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中信网“2007赢在秋赛——我思考”大奖赛活动
赛鸽运动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的体育运动,从选种、配对、选雏、育幼、疾病预防直到参加比赛,这才完成了赛鸽运动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体力恢复、营养保健、继续参赛、留种作育,然后又是选种、配对、选雏、育幼……如此循环往复。一只赛鸽从其父母的配对开始,到其出生、参赛、留种,这一个完整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病理学、解剖学等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所以有人也将赛鸽运动称之为赛鸽艺术。
现代赛鸽运动的发展为广大鸽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竞技平台,比如:国家赛的推广,为广大鸽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比赛平台,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国内其他赛鸽高手一较高低,而非仅仅局限在当地的比赛,虽然比赛的难度增加了,但是赛鸽的水平上去了。再比如:公棚赛的火爆,为广大鸽友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鸽友选送的鸽子在公棚能享受到一样的待遇,使鸽子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展开实力的竞争(当然了,大多数公棚的风气是好的,但也不排除少数公棚败类在鸽界兴风作浪)。可以说,一种类型的比赛就为鸽友提供了一种比赛平台。
细心的鸽友不难发现从常规赛到公棚赛之间,鸽友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参加公棚赛,鸽友只要经过选种、配对、选雏三个阶段的工作,剩下的工作就交由公棚去做了。不必像常规赛那样,既养种鸽、又养幼鸽,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鸽子上面。那么这种变化到底是进步呢,还是退步呢?有人也许会认为只参加公棚赛,缺少了培育幼鸽的过程,会渐渐失去养鸽的乐趣。如果单纯为了乐趣而养鸽,倒不如养些观赏鸽自娱自乐呢。所以我认为从常规赛到公棚赛,是赛鸽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赛鸽运动的发展:首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上班一族的工作压力倍增,这部分鸽友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调整自己的赛鸽,而如果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又怎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呢?一般鸽友都知道,爱上了这项运动就像着了魔似的,很难再舍弃,工作与爱好之间矛盾重重。其次,城市的发展对市容的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鸽友当中的楼顶一族、阳台一族越来越面临着鸽棚影响市容而被迫拆除的危险,鸽棚一旦被拆,养鸽将变成一种奢望。再次,物价的上涨,使一部分生活条件不好的鸽友很难应付日益上涨的鸽粮和参赛费用,更谈不上花高价去引种了,鸽种不好、条件简陋、营养不良,鸽子怎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可以说,公棚赛的出现,为以上鸽友提供了参赛的平台,弥补了无法参赛的不足,使更多的鸽友能够继续体验赛鸽运动带来的乐趣。时间或空间紧张的鸽友可以只养种鸽,每年作出的幼鸽统统参加公棚赛,这样既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还可以体验激烈的比赛,做到工作、比赛两不误。弄不好还能获个好名次,拿点奖金补贴家用(参加公棚赛,运气成分也很重要)。
公棚赛就够省事的了,那么还有比公棚赛更省事的的比赛吗?有。等公棚比赛的时候,可以到上笼名单上去指定几只鸽子就可以了。不养鸽、不送鸽,照样参加比赛。但这样比的是运气,风险太大,而且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正如前文所述,赛鸽运动是一项大众化的,涉及到多学科的体育运动,能不能在更为公平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加大赛鸽科研的发展,推动我国赛鸽运动更好的发展呢?
我为未来的赛鸽运动设想了一个竞技平台:由有实力的大型养鸽场提供种鸽和鸽棚,将所有种鸽的照片(眼砂、膀条、和站姿)和血统资料全部上传到网上,由鸽友来付费指定配对,并作出幼鸽参赛。种鸽一旦指定,此配对照片就要从网上删掉,等作出幼鸽再重新上传。这样可以从幼鸽一直比赛到成鸽,从100公里一直比赛到1000公里,甚至比赛到2000公里的超远程。谁指定的配对作出的鸽子获得冠军,谁就获得全部奖金。当然了,种鸽场可以预留一部分饲养费用。或者由大型种鸽场自己作出幼鸽,自己组织比赛,并于赛前将所有参赛鸽的父母照片和血统资料全部上传,由鸽友来付费猜冠军鸽的父母,奖金不固定,谁猜对奖金归谁,都猜不对,奖金就累加至下一次比赛,就像买彩票一样,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赛鸽运动上来。比赛归来的鸽子可以参加拍卖,指定配对的鸽友享有优先购买权。这需要有相当实力的种鸽场,和网络的大力支持才行。
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不养鸽子,甚至不懂鸽子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赛鸽运动中来。何乐而不为呢?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爱好赛鸽运动却没有条件饲养赛鸽的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