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的归巢习性是与生俱来的,被认为是它的一种天性,源于它们的祖先。归巢习性虽然不是赛鸽的一种器官,但是过去也经历了变异的过程,今后也将会继续变异。
最早期的鸽类整体的归巢习性都应该不是很强,只是某些个体可能相对于另外一些个体强一些罢了。归巢性更弱的那些个体因为不能飞回栖息地,所以食物与安全没有得到保障,从而被淘汰掉了。而那些归巢性能强一些的个体则被保留了下来。自然选择固执地引导着鸽类往归巢性强这个方向发展。
不过,当变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生存下来的鸽子具有的归巢性都足以保证它们的食物和安全的时候,自然选择一下子便失去了作用。应该说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赛鸽这个物种诞生之前。
归巢习性对于赛鸽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在短时间内比自然选择更强大、更直接、更快速的人工选择,使得赛鸽往归巢性强的方向发展。加之赛鸽数量的非常庞大,大量变异个体的存在,人工选择所起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在这个原则,只有那些归巢性强的个体才有幸生存下去,而归巢性弱的则被无情的淘汰。不过,与自然选择的极度精确相比,人工选择有时会产生错误。
归巢习性的改变必然会引起赛鸽身体结构的改变。然而,现在我们并不十分准确的知道是什么器官的作用使得赛鸽具有归巢习性(定向能力)的。所以认真观察现在归巢习性还在变异的赛鸽有哪些器官在跟随变异,便有可能解开赛鸽归巢的秘密。
(声明:本文未经作者本人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