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虫是固着生活的群体动物。个体小,不分节,具体腔。体外分泌一层胶质,形成群体的骨胳。虫体前端有口,口的周围有一冠状物,称“总担”,其上生许多触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门因而靠近。无排泄和循环器官。海水、淡水均产。在地质时代种类很多,奥陶纪即已出现,现代尚有生存。例如羽苔虫附着湖边石上或植物上;牡丹苔藓虫,附着浅海岩礁上。虽然它在外形很像植物,但具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包括口、食道、胃、腸和肛门等。所以把它放在动物界内。這种生物常和海藻生在一起,曾有人称它是像动物的植物。苔藓虫多生活在海洋。有菊皿苔虫、白薄苔虫和鞭须苔虫,我国海产苔藓虫分布在胶州湾、浙江浅海海底,和珊瑚混生在一起。淡水产的苔藓虫在苏州、南京、深圳淡水水体中均有。
达尔文在讨论苔藓虫时说:“苔藓虫是群体动物,以前叫植虫,具有一种奇异的器官,名叫鸟头器。”(中华书局 2012年版 精装本 《物种起源》 第265页)因为苔藓虫很像植物,所以被叫做植虫非常好理解。然而达尔文所说的那种叫鸟头器的奇异器官,作者过去没有听说过,于是查阅了一些生物学书籍,却未获明确的解答。最后上电脑百度了一下,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根据达尔文的描述:“各种苔藓虫的鸟头器的构造很不相同。在发育最完备的状态下,它的性状很像秃鹰的头和嘴,着生在颈部上面,可以自由运动,它的下颚也同样能够运动。”蓝天主人认为他说的鸟头器就是“总担”。总担又叫触手冠,“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总担是由体壁外突形成的,位于口的周围,呈圆形或马蹄形,其上有多个具纤毛的触手,因而又称触手冠,虫体借触手纤毛的摆动而产生水流,收集浮游生物及有机碎片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