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现行的公棚赛鸽决赛距离一般在四百公里至五百公里之间,由此有人便认为如果用那些在1000公里以上的远程赛或者1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赛中成绩优秀的鸽子来打公棚取胜的把握性一定大得多。这就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了,过去蓝天主人就撰文从“赛鸽亲和力”这个角度分析了超远程赛鸽并不适合打公棚的原因。现在我们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可以同样地得出这个结论。
对于今日的赛鸽,人工选择的作用已经远大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赛鸽看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目的和效果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以适合人的用途和喜好为目的的人工选择的长期作用之下,赛鸽已经与野生岩鸽等其他种类的鸽子非常得不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赛鸽的速度更快。二,赛鸽的野外生存能力更弱。
更为有趣和重要的是,赛鸽的“速度快”和“野外生存能力弱”这两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因为越“快”的鸽子往往就是人工选择得越深入的鸽子,而根据上面阐述的原因人工选择越深入的赛鸽,野外生存的生存能力也越弱。因为对它们野外生存能力有帮助的自然选择的作用越小。
超远程赛鸽的定向能力肯定没有问题,能够在1500公里的距离范围内成功定向,对于公棚赛四五百公里的定向自然就更不在话下。超远程赛鸽的野外生存也一定很好,但是这正是问题所在。野外生存能力好,我们可以认为是因为人工选择还不够深入,而人工选择不够深入说明它在速度方面并没有得到人的充分认可。
一个速度方面具有潜在缺陷的品种去参加以速度定胜负的公棚赛,显然不适合。它的强大的定向能力在公棚赛中也并不是一种优势,因为公棚赛中只要具有四五百公里精准地定向能力就足以,再大不过只是一种无用的浪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