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地在一些赛鸽杂志和赛鸽网站上看见“牧鸽”一词,感到非常的费解,搞不清楚他们说的“牧鸽”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然“牧鸽”中“鸽”的含义不用解释,一目了然,那么“牧”呢?《说文解字》对“牧“字的注释是:“养牛人也。从牛,从攴( pū)。”(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精装版 《说文解字》 第90页)。这是一个从甲刻文演变而来的会意字,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意为放牧牲畜。现在包括高度权威的《辞海》在内的各种辞书对“牧”也是这样注释的。
因此,“牧”的对象就是那些放养的牲畜。放养牲畜具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饲料的供给,牧民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把这些牲畜赶到不同的地点,所以叫游牧。与放养不同的方式是圈养,圈养就是关起来饲养,是不流动的。显然,赛鸽的饲养方式是圈养而不是放养,鸽舍就是把赛鸽关起来圈养的场所。有人反对说:“我们不都天天把赛鸽放出去吗?”是的,天天放出去那是家飞,是一种锻炼,家飞结束它们就会回来,并不会改变进食和居住地点。所以对于不具有流动性的鸽类(包括广场鸽和寺院鸽),用牧都不合适。由于赛鸽具有天生的而且我们十分珍视的归巢性,所以那些用“牧鸽”一词的人,只能说明他们对这项运动本质的认识极度肤浅。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早就指出了放养动物与圈养的动物的各种不同以及变异上的差异。
还有一个证据,作者在百度、搜狗等工具网站里搜索了数百个关于“牧”的常用词语,就没有看见“牧鸽”一词,这说明现代汉语并不认同这个词语。
有好心的朋友说:“这不过是一个称谓上的问题,何必如此较真呢?”这话也有道理。使用这个词语的往往是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或许仅仅是想表达一种诗意,体现一种所谓的文化层次,本意是好的。但是“牧”字对我们血性的汉族同胞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汉族一直是农耕民族,生活在祖国的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除种植业外我们也饲养牲畜,但是是圈养,从事的是“副业”和“渔业”,我们不流动。而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以西以北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则从事的是畜牧业,他们放牧牛、羊、马、骆驼等。在历史上这些游牧部落为了扩张他们的土地常常武力侵入我们农耕民族的区域,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期间,种种血泪和教训至今如在眼前。
所以,民族团结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