都饲养了些什么样的鸽子呢?而他们又创下了什么样的记录呢?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线索。

  面对这种现状,我觉得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要靠人类的智慧与热忱。像是公元前3000多年时的古埃及文明,有雄伟的金字塔和木乃伊遗留至今,最近日本NHK电视台在播放介绍公元前221年中国统一的历史性节目,还有挖掘秦始皇陵遗迹“兵马俑”的特别节目,我想看到这个特别节目而大受感动的人一定不少吧!

  尤连、卡尔.伟奇、维克曼和方辛坚等,赛鸽“古文明时代”的爱鸽人士们都没有可以参考的详细资料,对于喜欢鸽子而做了各种研究的我来说,在焦躁急切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可以想像的神秘空间。好比中国史书《魏史倭人传》里面提到的古时的日本“邪马台国”一样,虽然被明确地记载在“倭人传”里头,可是其所在地不详,历史学者和作家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和主张,所以至今仍有争论。被神秘的面纱包覆的,似明未明的部分,给予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

做面包与养鸽子

  19世纪末期,在赛鸽活动由创始期移转至黎明期的时候,历史上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爱鸽人士,名字叫做亚历山大.韩森,虽然他的功绩并没有遗留下详细的资料,但是只要说到近代的赛鸽就不能不提到他。

  除了菲列克斯.杰古(Felix Gigot)在1910年出版的《理性的选择方法》一书以及后来的英国人柯林,奥斯曼(Collins  Osman)等人出版的《竞赛与鸽子》(Racing.Pigron)的鸽类杂志之外,我也写了一些关于亚历山大.韩森的事。只因为他是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1910年)之前的人,所以和他有关的记载里面,多多少少包含了一些作者个人主观的推论,无法证实所有的事情,还请读者们能够见谅。

  韩森是法语的读音,古代的爱鸽人叫做某某韩森的不少,但是亚历山大.韩森住的法维斯和邻近的列日等地都是属于法语流通的地区,因为那个地区的人都讲法语,所以他们用法语来称呼他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在日本有很多人称他为韩森 (Hansenne),那是因为战后的日本鸽界是以英国和美国为情报来源的中心,而韩森(Hansenne)的英文发音很像Anceno的原故(既然这本书是在中国出版,我们干脆在此通称其为亚历山大.韩森吧!这样做比较有原汁原味的感觉)。

  亚历山大.韩森(卒于20世纪初,生年则不详)的鸽子于1902年和1903年两度被拍卖,职业为面包店老板,据说他是一位老实正直的人。为近代赛鸽增添不少光彩的亚历山大.韩森,从他那份离不开日常饮食生活的职业来看,他在我的想像中是一个充满创意又肯花心思的人。

  大家都知道面包是面粉、盐、和酵母菌做成的东西,面包师傅如果不亲手赶面或是材料准备得不齐全,就表示他的技术和熟练度有问题。在日本,面包的消耗量和米饭、拉面差不多,因为是每天都要吃的东西,所以对它的品质好坏相当敏感,而且要求也会特别严格。买进法国生产的优质小麦,让材料充分发酵,注意火的大小等等诸多细节……。我想亚历山大.韩森一定是把做面包的创意和心思表现在鸽子的饲养上,所以才造就出如此辉煌的成果,直到今日都获得极高的评价。

令人惊奇的长距离性能

  亚历山大.韩森初期是源自于“维克曼”血统,可以说是间接地受到“尤连”鸽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血统,然而到了亚历山大.韩森晚年,大约是1896年的时候,导入“迪脱鲁托”(Dedoyard)、“邦乔安”(Bonjvan)、 “古利仙”(Gulissen)三种血统之后, “韩森”血统才算完备。

  亚历山大.韩森最有名的代表鸽是“古利凯” (Criquet是蝗虫的意思),它生于1876年,体型非常小,是深灰胡麻色的雄鸽。这只“古利凯”自1877年起开始参加竞赛,一直活跃了8年之久。它这种长时期的飞行记录是前所未有的,更让人惊讶的是,它在法国南部面对大西洋的马赛(920公里竞赛)和圣维仙(900公里竞赛)都打破了以往的最佳记录,另外还有和“古利凯”同一时期出生的“圣维仙”,它也缔造出飞行10年以上的耀人经历。
距今大约120年前,在19世纪末的赛鸽界黎明期,亚历山大.韩森系的鸽子所创造出来的成绩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从鸽子的品质到其飞行技巧,无一不令人啧啧称奇。

  看到“古利凯”和“圣维仙”的飞行记录让我想到,据说比利时国内最先发展长距离竞赛的地区是和法维斯相邻的列日地区。受到亚历山大.韩森的薰陶,次年在列日地区又出现了叱吒风云的华普利(Fabry)。列日地区对于长距离竞赛的爱好就像是传统一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法维斯和列日、北部的安特卫普与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赛鸽的三大据点,其中安特卫普和列日为比利时边界上的屏障,法维斯和列日则是比利时长距离赛的朝圣地。

  19世纪末期的赛事将重点集中在归巢性上,而速度只是次于归还率的第二要项,有过赛鸽经验的人应该很容易就理解,亚历山大.韩森活跃的法维斯和列日地区,在当时比利时鸽界的领导潜力有多高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于1910年,推测自1911年之后全比利时的养鸽者才开始统一使用该协会发行的脚环是较为正确的,所以当时的“古利凯”并没有戴脚环。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为专门针对竞赛使用而设计的计时设备,那个年代的鸽赛到底是怎么举办的呢?很遗憾,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不过那个时候的竞赛方式不用怀疑:等参赛鸽回巢之后鸽主立刻将它带到审查中心,由审查员认定无误之后再依照审查顺序排列名次。现在比利时举行的国内赛和国际赛都是如此,参赛鸽必须在主翼上盖参赛证明的戳记,可能是为了防止作弊事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吧!

  在没有使用脚环的那个年代,每个参赛鸽的特征都会被详细地画下来,包括眼睛的颜色和构造、脊椎骨、嘴巴、颈部等身体各部位的特色等,另外,姿势、体态、体重等也用文字叙述加以记录以有利于辨别。

比利时鸽界历史性的一页

  “古利凯”出生的那一年,公元1876年,也就是明治九年,日本国内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就是举办从京都到奈良之间的鸽赛--虽然只有 30公里的短距离,却是日本鸽界首次举行的赛鸽活动。将通信鸽当作赛鸽使用让近畿地区的爱鸽前辈们跨出了纪念性的第一步,“竞翔”这句行话是近畿地区爱鸽人士们发明的新词。

  就说是哥伦布手上的蛋吧!我觉得伟大的才能是产生新构想的力量。我在这一回的一开始就说到古代文明从开始发展到灭亡的历史过程,人类运用其聪明智慧述说的同时,还要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这段时间,比利时人发明了依照分数记录(MARK)来颁奖的制度,在多佛海峡对岸的英国也是,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引进这种竞赛体系,赛鸽也随之变得兴盛了起来。

  亚历山大.韩森声望最高的时候是比利时赛鸽的黎明期,也是竞赛体系相当完备的时代,据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亚历山大.韩森为了要和鸽子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而花了很长的时间做个别训练,除了飞行技巧的练习之外,他在管理方式上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古利凯”和“圣维仙”这些名鸽大概就是他细心关注之下的产物吧!亚历山大.韩森的存在大大地刺激了比利时赛鸽的发展,我认为他的贡献让比利时鸽界史上出现了第一位超级巨星。

  赛鸽活动不仅在比利时本地发展,同时也逐渐向世界各地扩散,这都要归功于爱鸽人士们的贡献了。英国知名富豪罗刚(J.W.LOGAN)即致力于推广这项运动,而他的朋友柯林.奥斯曼等人出版了名叫《竞赛与鸽子》(RACING.PIGEON)的鸽类杂志,也让赛鸽活动得到社会上普遍的认识和接受。

  法维斯、列日、安特卫普等地方上具有号召力的团体主办各种鸽赛,也是让这项运动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随后成立的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以事务单位的身份,主要担任成绩管理相关的工作,也是能够被理解的事情。这一点和日本赛鸽协会中央集权式的体质就有明显的差异。

  亚历山大.韩森于20世纪一开始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在数名爱鸽人士的继承之下,他所确立出来的著名血统仍流传至今。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从英国迁居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巴卡 (Barker)和与亚历山大.韩森同住在法维斯的雷尼尔.古鲁内。

  爱鸽人古鲁内可以说是亚历山大.韩森门下最得意的弟子了。依照裘利斯.加利兹(Jules Gallez)的著作所记, 20世纪70年代,才十几岁的古鲁内就已经在当亚历山大,韩森的小跟班负责跑腿了,他担任的工作就是把回巢的赛鸽装在篮子里面送到竞赛的审查中心去。爱鸽少年与时代巨人的交流,对他日后非凡的成就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古鲁内于20世纪30年代去世(依照裘利斯.加利兹的著作记载,其死亡年份为1939年),详细的情况则不清楚。我是唯一一位参观过他60多年前使用过的鸽舍的日本人,那是在1991年,我去拜访帮我培育出我的种鸽--波品纳国际赛 (Perpignan International)冠军“喜弥子”(Himiko)--的亨利.莫内(Henri Mornard)先生时的事情。

  亨利.莫内先生是古鲁内的追随者,也是其血统的正统继承人,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下相谈甚欢,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买下了古鲁内生前住的房子和他所使用的鸽舍,虽然那间鸽舍是在60多年以前建造的,但是被整修过,而且维护得很漂亮。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选手鸽鸽舍的构造,鸽舍内部巢房的结构设计配合隔离异性策略的需要,而分房策略正是现在比利时赛鸽训练方式的主流。

  我虽然读了许多与鸽类相关的书籍,而且深入研究了比利时鸽界的历史,这次还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来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为赛鸽施行隔离异性的分房策略了。比利时鸽界历史性的一页在此获得证实。
亚历山大.韩森的继承者

  19世纪中叶,比利时鸽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诞生了?位超级巨星,他就是亚历山大.韩森。这一会的内容以“韩森”系统的特征、日本鸽界、战前的近畿鸽界、使用继承“韩森”系统的“古鲁内”;血统而活跃的先锋今西万次郎先生等话题为主,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在谈论世界鸽界的“原系”--“韩森”系统的同时,也要为赛鸽的现状提出一些警示……。

世界鸽界的“原系”

  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们说到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列日近郊法维斯地方住着一位对赛鸽运动的兴盛有很大贡献的人,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韩森。

  正如我所形容的,亚历山大.韩森就像一颗闪亮的彗星,照耀着黎明期的赛鸽界,他的存在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旋风,还为日后的鸽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鸽之一--1876年出生的“古利凯”自1877年开始飞行,参赛经历长达8年,在马赛和圣维仙等9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竞赛中都有很了不起的成绩出现。比“古利凯”晚一年出生的“圣维仙”也有连续10年的飞行经历,它们都受到比利时爱鸽人士们广泛的注意,可以说,“将比利时出生的鸽子用做竞技动物”是能够使赛鸽活动得到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

  我把亚历山大.韩森活跃的19世纪中叶到他去世的1901年之间定为赛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个超级巨星在比利时鸽界的黎明期留下了了不起的足迹,但是活跃的程度并不是让他名流千古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要忘了,传承他所培育出来的鸽子和他所确立的血统的后继鸽舍对今日鸽界也产生了影响才对。

  公元1876年, “古利凯”诞生的时候,日本国内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鸽赛。虽然只有从京都到奈良之间短短的30公里,根本无法和比利时的大型竞赛相提并论,不过这确实是近畿地区赛鸽运动盟芽的开始。这一点,我在上一回的内容里也提到过。

  从少年时代起就帮亚历山大.韩森跑腿,负责把回巢的赛鸽送到竞赛审查中心去的古鲁内,成年后在纤维方面成就了一番事业。从小就跟随名师,受到耳濡目染的他,不管是企业家的身份,还是爱鸽人的身份,都树立了足以和师父亚历山大.韩森并驾齐驱的功绩。“韩森”血统越过了多佛海峡到了英国,也在英国当地造就了几个活跃的鸽舍,后来更经由英国间接地传到了日本,甚至成为东海岩田鸽舍的血统基础。亚历山大.韩森对世界鸽界的影响力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亚历山大.韩森在才出现没多久的赛鸽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 “韩森”血统也成为世界鸽界发展的“原系”之一,虽然也有其他的血统和“韩森”血统一样对鸽界带来重大改变,但是我觉得称呼“韩森”血统为其中之最也不为过吧!

