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精诚鸽舍
50 0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24)
我的养鸽感悟(11)
我的收藏文章(15)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0)
   最新评论
   信息统计

精诚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50篇
推荐篇数:1
留言数量:1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24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5-9-6

 



论陆游的记梦诗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精诚鸽舍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5-25 16:40:00  
论陆游的记梦诗 

姚婧婧

  内容提要:从陆游记梦诗的原因分析入手,通过对记梦诗成因的分析,总结记梦诗的特色,它的内容与艺术性。陆游的记梦诗又是他悲剧性一生的浓缩与体现,他将一生执着于而有无法实现的理想都在梦诗中实现了,从而形成了他梦幻与现实,可歌可泣的悲剧性一生。

 关键词:陆游.原因.特色.悲剧性


  引言: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南宋,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是一位杰出多产的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主要的诗作都集中在他留存下来的85卷《剑南诗稿》中,其中存诗共9300首。其中有不少饶有特色的诗值得我们品味,如闲适诗,记述见闻的诗,而在其庞大的作品中,记梦诗无疑以独特的风韵独领风骚。所谓记梦诗,是指一切与梦有关的诗,或是从梦中得到创作灵感,或是以梦境为创作素材,或是借梦以直抒胸臆。关于梦,弗洛依德在他的《梦的释义》中这样解释:梦是一种潜意识活动,代表被压抑的欲望和满足。关于陆游的记梦诗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论及:“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但据今人统计,在他的85卷《剑南诗稿》中,严格的计算,仅题目标明记梦二字的就有184首,而要从宽泛的角度来理解、分析陆游的记梦诗,凡是涉及“梦”一字的,其数量仅在一卷中就有290首。而整部《剑南诗稿》中就更为可观了。可以说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力创作记梦诗的第一人。
    关于陆游的记梦诗,历代作家都有过评价。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只于梦耳。”钱钟书也有:爱国情绪饱和在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重出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的评价。他在《谈艺录》中也说:“儿实庸才,梦太得意,”的评价。许文军在《论陆游诗歌的幻想性质》中则说梦诗是其幻想性质的表现。总之评价不一。我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陆游记梦诗的几点看法。

 正文:

      一:陆游记梦诗的成因。 

 
  对于陆游诗中为何出现如此之多的记梦诗,清赵翼曾给过最早解释: 
”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①他将成因归为“有诗无题”。我们现在看来未免牵强。因为陆游的许多记梦诗还是有据可查的。如《记梦》七绝:“梦里都因忘途晚,纵横草疏论迁都。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此诗成于宋孝宗乾道七年,此时作者适47岁。他在诗中回忆8年前担任枢密院编修时,《上二府都邑扎子》一事。还有很多记梦诗是有据可查的,他们并不全是“托之于梦耳”的情况。陆游诗中之所以会形成如此之多的记梦诗,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 当时的历史请况。这是导致陆游记梦诗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原因。

    弗洛依德曾在他的《梦的释义》中将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显梦,表示梦的具体经历;二是隐梦,指隐藏在显梦后面的潜意识愿望和冲动。后者可以说就是陆游记梦诗的动因。

陆游是一个“无诗三日即堪忧的人”,(卷79《醉书》)。(《剑南诗稿》1991年版 下同)。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幼时正值金人南侵,他随家人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染,饱经战乱的生活感受,人民抗金的英勇事迹,孕育了陆游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驱除逆胡,恢复中原,希望亲自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用他的诗来形容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有感》。在《剑南诗稿》九千三百首诗中,他用十之八九的篇幅给后世描绘了他的自身形象。那是一个厌恶书生和平静生活的人:“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原闻下诏遣材官,耻做腐儒常碌碌。”(《融州寄松纹剑》)。可见他是鄙视寒窗苦读和刀笔生涯的。他希望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呼唤行动英雄而不需要思想巨人和高歌低吟诗人的时代”②。他深切明白这一点。所以面对南宋孱弱的局面,他强烈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出力,希望国家有所行动。但是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投降派占主要地位。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他们于残山剩水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中丑恶现象,诗人深知收复河山光复河山的统一大业将断送在他们手中。然而由于阶级局限诗人不可能改变现实又找不到别的出路,眼看时光白白流逝,他痛苦万分。陆游一生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就是48岁时在南郑前线过了不到一年的军旅生活,可以说终身都是不得志的。一般人有力无处使尚且会觉得憋闷,象陆游这样以功业自诩的的雄才而用武之地,怎么能不感到“意苦若死”呢? 

