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时学朱自清的《背影》,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经典散文,要求我们好好诵读。赏析了半天,我终于搞懂了这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至于父爱有多伟大,以我当时的年龄,完全理解不了。及至为人父后,我才慢慢地明白了父爱是个啥?父爱如山,静默无言。这时再读这篇文章,就咂摸出一些味道了。
《背影》一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瞬间化为永恒。这个父亲的背影终成丰碑。而人们能记住的大概就是这篇文章的上半段,鲜有人会关注下半段。而我读下半段更有感觉,更会让我伤感。文章下半段: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每读于此,我忍不住也会长叹一声。文章的后半段写出了一个父亲垂垂老矣时的窘迫以及父与子在生死面前渐行渐远的无奈,读后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自己年龄的增长就显得那么得微不足道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不想过年,只是不想让父母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每次回家,看见父母比上次与他们相见时又苍老了一些,我内心就会感到无比酸楚。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以父母都已经50岁计算,按照现在发达城市的平均寿命八十岁计算,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大约还有30年。假设我们每年有7天的时间可以陪伴父母(也许还没有,过年回家总会有各种应酬),那么,在父母80岁之前,我们只能陪伴他们210天。5040个小时,除去睡觉、上网、老友聚会吹牛、煲电话粥、约会的时间:5040-20x210=840小时(35天)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35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难怪好多人会犯“子欲养亲不待”的错误,造成终身遗憾,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仔细算过,总认为时间还很多,总有孝敬父母的机会。孰不知,岁月无情,时间不等人啊!看中信网,有好多“父子兵”,一种情况是:父亲与儿子都喜欢鸽子,儿子在城里养,父亲在乡下养;还有一种情况是:儿子忙的没时间,父亲替儿子养鸽。这两种情况,父与子都是幸福的。因为鸽子让他们联系得更紧密,他们在一起相互陪伴的时间更长。而只有一种情况最不幸:儿子整天陪着鸽子,唯独疏忽了对父母的陪伴。是玩物,切忌沉迷。愿每个养鸽人都能自省。毕竟人大于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