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兽医师 柏森 |
|
|
信息统计
兽医师 柏森
地 区:北 京 文章总数:5篇 推荐篇数: 4篇 留言数量: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620 建立时间:2012-1-13
|
作者:信鸽疾病网
来源:原创
阅读:次
分类:养鸽感悟
发布时间:2016-6-20 18:40:25
|
|
关于鸽衣原体的防控
鸽衣原体俗称单眼伤风又称为鸟疫,是一种全身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每年夏秋季节多发,主要是公棚或肉鸽场、或一些鸽舍都会发生,严重的会造成大批的死亡,其临床表现为:张嘴呼吸,有啰音,眼睛结膜发炎,流泪,机体消瘦等。
鸽舍的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机体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病原
是鹦鹉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属裂殖菌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可在鸡胚、细胞培养物、小白 鼠体内生长发育,并在多种细胞里形成胞浆内包涵体。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球形(或梨形)病原微生物,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大多数衣原体株为宿主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在分类上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兼有细菌和病毒两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且宿主种类广泛、病原性复杂。
衣原体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因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其大小为0.2~1.5微米之间(原始体为0.6~1.5微米,经二分裂方式增殖后的子代衣原体直径为0.2~0.4微米)能在机体肝、脾、骨髓等的细胞内繁殖并破坏这些组织器官。
对影响脂类成分或细胞壁完整性的化学因子非常敏感。在氯化苯甲烃铵、碘酊溶液、70%酒精、3%双氧水和 硝酸银中,几分钟便能被杀死。对蛋白变性剂、酸和碱,如甲 醇、硫酸铵或硫酸锌、石炭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等敏感性较 低,对甲苯基化合物和石灰有抵抗力,20%的组织勻浆悬液中 的衣原体在56°C 5分钟,37°C48小时,4°C50天被灭活。 该病原对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敏感。
2、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
衣原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各年龄鸽均可感染。不但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临床症状有不相同之处,且多为隐性感染,病鸽仅表现为短暂的腹泻或惰翔或精神欠佳。其特点是传播快、感染率高、发病率低。通常本病流行持续时间为2~4个月,病鸽康复后具有一定免疫力。每年的夏季秋季是鸽常发生衣原体病的季节。并且常伴随着发生肠道疾病、支原体病、毛滴虫病等。衣原体对幼鸽的危害较大,在拥挤、卫生不良和高剂量衣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幼鸽群 可暴发衣原体病,耐过的幼鸽也变为慢性感染,这样的个体在 无病变的情况下也会向外界排出衣原体,不断地污染周围环境。一般死亡率可达10%~20%,赛鸽死淘率可达30%~50%。成鸽一般多呈隐性感染,一旦遭受严重应激,如长途运输、中、长距离赛事,以及营养缺乏,饲养管理条件的突然改变,尤其是出现继发感染或并发症时,即可导致发生。
3、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严重下痢、幼鸽机体消瘦衰弱、生长发育缓慢,体况明显下降,种鸽或赛鸽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结膜炎、鼻炎、眼脸肿大、结膜增厚,流泪,有浆液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后期出现上下眼睑粘连,泪液蓄积,致使闭合的眼睑向外凸起,继发感染者炎症加剧,以至角膜混浊或失明。单纯性结膜炎,一周后逐渐康复。由于泪管堵塞,泪液溢出,病鸽以羽翼摩擦奇痒处,造成羽毛粘连。眼周及翼羽污秽,是发生本病的明显迹象。康复鸽群在受到不良应激时,可能再次发病。有的鸽子还会出现暂时性的瘫痪等。病程较短一般为1~3天。
病理变化:可见气囊增厚,腹腔浆膜面和 肠系膜上附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肝脏常见肿胀、柔软和变色,脾脏淤血肿大、柔软、色变深,肠道粘膜充血、出血。发生卡他性肠炎时,则可见在泄殖腔内容物内含有多量的尿酸盐。隐性感染的老龄鸽如复发时,可见肝肿大,严重充血,实质弥散有针头大小坏死灶,脾脏异常肿大。
4、诊断
根据病例变化和临床症状只能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体分离与鉴定:根据患鸽不同的临床表现,可选择采取肺、心胞膜、脑脊髓等。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分离病原体。
鉴别诊断要注意与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相区别。
5、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一)衣原体对四环素类和红霉素都较敏感,治疗可选用强力霉素成鸽每天每只20~25毫克,连用3~5天,或红霉素25~35毫克,连用3天,停2天再用强力霉素饮水2天。
(二)如果混合感染支原体病时,应用泰乐菌素原粉0.5~1克加水5公斤,连用3~5天。若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可应用恩诺沙星原粉0.5~1克,加水5公斤,连用5天。
(三)对于眼睛流泪的可以使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一日两次。
(四)在饮水中添加鱼肝油饮水,促进粘膜修复。
(2)预防
(一)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加强营养,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二)注意加强鸽舍,用具及其周围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及时清理鸽粪和污物.
(三)公棚新收鸽子或引进的种鸽必须隔离观察,
(四)发现病鸽及时隔离,对病鸽接触过的饲料垫草、鸽具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