    ”他的治国之策,报国之计只能付诸东流,滞留在心底幻化成无意识,便是一手首征战中原恢复河山的梦诗。用他的一首诗形容“事事纷纷触眼新,何由长做梦中身。”风雨之夕,诗人“心游万里关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痛感“衰迟空抱屠龙剑,豪俊谁收汗马功。”一梦醒来,他想的是“索虏尚凭三关险,手觯鲸鱼意未平。‘可以说诗人是 “梦寐思建功立业的”。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出现这么多的记梦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的夙愿,被压抑的理想只有在梦诗中的到短暂的满足。诗人慷慨磊落,长歌当哭,在幻想与梦境中平衡现实中失落的心态。’“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饶祁连古战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梦中诗人斩关夺将,纵横驰骋,尽展平生抱负。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宏伟壮观的场面,满足他那饥渴的心

(二):陆游记梦诗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的继承性了。

       说到 陆游诗的渊源,屈原、杜甫、李白、陶渊明都对他的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1.屈原、杜甫以其爱国忧世之心成为陆游的异代知音。国家多难,报国无路共同遭遇使陆游与屈原杜甫产生强烈共鸣。同时代的杨万里早已觉察到“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精神就是杜甫每饭不忘的“爱国忧君之诚”,杜甫精神就是陆游诗歌的灵魂,是陆诗的主干和精髓。试读老杜的《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白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枝涓涓静,雨漪红蕖冉冉香。厚碌故人书断绝,恒饥稚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再读陆游《书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二首诗仿佛出自一人肺腑。但由于 时代形式的不同,陆游与杜甫终有不同。唐朝安史之乱后,最终收复中原,重整基业。而南宋王朝苟安一隅,甘心以小朝廷的身份向金国称臣纳贡,中原北望恢复无期,所以相对于杜甫,陆游的时代更具有时代悲剧性。因此,陆游不得不在杜甫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杜甫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而陆游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因而具有更广阔的题材,可以驰骋更丰富的想象。这是时代条件和斗争要求决定的。

     2.李白、岑参的影响:而本质上属于写实性质的陆诗却要借助浪漫幻想的方式来抒情,而李白那种想落天外,变化莫测的艺术构思则成为陆游倾心学习的对象。岑参也受到陆游的重视。再陆游心中“岑参是仅次于李杜的唐代大诗人,”公诗信豪迈,笔力追李杜。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夜读岑嘉州诗集》。这显然是由于岑参多写边塞奇丽风光和军营豪壮生活,正与陆游向往的从军生活相投的缘故。而陆游的记梦诗也大部分与这种内容相关连。

    3.对陆游记梦诗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则是北宋诗坛霸主苏轼。苏轼对陆游记梦诗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陆游精神的影响;一是苏轼的记梦诗对陆游的影响。

 ( 1)  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大起大落的大文豪,是一名难得的历经挫折而意志弥坚的生活强者。几经磨难,终得北归。他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在苏轼的诗文许多地方都直接发出 “吾生如寄耳”和“人生如梦” 的感叹,突出表现他对人生无常性特有的感受。他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以为人生之梦未醒,盖因欢怨之情未断,也就是说,摒弃欢怨之情,就能超越如梦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这种人生如梦的豪放与旷达理解,苏轼的一生尽管几度遭贬,备受打击,穷途潦倒,历尽艰辛,在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他仍然安之若泰,不改其乐。

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④苏轼就是一个用自己的言行给它作正确诠释的人。这也支撑了后来像陆游这类激进文人身处逆境的精神力量。                         