赛鸽的定义

  我曾经在这本书中提到尤连被称为现代赛鸽的始祖,他利用“英格兰卡利亚”(English Carriers)、“坦布拉(Tunbler)、和“休弥特” (Smerles)等各种不同的鸽子来混血,才形成今日赛鸽的原型。当然,在尤连之前的鸽子对人类社会也是有所贡献的,特别是为了“军事用途”而饲养的“通信鸽”,它们从古代开始就与人类十分亲近了。

  说到对鸽子的研究,一步一步地回溯到鸽族古老的源头也是一个方法,只是我把个人的研究范围缩小到近代赛鸽上。

  我们赛鸽的历史最多也不过150年,而且暧昧不明的地方也不少。即使我们知道现代赛鸽的始祖是“尤连”系,我们也不清楚它是与哪种鸽子交配所产下的后代,甚至连它们创下了什么样的记录都没有详细完整的资料。我总是把“血统”和“系谱”这两种东西当做研究的第一基本要素,这一点和同为动物竞技的赛马或赛狗相比,没有立场公正的第三者做为血统亚历山大.韩森的继承者

  19世纪中叶,比利时鸽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诞生了?位超级巨星,他就是亚历山大.韩森。这一会的内容以“韩森”系统的特征、日本鸽界、战前的近畿鸽界、使用继承“韩森”系统的“古鲁内”;血统而活跃的先锋今西万次郎先生等话题为主,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在谈论世界鸽界的“原系”--“韩森”系统的同时,也要为赛鸽的现状提出一些警示……。

世界鸽界的“原系”

  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们说到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列日近郊法维斯地方住着一位对赛鸽运动的兴盛有很大贡献的人,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韩森。

  正如我所形容的,亚历山大.韩森就像一颗闪亮的彗星,照耀着黎明期的赛鸽界,他的存在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旋风,还为日后的鸽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鸽之一--1876年出生的“古利凯”自1877年开始飞行,参赛经历长达8年,在马赛和圣维仙等9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竞赛中都有很了不起的成绩出现。比“古利凯”晚一年出生的“圣维仙”也有连续10年的飞行经历,它们都受到比利时爱鸽人士们广泛的注意,可以说,“将比利时出生的鸽子用做竞技动物”是能够使赛鸽活动得到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

  我把亚历山大.韩森活跃的19世纪中叶到他去世的1901年之间定为赛鸽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个超级巨星在比利时鸽界的黎明期留下了了不起的足迹,但是活跃的程度并不是让他名流千古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要忘了,传承他所培育出来的鸽子和他所确立的血统的后继鸽舍对今日鸽界也产生了影响才对。

  公元1876年, “古利凯”诞生的时候,日本国内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鸽赛。虽然只有从京都到奈良之间短短的30公里,根本无法和比利时的大型竞赛相提并论,不过这确实是近畿地区赛鸽运动盟芽的开始。这一点,我在上一回的内容里也提到过。

  从少年时代起就帮亚历山大.韩森跑腿,负责把回巢的赛鸽送到竞赛审查中心去的古鲁内,成年后在纤维方面成就了一番事业。从小就跟随名师,受到耳濡目染的他,不管是企业家的身份,还是爱鸽人的身份,都树立了足以和师父亚历山大.韩森并驾齐驱的功绩。“韩森”血统越过了多佛海峡到了英国,也在英国当地造就了几个活跃的鸽舍,后来更经由英国间接地传到了日本,甚至成为东海岩田鸽舍的血统基础。亚历山大.韩森对世界鸽界的影响力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亚历山大.韩森在才出现没多久的赛鸽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 “韩森”血统也成为世界鸽界发展的“原系”之一,虽然也有其他的血统和“韩森”血统一样对鸽界带来重大改变,但是我觉得称呼“韩森”血统为其中之最也不为过吧!

赛鸽的定义

  我曾经在这本书中提到尤连被称为现代赛鸽的始祖,他利用“英格兰卡利亚”(English Carriers)、“坦布拉(Tunbler)、和“休弥特” (Smerles)等各种不同的鸽子来混血,才形成今日赛鸽的原型。当然,在尤连之前的鸽子对人类社会也是有所贡献的,特别是为了“军事用途”而饲养的“通信鸽”,它们从古代开始就与人类十分亲近了。

  说到对鸽子的研究,一步一步地回溯到鸽族古老的源头也是一个方法,只是我把个人的研究范围缩小到近代赛鸽上。

  我们赛鸽的历史最多也不过150年,而且暧昧不明的地方也不少。即使我们知道现代赛鸽的始祖是“尤连”系,我们也不清楚它是与哪种鸽子交配所产下的后代,甚至连它们创下了什么样的记录都没有详细完整的资料。我总是把“血统”和“系谱”这两种东西当做研究的第一基本要素,这一点和同为动物竞技的赛马或赛狗相比,没有立场公正的第三者做为血统认定单位是相当不严谨的。现在对赛鸽的定义是:脚上戴着日本赛鸽协会统一发行的脚环的鸽子就是赛鸽。我不得不感叹日本鸽界起步得太晚,还没做到像赛马界的纯种赛马那样严格的血统管理。主流的日本鸽继承名贵血统,我觉得这种传承是知名血统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这个观点看来,我不得不说赛鸽是建立在高度不明确的基础上。

  举例来说,在赛马界就有一个叫做“轻种马协会”的单位,它在农水省的监督之下从事马匹血统的管理。 (1937年)赛马活动受到天皇的青睐,特别颁发了天皇赏给表现优异的骑师和马匹,到现在为止已经有65年之久了。天皇的奖赏让绅士淑女们觉得赛马是很有趣的运动,他们欣赏骑师精湛的骑术,也研究马儿的血统,赛马活动的地位受到肯定。

  读者们一定会觉得纳闷,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那是因为日本赛鸽界和赛马或赛狗的世界比起来,就算是单一血统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基础。开个小玩笑,假设我让我鸽舍的代表鸽和公园里来路不明的野鸽交配,再为它们生出来的后代戴上脚环然后让它去参赛,这样也没有人会有异议,说它们的成绩即使表现优异也不得称之为“赛鸽”了。品评会也在最近的《赛鸽》杂志上发表类似排斥的文章,不过这实在找不出可以明确区别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日本鸽界所谓的赛鸽真的是建立在极脆弱的基础上。

  我在担任国际鸽联会议(FCl)理事的时候,曾在理事会上发表有必要研究“赛鸽的历史”和“夜间记录的问题”等相关事项的言论,针对前者,我提议要以世界性的规模查明赛鸽的历史,而后者则是让参与者能够享受公正竞赛的基础。近年在荷兰出现越来越多夜间鸽的实例,在分速的计算上,日落后30分钟到日出前30分钟这段“空档时间”(Pierre Time)被视为停止飞行的休息时间,但事实上有很多鸽子在那个时候都还在飞呢!至于该如何对应这种状况呢?到现在还没设定出一个好方法。

  1968年,我去法国访问皮耶鲁.罗尔浪(Pierre Dordin)的时候,这位一代巨匠告诉我说他从部参加翌日归巢的巴塞罗纳赛,理由就是“公正“上的问题,他说: “当日归巢的赛事让“圣维仙”“达克斯”参加就绰绰有余了,翌日归巢的巴塞罗纳赛我才不屑参加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应该把各种问题汇集起来作个了结,确立出一个全世界都可以共通的规则才行。

从先代探索“原始”

  我之所以会这么专注于研究在1901年就去世的亚历山大.韩森,是因为我看了菲列克斯.杰古在1910年所出版的书,还有自己去欧洲拜访那些传承了古老血统的爱鸽人士们。我依照那些鸽子主人的谈话内容所累积下来的经验,自己在心中刻划亚历山大.韩森的形象,更加感受到想要深入了解真相的魅力。此外,最近几年导入的“喜弥子.波品纳”(Himiko Perpignan)(1991年波品纳国际赛冠军鸽)的饲育者安理.莫鲁拿鲁买下了古鲁内生前使用的宅邸和鸽舍,这件事情让我的研究欲望大受刺激,因为我知道:名贵的“韩森”血统先传到古鲁内的手中,最后才由安理.莫鲁拿鲁鸽舍继承正统。从现在的情形逆推过去的状况,这种喜悦就好像考古学家们先发现了遗迹,后来经过对采集出土的古物进行研究终于解明历史的真相一样,令人雀跃。
继承“尤连”、 “维克曼”是“韩森”血统的起源。 “老.努安”(Vievx Novan)在我的研究范围里有很重要的地位,荷兰话所说的“老奥多.努安”(Oudo Novan)应该就是“维克曼”血统,它也可能就是先前提到过的“古利凯”或是“圣维仙”的后代。在1896年前后,亚历山大.韩森晚年自迪脱鲁托、邦乔安和古利仙三个鸽舍导入新血统鸽之后, “韩森”系的血统才算完备。这是在他去世前5年的事。根据古老的记载,当时欧洲霍乱蔓延,3个鸽舍都有人丧命,因此所有的鸽子都转手让人了,只是导入什么样的鸽子?导人多少?和什么样子的鸽子配种?则完全不清楚。

  附带一说,比利时人所说的导入异血不是像日本人那样只买进一二只当种鸽用,而是每次二三十只地买。赫特.伯连基就曾经向摩利斯.狄尔巴一次买进36只鸽子,诺伯特.诺曼也曾经一口气向吉拉德范内(Gerard Vanhee)买进30只鸽子,这种大量买进的方式在比利时是很常见的。

  为什么曾经在19世纪被誉为鸽王之王的亚历山大.韩森,到了晚年的时候要从外界大量导入异血鸽呢?我想“恐怕是因为长年近亲交配的结果,感觉新生代的表现已经到达无法突破的瓶颈”的缘故吧!

