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育種就談到了賽鴿的根本,很多鴿友拿著名種名系、原棚原環,就是用不出來,更別提發揚光大了。那麼在賽鴿育種之路上我們鴿友又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呢?
首先是廣大鴿友常談到的“一滴血”,即種鴿的引進。萬事萬物都要追根朔源,而每個事物亦都有著自己特有密碼待有心人去解答。那些知名的品系之所以受到鴿友的追捧,就是因為品系創始人能夠發現、引進、穩定、傳承一羽超常鴿子的內在基因,並慢慢地進行復壯提純,最終獲得成功。那麼在育種之路上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入良好的鴿子母本,當然也要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在引進種鴿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而要認真的比較,並最終引進一些真東西。那麼是不是有了真東西就能讓你在比賽之路上一帆風順了呢?如果是這樣,那些大款豈不最有可能成為比賽名家了?其實不然,引種僅僅只是育種之路的開始。
第二,要細心調教擁有的種鴿,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是不是有緣”。有些好鴿子在一些人手裡就是用不出來,其作出的子代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其子代便開始摘金奪銀了。這是為什麼呢?筆者經常為身邊的一些鴿友的鴿子拍照,當看到他們拿出的看家好鴿時,真讓我心疼。他們總是不分季節不分情況地將這些好種鴿進行囚育。有些鴿子的鼻子都被倒雛染成了磚紅色,站在那裡腿都是彎的,身體呈孵蛋狀,眼睛裡充滿了恐懼,羽毛也沒有光澤,如果沒有那一枚原環的存在,你根本看不出它是一羽身份高貴的鴿子。說這是一只能育出多麼優秀後代的種鴿,我也只是聽聽而已。賽鴿不是肉雞,鴿友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亂配。曾經有一位名家說,他引進的育種鴿一般都要經過一年半左右的調理後才開始配育,我覺得其中很有道理。種鴿確實需要檢驗,但不能過急,要按其本性進行,要真正地找到其最珍貴的遺傳基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筆者身邊有這樣一些鴿友,他們經濟條件不錯,成天到處打聽,一旦聽說這個鴿系飛得好,他們便馬上花錢引進。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棚裡沒有好鴿子,而是愛趕時髦。他們在和朋友聊天時若是沒有談及最近引進了什麼外國鴿子那都不好意思。其實,你去他家裡看看就會發現,他棚中什麼鴿子都有,就是沒有用出來,由於後代沒有飛出成績,有些種鴿甚至僅下一窩便被打入了冷宮。有一位鴿友上世紀九十年代便開始南下買鴿子,近幾年也是年年引入新鴿子,現在光種鴿就100多羽,但是成績一般,每年投入公棚的賽鴿大多數是有去無回。然而2008年秋天他卻在兩個公棚都得了獎。在隨後的交談中他笑著告訴了我其中的原因。2008年他把1998年引進的“多利49”直系進行了繁育,本想死馬當活馬醫,但是沒想到這個老品系卻給他贏了錢。雖然聽來可笑,但是其中的道理卻值得人尋味,很多時候身邊就有寶,可惜無人識呀!
總之,不要盲目地推崇,而要注重實踐,實際是檢驗育種的唯一標準。在育種上,我希望廣大鴿友能把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應用到其中,如李種的作育者李梅齡先生就是學醫的。同理,鴿友也可以把統籌學、分析學、生物學等理論知識應用到育鴿實踐當中,並且要善於積累,不斷總結,才能育得精彩,贏得明白。最後希望所有的鴿友都能用好手中每一羽有潛質的好鴿子,儘早儘快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