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鸽的新家成了广场上的一道风景 本报记者 赵海江摄
本报讯(燕赵都市报记者蔡艳荣)昨日一早,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广场东南角高高地戳起三座漂亮“欧式”小屋,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原来这些蓝顶白“墙”的小屋是广场鸽的新家。因为广场改造,鸽子们搬到了郊县的养鸡场住了4个月。昨日,工作人员在广场东南角为它们重新布置了冬暖夏凉、漂亮的新居。今天,1200只乔迁新居的鸽子将在文化广场与游客见面。
■新居漂亮实用还是
鸽子的新居位于文化广场东南角,是欧式建筑,白色的矩形房屋,蓝色四棱锥房顶。房子高3米,其中墙壁高1.6米、宽2.4米,4面墙每面墙上有24个圆孔是鸽子进出的通道。房间共分四层,每层有24个小鸽子窝,一个窝里可以住雌雄一对鸽子,加上顶子及中间的公共空间,一座房子里至少能住248只鸽子。
据市园林局广场管理处曹书杰处长介绍,鸽子的新房子是山东的,由木板、塑钢板和彩钢板制成,结构合理漂亮、冬暖夏凉。每个窝之间透气,但彼此不打扰,窝里还都铺有玉米皮。新居防风、防雨、防黄鼠狼。
■昨晚开始训练3天能熟悉新家
鸽子有恋巢的习性,为了帮它们适应新家和新环境,工作人员从昨晚17时开始对它们进行训练。工作人员把它们按照编号一对对放进各自新窝。这样的人工还巢工作持续3天之后,鸽子们就能自己准确进出新家了,无论是鸽子窝的位置还是伴侣都不会认错。
曹书杰说,鸽子要熟悉居住的地方和大环境,能认识回家的路,则需要15天的训练。训练的时候,要以它们爱吃的食物为诱饵。
■鸽子刚搬家怕受惊希望游客善待
因为文化广场改造,从今年6月1日开始,广场鸽中除部分鸽子留在东大街外,其余的全部搬到了赵县的一个养鸡场。受广场工程进度影响,9月29日一早工作人员才专门用卡车把在养鸡场里居住了4个月的鸽子们运回了广场。
原来,虽然离家已4个月,鸽子们仍惦记着自己的老巢,笼子一打开,众多老鸽子迅速飞向西南角的老巢上空,飞呀飞呀,老巢已经拆除了,家在哪里呀?鸽子们逡巡好半天终于无奈地停留在它们熟悉的博物馆房顶上。
“就那么眼巴巴地在房顶上站了一天,找不到家,都傻了,到了晚上我们在地面上撒了食物,也很难把它们吸引下来。有的鸽子因为住在养鸡场,飞行功能也受到了影响。”说起鸽子来回乔迁,曹书杰有些心疼地说。
9月30日一早,工作人员赶紧给它们布置了新家。
另外,这1200只鸽子中大部分是在养鸡场新繁殖的,从生下来也没见识过汽车和太多的生人。29日一下车,它们就被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机器轰鸣的场景吓坏了。好多新鸽子缩在笼子里不敢出来。
曹书杰介绍说,鸽子是比较敏感的动物,经过来回搬家、找不到老巢、变换环境等一系列动荡,鸽子们的神经已极其脆弱,今天是在不太适应的情形下迎接游客,希望游客尤其是小朋友们善待它们,不要轰撵。给它们点放松的时间,3天鸽子们就会爱上新家,15天就会慢慢熟悉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