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同春鸽舍
386 0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2)
我的养鸽感悟(0)
我的收藏文章(384)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0)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原先也对亨利库斯

同春鸽舍
地    区:河 南
文章总数:386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27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798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7-3-15


 



鸽子VS归巢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同春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7-5-15 21:14:00  
  鸽子VS归巢能力
作者:温.彼特斯 


天生的本能也会丧失吗?

赛鸽只有在缺乏适当的筛选下才会逐渐丧失归巢能力,也就是说,胡乱育种或是比赛时只需要对很少障碍的鸽族育种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是因为,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自然淘汰规则,严重缺乏归巢能力的鸽子迟早总会消失不见。不过从未仔细筛选种鸽和继续盲目育种,赛鸽丧失归巢能力的速度就会加快。然而,赛鸽的归巢能力是可以磨练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在我们的操控之中。

近来有人提出鸽子会不会丧失归巢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永远也没有答案。不过,我们还是花点时间来探讨一下它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必须先停下此话题,回到鸽子的归巢机制来开始探讨起,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与鸽子的归巢能力本能有关的东西。

所有鸽子天生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巢本能。归巢本能被视为鸽子的一项资产,而整个赛鸽运动便是以鸽子有没有能力成功运用这项资产为基础的。没有了这个本能,鸽子就不会有归巢的欲望,而且如果鸽子没有了归巢的能力,也就不会有赛鸽运动。经过世代的演变后,人类的天生本能和运用这些本能的能力不仅更加精练,甚至还在不停地寻求让这些功能能够更臻善臻美的方法。鸽子的这些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由遗传所控制,可是相对而言也受到生活状况的影响,而这个生活状况则受鸽友控制,鸽友一般是用诱激和育种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做控制。

★诱激

归巢本能是一种精神状态,鸽友必须把它引导到一个精致的平衡点上,让鸽子归巢的欲望达到强烈的高峰,同时也要让鸽子能够适当地回应和运用这项本能,不然就会收到反效果。雄鸽在逐雌时,往往一心只想着要赶紧让雌鸽进巢箱筑巢,正常的归巢能力反而受到干扰,不然至少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它们把“冷静的脑袋”远抛在后,这时候如果被送去比赛的话,多半会晚归,有时候甚至会从此失去踪影。

鸽友运用许多诱激方式,像是鳏夫制雄鸽和雌鸽、忌妒法、让雌鸽孵蛋、给比赛鸽中放入会发出雏鸽啄蛋壳声的假蛋等,这些全部都是为驱动归巢本能而设计。为了求取胜利,鸽友无不绞尽脑汁思索特别的诱激方式,几乎已经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例如在比赛鸽的窝巢里放入里面装有苍蝇的假蛋,制造小鸽子即将出壳的假象;或者是把别的鸽子的雏鸽即将出壳的蛋交给比赛鸽抱孵;或者是把别的鸽子的乳雏交给比赛鸽哺喂;又或者是在交鸽当天把比赛鸽窝巢里的蛋换掉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诱激方法都用上了。这些诱激方法实际上有没有效果还有待讨论,但是如果真能使比赛鸽飞出好成绩,那么不仅能让鸽友觉得乐趣无穷,而且鸽友心里也会油然而生出一股骄傲感。

其它,如健康、良好的鸽舍,妥善的管理和适当的训练等重要的因素,也都能增强鸽子的归巢能力。可是,这里有个问题,在某种状况下,鸽子能不能保持住归巢能力呢?也就是说,参加小型地区赛的鸽族,能不能参加大型比赛,而对手又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鸽族一样成功地保持住归巢能力呢?

★一个鸽族的归巢能力;

假设我们把同个鸽族的比赛鸽分成A、B两组,参加两个地点完全不同的比赛。A组比赛鸽参加鸽舍集中地区的比赛,如大城市的比赛;而B组比赛鸽则参加鸽舍密度低的地区赛,如郊区的联合会赛,鸽舍来自不同小镇,鸽舍之间空距或许距离达100公里远或更远。A、B两组比赛鸽条件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喂饲和管理方法完全相同,但

