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成祥鸽舍》 |
|
|
信息统计
《成祥鸽舍》
地 区:贵 州 文章总数:17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10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54 建立时间:2014-12-6
|
作者:成祥鸽舍2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4-12-7 12:46:04
|
|
说起鸽子的遗传,大多数知道点遗传学理论的都要说一说孟德尔豌豆学说,都要说一说X与丫或Z与W,说一说染色体,说一说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占统治地位的染色体遗传学理论认为,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发生变化。遗传基因以一定的顺序在染色体上作线性排列,彼此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稳定。常规的交换和重组只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并不扰乱这种距离。除了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发生频率极为稀少的染色体到位和相互易位等畸变可以改变基因的位置。
而在上个世纪,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提出了遗传基因可以转移,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新理论。她把这种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称为“转座因子”(transposition elements)。并提出,“转座因子”除了具有跳动的特性之外,还具有控制其他基因开闭的作用,因此“转座因子”又可叫做“控制因子”。控制因子可以插入到染色体上的颜色基因附近。
这一理论是麦克林托克长期在玉米籽粒和玉米叶子的颜色发生的一代又一代的复杂变化中得来的。她通过观察玉米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情况,让世人重新认识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使籽粒着色的色素基因是在某一特定代上“接上”或“拉断”的。更为重要的是,同一个“接上”或“拉断”,经常是在其后的某一代上在同一染色体的各部分、甚至在所有染色体上突然出现的。麦克林托克把它们叫做“控制因素”(或称控制因子)。麦克林托克也因为这一现象的发现而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回到赛鸽的育种研究,关注无白羽牛眼灰鸽其实也是关注鸽子体内色素在整个赛鸽配合作育中的变化。有此类鸽子运用心得的鸽友,不管你竞赛成绩如何,你是否感觉到这种鸽子与正常眼、羽的鸽子在配对作出上的规律与个别现象。
牛眼灰(斑)羽与正常眼羽鸽的配对作出(特别是两者间没有数代内的血亲关系),很难作出牛眼灰羽。从这点常识性的现象正好印证了它们正是携带并提供控制正常染色体发生“拉断”和“重组”的“转座因子”,使基因产生更多可能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而自身并不显性出现的“无名英雄”。而这一点也正是赛鸽育种所需要的——动摇既有品种,而又不致原有品种的特性紊乱。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