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杂志和书籍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如何选择种鸽的文章,但大多数是根据鸽子的外部条件来进行选择。这里我仅介绍一些最基本却常常被忽略的因素。
1. “百分比”
“百分比”是指:“经过我们的选择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即“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再优秀的所谓“黄金对”的种鸽,都会育出不优秀的后代,这所有鸽友都知道。但不是每位鸽友都能将这个简单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
举例来说:“是选择综合鸽王,但决赛仅获得第20或第30名”还是“选择决赛冠军”?一次冠军会有偶然的因素,而多次飞在第一梯队的鸽子其所遇到的“偶然”因素就要少很多。因此“选择鸽王做种鸽”带给你成功的百分比就会比冠军高。但不是每位鸽友都认可这个选项。
再举例:有的鸽舍赛绩非常优秀,但很少听到其他鸽友使翔他的鸽子也获得优秀的赛绩。而另一位鸽舍成绩没有前一位优秀,但很多鸽友使用他输出的鸽子获得了成功。那么我要引哪一位呢?当然是后一位,因为我也获得成功的百分比高。
第三个例子:我们从一个优秀的欧洲鸽舍引种,鸽主会卖给我们是他有赛绩的成鸽或一轮幼鸽。但如果这位鸽友还在继续参赛,还想保持他的荣誉,那么他不会卖给我们棚中顶尖的赛鸽或最优秀的种鸽,只能是“好的”种鸽或赛鸽。如果你的追求是找到一羽永生难忘的核心种鸽,那么就应该买他一轮幼鸽。因为达到你的愿望的百分比高。
所以在选择种鸽时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时时记住追求“百分比”高的可能性。
2. “适者生存”- 你的追求和条件
在选种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追求:
是主攻“幼鸽赛”还是“成鸽赛”?
成鸽赛和幼鸽赛有着不同的要求:成熟速度,适翔距离等。有的鸽系仅在幼鸽时表现突出,有的鸽系要求一定的时间成长才可发挥它的潜力。
是幼鸽“公棚赛”还是“特比环”赛?
公棚与自己家中饲养的条件不同,训练的强度和频度不同,因此对赛鸽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参加公棚赛,要求赛鸽能适应公棚不良的饲养环境;大量的参赛鸽舍带来大量的不同的疾病;长时间大量地使用抗生素;少数几次超过百公里的训练后就要进入比赛状态,迎接300公里到550公里的比赛。因此参加公棚赛的鸽系要有很好的自然抗病能力,很强的肝脏排毒能力,迅速进入赛前高峰状态。
如果你主攻“公棚赛”就要选择这些特定的条件优秀的鸽系,否则你的成功百分比就大打折扣了。
是在“北方”地区参赛还是在“南方”地区参赛?
南北方的气候,空气密度,风向和风力,比赛的方向等均有较大的差别。南方海拔低,空气潮湿,阴天和雾天较多,因此空气的质量重,赛鸽飞行的阻力就大,造成赛鸽的平均分速比北方低。同时我国南方春季顶风赛事多,秋季顺风赛事多,所以要综合各种天气环境条件选择自己的鸽系。而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赛线,气候干燥,海拔相对高,所以空气密度小,飞行的阻力小,因此赛鸽的平均飞速高。如果拿东北高速赛线上成功的鸽系参加南方阴天多雾的赛事,你的成功百分比自然很小了。当然有的鸽友说:好的鸽子到哪儿都飞。是的,有这样的赛鸽,例外总是有的,但百分比少之又少。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至少现在还是适用的。
是参加“单关大奖赛”还是“多关鸽王赛”?
如果参加“特比环大赛”,那么是选择适合多次强度训练的鸽系还是需要适度休息的鸽系?这要根据你自己参赛的条件而定,如果你工作很忙,又无人可以替你对赛鸽进行高强度训练,那么只能是选择后者,因为“适者生存”!选择前者的话你的成功百分比较小。
“我想两者兼得,又飞公棚又飞特比”,有的鸽友会这样想。能够兼得当然好,所有的鸽友都会选择的。但现代赛鸽已经进步到“专业化”的时代了,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已经非常困难,何况“要兼得”。选定“专长”成功的百分比才可能高。
现在我国从欧洲每年大量的引进种鸽,但很多引进却是“不对路”,即引进的目的与原始鸽舍的长处不一样。原始鸽舍在成鸽长距离有杰出的成绩,但你引进为了作育参加幼鸽赛的鸽子;原始鸽系的稳定性很好,如德国联盟RV鸽王,但你主要的目标却是“单关大奖赛”;原始鸽舍的比赛路线大部分是顺风,而你参加的比赛却大部分是顶风;。。。 不要简单地下结论:引进的是“垃圾鸽”。每年的大量引进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绩,因为经过长时间,无数次的比赛考验后“适者生存”,“不对路”渐渐变为“对路”了,鸽系也渐渐地完成了对环境的适应,许多数年前引进的种鸽到后期才看到成绩。比如我早年引进的“超级73”,苏维特的“贝克/詹森”,坎博的“克拉克200号”,盖诺斯的“969詹森”等等,均经过数年的适应期,才渐渐显现它们的优势。早期中国赛鸽的前辈们从欧洲引进的鸽系也不是一来就能从2千公里归巢的鸽系,因为欧洲从没有这样长距离的比赛。经过长时间的淘汰后,适者生存!
但选择“对路”会缩短鸽系适应的时间(主要是环境的适应了)。
因此,选种之前首先定位你的方向,这会使你的成功百分比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