都是最佳记录鸽作出的下代,绝未掺有外血。而且我们假设它们都是多次记录鸽的下代,也就是说,种鸽里绝对没有追随鸽,只有领导鸽。问题是,如此下来经过20年左右,飞城市赛很成功的A组鸽的归巢能力最终依然会和对手来自四面八方的B组鸽一样好吗?(在这里我不认为我们必须把“反射性归巢”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反射性归巢”就是鸽子在同一方向重复接受个别抛飞训练后,最终在释放后能够不假“思索”或盘旋后立即往家的方向飞去。这种训练方式是希望鸽子在正式比赛时也能够立即朝家的方向飞去,比其他对手多出立即的优势。因此,“反射性归巢”绝对不是鸽子“完全无心插柳下的结果”,不过感觉不适的鸽子会失去“反射性归巢”的能力。

这里有两个假设如下:

1.通常城市赛的参赛总羽数会比郊区赛多得多。

我们都知道,一羽参加郊区赛的冠军鸽,就说总羽数有1000羽好了,品质很可能跟总羽数达l万羽的大城市冠军鸽一样好,如果后者参加总羽数只有1000羽的比赛,就会出现10羽冠军鸽。可是在大城市总羽数l万羽的比赛里,这10羽鸽子获得冠军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必须给大型比赛的冠军鸽更多的肯定。因此,我们可以说,参加城市赛的鸽子是比较好的。

2.可是,从逻辑上来看,与距家几百公尺远才需要脱群单飞的A组鸽比较起来,B组鸽比赛时就必须很早脱群单飞,会受到更多和更严厉的考验。归巢和脱群能力受到更多考验会使我们更有信心地做出这样的假设,这种程序更能帮助筛选出未来的种鸽。在只有成绩最为优异的记录鸽才能作种的原则下,最终能够制造出品质更为优良的下代。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又可以说B组鸽显得更好。
★种鸽筛选

  但是,实际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如果城市赛,也就是A组鸽赛,吸引来更多的鸽友送出鸽子参加比赛,总羽数高表示鸽子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羽鸽子要击败几千羽或上万羽对手才能获得冠军。因此,能够不断获胜的A组鸽就具备了成为出色种鸽的资格,没有人会质疑它们的育种潜力。

  那么,只赢过一次的A组冠军鸽又怎样呢?

大型比赛冠军的光彩实在太迷人了,很多鸽友会让只赢过一次大型比赛冠军的A组鸽退役,转往种鸽舍育种。有一羽A组鸽夺得了15000羽比赛的冠军,鸽主害怕这羽大型比赛冠军鸽再去比赛会飞丢了,所以不敢冒险再送它去比赛,这样也没什么不对。一般鸽友会立即让这种大型比赛冠军鸽育种,而且会让它们育出一整橱的小鸽子,可是这种做法正确吗?这种一次性大型比赛冠军鸽很有可能只是一羽追随鸽,育出追随鸽下代的机率也会非常高。用句我常说的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追随鸽多半会育出追随鸽下代。

  鸽舍密度低的地区赛参赛总羽数通常会少很多;所以让一次性冠军鸽转做育种的情形就很少见。一次性冠军鸽在这种地区里不算稀罕,所以必须一再去比赛争取更多的胜利后,鸽主才会认为它们的品质好,才会考虑用未育种。这时它们已经证明自己是领导鸽,育出领导鸽下代的机会也比较高。

★翔轨

  我住的地方情况也很类似,我发现该地区竞争特别激烈(我知道每个鸽友都会这么说,不过请各耐心听我说完。我们这边的鸽会涵盖了方圆40平方公里以内的鸽舍,东有高山围成一道弧形剧场式的天然屏障。西边是佛斯湾(False Bay),海岸线与东边呈反方向弧形,把我们这个地区围成一个真正的“盆地”。不是从海上吹来的西北风,就是从山那边吹来东南方向的落山风。我们这个地区显得有点孤立,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鸽会在我们北方30公里远的地方。说到这里我相信读者应该能够了解我们真的是身处困境之中。

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而且吹一点顺风的比赛日里,我们的鸽子可以飞得很高也能穿越过东边的高山;可是如果天气多云,高山地区变得雨雾袅绕,也就是我们这边冬天常有的天气时,鸽子就得拚命了。如果这种坏天气持续两天、三天、四天或更多天的话,就只有最优秀的比赛鸽才能回得了家,损失会非常严重。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鸽子必须迎着西北风绕过东面的高山,有很多会被吹到南方,结果不得不绕个大圈子沿着海岸线飞行。夏天会吹起东南方向的落山风,鸽子又会被吹到北方附近的山区,结果又得多绕一大段路从北方方向回来。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最能找出直线翔轨的鸽子就最能获胜,而且最有能力脱群寻找直线回家路线的鸽子就最有获胜希望,相信读者一定都能明白这点。

