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赛鸽》发表之后,读者对其中的观点普遍表示了认可,尤其称赞文章作者善于在司空见惯的小事情上挖掘具有重大价值的道理的能力。不过,有一位非常热心也非常细心的内江鸽友来电话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收集了20场内江近期的赛事记录,统计计算了每场比赛进奖鸽里各种羽色所占得比例,结果发现‘灰’居第一,‘雨点’只在第二位,有一些场次‘灰’进奖鸽的数量还远大于‘雨点’。这一现象怎么解释呢?与您《雨点赛鸽》一文中的观点有冲突吗?”
现在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赛鸽羽色有灰、雨点和红绛,尤其是灰和雨点;白、黑、花等几种羽色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加之在实际比赛中的成绩也的确不理想,所以没有进入“赛鸽羽色”之列。
今天赛鸽中的“灰鸽”和“雨点鸽”是早期自然选择和晚期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我们不妨这样来想问题:在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信鸽中“灰”和“雨点”的优性可能本来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但是作为宠物的赛鸽之后,“灰”就比“雨点”多了一项优势,即“灰”比“雨点”更“漂亮好看”。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最本质的不同就是,自然选择是的目的是对生物有利,而人工选择是要满足人的“用途和好恶”。所以只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灰”就被人工选择了,而“雨点”就被人工淘汰了。于是,“灰”的总数量就大于“雨点”的总数量。因此,即便都相同的优秀,“灰”因数量更大,出成绩的概率自然就比“雨点”更大。
假如在整体鸽群中,“雨点”数量超过了“灰”,那么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就是在具体的一场比赛中,“雨点”数量如果明显大于“灰”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还有一个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白”和“花”可能更得大家的喜爱,但是作为赛鸽它们在数量上却根本无法与“雨点”相提并论,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灰”那样在比赛足以“雨点”一比高下的优势。也就是说,一场比赛中假如有10羽“白”鸽和10羽“花”鸽,而仅有1羽“灰”鸽和1羽“雨点”鸽,那么那10羽“白”和10羽“花”很可能全都飞不赢这羽“灰”和这羽“雨点”,真正的较量只存在于那羽“灰”和那羽“雨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