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四,赛鸽挣钱啦!”
这一消息在塞北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蒙古族聚居地,人们奔走相告。有人好奇,有人纳闷,草原上只听说赛马得奖挣钱的,却不知道赛鸽还能得奖金?成天几里咕噜的鸽子就是吃肉货,怎么还能派上赛场呢?人们都想看看王老四的鸽子是否长了三头六臂,见到的人都耨了啊,哎呀,几只普通的小鸽子,区别就是脚上戴环儿了。一时间“王老四”成了当地的焦点人物。
“王老四”真名王振国,在西哲里木和媳妇开了一家精品服装店,王振国一边做生意,一边饲养着150多只鸽子,说起养鸽子王振国可有渊源啦,孩提时代,他生活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蒙根套力盖银铅矿,上小学时他就喜爱上了漫天飞舞的鸽子,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到邻居家求要鸽雏,讨来的鸽雏他弄个草筐就放到自家炕头上养,鸽雏很快就长成羽翼丰满,满屋扑棱,落到屋梁上往下拉屎,这下可气坏了母亲,抓住两只鸽子眼看着就要摔死,王振国跪地求饶,结果两只鸽子被母亲扔出了窗外,王振国伤心流泪,眼睛都哭肿了,心想这下鸽子肯定飞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垂头伤气的王振国从此上学没有了精神。
一天,王振国刚走出校园门口,就看见了两只鸽子在他头顶上盘旋,不一会儿,一前一后俯冲下来,在王振国身前身后打旋儿,这一下把王振国乐坏了,我的鸽子又回来了!这两只鸽子好像通人性似的,呆在王振国家的房檐下,后来王振国把纸盒扣出窟窿挂在房檐上,鸽子就这样安家落户了。
后来,这对鸽子给王振国生出了一大群鸽子。
再后来,王振国在当地养路段上了班,他依就是与鸽子为伍。
又后来,王振国娶妻生子,在那个政治活跃,经济拮据的年代,王振国每月挣60元钱,家庭生计难以维系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养鸽子,当时妻子翻脸要重复当年母亲杀鸽旧剧,王振国火啦,非得跟妻子叫真儿决裂不可,妻子拗不过他的牛脾气,只能顺从了。在他耳濡目染下妻子最终也与鸽共舞了。
王振国爱鸽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下班回来就蹲在鸽子窝里,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他忘记了家务事,甚至忘记了吃饭,他说,地下跑的狗和天上飞的鸽子最忠诚最有灵气,小小鸽子拿到异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它还能回到家,这是意想不到的神奇。
为了检验鸽子的归巢能力,他每次打听到有谁出远门,他就求人把他的鸽子带到那个地方放飞,他求人曾经在天津、北京、锦州、沈阳、赤峰、呼和浩特等地放飞,有时鸽子当天回来,有时鸽子隔日或隔几日回来,有的鸽子不回来,他也不去问人家,他说,对人要信任,人格一定要忠厚平和。
有一次,他求当地一赵姓知青把鸽子带到天津放飞,这个知青知道他爱鸽如命,怕鸽子放不回来,使他伤心难过,从天津给他带来一对带脚环的信鸽,他爱不释手,知青给他讲了李梅龄、詹森等中外养鸽名家的传奇故事,他这时才知道信鸽一词,才逐步了解到有赛鸽比赛。由于七、八十年代赛鸽运动在中国还不发达,更何况王振国所在的赛外小镇,根本不懂得信鸽,图有远大理想的王振国,只能做着飞翔的梦。
九七年他办理了内退手续后,举家搬迁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苏木(乡),开始做服装生意,他与媳妇夫唱妻随,日子象火炭一样越过越红火,三口之家其乐融融,每次出去购货,他还是要带上自己的鸽子到处放飞,不过这个时候,他从内蒙古电视台《赛鸽天地》栏目中,学会了一句话: “放飞理想,放飞豪情!”
他一直在想放飞豪情一把,给自己的鸽子找一个公平比赛的机会,2007年2月的一天,好友二宝拿出了《科学养鸽》《信鸽》两本杂志让王振国看,王振国如获至宝,他从书上看到了中国的赛鸽事业的空前发展,各地信鸽赛事风起云涌,这些喜讯也令他摩拳擦掌,他和好友二宝学习研究了相当一阵子,他们准备一展伸手。他首先盯准的是参加公棚比赛,把自己的鸽子派上战场,可他心里没有底,公棚比赛可不是好玩的,全国赛鸽界各路高手云集,“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吗?”他不止一次问自己。
他想到了引种。他从杂志上看到河北石家庄继峰鸽业的赛鸽挺棒,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张继峰打了个电话。大意是:张老板,我在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养鸽子多年,想参加公棚比赛,想从你那里进种鸽,但我家并不富裕,张老板明白了他的意思,爽快地答应支援他几羽019和佛卡门血统的鸽子,王振国很快接到了张继峰的鸽子。他把自己家的鸽子与继峰019血统的鸽子成功配对,出了2只小鸽子,他送到了通辽市科尔沁公棚,在500公里决赛中,夺得了53名111名的好成绩,第一年他就分享到了胜利果实。
2008年他又精心培育,给科尔沁公棚送去一组赛鸽,在训放中,他也毫不例外地损兵折将,最后到500公里决赛时仅剩下了3羽趔趄上阵,“真金不怕火炼”终于他的环号为2008-03-187755、2008-03-187777、2008-03-187762三羽鸽子分别夺得39、90、419名的好成绩,获得团体第十名。他的环号为2008-03-187755的绛色鸽子夺得了双关成绩第7名。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把石家庄继峰鸽业张继峰夫妇请到西哲里木并邀请亲朋好友以蒙古族最高礼节待承,杀狗宰羊,摆下了丰盛的宴席,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如过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