“韩森”系的特征

  1956年我去大阪拜访当时住在住吉区的科野龟三郎先生,那年我才18岁。科.野先生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年间一直和亚瑟.布利克斯博士保持相当频繁的往来,也从雷尼尔.古鲁内这种比利时超一流的鸽舍引进知名种鸽,在当时的日本鸽界是最有远见的开路先锋。趁这次访问的机会,我从科野先生那里听到一些亚瑟.布利克斯博士写给他的信件内容。

  到底哪一家鸽舍因为使用了这个被引进的”古鲁内”系血统而活跃起来呢?这是个让我大感兴趣的话题。那个人就是京都的今西万次郎先生。“今西”系是战前近畿鸽界在当地名系的代表,他因为突破当时极困难的1000公里竞赛并且树立耀眼的成果而为人们所乐道。

  从“今西”系所呈现的特征应该可以推测出以前“韩森”系的特征。

  我在稍早的内容里就已经说过, “尤连”鸽和各种不同鸽子混血所生出来的后代就是今日赛鸽的原型,不过尤连自行配种作育出来的赛鸽流传至今也不过只有短短150年的历史而已,这和在自然界中栖息、进化、进而被定型的“种”大不相同。

  一般我们会用某某系来称呼,可是即使是相同血统的鸽子,彼此之间也会出现“型”(Type)上的差异,希望各位读者们能够对这种凌乱的现象有所注意。举例来说,近年受到日本鸽界高度重视的”詹森”系,虽然以近亲交配来维持血统特征闻名,但是光是体型大小这方面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

  简单统一的说法是“型”(TYPE),事实上“型”包涵了体型的特征、性能的特征和羽毛颜色等诸多要素。正因为单一血统里也会出现各种不一的“型”,所以唯有透过长时期的近亲交配才有可能真正地定型。

  可是为什么会有各种凌乱不一的“型”出现呢?这是因为基础鸽就是由好几种不同体型的鸽子交配而来的。在喜好无与伦比的优秀动物的尤连,以及同时代的其他爱鸽人的努力之下,逐渐显现出品种固定化的成果,不过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想要达到体型和能力的完全固定化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总而言之,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做到赛鸽的“纯系确立”。关于我对近亲交配的看法,我会在别的章节里面做比较详细的说明。

  爱鸽人士自身也会有所偏好,这就好比是人类的生活习惯,不是说想改就能改的。喜欢短距离鸽的人走到哪里都0会收集短距离鸽,而喜欢长距离鸽的人就是想要拥有长距离鸽,我个人是特别中意能够飞行7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赛鸽,为了这个自己设定的基本条件,我搜集的鸽子都是骨骼结实却轻盈、平衡感良好,而且充分表现出种鸽血统特色的

鸽子。遵循这几项要点,亚历山大.韩森晚年一定也是依照自己个人的喜好,导人多种具有不同特色的异血鸽并令其交配繁衍,这些都成为“韩森”血统的特征而被传承到现在了。

  看菲列克斯.杰古在著作中刊载的“古利凯”和“圣维仙”的照片、雷尼尔.古鲁内的代表鸽的.照片,加上我过去亲眼观察“韩森”系鸽子的经验,还有从我现在用的种鸽“喜弥子”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我将“韩森”血统的特征稍微做了整理,并将其说明如下。就体型而言大的鸽子很少,普遍来说都是中型状态;羽毛质地非常柔软,而且羽翼很丰满;身体的长度稍长,很适合长距离飞行;头部的特征看“古利凯”和“圣维仙”圆圆的头就知道了。

  这些鸽子的喙都比较短,这也是“韩森”血统的特征之一,在这里要特别提出来做说明的是,从亚历山大.韩森晚年导入的那三种血统的特色来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它们是为了要改变原始的特征才被引进的。

  关于亚历山大.韩森的后继者雷尼尔.古鲁内的事,我已经在这本书中提过多次了,可是和他大约同时代的某位英国人也不能被忽略。在英国出生, 1865年迁居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从那个时候开始饲养鸽子的人,也就是巴卡(Barker)。一般书面都简称其为N.Barker,所以大概即使是爱鸽人士也很少有人知道那个N是Northrop Barker的缩写吧!

  巴卡以“韩森”血统为中心,他的鸽舍规模极小,大约只养了120只~130只鸽子。关于他的事绩,容我保留到下一回再说。
巴卡鸽在英国和日本

  和亚历山大.韩森同时期,活跃于英国的巴卡,对英国和日本鸽界的繁荣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深谙英国的冠军鸽种,并且担任富豪罗刚的代理人,为他引进各种活跃在比利时长距离的优秀赛鸽。本回的内容将和读者谈论巴卡的事迹,还要说明在19世纪确立的比利时知名血统如何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一只偶然闯入的鸽子

  亚历山大.韩森(Alxander Hansenne)先生为赛鸽的发祥地比利时所带来的贡献众所周知,是不用再特别强调的了。

  因为培育出“古利凯”(Criwet)和“圣维仙” (St.Vincent)(上一回已介绍过)等众多优秀的冠军鸽而晋身为赛鸽界发展阶段的超级巨星,亚历山大,韩森成为许多爱鸽人士效法的目标。不过亚历山大.韩森以爱鸽人士的身分所闯出的业绩并不只局限于培育出像“古利凯”和“圣维仙”这种长年在长距离赛鸽运动生涯中不断飞出好成绩的名鸽而已,确立那些名鸽的血统还有栽培传承那些名血的后继者,也是他诸多功绩中的一项。

  先前多次提到雷尼尔.古鲁内自少年时代起就追随在名师亚历山大.韩森左右,一边学习和鸽子有关的各种知识,一边充当负责跑腿的小跟班,帮忙把归巢的赛鸽装在篮子里送到竞赛的审查中心。现在,是向各位介绍另一位和亚历山大.韩森活跃于同一个时代的英国人的时候了。这个英国人就是从公元1865年开始接触赛鸽活动,对其母国英国和日本都间接发挥极大影响力的一一巴卡 (Northrope Barker)。

  我们推测英国人巴卡比雷尼尔.古鲁内稍微年长几岁,他的鸽舍规模非常小,大约只养了120只~130只鸽子,据说饲育的密度非常高,也许整个鸽舍只有一坪大的空间也不一定。

  这个小小的鸽舍因为创造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成绩而受到瞩目,不过这里要谈的不是他的功绩,而是一段关于他的有趣的小插曲,是一只偶然闯入的鸽子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便利的脚环还没有广泛流行的当时。有一天,一只白羽黑胡麻的雌鸽因为迷路而误闯入巴卡的鸽舍,因为没有办法辨别它是谁家的鸽子,也没有办法将它归还给原主,所以巴卡就把它留在自己的鸽舍里一起饲养,想不到那只白羽黑胡麻雌鸽是一只非常优秀的鸽子,和巴卡的主力鸽交配之后,也繁衍出许多活跃的生力军。

  后来这只误闯巴卡鸽舍的雌鸽被取名为“玛莉卡”(Marika),身为优秀的种鸽, “玛莉卡”得到周围爱鸽人士们一致的好评。关于“玛莉卡”真实的出生背景,我们只能推敲、臆测,却无法了解真相,这更让我想到配挂现今普遍流行的脚环有多么的重要。在这里附带一提,最先发明脚环的人就是爱鸽人士巴卡。虽然那时私人制作的脚环是为了区别每只鸽子的私人用途而设计的,但的确是一项划时代的新发明。这是远在1910年比利时的国家爱鸽人连盟(注:于1920年被改称为比利时王立协会)成立之前所发生的一段小插曲。

  现在,我们从羽毛颜色和性能来推测,“玛莉卡”可能是19世纪后期,和巴卡大约同时代的活跃鸽种“古鲁特”,再不然就是没有经过血统认定的鸽子。

  巴卡因为“玛莉卡”的故事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其母国英国推广原本发源于比利时然后逐渐兴盛的赛鸽活动也有很大的功劳。

巴卡和英国鸽界

  19世纪后期,英国知名富豪罗刚(J.W.Logan)对日渐风行的赛鸽活动深感兴趣,自多佛海峡对岸购买比利时出身的优秀鸽种。

  罗刚藉助自身雄厚的财力,从比利时引进多种长距离冠军鸽种到英国本土,对英国赛鸽活动的振兴带来莫大的贡献。他的远大理想由后辈柯林.奥斯曼(Collins Osman)来继承,亦众所周知。

  尽管富可敌国,在当时信息传达还不普遍的情况之下,为了引进优秀鸽子,的确让罗刚吃了不少苦头。他高远的理想和对于赛鸽活动的热衷程度,应该是让他得以面对逆境克服困难的力量吧!

  同为英国籍的巴卡是协助罗刚引进外国鸽的代理人,罗刚也曾经买入巴卡饲育的鸽子,最后甚至买走了巴卡鸽舍所有的鸽子,因此,直接导入的“韩森”血统和“巴卡”血统都对“罗刚”系的确立带来很大的影响。虽然有许多传言说“罗刚”系的始祖是源自英国当地的固有血统,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其实“巴卡”血统也有一部分源自英国军人伊.杰克森(E.Jackson)的鸽子。伊.杰克森的鸽舍经理叫做艾德蒙森(Edomnn Doson)。后来这位艾德蒙森接收了伊.杰克森鸽舍的鸽子,世人称其为“艾德蒙森.巴卡”系。

  “艾德蒙森.巴卡”系的优异表现在日本国内也掀起了一阵旋风,它们随名古屋地区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的引进而为日本鸽界带来极大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岩田”系主要的基础--“欧贝鲁”系是经由“罗刚”系极重近亲交配所确立的血统。总而言之,若是要分析欧贝鲁(Ope l)系或“艾德蒙森”系的源头,你会发现它们是属于“亚历山卓.韩森”系和“那斯洛普.巴卡”(Noosuroppu Barler)系等名血的分流。

  在那个信息极度缺乏的时代,除了关口龙雄先生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日本爱鸽人士特别研究这个问题。当时,关口先生曾在日本赛鸽协会发行的《赛鸽》杂志的前身--一种叫做《鸽》的小册子里面发表他研究比利时鸽界的心得记录。他似乎也曾经读过菲列克斯.杰古(Felix Gigot)所写的那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

  在这本书的前面,我曾经和各位提到,赛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会随那个时代的领导人物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程度和方向性。关口先生在几乎没有任何海外情报的战后复兴期,以研究者的姿态在《鸽》杂志上侃侃而谈,我觉得这种开创者的精神是值得捉出来特别讨论的事。再看看战后,公元 1947年(昭和二十二年)日本赛鸽协会成立时的创始会员们,个个都卓越出色令人叹为观止,关口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后来连任数届会长职务的小野宏先生有很大的影响。
赛鸽运动之气魄雄心

  1972年我担任难波联合会副会长的时候,举办了一场任何近畿地区的日本赛鸽协会会员都可以自由参加的百万(日元)奖金大赛,最高奖金为 100万日元。那是当时难波连合会的会员们为了要让近畿地区的赛鸽运动更加兴盛而特别策划的,当然,那100万日元的奖金也是从难波联合会的资产中提拨出来的。

  当年,难波联合会的会员平均年龄为24、25岁,在赛鸽运动中没有任何一个第三者提供的援助可以仰赖,鸽界的发展所能依靠的只有一股热情和雄心壮志而已。我敢大胆地说,当时的那股热情和雄心壮志至今仍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附带说明一下,当时难波连合会的会长是伊奈冈先生,企划委员长是现在难波联合会的会长高桥宏尔先生,理事长是大井健史先生,而竞翔委员长是任秀夫先生。我们一伙人的雄心壮志,在为了让一般社会大众对赛鸽运动有所认识而付出的努力上表露无遗,而鸽界的发展就是在这一股热情的推动之下逐渐达成的。无法理解难波联合会的功劳和历史的那些人,实在是太对不起难波联合会了。现在的难波联合会比以前更加成熟,拥有将近40万名的会员。

