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毛滴蟲病是一種存在於賽鴿身上再普通不過的疾病了。廣大鴿友可能對它早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有些鴿友甚至會不以為然地說:“很簡單啊!無非就是定期用藥清理一下而已嘛!”其實不然。本文就賽鴿毛滴蟲病在現階段的流行變化特點做一些介紹,並進一步探討賽鴿毛滴蟲病防治的新措施。
鴿毛滴蟲病是一種原蟲病,各個品種和不同年齡的鴿類均可發生。因其常發生於鴿的上呼吸道,尤其是口腔的咽喉部,患部形成明顯且易脫落、臍狀的黃色沉著物和潰瘍,故又稱為鴿“口黃”病。約80%的成年鴿是帶蟲者,2~5周齡雛鴿、幼鴿易感。成鴿可通過接吻而感染,亦可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而感染。營養不良、衛生差、溫差大、潮濕、通風不良等應激可促發本病,引起死亡。
成年種鴿絕大部分是毛滴蟲的攜帶者。在育種階段,種鴿會在哺喂乳鴿時,將毛滴蟲傳給幼仔。由於乳鴿較脆弱、抵抗能力差,所以毛滴蟲會在幼鴿口咽部大量繁殖並損傷上消化道,引起乳鴿消化吸收不良而消瘦,甚至死亡。
由於鴿毛滴蟲主要寄生於鴿消化道的上段,特別是口腔,因而給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於毛滴蟲的寄生破壞作用,給腸道有害細菌的繁殖增加了機會,進而造成細菌病與毛滴蟲病的共患或繼發。近期筆者接診的多例毛滴蟲併發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病的病例說明現階段毛滴蟲病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
為切實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如下一些防治措施。
(1)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衛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即減少種鴿在哺育雛鴿過程中毛滴蟲病的發生。在此,筆者建議後備種鴿要離地飼養,這樣可減少後備種鴿對毛滴蟲污染源(特別是有毛滴蟲鴿的吐出物)的接觸機會;後備種鴿從雛鴿孵出來時要餵3~5天的甲硝唑,之後在雛鴿約兩月齡時還要餵一個療程(五天)的甲硝唑,以達到預防之目的;後備種鴿成熟後配對上籠前餵以甲硝唑7天,使種鴿減少帶蟲上籠的機會。
(2)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目前我國大部分鴿友使用的甲硝唑是非水溶性的,即人用甲硝唑片磨成粉後加入水中或拌飼料餵給,或作為普通的預防用藥,拌于保健土中餵給。但由於甲硝唑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不能任意加大用量或延長療程。一般一個療程以五天為宜,否則會引起種鴿產蛋減少或光蛋增多的現象。
(3)定期用藥進行預防。成年種鴿大多是毛滴蟲的攜帶者。在種鴿配種期間除了要做好環境衛生外,尚需要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預防。實踐經驗證明,種鴿一般在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就應使用一個療程的預防用藥,一般3~5天為一個療程。
(4)準確判斷種鴿。育雛過程中,如果種鴿表現正常,而幼鴿患有毛滴蟲病出現消瘦現象,且外觀症狀不明顯,也無拉稀糞的現象,鴿友除了應檢查維生素或保健土的供給量外,還應檢查幼鴿的口腔,因為有毛滴蟲病的幼鴿,其口腔內側前端兩邊會較為粗糙且光澤度較差。
(5)聯合用藥的必要性。在濕熱和通風不良的情況下,鴿群如果沒有做好毛滴蟲病的預防,特別是幼鴿就容易出現毛滴蟲病與細菌性胃腸炎併發的現象,較嚴重時幼鴿會拉稀糞和發燒。此時,有些鴿友尚未意識到毛滴蟲病的存在,反而將它當一般性細菌性胃腸炎進行治療,結果就會出現用藥後2~3天內病鴿的症狀有所好轉,之後卻每況愈下的情況。因此,在幼鴿發生疾病時要認真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對鴿毛滴蟲病和細菌性胃腸炎採取聯合用藥的措施,特別在幼鴿拉稀糞或發燒的情況下更要如此。
另外,在飼養管理上要注意飼料、飲水和周圍環境的衛生,勤換潮濕污穢的墊料。幼鴿轉群後應及時消毒所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