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赛鸽育种一直停留在不断引种的阶段而不能形成自己的鸽系呢?我想就是我们在下一代的选择方面出现了问题。育种无非就是有选择的增加优秀个体的繁殖机会,而将没有取得遗传进展的个体淘汰掉,只有这样整体的品质才能取得提高。我们不缺优秀的父母代鸽子,但是缺少的是将优秀的子代鸽子选择出来,而将平庸的鸽子淘汰出来的方法。而不是让那些平庸的名鸽后代顶着父母的光环去将劣质基因遗传下去。可以说对后代的选择差就决定了育种进展的速度,选择差越大,所取得的进展就越快,但是当然代价也是越大的。
鸽子的育种非常复杂,没有能够具体到数量上的指标。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比赛。但是每场比赛中都存在大量的随机因素,只有通过多场参赛,多积累每羽鸽子的成绩数据,才能形成对鸽子客观公正的判断。
而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在这里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赛制的落后,国外的赛制非常完备,从短距离速度赛直到超长距离比赛,不仅正规,而且数量很多,几乎每周都有比赛。这样就非常容易将好鸽子筛选出来,选择的准确性提高必然会加快育种进展。
而我们的协会比赛可谓惨不忍睹,距离不全,规模羽数太小,根本不能形成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更为严重的是我们长期将重点放在公棚比赛,公棚比赛虽然排除了个人使用手法的影响,但是仅有2-3场比赛就定胜负,难免不太准确。而且现在的公棚比赛很多都放不到距离,使得成绩的参考价值更是大打折扣。去年秋季的公棚比赛,很多都是当日未能够报满,那么第二天归巢的名次鸽还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所以如果我们的赛制长期得不到改善,那么我国的赛鸽育种很难有大的突破。再往深层次说,如果我们的赛鸽还是长期由陈腐的中国信鸽协会管理,那么赛制的改革仍将无从谈起。话说到这里,已经不用再说了,问题的根源已然明晓,我也不能再说了,大家心里明白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