  即使是在比利时鸽界,它兴盛的情形也是一样的。亚历山大.韩森活跃的法维斯(Verviers)和列日(Liege)地方也以一个叫做“列日独立” Independent Liege)的竞飞团体为基础。比利时最经典的长距离鸽赛--有名的圣维仙--即为现在主办“那鲁邦努”(Nambonnu)的团体。Independent本身是“独立”的意思, (Independent Liege)这个团体的名字译成中文就是“列日独立”的意思。

  在这个比利时鸽界的黎明期里,长距离界的先驱--法维斯和列日地区的爱鸽人士们--有资格为自己所树立的功绩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日本鸽界的前辈势山庄太郎先生有两只鸽子在1929年 (昭和四年)的釜山600公里竞赛中得名,他用敞篷车“Open Car”载了凯旋归来的2只鸽子,在御堂筋展开一场盛大的游行活动。势山先生这种气魄,不由得让人感受到赛鸽运动的自傲自尊是何等的壮烈。

  上一回内容里所提到的,科野龟三郎先生从大正末期一直到昭和初期,都从雷尼尔.古鲁内这种比利时超级鸽舍输入知名种鸽,刚才也说过势山庄太郎先生豪迈的举动,这些例子都可以体现出日本赛鸽文化是完全发源自近畿地区的,在这里,我要大力赞扬近畿地区的爱鸽人士们。

更强的独创性和超级明星

  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有新的创意和功夫,那些名垂千古的赛鸽竞翔专家们留传后世的都是他们独到的创意。像比利时鸽界黎明期的超级巨星亚历山大.韩森,我个人就认为他有卓越的选鸽能力,同时还具有独创的开发技巧。他在培育像“古利凯”和“圣维仙”这种能够长年飞行的长距离鸽方面所下的功夫即为其中一例。他的得意弟子雷尼尔.古鲁内的选手鸽鸽舍里就有雌雄隔离的巢箱设备,这证明了亚历山大.韩森正是这种作育方式得以萌芽的推动者。如果不用这种雌雄隔离的巢箱设备是很难让一只鸽子有长达 8年甚至10年的飞行生涯的。另外,他也在饲料的组合方面特别下功夫研究,而且对使用的饲料做特别严格的筛选。

  我可以想像身为面包师傅的亚历山大.韩森对素材的品质是绝对不会妥协的,这一点在古书上就有文字记载可资证明。英国某古老文献上写道:亚历山大.韩森会向外国购买比英国原产品质更好的谷物。我可以想像,也许这条输入路径是从透过巴卡的介绍而认识的罗刚以及柯林.奥斯曼等人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吧!在比利时长距离赛鸽朝圣地列日地区,除了饲料之外还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而要说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巨擘亚历山大.韩森对饲料研究毫不关心则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关于列日地区先进情况的故事到现在都还在流传。

  有一种名叫“梅拉吉.列日”(Melange Deliege)的配合饲料,它是以多种不同豆类为主体的混和性饲料,其特征则是没有掺杂玉米。

百年历史的亚历山大.韩森

  我在1963年开始担任日本赛鸽协会的理事职务,不过我一直认为鸽界全体的发展要从地区鸽界的振兴开始着手,而喜欢优秀的好鸽、潜心研究并具有创造力、胸怀着遵循传统的步伐求发展的精神准备的人,是振兴地区鸽界必需要有的指导者。同时,获得物质和名誉两方面的高度评价是参与赛鸽活动所不可或缺的报酬。

  亚历山大.韩森是比利时赛鸽活动发祥地之初的第一颗闪耀巨星,他也作育出无数英才,所以到了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优秀的后继者继承其伟大的遗产。雷尼尔.古鲁内、华普利(George Fabry)、法国的保罗.西翁(Paul Sion)、还有先代的马提鲁努(Materne)(现在当家的艾弥鲁 (Emiiru)之父)等人都是其主要的后继者。而经由雷尼尔.古鲁内直接、间接导入“韩森”系名血的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 Vanbruaene)和安理.莫鲁拿鲁(Henri Momard)等人也很有名。

  虽然我没有亲手抓“韩森”系或“古鲁内”系鸽的经验,但是我凭借自己对他们的后继鸽舍的了解和抓他们那些血统鸽的经验,大概地描绘出“韩森”系百余年前原始的轮廓。现在将其整理如下。

  首先来看外观上的特征,它们的美会让你舍不得把视线移开。羽毛颜色有胡麻、黑胡麻、灰色,还有近年来被称为“Chall is”(原为“有印花的轻质毛料”之意)的青铜色(Bronze)、被称为Mosaic(原为“马赛克”之意)的镶嵌拼凑式花纹,也有一些是白色的。我记得在1957年前后,《美国赛鸽新闻》(American Racing Pigeon News)杂志上就有一篇标题为“白色韩森”的特辑。学生时代的我被激起强烈的兴趣,因为一般来说,胡麻和偏黑的羽色是“韩森”系的标准颜色。

  它们次要的特征是头部呈圆形,体型大都中等大小,羽毛非常光滑丰满,身体的长度稍长。此外,它们的体重很轻,胸部宽阔,但是却没有像司翠克鲍特那样粗骨头的“型”(Type)。它们的肌肉很柔软。从性能方面来看,它们不畏恶劣天气,是全天候型的长距离能手。上一回发表过的“圣维仙号”、 “纳奴邦号”、 “比鲁巴欧”(Bilbao)都是长距离赛中的佼佼者,不过在只有200公里的巴黎(Paris)短程赛中也能获得好成绩的记录看来,它们可以被称为“全能鸽”(All Round)。我想,这种全天候型“全方位”(All Round)的性能是“韩森”系血统鸽历经百年而不坠的主要原因。
西翁鸽的诞生

  与日本鸽界渊源最深的输入鸽系就属“西翁”系了。以1933年自美国查尔斯.海兹曼先生导人的7只“西翁”系名鸽为首例,战后陆续引进“总裁”和“法国之翼”等名鸽,引起整个鸽界的瞩目。生出众多活跃后代而对日本鸽界带来重大影响的“西翁”,这位前辈到底是何方神圣?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令人怀念的名系的历史。

研究赛鸽文化

  我集结了欧洲有志之士遗留下来的文献和权威人土之间的传闻,再加上我个人的体验、经验和研究归纳出来的成果,顺着鸽界历史所作的“赛鸽文化”系列报道已经有十几回了。

  虽然谈过许许多多留下诸多丰功伟业的爱鸽人士们,也谈过多种世界级的冠军鸽种,但是这些介绍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整个鸽界历史的简要概述罢了。因为从与野生鸽种交配、改良而成的赛鸽为基础的“尤连(Mr.Ulens)开始,到卡尔.伟奇(Karel Wegge),以及方辛坚(Vanschingen)等赛鸽运动创成期的人物,再到活跃于赛鸽风气盛行的黎明期 (注1)的亚历山大.韩森等知名爱鸽人士……今日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都很少,而极待阐明的部分却有很多。而且,即使把范围缩小到我个人的研究领域--近代赛鸽上,也有一言难尽之叹。

  和一般的学术分野相比较,赛鸽运动的历史至多不过百余年,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少得可怜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世界上许多爱鸽人士对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多大的学术修养,就算他们对学术方面的研究有兴趣,缺乏可以依据的资料却让他们想要钻研也不得其门而入,我认为这种冷酷的现实是妨碍赛鸽文化发展的障碍。

  在到目前为止的12回连载中,我为各位读者叙说了比利时赛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和各位读者谈到影响今日鸽界至钜的伟大爱鸽人士及他们的事迹。

  我觉得欧洲赛鸽活动的发展背景和赛马有诸多类似的地方,例如它们同为动物之间的竞争,而且都是讲求血统的运动项目等等。在竞争成果的报酬,也就是让人类热衷于此的赌博性方面,也是和赛马活动有共同之处。换句话说,竞赛的“趣味感”是在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煽动之下而引起的。不过,在赛鸽中一人要身兼数职的乐趣却远超过赛马之上,就好比要马主自己繁殖马匹、教导马匹应有的技能、并且亲自驾驭马匹上场应战一样,这不仅是参与赛鸽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是其困难所在。

  知识和财力这两项要素是为欧洲赛鸽运动奠立基础的爱鸽人士们所共有的特点,也是确立名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看看现今仍享有名气的众多名系确立者们,他们无一不是优秀的长距离鸽舍代表。人人想在比较鸽子的归巢性和速度的竞赛发达过程,以及在鸽子性能的开发阶段建立名声,因此在归巢不易的长距离竞赛中表现的成绩自然会被拿来大作文章。

  黎明期的比利时长距离竞赛,以法国连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沿岸为起点,以西班牙国境周边为终点。,法国的达克斯(Dax)、圣维仙(St.Vincent)和西班牙的比鲁巴欧(Bimbaou)等地,都因为曾经是19世纪末期的长距离赛的放鸽地点而闻名,直到20世纪才逐渐转移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根据我的调查,目前盛况最空前而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巴塞罗纳(Barcelona)赛是从1924年开始的,第一届巴塞罗纳赛的参赛鸽总共有2556只, “里希特.逢斯(M.LICHTFONS)鸽舍(注2)以分速906米的速度赢得冠军。

“西翁”与日本鸽界

  到上一回为止,我们总共花了三回的篇幅来介绍亚历山大.韩森的事绩,这一回我要把舞台移到法国去,而时间则是比亚历山大.韩森晚个几年。说到1920年到1930年代在法国鸽界诞生的世界名系,第一个要谈的非“西翁” (Sion)莫属了。

  英国的柯林.奥斯曼和安德森博士(Doctor Anderson)两人,将同时代的比利时爱鸽人土“裘诺.司达沙”(Guellaume Stassrat)、爱烈特.杜雷、 “鲁西安.巴斯汀”(Lucien Bastin)、 “哈贝尼斯”(Havenith)和法国的“保罗.西翁”并列为“世界五大名系”,并且给予极高度的评价。

  20世纪初是保罗.西翁的天下,继承他的天下而为战后的日本鸽界带来极大影响的则是其子罗拔.西翁(Rorert Sion)。西翁父子居住在法国西北部的利鲁(Lille)县,离比利时国境非常近。第一代的保罗.西翁在多鲁匡(Tourcoing)城建构鸽舍,第二代的罗拔.西翁则在慕宝渥(Mouvaux)城分建很多鸽舍。现在请各位读者翻开地图并且找出西翁住的城市,您可以发现他们所在的地区几乎被比利时包围住一大半,所以事实上,在鸽舍和竞赛距离上几乎和比利时当地没有两样。

  保罗.西翁经营一家规模颇大的纤维公司,是法国知名的大富豪,他用本身雄厚的财力背景买入多种比利时名鸽,并以此来构筑其血统。

  日本鸽界在公元1933年引进在美国繁殖的“西翁”(Sion)系。1933年(昭和八年),关口龙雄先生、并河靖先生和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爱鸽人士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那里引进7只“西翁”名鸽,开创了日本鸽界导入“西翁”系的先例而为人知晓。“西翁”系在战前的日本鸽界打下一片江山是在1941年的寿都1000公里竞赛中得到第6名,那是编号第15- 31040号,并河先生养的栗胡麻雄鸽。战后又有许多爱鸽人士自美国引进“西翁”系的鸽子而造就出不少活跃的名鸽,因为这番典故,“西翁”系可以说是和日本鸽界渊源很深的系统。

