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安心鸽舍 |
|
|
|
信息统计 |
安心鸽舍
地 区:湖 北 文章总数:765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6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558 建立时间:2006-5-3
| |
|
|
作者:安心鸽舍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5-7 21:29:00
|
|
赛鸽的兴起
“因为自己的感性和知识所驱使,我对于鸽子、鸽舍和养鸽者都有所理解。提到对欧洲鸽的了解有多深,我会说我本人亲身造访赛鸽诸先进国,掌握鸽子的特征和饲育方法,并且实地考查巴赛罗纳(Bacelona)的放鸽活动。为了更加了解养鸽人、名鸽和名鸽的血统来源,我把“动员自己全身的细胞”视为最重要的工夫,至今仍奉行不渝。为了验证自己所想是否正确,我甚至愿意亲自跑到天涯海角。
在西海岸的港都比鲁巴欧(Birubaou)(距离布留塞鲁(Buryosalru)大约1020公里)等地举办的竞赛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即使过了7~8年,当时英勇的赛鸽持续飞翔的事还是不为人们所遗忘。根据我个人的推算,一年之间大概持续飞翔了3000~4000公里。在记录那些参赛鸽的同时,像教面相学一般巨细靡遗地说明各种鸽子的特征,也是让我觉得趣味盎然的原因之一。
因为比利时在1910年才设立国际协会,所以前述的韩森鸽并没有被套上脚环,为了找出分辨鸽种的特定方法,我个人以为有必要将它们的特征加以翔实记载。
就我个人对世界赛鸽的所知而言,大部分赛鸽的血统,并不如纯种的赛马(Thoroughberd)一样受到人类严格管制,也就是说, “种”对赛鸽来说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分类标准。借助血统书来看现代赛鸽的实状,即使是冠军鸽的后代或冠军鸽与其它鸽子交配所产下的后代,都和动物学所称的“种”大异其趣,只能依性能本位称之为“杂种”罢了。
虽然说“比利时4个地区改良出来的赛鸽是构成现代世界鸽界起点”这件事是不争的事实,我在这本书里也仅以“型”(Type)这个保守的字眼来叙述。
其次是,现在鸽界常将“系统”和“血统”这两个词混用,我将在书中的其他章节中,把以比利时为中心的冠军鸽所生,带有冠军鸽血液的鸽子做详尽的说明。
观察赛鸽的“基准”
我刚开始饲养赛鸽的时候,拜读了京都并河靖先生在阅读安德森博士(DoctorAnderson)、柯林,欧斯曼(ColinOsman)、朗古斯顿(Rangstone)等英国知识分子兼爱鸽人士的大作后,发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鸽报《普鸽》和战后才创刊的《爱鸽之友》上的文章。在当时,与赛鸽相关的文献极度稀少,他的作品对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贪婪地吸收并河靖先生等专家的研究精华,并以此做为自己开始研究赛鸽的初步,现在我将“视觉”、 “触感”和“翔速”(成绩)这三项视为认识赛鸽的重要基准,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必须设定一个鉴定和研究的基准,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标准,姑且称之为我个人的流派吧!
因为自己的感性和知识所驱使,我对于鸽子、鸽舍和养鸽者都有所理解。提到对欧洲鸽的了解有多深,我会说我本人亲身造访赛鸽诸先进国,掌握鸽子的特征和饲育方法,并且实地考查巴塞罗纳 (Bacelona)的放鸽活动,虽然这是1968年的事了。为了更加了解养鸽人、名鸽和名鸽的血统来源,我把“动员自己全身的细胞”视为最重要的工夫,至今仍奉行不渝。为了验证自己所想是否正确,我甚至愿意亲自跑到天涯海角。
访问不乏被称为目光锐利的识鸽专家,但若听到他们说“这只鸽子的目光清澈一定可以飞得很快”这种凭经验所下的结论时,我并不会百分之百的赞成。毕竟全心投入的初学者得到好成绩,而所谓的识途老马惨吃败仗的比赛也时有所闻,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什么稳胜不败的计策,鸽舍全体的总合能力才是致胜的关键。名盛一时的爱鸽人,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消失不见的例子也很多,这就是“很难永远断定鸽子的性能并且总是获得好成绩”的最好证明。
把鸽子握在手中观察,是为了通过看它的健康情形来分辨它的系源出处,并了解它是在何种环境下生活,也就是为了审视其管理状况所做的动作。这个过程要运用前述三项认识赛鸽的重要基准,整合分析之后才能对鸽子定出评价,若是要追根寻源的话,就必须参考数据资料了。
在观察鸽子的时候,“偏好”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喜欢长距离赛鸽的人,看到短距离的赛鸽时,不管短距离的赛鸽曾经缔造过多少辉煌记录,都无法获得青睐,毕竟人总是难以跨越个人“偏好”的藩篱。
饲养赛鸽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在鸽类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也因为想要在鸽类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所以才会对鸽子做特别的捡选。但是爱鸽人都由爱护赛鸽本身的质朴心态为出发点,并且有想更深入了解赛鸽的研究心是不容质疑的。
到目前为止,我看过为数不少的鸽子,也和许多爱鸽人士见过面,所以我坚信真正优秀的鸽子没有自家他家的分别,明确的血统才是评价的依据。不是我在自夸,所有的养鸽人当中没有第二个人像我这样,亲手抓过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冠军鸽,这是令我颇感自豪的事。我将毕生研究鸽子所得的知识片段连贯起来记载在书中,并且尽可能地做到正确的传承。深切地期盼能够透过本书来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经验和所学,为发扬亚洲地区的赛鸽文化尽一己棉薄之力。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