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草原飞狐 |
|
|
|
信息统计 |
草原飞狐
地 区:内蒙古 文章总数:470篇 推荐篇数: 60篇 留言数量:1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3076 建立时间:2008-6-8 |
|
|
作者:草原飞狐
来源:原创
阅读:次
分类:鸽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1-3-4 7:09:52
|
|
2002年9月16日清晨,一缕阳光洒在大地。昆明关上蔚蓝色的天空上,一群群叫不上名字,也说不上什么品种的白鸽、黑鸽不时飞过我们的视线。成都军区云南昆明通信器材库欧阳昕舒主任、蒋文昌政委引领着我们走进部队整齐划一的营区。连续8年获得的基层先进党委的荣誉,使我们对这支基层部队的班子建设和出色管理刮目相看。当然,我们的话题还是离不开陈文广和军鸽队。军鸽队成立于1950年,已经走过50多年艰苦创业的风雨历程。在陈文广和军鸽队历代同志共同努力下,他们取得的15个第一,在全国、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建队历史最长。军鸽队成立于1950年,当时有11个军区组队。在文革冲击下,其他军区军鸽队都被撤消了,而军鸽队依然保存。后经历了100万、50万大裁军的洪流,许多部门都被裁减掉了,而惟有军鸽队却得以保留和加强;培养军鸽员最多。50多年来先后为全军及边防哨所培训业务员近千名;繁殖军鸽最多。培养出5万多只军鸽向全军和全国输送;首创飞行距离最远。1977年,5只军鸽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起飞,翻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秦岭飞回昆明,空距2750公里。1982年,一只参加地方全国性比赛的军鸽,从上海搏击风雨,穿越六省一市飞回昆明,历时25天,空距行程1950公里,此纪录至今未被国内信鸽界打破;发表论文最多。先后在国内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书最多。军鸽队先后出版了《民用通信鸽》、《军用通信鸽》、《养鸽指南》等5本专著,其中《养鸽指南》荻全国科普读物二等奖;报道文章最多。50多年来《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广东画报》、《云南画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以及《八小时以外》、《通信战士》、《解放军文艺》、《后勤》、《国防文艺》、《时代风采》等报纸杂志报道和介绍军鸽队的事迹千百次;拍摄电影最多。军鸽队先后参加了《天涯并非遥远》、《鸽子》、《鸽子迷奇遇》、《白桦林哨所》、《我不是猎人》、《战争让女人走开》、《白鸽》、《中国军鸽》、《戴钢盔的女兵》等影片的拍摄;首次参加核实验。1977年,军鸽队50只军鸽参加了我国西部核试验,在我军历史上谱写了新的一页;首编我军军鸽教材《通信鸽》;收集信鸽资料最多最全。50多年来,搜集整理了日本、美国、德国、苏联、比利时以及国内各地的大量信鸽资料;首创我军《信鸽报》。1985年创刊的《信鸽报》,向全国发行,深为读者喜爱; 军鸽品种最多。拥有30多个国家的鸽子,定向培养了150个品种系列。(其中“高原雨点”有27个品种系列,“森林黑”有7个品种系列,“松山红系”有3个,还有其他5个不同的专用品种),为全军内地和边防各部队提供了多品种军鸽。学术交流最多。先后到武汉、上海、天津、北京、大连等地做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陈文广的名字被写进《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词条。陈文广被授予副教授职称,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军鸽副教授。……是啊!这里蕴藏着我军惟一的一支“特种部队”——军鸽队。就是说,军鸽队所有的光荣与神秘,都是在这里诞生的;军鸽队以往的辉煌历史,都是在昆明通材库的编制内续写的。 陈文广的名字,在欧亚两洲信鸽界颇有名气。 德国的《明镜》周刊,日本的《读卖新闻》,香港的《大公报》等刊物都相继报道过他和他的军鸽。 有人称他是云南信鸽界的泰斗; 有人称他是中国信鸽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有人称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军鸽大王。 有人说他是"新中国军鸽通信事业的奠基人"。 亚洲赛鸽联盟、香港赛鸽协会副会长张礼明先生称他领导了中国信鸽的新潮流。 陈文广,1931年出生于广东肇庆,外号"军鸽王"。6岁时就迷上了养鸽子,直至现今,养鸽60年。原为成都军区驻滇某通材库军鸽队的教授级首席教员,当过数届昆明市信鸽协会主席,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军鸽副教授,也是目前全军惟一获得教授职称的军鸽教员。几十年来,高原、海洋、湖泊、沙漠、森林以及高寒、高热、强磁场地区,都留下了陈文广的身影。 "高原雨点"、"应验系列"、"森林黑"、"小麻佐"等名军鸽就是陈文广老人呕心沥血50年,培育出的150个新型军鸽系列,以至于军鸽队也成了"军鸽王国"。 作为仓库领导,欧阳昕舒主任感慨到:陈文广退休后,创办了"云南高原信鸽研究中心",自己任技术总监。他对鸽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论刮风、下雨、降雪还是生病,他都要天天骑着单车往返二三十公里的路途去军鸽队看鸽子。他说他这一辈子与鸽子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