战后鸽界和“西翁”系

  我从1955年开始自己饲养鸽子,那时我只是个十几岁的高中学生,而第一次养外国鸽子则是 1957年的时候,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对海外的情报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个时候日本赛鸽协会的国际鸽舍在大阪的“sogo百货公司”顶楼举办竞赛活动,比赛结束之后就举行拍卖会,我就是在那场拍卖会上标到比利时人摩利斯.方柏鲁(Morris Vandevelde)委托拍卖的400公里记录保持鸽,只可惜它的血统并不明确。另外我还买了由美国人法兰克.史台亚(Frank Stayer)育种的,1956年出生的,东京松噼屋(上野区)国际鸽舍的水泽400公里记录保持鸽。

  当时的日本鸽界以本土系的鸽种较为繁盛,在关西地区有势山系、今西系,在关东地区则有成光系和南部系等,外来的输入种有战前自法国输入的“西翁”系后代和战后自美国引进的“西翁”系或“司达沙”系。在这样的鸽界情事中,关口龙雄等人输入的“海兹曼.西翁”被视为源流优秀的血统。

  当时日本赛鸽协会的会长关口龙雄先生于 1957年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鸽联会议(FCl),趁此之便顺道拜访了法国名家罗拔.西翁,并导入“总裁”(Boss)和“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成为引起鸽界重大关注的新闻。1958年我正好20岁,我到关口先生的住所拜访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总裁”的风采,这种惊讶对我来说,无疑地是一次强烈的文化冲击(Cultu re Shock),我对“西翁”系的热情也顿时燃烧了起来。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我当时也从英国的汤米.贝克(Tommy Buck)那里买来英国冠军大王安德森博士培育出的灰栗雄鸽,我将这只1951年出生的灰栗雄鸽取名为“挑战者”(Challenger)。“挑战者”的双亲都是安德森博士从保罗.西翁那儿购得的“西翁”系名鸽,无庸置疑地, “挑战者”本身也是纯种的“西翁”鸽。年轻时我心中总有个疑问:“直接从西翁本家引进纯种的“西翁”鸽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透过美国人查尔斯.海兹曼再辗转取得二手鸽呢?”现在,这个“简单”的疑问有了解答:汤米.贝克的鸽子不是安德森博士直接向保罗.西翁买来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西翁为了避免爱鸽受战火波及而另辟的艾弥鲁.菲诺伊亚(Emiel Fenoyer)鸽舍的鸽子,所以他的鸽子也都是正统的“西翁”血脉。而且后来西翁家族越来越富有,我知道想让他们让出爱鸽是更不容易的事了。此外,再加上国际情势和语言方面的问题,从法国直接输入鸽子变得难上加难了。

  当年在关口先生家看到的“总裁”,还有大阪的细川英次郎先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在经过了30几年之后的现在仍然是资质最高的名鸽,在我的心目中,它们的地位仍然居于世界名鸽的巅峰。

“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

  想要拥有“总裁”和“法国之翼”这种好鸽的欲望不停地在我脑中盘旋,优秀的鸽子总是具备特殊的格调和气质,威风八面而且活动力充沛。心里总想有一天把“总裁”的子代弄到手,所以不久之后我就把目标转向大阪的细川英次郎先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那是1962年,我在看过“总裁”之后4年的事。

  “法国之翼”10岁,和它交配的“红宝石之后” (Ruby Queen)7岁。势山系后继鸽舍之一的细川先生认为“不是灰色的就不能叫做鸽子”,所以听说他对栗色的“红宝石之后”感到不甚满意。虽然如此,要和他谈成这笔交易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采用紧迫盯人死缠烂打的方式好不容易才说服了细川先生,可是他就是不肯将“法国之翼”转手让给我。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细川先生对我的承诺也是一拖再拖,理由就是因为细川先生想要在拱手让人之前留下最后一胎。

  我终于因为等得不耐烦而下了最后通牒,细川先生是熬到“红宝石之后”快生蛋的那一天才回应我……。“红宝石之后”被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就立刻检查它的身体,结果当场发现它已经快生蛋了。我把它单独放在一个笼子里隔离起来,没多久它就生下一颗圆圆的鸽子蛋了,我马上就找来一只褓母鸽帮忙孵蛋。那是因为“红宝石之后”在细川先生家的时候还没有把所有的蛋都产出来的缘故,不过那是最后一颗了。

  “法国之翼”的优秀当然不在话下,而和它交配的雌鸽“红宝石之后”也是相当不错的好鸽。我很期待为“法国之翼”配种,也尝试为它繁殖后代,只可惜一次都没成功。细川先生的鸽舍是当时规模颇大的鸽舍,他家的鸽子应该不会有运动量不足的问题,所以我猜可能是它已经超过了生育年龄的关系吧!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亲手繁殖、培育它的后代,最后不得已,只好麻烦我的朋友任秀夫先生,请他帮忙照顾我的“红宝石之后”。任秀夫的鸽舍位于大楼的顶楼,是一个容易适应的环境,不管是外来的输入鸽还是本土鸽都能够在此被驯养。我们把它带到鸽舍外交配,不过还是没成功,“红宝石之后”就这样子在任秀夫的鸽舍里度过余生。

  “法国之翼”是只脾气很倔强的鸽子,“红宝石之后”死后,我改选了各种其他的雌鸽试著让它们交配,但是“法国之翼”好像对它们都不太感兴趣,只是在被递补上的雌鸽身旁不停地徘徊,看得真让人心焦,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也许它是对“红宝石之后”那样的栗色鸽情有独钟也说不定,话虽这么说,我却连一只雌的“西翁”也买不到,我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到各地去为它寻找新娘,却找不到任何一只可以和“红宝石之后”相比美的雌鸽。

  这个时候,我抱着已经放弃了一半的心态,选了一只自己鸽舍培育出来的小栗胡麻雌鸽放到“法国之翼”的巢房里。它是安德森博士培育出来的“挑战者”和关口龙雄先生培育出来的“总裁”之女交配之后所产下的后代。它是“总裁”的孙女,所以“西翁”系的血统毋庸置疑。没想到“法国之翼”竟然对它一见钟情呢!它们在积极地表现激情之后就成对交尾的事,我至今仍无法忘怀。

“西翁”耀眼的成果

  “法国之翼”和“总裁”的孙女交配所繁衍的 6只子代于1962年诞生。我对该年度最后诞生的胡麻雌鸽感到非常地满意,不只是体型和父亲“法国之翼”相似,连身高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1968年应柴崎升一先生的要求,我将这只雌鸽转让给他了。

  当时柴崎先生每个月都会从琦玉到我的鸽舍来拜访,而且都非常仔细地观察鸽子。我当时因为要发行杂志而十分忙碌,没有办法花很长的时间为柴崎先生做详细的说明,最后甚至拿出私人工作日志给他,还告诉他: “喜欢的话就尽管看吧!”因为已经和柴崎先生建立了与鸽子相关的互信关系,所以当他对我说: “我希望你能把这只雌鸽让给我”的时候,我变得没办法拒绝他了。

  就这样,柴崎先生把我保留到最后的,“法国之翼”6岁的女儿给带走了。之后他让“贝鲁连吉” (Berlenger)系的雄鸽和它交配,繁殖出来的子代在1972年的东日本冠军赛中获得总合第2名 (69PP7778BC雌鸽)。1971年柴崎先生在同样的比赛中获得总冠军,而当年排名第2的大柴正敏先生在1972年变成了冠军。琦玉连盟的这两间鸽舍互争一二,成了当时鸽界的热门话题。

  从战前经历了战后复兴期一直到现在, “西翁”系接二连三地创下佳绩。顺道一提,关口龙雄先生饲养的“小莉儿”(“总裁”的曾孙),在现在东日本冠军赛的前身--1962年羽幌国际赛鸽 1000公里竞赛中得到总冠军。其他活跃的“西翁”系还有很多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我和“总裁”邂逅之后又过了10年,为了亲眼见到神秘的西翁殿堂,一解常年埋藏在心底的疑惑。 1968年我远渡法国并且拜访了当时当家的罗拔.西翁。

注1:从1800年到1910年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 (发行脚环)为止称为黎明期:从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成立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 1945年为止称为近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在则被定义为现代。

注2:“里希特.逢斯”鸽舍位于阿隆(ARLON)。是卢森堡和法国边境上,靠近比利时东南方一个小镇鸽舍。
西翁系的光荣翔绩

  西翁系在欧洲鸽界究竟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呢?经营纤维公司的大富豪保罗.西翁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人的观察力,引进多系冠军鸽种,不仅建立了自家鸽舍的血统,还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冠军王。我在1968年初次拜访西翁先生的时候所见到的真相是……

超越时代的名贵血统

  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们说过:“西翁”系在战前和战后都有令日本鸽界人士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成绩。我们也说过:关口龙雄先生、并河靖先生以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等人,于战前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爱鸽人土查尔斯.海兹曼那里引进7只“西翁”名鸽首开了先例,战后关口先生又自法国名家罗拔.西翁那儿直接导入成对的“总裁”和“法国之翼”。他们几位在“西翁”系血统导入日本而加速日本鸽界的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迈入赛鸽生涯至今,我几乎看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名鸽,我觉得“总裁”和“法国之翼”这二只鸽子称得上是第一等的好鸽。它们给我的印象之强烈,让我到现在都还无法忘记。这两只鸽子让我增长的见识,也是我在领导自己的鸽舍和培养自己的鸽子时所不可缺少的。

  就像我在上一回内容中所介绍的, “法国之翼”是我于1962年向细川英次郎先生求来的,后来也成为我的种鸽。基本上,要将鸽子本身分出高下优劣是不容易的事,不过硬是要拿“总裁”和“法国之翼”来比较的话,因为“总裁”的父亲“朋布鲁-49”(Bon Bleu 49)(注1)也是优秀的冠军鸽,所以我觉得它的血统价值方面比“法国之翼”来得高。

  现在鸽界中有很多爱鸽人士认为“西翁”系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血统,不过,把眼光推及全世界鸽界,我发现“西翁”系血统诞生了非常之多的名鸽子。再加上本人对它们的实绩有亲身的体验,所以怎么也想不透“西翁”系的血统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我想那只不过是因为曾经缔造辉煌战果的“西翁”系长年与其他血统交配混血,所以在血统书的记载上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少的缘故吧!在这个现象的背面,我隐约读到的讯息是:日本的爱鸽人士对“鸽子”这种东西并未真正的了解。我想这大概也是爱鸽人士们或专业书籍里经常倡导“一定还有更好的鸽子”的论调所造成的结果,只执着地追求新的,反而忽略了已经握在手中的“良鸽”。事实上,真正优秀的血统是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的。

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

  我对在关口先生家看到的“总裁”思念不已,所以后来又从罗拔.西翁那里导入了“总裁”的同父异母兄弟鸽“鲁邦”(Rubo n),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那是1964年的事。我用法文写信给他,后来终于达成了交易,不过我对“总裁”的占有欲实在太强了,所以无法为此而感到满足。

  有这样对“西翁”系的体验,再加上我不停研究所累积的知识,我开始对“强曼”(Gamin)或“缪尼耶”(Meunier)这种欧洲典型的冠军赛鸽产生兴趣。

  令我难以忘却的一年,也就是导入“法国之翼”6年之后的1968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旅行,还拜访了向往已久的“西翁”鸽舍。我在起身赴欧之前就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多抓多看,身体力行不断研究,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懂得东西太少的话,即使是到了正统鸽的大地盘也很可能因不识货而入宝山却空手回。

