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引进之弯路
在引进种鸽问题上我和大多数鸽友一样,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当下决心养好鸽子,引进好品种后,什么才是好鸽子呢?我翻阅了当时的赛鸽书籍,杂志。有的文章说好鸽子就是:“三角形体型,胸肌发达,爆发力强”的速度快,我接受了这些观点。(其实是盲人摸象观点,三角形体型仅仅是平原地区或者500公里以下比赛有优势,不适合500公里以上多关比赛和山区,三角形体型的优点恰恰成了缺点)有的说信鸽能够飞得越远越好,特别是2000多公里级别的超远程鸽,我特别羡慕。后来得知本书信鸽协会的比赛只举办过1000公里级别以下的比赛。我当时的认识是信鸽能够飞得越远越好,2000公里归巢的比1000公里以下的好。既然本地没有超远程的比赛项目,就买1000公里和500公里比赛的鸽子回来做种,当时不明白什么是种鸽,什么是赛鸽,以为只要是鸽子都可以当种鸽,当时虽然幼稚,好在还知道必须是参加过比赛的成绩鸽是好鸽子,不买没有经过比赛经验的的鸽子来当种鸽。
我在经历了鸽市买的鸽子出的幼鸽训放沈阳60公里大部分丢失的现实后,感觉到鸽子品种的重要性。我带四千元钱曾经连续三个星期六到沈阳去考察、引进鸽子,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我在引进的所有种鸽都是比赛获奖鸽,因此还是比较顺利的。买到三羽沈阳放邯郸(1000公里)的成绩鸽有第八名、一羽二十名,一羽邯郸当日归巢雌鸽。
值得一提的是,这羽邯郸--沈阳第八名(300、500、700、都有获奖成绩)和邯郸当日归巢雌鸽的后代成了我棚里的基础种鸽的祖先。
他们的后代,稳定性非常好,但是可能是晚熟的原因,比赛500公里一般在30--50多名、700公里有14名,好的特点是怎么也不丢鸽子,那一两年参加的比赛几乎没有放丢的问题。500-700公里的比赛当天没有归巢的,第二天、第三天、七天八天、半个月,最长的一个月多都回来了。虽然刚刚开始参加比赛,根本不明白什么科学管理、训练,就知道喂好的,个个滚瓜溜圆,沉甸甸的。现在看来没有好的成绩,其实不是鸽子的问题。还是不会“养”的问题。虽然不是一次成功,好在没有太大的影响,更幸运的是没有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买到的鸽子还是物有所值。
后来,我考虑到当时鸽会已经不举行千公里的比赛了,就把这一批种鸽淘汰了(全部转让到了四川绵阳,据四川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特别喜欢千公里的成绩鸽)。留下了一对后代,其中一羽就是在一次300公里比赛出现的快鸽子,在我棚第一个归巢,由于鸽门上一层有人在擦窗户,它几次飞近不敢进入,十几分钟过后回来一羽报进17名。虽然第一羽没有名次,我断然决定用她做种,配了一羽有詹森019血统的雄鸽,育出了神舟五号的母亲。后代既有速度还非常稳定,公棚以及市赛,都有理想的成绩。
今天提起这些,啰啰嗦嗦,但是目的是通过我自己引进种鸽走的弯路、教训,给初学养鸽的朋友一些启示。盼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虽然不是一次成功,好在没有太大的影响,更幸运的是没有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
在当今比赛归巢率低,一片失鸽多,难飞的情况下我今年育出20羽幼鸽参加训练、经过220公里速度赛、和300、500、500三关大奖比赛 ,最后存留13羽个个都是多个成绩(一共获得25个奖项其中前十名有十个)如此稳定、整齐的发挥。我想那羽沈阳千公里八名的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