陈文广养鸽子养出了名,来来往往找他的人特别多,中国的、外国的都有。这些人有来取"鸽经"的,有来向老人要鸽子的,也有一些是来收藏鸽子的。而一些赛鸽子的人不惜高价来购买老人的"干里鸽"。但陈文广老人从不保守。也不图钱。他说,自己养鸽有60多年了,培养鸽子不是为了谋利,要不,自己早就发家了。 老人爱鸽之深,老人与鸽子相处时间之长,也必然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70多岁的陈文广,一头银发,满面红光,气色还行。 半个世纪的风雨,并没有磨灭他对军鸽的一往情深。于是,我们跟着他的思路,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他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天夜里,边防线上一军人得了重病.在十万火急之下,是一只军鸽来回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给病人带来了药品,救了那位军人的命。还有一只鸽子的一只翅膀在被枪打中的情况下,仍然把信送到目的地。谈到这些"英雄鸽",老人总有说不出的感动。 陈文广老人也有自己的"忧伤"。陈老讲,目前云南鸽已出现两个"制约",一个是地方一些人总是鼓吹外国的鸽子如何如何好,不用云南鸽。有许多的鸽子甚至遭到毒杀,成了人们的餐中美味了;另一个是养鸽技术出现了"危机",培养鸽子如同刚学下围棋,一些人不讲技术胡乱配种,这样势必减少良种的数量。 云南鸽的辉煌历史是让我们的军鸽创造出来的。云南的鸽子,其实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在云南能飞500公里的鸽子,到了平原地带它就能飞1000公里。陈文广希望养鸽的人能重视这些问题,把云南鸽好好培育下去。 云南的军鸽的储存应该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 20年代末,法国人修越南国内到云南昆明的铁路,就带了一批通信鸽到了云南昆明。他们就在越南铁路沿线用鸽子传递信件了。这个铁路叫滇越铁路。修铁路的时候,通信装备就不太好。为了预防线路故障就用鸽子作为辅助通信。火车到这个站,就将鸽子放到下一个站,就是向对方表示火车已经整点到达,回程时候也是这样。 30年代。蒋介石为了控制贵滇,经常不给装备,云南省主席龙云为了加强滇系的实力,就自己向国外进口技术装备和武器装备,买了大批枪炮子弹,引进来装备滇系。在引进武器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军马、军犬和军鸽。 军鸽引进了德国和法国的鸽子。法国的鸽子西翁,德国的鸽子是卡利拉斯。德国的卡利拉斯,它的译音叫做运输鸽,是带东西的人。卡利拉斯这是一种运输鸽,它身体轻,却可以背60克重的微型照相机。我们现在对通信鸽的名词解释是运东西的鸽子。 关于西翁,关于法国的历史,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滑铁卢大战时,法国巴黎被围了,全靠20万只鸽子与外界联系,传递着巴黎围城的消息,这就是西翁这个鸽子。 40年代,是云南军鸽的黄金时代。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美军军鸽,二是日军军鸽,三是国民党军队军鸽。 美军的军鸽经中印、中缅司令史迪威将军之手发展壮大。他在云南昆明组织飞虎队到缅甸打,所以它就用军用鸽为部队战场服务。 美军的军用鸽品种有荷马贺姆、威尔逊系,还有亚尔斯。这些鸽种构成了陈纳德飞虎队的军鸽。在二战期间,大概整个美军在昆明用的军鸽总数有5000只。 很多写鸽子的书中,都有疑问,谁也不知道二战以后美军这批军用鸽都到哪里去了。其实,最后都到我们军鸽队了,在昆明军鸽队,因为是陈文广当时收集起来的。 美军留在军鸽队的有800多只,另一个部分国民党军队的鸽子。 1944年,日军从缅甸打到我们云南滇西的松山,史称"松山战役"。所以,有时来说,你到过云南没有到过松山,不算真正到过了云南。当时有二三百只日军的军鸽流落在民间,品种多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鸽。 那时,滇西的松山寨、怒江对岸驻防着国民党的26军集团。和日本的鸽子品种一样,多半也是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鸽种,配我们中国的"红血蓝"古典鸽子,配出来的军用鸽。最初是用30只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鸽,又用我们的30只"红血蓝"鸽子配的。二战的时候,就用300只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配我们的300只"红血蓝"鸽子。经过自己培育改良的这批军用鸽,打遍东南亚,打遍全世界。 国民党的军用鸽还有一些是意大利的"赛罗拉"鸽,德国的"莱茵"鸽。 所以说,二战期间是我们云南军鸽的黄金时代。因为它是用来打仗用的,它不是卖给你玩的,它是带来为战争服务的。就是说那些军鸽个个都是精品,不是一般卖的那种鸽子。特别是美军的这些军用鸽,好多只都汇集在昆明的关上地区,就是通材库现在的所在地。 二战以后,这三部分鸽子都到了我们军鸽队,就是现在这些鸽子的祖先。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