  这次行程计划拜访当时比利时的第一把交椅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 Vanbruaene)和“摩利斯.狄尔巴”和法国“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的鸽舍,让我既期待又兴奋。比利时和法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由东京到神奈川之间的距离,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阻止我到“西翁”鸽舍拜访。先插另一个话题进来,当时日本的爱鸽人士们觉得赛鸽首推比利时,其次才是法国和英国。今日在欧洲长距离鸽界颇负盛名的荷兰和德国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那些地方的赛鸽成果还没有被充分的研究。

  我并不是空手去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的,那时我带着8厘米的摄影机随行。它不是静态的照相机,而是动态的电影。我把这次的行程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打算用最充沛的干劲和热情来完成它。从鸽舍外观到内部陈设,甚至是代表鸽都被我一一录下来了,现在已成为非常珍贵的资料。

  1968年是第一次,1971年2月16日是第二次,之后我又陆续拜访了“西翁”鸽舍4次。

“西翁”系的地位

  要谈这个名门鸽舍的点点滴滴,就不能不从第一代的保罗.西翁(Paul Sion)开始说起。保罗.西翁在法国西北部的多鲁匡(Tourcoing)城建构鸽舍,是1890年代末期到1930年,近代欧洲鸽界极俱代表性的爱鸽人士。他经营一家规模颇大的纤维公司,是法国数一数二的知名富豪。保罗.西翁在1949年去世之前,致力于引进多种比利时著名的冠军鸽种。他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背景足以买人多种比利时名鸽,他也是一位对鸽子有深度观察力和鉴赏力的爱鸽人士。保罗.西翁自1920年起,长年担任欧洲品评会的审查员,还为赛鸽活动制定了一些明确的政策。他的见识和评价对现今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准(Standard of Olympiad)审查基准的制定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

  “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位于法国西北部,邻近比利时国境慕宝渥(Muubou)城的豪华鸽舍。当时在比利时,有很多鸽舍是利用住宅的屋顶构建的,拥有这种独立建筑式的,雄伟气派的鸽舍的爱鸽人士并不多。一楼是车库,二楼有种鸽鸽舍、配膳管理室、饲料保管室,三楼是采用鳏夫制的选手鸽舍,其中又被分成幼鸽、一岁鸽和成鸽。采光用的窗户是玻璃彩绘的(Stained Glass)。西翁对赛鸽活动的用心之深,令人感动。

  当时人们对保罗.西翁的鸽子血统的评价并不仅止于欧洲地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是深受好评的。对“西翁”血统赞誉有加还亲自引进“西翁”鸽舍的英国有识之士,如柯林.奥斯曼及安德森博士等人,就对保罗.西翁的见识充满了敬意。同时,在美国也有查尔斯.海兹曼、柯奇斯 (Carrties)、佛斯特(Foster)等拥护“西翁”系的爱鸽人士,更加快了“西翁”系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速度。

  人们对于“西翁”系的正面评价起因于该血统为当代了不起的冠军鸽种,而西翁家族在法国属于极富裕的上层阶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的欧洲社会依然存在着王政时代的“阶级制度”,这一现象我已经在以前的内容中提到过,不知道各位读者是不是还有印象呢?以法国为例,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将当时在位的路易十六和玛莉皇后送上断头台,终结了旧王朝而建立了新共和国。只不过在法国,“社交界”依然存在,旧王朝时代受封的贵族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地位仍然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并且得以维持其尊严。

  西翁家就是标准的上流阶级,不是一般的爱鸽人士们可以望其项背的,这种“家世”也为“西翁”系的背景做了保证。总而言之,在那个时候能够拥有“西翁”系的鸽子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还可以大大地提升自家鸽舍的地位。

  提到“西翁”系在当时所受到的评价,让我想起193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拍卖会上发生的一段小插曲。亚瑟.布利克斯(DR. ARTHUR BRICOUX)将好朋友保罗.西翁送给他的鸽子和自己鸽舍的鸽子交配,它们生出来的子裔在那场拍卖会上成了成交价最高的标的物。当时“西翁”系和“布利克斯”系的鸽子受到何等的推崇,在此表露无遗。
“西翁”系的起源

  保罗.西翁活跃时代的前半段还没有使用脚环,以致该血统的基础是谁的鸽子、什么样的鸽子,都没有特定的结论。不过,根据古老的文献记载, “西翁”鸽舍曾经从1800年代末期的夏鲁鲁.伟奇(Sharuru Wegge)鸽舍引进20多只鸽子,因此我们推测“西翁”系受到“伟奇”血统强烈地影响。再说到看起来和“西翁”系颇神似的“古利” (Gris)(注2)到底从何而来?据说它是出自巴黎 (Pairs)近郊的多古尼叶鲁(Dogunieeru)鸽舍。

  保罗.西翁还导入了许多其他多种知名的冠军鸽种。例如:比利时安特卫普地区的崎凯恩 (Killen)鸽舍和普拉托乌(Plato ir)鸽舍,还有被视为古鲁特以及卡尔.伟奇直系鸽舍的维克曼等处。从受到“伟奇”系强烈影响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西翁”系和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的首任会长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与住在阿连栋克的詹森兄弟(Janssen Brothers)完全没有关系)的鸽子血统非常接近。

  1968年我到“西翁”鸽舍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其父亲保罗.西翁已经与世长辞了,因此很遗憾,许多关于“西翁”鸽舍全盛时期的事情都留下了已不可考的疑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26年在摩鲁善可斯 (Morcanx)850公里竞赛中得到冠军,在同年的达克斯赛中也得到冠军……等等,在长距离竞赛中的表现十分优异,独占熬头。还有1930年的某场 800公里竞赛,总参赛鸽有2000多只,保罗.西翁的代表鸽有27只,其中22只都入围前几名,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在1952年的西班牙比鲁巴欧国际赛中也是出尽了风头,他的代表鸽在4898只参赛鸽中排名第二(法国冠军),这彷佛是在昭告世人,保罗.西翁人虽然已经过世了,但是名门血脉依然“健在”。

  1968年,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前往法国西北部的利鲁(Riiru)县拜访罗拔.西翁位于慕宝渥城的鸽舍。稍早之前提过,我为了导入”总裁”的同父异母兄弟“鲁邦”而和罗拔.西翁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基于这份情谊,他盛情地款待我们一行人。第一次见到这么雄伟豪华可与“宫殿”媲美的“西翁”鸽舍,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有感于“西翁”的饲育方法

  当时在比利时,有很多利用住宅的屋顶架构而成的鸽舍,但是罗拔.西翁这间位于慕宝渥城的鸽舍却是三层楼的独立式建筑,雄伟气派,样子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楼是车库,二楼是种鸽舍、配膳管理室和饲料保管室,三楼则是选手鸽专用的鸽舍,其中又被分成幼鸽、一岁鸽和成鸽 (鳏夫制雌雄隔离饲养方式)。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鸽舍的规模和管理方式。光是二楼的饲料保管室就占了将近13.2平方米的空间,室内的架子上铺着金属网,而里面则保存着各种不同的谷类。盛装谷物的袋子开口处并没有被捆紧,而是让它接触空气保持干燥。从他保管饲料所花的心思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卫生管理的态度,以及他认真看待赛鸽运动的精神。

  我登门拜访的时候,罗拔.西翁已经是个七旬老翁了,对于竞赛本身的热情已经不像以往那么热烈了。虽然说他不如壮年期那般积极有冲劲,但是我在他的介绍解说之下踏上鸽舍楼梯的时候,还是深刻地感受到何谓物质与心灵都到达极致的“名门”。连采光用的窗户都是教堂常用的彩绘玻璃,红的、黄的、绿的,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在减少外来的光线之余,还可以从内部看到外面所做的设计。

  在登上三楼选手鸽舍的时候,我的视线被一幅油画给吸引住了。那幅油画上画的是一只灰色的雄鸽,还用法文提了“VAINQUE UR DE BILBAO”的字,意思是“来自比鲁巴欧的胜利者”。它是 1951年国际赛亚军,代号为46-3099984。

  我之所以会对这只灰色的冠军鸽这么感兴趣,是因为我的那只“法国之翼”是这只雄鸽的直系血亲,它们的特点是都有稍长的尾翼,两者的“型”非常相似。

  我告诉罗拔.西翁我有“法国之翼”的事,还告诉他我对关口龙雄先生引进的“总裁”有极高的评价,于是他很高兴地为我们展示他所饲养的鸽子。在这么多的好鸽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戴了编号64-569292号脚环的栗色雄鸽。它叫做“卢.马可托”(Roux Macot),是西班牙比鲁巴欧国际赛亚军的孙子。

  这次访问之后过了4年,我再度拜访罗拔.西翁先生,这次我带回了包括“卢.马可托”在内的6只“西翁”血统鸽。

注1:810公里国际赛冠军, 1000公里第2名。 “总裁”在利保内(Liporunu)700公里赛中获得第 3名, “达克斯”(Dax)850公里赛中获得第2名。

注2:“古利”(Gris)是很浓的银色,日本语的说法是“粉栗”,英语则是Mealy。
罗拔.西翁的晚年

  对战前战后的日本鸽界都有很大贡献的西翁系,其真实面貌是什么呢?这回我们要来看看西翁鸽系在性能上和外观上的特征。想要对血统做真实的评价就必须对它的确立者有充分的研究,还要研究顶尖的鸽子才有资格。身为与日本鸽界渊源最深的系统,“西翁系”被许多爱鸽人士所饲养而写下辉煌历史,成为聚光灯下的新焦点。

★王者之风及赛鸽活动

1968年我初次拜访西翁(Sion)鸽舍的时候,当家的罗拔.西翁(Robert Sion)先生已经超过70几岁了。他是世界上声名远播的杰出爱鸽人士,也是对社会有高度贡献的实业家,所以有很崇高的地位。

我总计走访西翁鸽舍4回,其中1968年那一次是第一回,4年后的1972年是第三回。在第三次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我带回了6只“西翁”血统鸽。其实在我拜访他的那个时候,他已经迈入老年了,对于赛鸽活动的热情已不如当年热烈,我不得不说他已经走完全盛时期的岁月了。不过,从他的父亲保罗.西翁(Paul Sion)开始将近100年的历史里,的确验证了所谓的传统。已经在鸽界建立起崇高独立地位的西翁鸽舍,当然不会自贬身价让自己降到和一般爱鸽人士相同的水准,而是泰然自若地活在自己架构出来的世界里。因此,罗拔.西翁的赛鸽生涯是悠然自在的。

当时,罗拔.西翁的赛鸽生涯已经超越了竞争与成绩的层次,而是着眼于继承父亲保罗.西翁传下来的名血。他对心爱的鸽子施予充分的关爱和照顾,使其不虞匮乏。上一回的内容中曾经提到他在比鲁巴欧(Bilbao)国际竞赛中得到第2名的光荣成绩,也说过关口龙雄先生引进“总裁”(Boss)和“法国之翼”(King Of France)的事情,那个时候差不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20世纪50年代之间,也正是罗拔.西翁在竞飞专家的生涯中最熟练老成的年代。

一般来讲,欧洲的爱鸽人士都很注重和鸽子的互动,也会彻底实施维持鸽子隐私权的“个体管理”。依照年龄的差别将鸽子们分开饲养,严谨落实管理制度的程度,绝对不是日本的爱鸽人士们所能及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看到西翁鸽舍就像是看到欧洲鸽界的真髓,不过欧洲鸽界的情况、竞赛体系、评价方法等都和日本鸽界有很大的差距,不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明的,因此我打算留到以后再专文详细介绍。

★观想近代风潮

看了最近这几年的鸽界专门杂志让我有感而发,我觉得现在认为“血统如何不重要,只要能飞的就是好鸽”的爱鸽人好像越来越多了。我们所属的日本赛鸽协会在定款的第三条“目的”这一项就明白地揭示:“赛鸽的形、质改良”为第一要务。看过西翁鸽舍饲育鸽子的用心,也研究过摩利斯.狄尔巴(Maurice Delbar)等活跃于赛鸽风潮建立时期的知名爱鸽人士的我,对于近年来“只为求名”这种只看重于物质胜负的风气感慨万千。

本来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设定参与活动的目的,不过,既然要长年养鸽享受竞赛的乐趣,研究自己鸽舍的血统并加以培养其特性不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吗?不同的血统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健康度和性能也会不一样,培养它的特色改良它的缺点,这才叫做正统(Orthodox)的方法,不是吗?