陆、苏常被历代文人放在一起比较,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以陆苏相颉 颃,且力辩放翁作诗实有胜东坡处。”其以苏陆并举,乃是着眼于彼此成就可以等价齐观。《艺概》、《词品》中均将陆苏作比较,但大多着眼于风格内容等方面,很少丛精神世界、内心深层次也就是哲学层面把他们做比较,但正是这方面对陆游的记梦诗影响最大。 

在人生 观方面最早注意到陆苏两家相似之处的是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他认为陆游的抒情方式与苏轼明显不同,因为他已“从苏轼那里继承了宏观哲学与抵抗哲学。”吉川申论之曰:他分析了苏轼宏观哲学的四个层次:“一是以哲学的相对观承认悲哀存在,第二个是以悲哀存在的普遍性来否定对悲哀的执着,第三是把人生视为一个漫长持续的 过程以减轻悲哀与绝望,第四是把握人生主动权与悲哀抗争并变绝望为乐观与希望。”陆游正是全面继承了苏轼的人生哲学观,并且相信在 漫长持续的人生变化中,机遇和希望是永远存在的。⑤正因为这样,陆游并没有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所打倒,并没有彻底绝望,而是欣然接受并尽量寻求解脱,去找一种方式去宣泄、减轻--——而这种方式就是“梦诗”。所以陆游在民族仇恨未雪、个人生活婚姻又不幸的时代境遇中依然能坐享86岁高龄,这未尝不是在梦诗中“遣哀”的结果。

  ( 2.)苏轼的记梦诗对陆游的梦诗创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记梦诗就是他的一个尝试。而这影响到他的追随者陆游。

     苏轼的记梦诗诗多重理趣,并大量容入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在北宋王朝夕阳中的向人们展示着辽阔的社会与人生。‘清吟杂梦寐,得句故已忘。“梦回拾得吹来句,千里南风草木香”。“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诗。”这些都深深影响了陆游,陆游在苏轼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创作记梦诗,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将记梦诗进一步完善、发扬光大 。

 

    二:陆游记梦诗的特点:

 

    陆游的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者在他的梦诗中紧密结合。陆游的诗歌常借助梦境、幻境表现理想。众所公认,陆游一并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李白的 浪漫主义传统。

   (一)陆游的记梦诗内容丰富,概括起来其思想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1.陆游记梦诗再总体上是以爱国主义为基调的。陆游记梦诗绝大部分是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的。

      陆游生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尖锐的南宋,山河破碎,人民受难的现实深深刺痛了诗人的心,他无时无刻不以恢复中原为念。在他的记梦诗中到处充斥着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报国之情。“杀气昏昏横海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拖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帐。阶前白刃明如雪,门外长戟伸相向。”《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觉而有作》又如《异梦》:“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诗人在这部分诗中,寄托了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浇铸了他壮志难酬的胸中块垒,每每因物生感,因事而发:“爱国情绪饱和在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他看到一幅马画,碰见几朵鲜花,听到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了,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中去了。”⑥

“我亦思报国,梦饶古战场。”《鹅湖夜作书怀》。“横书赋诗非复昔,梦魂犹饶古凉州。”《秋晚登城北门》。“三更抚枕湖打搅忽大叫,梦中夺得松关亭。”《楼上醉书》。这种类型的 诗歌在还有《枕上述梦》,《记梦两首》、《甲午十一月十三日夜梦》等,诗人在梦中奋勇杀敌,英勇无比。总之,陆游记梦诗在内容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将北伐中原、忧国忧民作为诗歌创作的灵魂。 
    2.记梦诗中的第二类,是记述与朋友的友情的。陆游的朋友多时爱国志士,与陆游有着共同的爱国情结。他们曾在一起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梦与刘韶美夜饮乐甚》中:“死生契阔十余年,欲话交情已涕零。梦里偶同清夜宴,醉中犹揽故人须。”这首诗是记述诗人梦中与故友刘韶美夜宴饮酒,醉后揽其胡须,其情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深厚情思渗透于字里行间。“诸公逝已久,幽梦忽相惊。话旧殷勤意,追欢见在身。悠然又惊觉,抚枕一悲辛。”《梦韩无咎王季夷诸公》,梦中看到已逝故友,虽然惊喜,然而现实世界的两世相隔,又让人不尽悲哀。陆游在这部分诗中倾吐着对故人的怀念,有一股淡淡的忧愁,是凄凉的。想起当年两个人共同的战斗生活,曾在一起共抒爱国情怀。友人已去,梦已醒,一切都回到残酷的现实,其中不仅包含着诗人友情的逝去,也包含者对征战沙场,为国出力那段时光已逝的 哀叹。