这背后有什么道理呢?我发现当我们这个地区比较优秀的鸽子出售或送给“外地的”鸽友后,它们的后代几乎都有发挥。但是从别地引进到我们这个“盆地”里来的鸽子可就没有这种表现了。它们通常不能育出任何值得保留的下代,除非是来自某个地区品质特别特别优秀的鸽子才可能例外!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个答案我已经努力找了很多年,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跟我们地区的山、海、风、雨和雾等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们的地理条件特别艰险,只有比较好的鸽子(能够找出直线归巢路线的鸽子)能够抢在前面缔造好成绩。能够找到最短的归巢路线,而且只有能够抢先机并尽早脱群单飞的鸽子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冠军。追随鸽能够飞出好成绩的很少,它们极有可能跟随到其他鸽会的鸽群,因为我们这里同个比赛地点会有很多鸽会一起释放鸽子,通常会多达9000-10000羽,而我们的鸽会大约只占1000羽左右。因此,我们这坚追随鸽最后被留种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结果是我们这边优秀的记录鸽到别地育出的下代表观一样出色,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严厉的考验筛选出来的。

下面的实例更能帮我说明上述的论断。约在10年前我从一个鸽舍密度更低的地区引进种鸽。对这些种鸽的品质我充满信心,拿它们大量育种。它们互配或是跟我的老鸽系配对育出的下代几乎占了我次年比赛鸽队的一大半。结果呢?那些身上流有新血的鸽子没有一羽能够帮我获奖,它们完全没有希望,糟糕极了!最后我只得把它们全部淘汰掉。

公棚赛(联合鸽舍赛)正在全球各地风行,这类比赛能够显示出最好的鸽子和最好的育种鸽舍吗?我个人认为公棚赛有可能可以提供这些信息,因为全部比赛鸽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去比赛,能不能获胜得看它们身上的那滴血。虽然在公棚赛里送出很多鸽子的大型知名鸽舍获胜的机会会比其它只送;出几羽的小鸽舍高,但是偶尔也会有不知名的小鸽舍大爆泠门夺得冠军,出现这种情形时就绝非偶然了!

★怎么办

那么,讲到引种,我们该从何开始呢?我提供的建议不是什么新观念,就是去找同地区经常获胜的鸽友,购买他们的胜利鸽族作种。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障碍,而获胜的鸽族都是经过考验而证实能够通过这些障碍筛选出来的;它们已经懂得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所以它们的下代应该也都具备相同的能力。这个想法再进一步延伸的话,也就是说在竞争激烈和高迷飞率的地区里,未来的种鸽会通过比赛自动筛选出来;引进这类地区的种鸽,作出的下代就不会有丧失归巢能力的风险。事实上,这类种鸽的归巢能力应该是一代比一代强。

  最后我们言归正传,“鸽子到底会不会丧失归巢能力呢?”答案是:在某种程度上会,而且会在极为缓慢的过程里一点一点地丧失。由于自然往往不断地驱使着我们的赛鸽回归它们原始的形式,也就是缓慢地回复到跟它们的祖先野生岩鸽一样。因此赛鸽只有在缺乏适当的筛选下才会逐渐丧失归巢能力,也就是说,胡乱育种或是以比赛时只需要面对很少障碍的鸽族育种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是因为,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自然淘汰规则,严重缺乏

归巢能力的鸽子迟早总会消失不见。而从未仔细筛选种鸽和继续盲目育种的,其赛鸽丧失归巢能力的速度就会加快。这就是很多种鸽的下代获胜不了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些种鸽世代以来只懂得在街道上游荡,而沦为车站和雕像上的装饰品。这类鸽子的归巢能力从未经过磨炼,跟它们的祖先岩鸽一样,一直保持在原始的状态;然而,赛鸽的归巢能力是可以磨炼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在我们的操控之中。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种鸽的选择与照顾 (3031次) 2007-5-16 18:59:00
 ·提纯詹森鸽系的探索 (3282次) 2007-5-16 18:58:00
 ·赛鸽优劣的鉴别方法 (3381次) 2007-5-16 18:55:00
 ·乳鸽饲养须精心 (3115次) 2007-5-16 18:53:00
 ·迈向成功之路——鉴鸽篇 (2964次) 2007-5-16 18:52:00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