长久以来都是采用近亲交配的方式来维持自家鸽舍的血统,可是经常听到人家说:持续性的近亲交配会让鸽子的体型变得越来越小,也有很多人说:子代的刺毛增加是退化的征兆。我个人认为,那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道听途说罢了。

古老的文献上有记载,为赛鸽确立基础的爱鸽人士之一的伟奇(Wegge)就是极度近亲交配的支持者。这个“伟奇”系是“西翁系”的基础血统,也为比利时国家爱鸽人协会的首任会长裘利斯.詹森(Jules Janssen)所继承。

裘利斯.詹森的鸽子是经由英国的安德森博士(Doctor Anderson)或汤米.贝克(Tommy Backer)间接导入的,我本人也亲自把玩过他们经手而来的鸽子。“西翁”系自然不在话下,依我的观察,它是从“伟奇”系分派出来的血统,结论是它们的体型多为中型或中型偏大。我个人也于1962年,从艾德蒙.达山(Edmondson)那儿买入20只“巴卡”(Barker)血统的鸽子,它们真得是雄纠纠气昂昂的好鸽子。艾德蒙.达山是施行极近亲交配的爱鸽人,而近年人气颇旺的,住在阿连栋克(Arendonk)的詹森(Janssen)兄弟们,也是透过长时期的近亲交配来培育他们的血统鸽,可是鸽体大小还是会有不同的差异,并不似谣传所说的,鸽体会变得越来越小。

说到持续性的近亲交配会让鸽子的体型越变越小的言论根据,我只能举出活跃于日本鸽界而为人所熟知的美国种“欧佩鲁”系和“戈登”系,可是这种现象的起因是基础鸽本身就很娇小,它们的后代只是继承了这种体型娇小的特征罢了。

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说:和地球上其他动物自然演化的漫长历史比较起来,赛鸽的演进过程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已。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评论近亲交配的弊端,甚至严重到说是退化,未免言之过早了吧!
★西翁系的特征

1972年我第三次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带回了6只“西翁”血统鸽,我选的这6只全部都是栗色的,而且都俱备当时西翁鸽舍最高的鸽质。其中一只叫做“卢.马可托”(Roux Macot)的雄鸽,和我所饲养的法国之翼”的父亲是表兄弟的关系,也是上一回说到的“比鲁巴欧”(Bilbao)的孙子。这只1968年出生的雄鸽是罗拔.西翁的骄傲,在1968年访问他的时候,他还主动拿出来向我们展示。在安格拉姆607公里竞赛的2965只参赛鸽中排名第412名,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了不起记录,可是它的“型”(Type)介于“总裁”和“法国之翼”之间,让我印象深刻。“杨格.古利”是达克斯全国大赛冠军鸽的孙子,排除“杨格.古利”的母亲--“达克斯”之女利鲁--无血统记录不说,“圣巴斯强”(San Sebastian)、“圣维仙”、“卢16号”等5只雄鸽都是长距离赛中的能手。

伴随实际饲养“法国之翼”和1972年导入的这些冠军鸽的经验,我还要穿插一些“西翁”系的特征介绍,和罗拔.西翁自己叙说的理想。

首先要说的就是它们优雅的气质。它们大都保持着完美平衡的鸽体,有些背幅宽广,而且腰身结实。柔软的柔毛和肌肉也是它们的特征。骨骼的结构组成也是罗拔.西翁非常重视的一点。站立的时候两脚间隔较宽、双足有力、姿势安定、态度安详……等等,也都是“西翁”系表现在外观上的特征。在羽毛的颜色方面,好像是栗色或灰色的出现较多优秀鸽。眼睛有红色和深石头色等重色系的居多。

就性能方面来讲,它们是非常勇敢的,这一点是我在培育那些1972年直接向罗拔.西翁买来的“西翁”血统鸽所得来的经验。它们同时也表现出全天候型的、全方位型的超强性能,在户外活动时的飞行高度比其他的鸽于们高也是特征之一。透过为它们配种的过程,我发现它们和其他血统的融和性很高,强健不易生病也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血统研究的程度和难度

这是我对训练“西翁”血统鸽的回忆。在1975年的地区国际赛中,我的鸽子在3941只参赛鸽中总排名第3名,另外还得到了第12名、第13名、第18名以及第30名。那一年的总冠军鸽的分速为1051米,它们一副来势汹汹,冠军势在必得的模样,竞赛就在联盟西北部的兵库县展开。在前30名之中囊括了5个名次的鸽舍,在大阪市内除了我之外就再也没有别人了。在将近4000只鸽子参加的大型比赛里,竟然能够在前30个名额中占5个奖位,这项成果是值得特别提出来的。

在那5只得奖鸽之中,第13名和第18名都是“西翁”系的灰栗雄鸽,在这场比赛中也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那时我因为要负责发行《赛鸽文摘》(Pigeon Digest)而忙得天昏地暗,而且当时不像现在,住的地方离鸽舍有一段距离,所以不能够做到充分的管理,因此我有将近10年的时间没参与竞赛活动了。

这段小插曲是在地区国际赛报名的前一天,我和京都的并河靖先生在大阪的老爷酒店(Royal Hotel)共餐时所发生的。那个时候我已经选好第一笔指定鸽,却为第二棒不知道该派哪一只而烦恼着。原本想用“西翁”系,所以就询问并河先生的意见,他毫不考虑地立即回答我:“西翁可不成啊!”这番话从以“西翁”系风靡一世的并河先生口中说出,不免让我觉得很怪异,不过他毕竟是前辈,于是我听从他的建议把“西翁”系从名单上剔除了。

结果,上场的两只“西翁”鸽是本鸽舍第三羽和第四羽回巢的,而且都得到很好的成绩。总排名第13名的那只是“西翁”系与1972年导入的“杨格.古利”同父异母的妹妹配种生下的后代,而总排名第18名的那只是已故的东海的田中巳之助先生为罗拔.西翁的血统鸽繁殖出来的直系子代。

现在的鸽界里有专门贩卖鸽子的业主,他们透过杂志的通路来贩卖多种不同的血统,不过它们大部分都只是冠上了知名鸽舍的名称做“称谓”而已,并没有足以代表真正血统源头的背景。
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偏差的情报所误导,而且对血统有正确的认识,这点在资讯发达的现代是最重要的事。有人听过“某某系耐不住恶劣的天候”等对血统特征所做的叙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发言者是看了或养了什么等级的鸽子才做出这个结论的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从美国、英国、法国等不同的国家引进为数众多的“西翁”鸽,因此“西翁”系逐渐活跃起来,进而成为席卷战前、战后日本鸽界的一大主力鸽系。

这个现象和关口龙雄先生的存在有关。在战前,关口先生就从美国人查尔斯.海兹曼(Charls Hazman)那里引进“西翁”名鸽,开创了日本鸽界导入“西翁”系的先例,在战后更是亲赴法国拜访西翁系的本家罗拔.西翁,并导入当时价值最高的代表鸽“总裁”和“法国之翼”,它们的直系后代也缔造了辉煌的成果。关口先生的事绩,是“西翁”系在日本鸽界分布活跃的主要原因。我将关口先生视为“西翁”系的正统研究家,我效法他的理想与使命,也亲自前往法国,引进6只罗拔.西翁晚年的杰作。

我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四国的富永久义先生在看了我当时到手的“西翁”鸽时所下的评语,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先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富永先生是日本传书鸽协会的重要人物,鉴定鸽子的眼力和广岛的石田干夫先生齐名,两人并列为西日本代表性的爱鸽人士。

“这6只鸽子全身上下都表现出无懈可击的美感与知性,我实在很难找出它们到底有什么缺点。如果用品评会的评分标准来看,我会给它们打93分。我觉得它们传承了‘西翁’系赛鸽伟大的地方,也触及其真髓。”(摘录自《赛鸽文摘》(Pigeon Digest)1972年4月号)

对近代赛鸽运动有功的保罗.西翁,以其庞大的财力背景,自伟奇、古鲁特、博克门斯等人那里导入多种优秀的鸽种。“西翁”鸽舍是在极大的资金投入之下所构筑而成的产物,连他自己都觉得值得尊敬。保罗.西翁的后继者罗拔.西翁了不起的事迹则在于他懂得利用名鸽名血来确立其优秀“血统”。
永远的"西翁"

  血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岁月的选别才得以实现的东西。对于倾身研究法国鸽界诞生的世界名系,并且实际饲育“西翁”系名鸽的笔者来说,“西翁”系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研究古今名系名鸽的开路先锋,要在这一回的内容里将“西翁”系的介绍做一个结尾。

★名血“西翁”与现代鸽界

保罗.西翁和罗拔.西翁父子在欧洲鸽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们也讨论过“西翁”系的血统对世界鸽界和日本鸽界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这一回是介绍“西翁”系的最后一个单元了,且让我把焦点摆在同系的分支上。在赛鸽文化中被接受的血统,经过优秀的后继者之手,被其他地区的爱鸽人士所传承,培育出众多的活跃鸽种,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持续不断地有优秀的好鸽子产生。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西翁”系的发展吧!