   3.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诗也有很大一部分以梦诗的形式出现。陆游与唐婉这对生死恋人,一直互爱着对方,但却因为家庭阻力被迫分开。他一直 钟情于唐婉,他也有很大一部分梦诗表达了他对唐的爱意与思恋。“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股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园亭》。这是与唐婉被迫分离后,诗人梦游沈园,触景生情,感叹物是人非。“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次身行做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梦游沈园》这是唐婉在溘世四十年后,对于她的 肝肠寸断的祭声。诗人 在六十八岁时,偶过沈园,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柱香。”即使在陆游八十四岁临终前,还写了《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多年识放翁。也信美人中做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表达了对唐婉的终生不渝的情思。

 4.由于爱国的有罪,爱民的不能,报国理想的一次次破灭,使诗人一次次在琴剑飘零、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涯中,表现渴望归乡的强烈愿望 。于是表现思乡的作品出现了。

诗人的故乡是越州山阴,山阴是中国江南名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昔日使诗人留恋往返。而在陆游近似流放的“冷官”岁月中,诗人“老去屋宇念,时时念蔽炉”,《追感往事》故乡成了他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 家园。尤其在他结束了南郑的生活以后,他更是常常梦思东归。如:“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梦里看故稀。”,《过野人家有感》。“梦归不恨故山深,霜雪今年已满簪。”《白咏》。“空堂饱做东归梦,梦泊严滩月满舟。”《客思》。这一类的诗还有《梦行小益哦到中道中》、《梦蜀》、《思南郑》等。诗人由于对故乡的强烈怀念,这种情思遂常常行诸于思想和梦境,这一切构成了他内心独特的思想情结,常常萦绕诗人心头。可以说剪不断理还乱,由其是他刻骨铭心的川中南郑一带。

  5.还有一类是记述 诗人闲情逸趣的。“安得弃家去,丹灶常相依。”《记梦》。这首是诗人夜梦游名山而生归隐之心。“夕岩老宿雪垂肩,白石为粮四百年,喜我未忘山下路,殷勤握手一欣然。”其悠然闲适之趣自见。这种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但数量 只占一小部分。

   总之陆游的记梦诗感情深沉,是诗人思想的反射和折光。容入了诗人火一样的真情,从中我们也可以分明触摸到诗人那不老的诗心。

  ( 二).在艺术上陆游的记梦诗是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的。

     1.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由于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也由于梦幻文学本身的特点,诗人能够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尽情驰骋才情,所以丰富而瑰丽奇特的的 想象 构成了记梦诗最主要特点。如《中夜闻雷雨》:”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黄头女真虢魂魂,面缚军门争请死。......。”一场十分寻常的中夜雷雨,在诗人笔下成了鞭洗中原的狂飙,把雷雨想象成收复中原的大军,从而想象出种种壮观的场面。形容敌人溃败的 情形:“马前问咿争乞降,满地纵横投剑戟。”在想象的天地里,他气魄是如此雄壮:“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醉歌》。

     2.气势雄浑,场面雄伟壮观是陆游记梦诗艺术上第二个特点。“黑云塞空万腾,转盼白雨如倾盆。狂风急雷撼乾坤,壮哉涧壑想吞吐。老龙腾拿下天阍,鳞间火做电脚奔。巨松拔起千年根,浮搓断梗何足论,我诗欲成醉墨翻。安得此雨洗中原,长河滚滚来昆仑,鹳鹤下看黄流浑。”《九月十四夜梦一僧持试编》。全试共七言十二句,一气贯注,气势汹涌开阔,有力扫千军之势。将震撼乾坤一洗宇宙的大雨充分的体现了重振山河的豪迈情怀。陆游记梦诗多描写战争场面,所以壮阔的战争场面就更多了。突出的是诗人描写的恢复失地、驰骋沙场的理想愿望都是诉诸现实的。从场面的描绘到细节的刻画都是运用写实的的手法。而这种内容上的写实与幻想境界想结合,形成陆游浪漫主义诗歌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新发展。

    3.陆游是个现实主义诗人,而他的梦诗则更多的呈现浪漫主义风采,作者巧妙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虚实相济,相辅相成的艺术特色。如在《我梦》中:“我梦如烟海,出日如熔金。赤手骑怒鲸,横身当渴龙。......”此夕复何夕,老狂洗哀慵。梦觉坐叹息,杳杳三茅中。......”作者将梦中幻境与现实交杂在一起,又适当抒发感想与议论,形成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总之陆游的记梦诗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面它作为‘近万首陆诗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基本主题。另一方面 同时又成功的继承了屈原上天入地,执着求所的游仙形式,和李白豪放飘逸的任侠放歌形式,又吸收了盛唐边塞雄浑壮丽悲壮激昂的 艺术风格,熔多种表现手法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梦诗是陆游悲剧性一生的体现。

 

       陆游的一生,经历了女真族开始南犯、北宋灭亡、高宗南渡、宋金议和,绍兴末完颜亮男侵溃败、孝宗初张俊北伐失利、宋金三度议和等一系列事件。他在政治上坚持抗金,反对投降,一直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但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不图收复中原失地。诗人一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晚年罢官闲居镜湖边上,过着清贫的生活。可以说诗人的一生都是不得志的。这一切都在他的梦诗中得到引证。下面我们就从两方面来分析陆游的悲剧性在他的梦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陆游一生写了如此之多的梦诗,虽然很多的基调是高昂的,但其中渗透的情思却是痛苦的。

       不管诗人在梦境中怎样的驰骋,但他获得的都是暂时的精神麻醉。梦中的幻境终究是要消逝的,把希望寄托于幻境,透过一层看,我们必然品味到诗人 失望于现实的悲哀。: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表现了诗人的真实心态。诗人在梦中越是神勇,则在现实中的反差越大,反映他在现实中越是不得志。 “梦终究是梦,永远不能成真,一旦醒来,诗人立即从梦幻的颠峰跌入现实的深渊。③东阁群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太平事业方施设,谁遣晨鸡苦唤回?”《记九月三十日夜梦》。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只能发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感慨。诗人无力也不可能改变严酷的现实。诗人由于报国的急切与焦灼,伟大的理想却只能寄托于梦幻这一空虚的东西,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可叹命运弄人。“梦里都因忘途晚,纵横草疏论迁都。不知尽挽银河水,洗的平生习气无。”诗人一生壮志难酬,其一生主张恢复河山的习气却永远难移,以致梦中上书,重提迁都建安及收复失地的计划。

      诗人由于不能实现理想而痛苦,他一生不仅远离战场,而且还远离实现其英雄梦的契机,一生大部分时间厮守着他不齿的诗页文牍和平静的家居生活,并伴随无尽的悲哀绝望。当他丛纵马杀敌的梦中惊醒,涕泣滂沱,深感难以苟活下去在他的诗集中大量存在,那简直是一片男人的血泪汇成的海洋。“悲哀欲切,幻想欲狂欲真,”⑦并加重他的痛苦,更加远离现实,沉湎于英雄主义幻觉之中。只有在梦中才能只他忘记真自我和客观局势,只有不断制造梦幻才能使他感到暂时的满足。可以说 梦境中的生活是支撑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念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是多么催人泪下。陆游最终做着“王师北定中原”的梦告别人间,临终《示儿》成为辉耀千古的爱国绝唱。

 


   (二):如果说陆游第一方面的悲剧性是由客观性造成的,那么陆游第二方面的悲剧性则是由主观性造成的 。弗洛依德在《梦的释义》中说:“对梦的解释是理解心灵潜意识活动的阳光大道。”由于报国的急切与焦灼,诗人的心里发生了变化,形成了诗人做诗的主观任意性。

  1.  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中提到:“放翁有二痴事:好誉儿,好说梦;儿实庸才,梦太得意。”