一开始我就要向各位读者报告,“西翁”系目前并没有在确切的继承鸽舍活跃着。因此,和到目前为止被采纳接受的血统的意思不太一样。没有后继者的理由如先前所说的,西翁父子在社会上的上流阶级的崇高地位反而成了无法突破的瓶颈。

对一般的爱鸽人士来说,西翁鸽舍给人家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深入交往的阶层。西翁父子并没有很积极地在贩售鸽子,而且他们也没有必要这么做,所以“西翁”系名血流传的范围非常狭窄,仅局限在极少数的地方而已。再加上得到珍贵的“西翁”系名鸽的爱鸽人士们也都和西翁一样属于社会上流阶层,好像要把“西翁”系名血私藏起来一样秘而不宣。再加上第二代的罗拔.西翁并没有明确地指定接班的后继鸽舍,而是在自己孤高的世界中得意自满,保全自己爱鸽人士的生涯。

罗拔.西翁是经营纤维公司的大企业家,我在1968年第一次拜访他,之后又陆续拜访他3次,相谈甚欢之际,我问他:“西翁先生,您知道日本吗?”他回答说:“去日本洽商过2次,也曾经去旅游过”。罗拔.西翁并不像一般的爱鸽人士那样彼此交换心得,他甚至从来没想过要和其他的同好们相互交流。但不幸的是,罗拔.西翁这种孤僻的想法,对今日鸽界造成了令人遗憾的后果。

★西翁系的扩散与活跃

在父亲保罗.西翁那个时代就以本身雄厚的财力背景向欧洲知名的爱鸽人士们买入多种优秀的冠军鸽或名血,以此构筑而成的“西翁”系血统成为令欧洲人为之疯狂垂涎的名血,这点可以从1930年举行的一场亚瑟.布利克斯(Arthur Bricoux)拍卖会上看出端倪。古时的文献上就有记载,保罗.西翁送给好朋友亚瑟.布利克斯的鸽子的直系子代,在那场拍卖会上成了成交价最高的标的物。

当时比利时的冠军代表之一的司达沙的代表鸽 --叫做“巴拉旦”(Baradan)的栗胡麻雄鸽--也出现在该场拍卖会上,它是保罗.西翁培育出来的鸽子的直系子代。虽然当时保罗.西翁没有和很多人交流,但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和司达沙及布利克斯等人有频繁的往来。

一般的爱鸽人士都会信任熟知自家鸽及其血统的人,同时也会为别人能够充分理解自家鸽及其血统而感到欢喜,不过西翁先生可不这么想。他并不期望人家能够自己慢慢了解“西翁”鸽舍及“西翁”系血统,这一点和乐于提携后进,作育英才无数的布利克斯是大相迳庭的。

西翁先生虽然不是很积极地将自家鸽舍的鸽子分让出去,不过托他的福,战前战后的欧洲鸽界接受了名血的恩惠,还是造就了许多知名的爱鸽人士。例如:比利时的万达易速步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比利时的港町奥斯田多(OOSTEND)建构鸽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代表比利时的巨匠。他与有名的卡特利斯兄弟中的哥哥几乎是同一个世代的人。

万达易速步将罗拔.西翁的鸽子与当时比利时的冠军鸽提欧.方迪伯鲁帝(Teofandiverudi)交配,据说也得到多次胜利。

万达易速步的名血流传到吉拉德.范内 (Gerad Van Hee)的鸽舍去了。范内的代表鸽之一--“马达号”(Motta)--其父亲是万达易速步于1959年繁殖出来的。这只雄鸽和有“西翁”系特征的“彭恩.古利”颜色相同,飞行生涯中总共获得77次奖项,其直系血缘亦是冠军辈出,到目前为止都是这样。

另外,在法国那边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字叫做土伦克的爱鸽人士,光芒四射地活跃于巴塞罗纳赛的舞台上。

我在向亚迪南.李马利买进他自己育种繁殖的“缪尼耶”(Meunier),并且研究其竞赛成绩的那一阵子知道到土伦克的存在。1865年4月成功引进的那只“缪尼耶”,是1962年及1963年巴塞罗纳国际赛连续冠军,我想这一定是很多爱鸽人士都知道的事吧!不过,当时肩负重任的“缪尼耶”与其他三只冠军鸽彼此激烈交锋,在巴塞罗纳国际赛的舞台上一较高下的事,却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其中一只不用我说,当然是“缪尼耶”,另外两只分别是凡布利安娜培育出来的巴塞罗纳2号(BARCELONAⅡ),还有刚才提过的土伦克培育出来的巴塞罗纳号F58-248831BC雄鸽。

1962年,在“缪尼耶”得到第一次冠军的那一年,巴塞罗纳2号排名第2名,1964年即晋级冠军宝座。土伦克的巴塞罗纳号从1961年开始的三年之间,创造了如下的成绩:

1961年 参赛鸽共3578只 第6名
1962年 参赛鸽共3300只 第60名
1963年 参赛鸽共3599只 第2名

凭它上述连续3年的成绩记录,说它是仅次于“缪尼耶”和巴塞罗纳2号的第3名也无妨吧!

这只巴塞罗纳号是凡布利安娜和“西翁”混血的后代,我提出要购买这只冠军鸽的要求并没有获得许可,不过我倒是买到了它的兄弟,叫做“布勒斯”的栗色雄鸽。布勒斯本来是“伤口”的意思,可能是因为某些事故而受伤的缘故,所以才取这个名字吧!这只带有“西翁”系特征的直系栗色鸽子,在日本鸽界中也有极亮眼的成绩表现。
孤高又孤独的“西翁”

很可惜的是,法国鸽界在西翁之后,并没有出现可以媲美他们的伟大爱鸽人士。相同的情形也发生在法国另外一位冠军王,和“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同一时期的罗尔浪(DORDIN)身上。

虽然说这种结果是起因于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并没有栽培后继者,不过我认为,继承的难处是在继承的东西并不只有鸽子而已。所谓的后继者如果不比上一代更加努力,是没有办法继承伟大的遗产的。这里所说的努力,是能够正确地理解上一代,乃至于初代的理想和理念,为了继承它而且将之发扬光大而下的努力。

罗拔.西翁从父亲保罗.西翁的手上接下了庞大的鸽类遗产。身为“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之所以没有栽培后继者,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对鸽类运动所抱持的理想太崇高了,要继承,谈何容易?西翁先生并没有很积极地将自家鸽舍的鸽子分让出去,而且也从来不主动要求和其他的爱鸽人士们交流、沟通。我不禁想象着罗拔.西翁晚年的情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我到法国去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他已经 70几岁了,而且他对于竞赛的热情和欲望也都明显地大幅减退。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西翁”鸽舍没有取得其他值得一提的亮眼成绩,不过罗拔 .西翁晚年饲育的鸽子还是非常优秀的。

现在,专门培育“西翁”系血统的鸽舍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在日本也是,“西翁”系血统的鸽子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让人精神振奋了。可是我个人认为,在成绩上表现不佳的原因是系统的扩散面不足,还有训练者能力的问题,并不是“西翁”血统的问题。

稍微谈一点轻松的话题吧!一般来说法国人的生活都是在合理范围内的简约朴素。我拜访“西翁”鸽舍的时候,罗拔.西翁雇了一位名叫米鲁康的人担任鸽舍经理人,负责喂鸽子的工作。有一次,我向罗拔.西翁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够把他的鸽子卖给我,罗拔.西翁回答我说:“我这里没有可以卖人的鸽子,不过米鲁康那里倒是有几只不错的…”说着说着,他就亲自驾驶一台豪华加长型的雪铁龙轿车带我们去参观米鲁康的鸽舍。看到他如此坦率直爽的一面,让我有点小小的惊讶。

从他那句:“我的鸽舍里没有好鸽子”的话中,我彷佛看见了罗拔.西翁的为人,其实他是舍不得把自己的鸽子让给别人的,所以才会亲自开车载我们去米鲁康的鸽舍吧!这位米鲁康也是爱鸽的人。我不晓得罗拔.西翁是用什么条件雇用他的,不过我猜想,他一定是拿了几只鸽子给米鲁康当做薪资的一部分吧!我在那里看到了好几只由罗拔.西翁育种,米鲁康训练的鸽子。

★“西翁”还活着!

我突然想到罗拔.西翁曾经说过的话:“我的鸽子是很勇敢的”,还有“它们的健康状况维持的非常好”等等。关于“西翁”系的健康情形,我要说一段很有趣的小故事。

1972年我第三度拜访罗拔.西翁的时候,带回了6只“西翁”血统鸽。我在1975年大量繁殖其中一只叫做“杨格.古利”F70-106875S雄鸽的后代,利用同胞兄妹近亲交配,不间断地接连产下6胎。生出来的子代全部都和父亲“杨格.古利”一样是灰栗色的,而且每一只都十分优秀。

让人闻之色变的连生6胎并不会让“杨格.古利”有所畏惧,而我周遭的人则是对“杨格.古利”“6连发”的能耐赞赏有加。这次经验让我实际感受到“西翁”系的鸽子是多么地强壮健康。“杨格.古利”于1977年生的直系子代到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这可是1995年6月的情形哟!),“西翁”系的力与美,实在是名不虚传。

已故的板仓阳之助先生集美国人查尔斯.海兹曼的“西翁”鸽之大成,而我饲养了他的农林杯全国冠军鸽,它的直系子代也有非常好的表现。此外,我还饲养了英国人安德森博士培育出来的“西翁”系名鸽“挑战者”,另外还有罗拔.西翁全盛时期的代表鸽“法国之翼”,还有罗拔.西翁晚年培育出的6只栗色鸽子……等等。我不仅只是研究,我还实际地饲育了多只最高水准的“西翁”系名鸽。关口龙雄先生的“总裁”、“法国之翼”、“杨格.古利”和“卢.马可托”等鸽子,都称得上是“西翁”系的真髓,这样的好鸽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血统的成熟是要靠历史不断地重复和累积才行的。(关于这一点,我一定要找一个机会好好向“西翁”系的老前辈关口先生请教。)

  我自己长年研究欧洲鸽界,也导入并且饲养许多超级冠军,经过这些实际的体验,我确信“西翁”系的确是居世界之冠的顶尖名系。假如我现在闭上眼睛的话,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西翁”系名鸽和鸽舍的影像,就像患了思乡病一样,而罗拔.西翁的表情也会清楚详细地呈现在眼前。

  在战前战后日本鸽界所有的竞赛中横扫千军,百战百胜的“西翁”系,最后到底变成怎么样了呢?我养的“西翁”里就出现了好几只活跃的冠军鸽。可是即使调查现在那些活跃鸽子的血统,也很难在它们的血统书上找到“西翁”的名字。反之,有些血统书上有注明“西翁”血统的鸽子,“型”却明显地与“西翁”系相去甚远……。面对这种情形,我不禁感慨万千。

赛鸽的世代交替是以很快的速度循环进行的,这个意思是说,赛鸽的存在的确是经过了很漫长的岁月。受现代新血统抬头的冲击,“西翁”系的名字就逐渐被那些新血统的名字给掩盖住了。不过名血不愧是名血,它们拥有强韧的生命力,我深信“西翁”系的血液一定还在某处流动着。摩利斯.狄尔巴先生于生前赠予大田诚彦先生的著书。1937年发行的“鸽子的飞翔原理”(由攸斯.索宾及迪鲁.休凯合著)一书中所载的照片,此为保罗.西翁作育出的“彭恩.古利”。因为没有被套上脚环,所以推测其为1910年以前的鸽子。“巴拉旦”B24-2327046RC雄鸽。活跃于1932年以前,为“布利克斯”系赛鸽。在600公里以内的赛程中,曾获得第2、3、4、5、6、17、21、30、49、59、87、92名的成绩。直系中也有多只冠军鸽产生。※在同一本著书中亦有记载,亚瑟.布利克斯将好友保罗.西翁的系统鸽和“布利克斯”系混血,生出了名为“利保内号”的冠军鸽。这只鸽子28-303978BC的父亲是“艾卡耶.西翁”,母亲是“尤里亚斯.凯撒”(波尔多全国大赛冠军,第一子代“卡巴涅特”为圣维仙全国大赛冠军,孙“普留姆.布朗休.丢.破”(La plumes blanches de Pau)为连续两届波城全国大赛冠军……等等)的妹妹。本身的飞行生涯从1930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其间在利保内赛1086只参赛鸽中获得冠军、在波尔多赛2335只参赛鸽中获得冠军、在奥尔良赛764只参赛鸽中获得冠军、在安格拉姆赛350只参赛鸽中获得冠军……等 17回的竞赛中都得到很高的排名。从他这张亮丽的成绩单上可以想见,优秀的“西翁”系在当时的名声是多么地响亮。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鸽病防治全攻略 (15009次) 2009-5-21 14:13:22
 ·幼鸽制胜秘诀 (12231次) 2009-5-21 14:11:52
 ·赢家本色 (7840次) 2009-5-21 14:10:06
 ·杨阿腾传 (10402次) 2009-5-19 16:04:28
 ·夏拉肯精选集 (11573次) 2009-5-19 16:00:06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