陆游在梦中成了神勇无敌、锐不可挡的大将军:“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九月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户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但这都是作者精心再造之后的唯心主义图画。 “这种特殊梦工作已经脱离了清醒的思想模式,他比清醒思想更粗心大意,更不正确。......他与清醒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诗人由于高度精神憔悴,心理渐渐发生变化。⑧

 2. 在梦诗中,他不仅将实际存在的事实任意夸大,更任意改变客观存在的行为。虽然是梦,我们可以幻想虚设,但对现实夸大或改变捏造,反映陆游思想意识已经发生变化,注重主观意念,忽视客观事实,他的思想已偏离现实基础。如在《三月十七日夜梦中作》:“去年射湖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但后世有诗为证:“一般不信先生处,学射山头射虎时。”钱钟书所说的“梦太得意”就是指这方面。

  “陆游有意无意将诗歌创作混同于制造梦幻泡影,他采用的材料不是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东西,而是经过 他随心所欲意念化的了,与真实向左的现实。”⑨他在记梦诗中明显表露了这点。陆游在梦诗中的神勇形象无疑是经过作者美化的。

  总之,记梦诗是陆游悲剧性一生的浓缩与体现,诗人在梦诗中释放自己同时有沉溺自己,在梦诗中演绎着他的悲剧性一生。

  

四:结语。

 

    我国记梦文学传统渊源流长,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大量的记梦文学佳作。历代文学家为我们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梦,形成了五光十色的梦幻文学画廊。文学赋予梦永久的生命,梦则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容,记梦文学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分支。而陆游的记梦诗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陆游生极不幸,生于南宋,想为国家出力,希望征战沙场,恢复中原。但由于生不逢时,在南宋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而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一味沉溺于享乐。他的抗战主张不被采用,使作者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用武之地,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矛盾。而作者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奋力沙场、收复失地是陆游时刻萦绕于心的迫切愿望,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洒在诗歌的创作。借梦诗实现自己的理想,创作了大量的记梦诗。而他的记梦诗也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永久的光辉。陆游的悲剧性一生也在梦诗中得到体现,陆游的记梦诗的情思是痛苦的,因为其中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的苦闷。至死不能眼见梦境的实现为生平遗憾:“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示儿》。
    人类自古至今无人不做梦,梦有千奇百怪,在古代梦成为人有灵魂的有力证据,波德莱耳将梦称为“女王”。可见自古梦就十分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而陆游抓住了梦这样的一种行式,陆游的梦中诗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反映,也表达了广大南宋人民的愿望。   
    只有通过梦境的制造,诗人才能摆脱肮脏的现实,在美好的天国中徜徉。也正是由于梦,他才能在艺术的宫殿内创造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诗篇。陆游的记梦诗为我们打开了一条研究其人其诗的通道,也让我们进一步窥见潜思维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注释:①赵翼《瓯北诗话》

     ②钱中书  1984《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9月第1版p57)

 ③清王士桢《带经堂诗话》岳麓出版社 1992年版

    ④杨智慧《“怀古”篇里读苏辛》,《语文知识》2002.12.P18-19

⑤详见《中国诗史》《关于苏轼》和《关于陆游》两篇,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⑤转引自《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杨胜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P

 ⑥钱中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第三次印刷  172页

⑦转引自《论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许文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4.1p46 

 ⑧弗洛依德《梦的释义》

 ⑨引自《论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许文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4.1.46

 

参考文献:
①《剑南诗稿》
②《陆游传说》    岳麓书社           1984年版  
③段小华《陆游诗歌的赏析》陕西出版社 1988年
④沈家庄《论放翁气象》    文学遗产   1991年2期
⑤钱中书《宋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克拉克 已不做育, (2020次) 2017-12-12 16:14:53
 ·YAATENG (2582次) 2017-12-4 14:41:27
 ·《比利时赛鸽强豪——戈马力.佛布鲁根》 (6031次) 2011-1-7 19:48:55
 ·66 (7462次) 2010-12-21 21:41:37
 ·首页 · (25488次) 2010-12-21 21:31:14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