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2007赢在秋赛--我思考”大奖赛
上周,本地的一家规模较小的公棚进行了决赛,结果在今秋普遍归巢率不高的情况下,此公棚却飞出了不可思议的高归巢率,表面上结果让人满意,其实这正反映了公棚管理者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由于预赛280公里上笼600多羽,7天只归巢了300余羽,可能是由于老板害怕决赛回的少了影响明年春的收鸽数量,所以就故意提高了决赛的归巢率,决赛上笼300羽,当天开笼5小时后见鸽,而且是大批的集体归巢,二百名很快就报满了,到第二天早上10点归巢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成绩令人恐怖。当初此棚预赛时,上笼600多羽,天气晴好的情况下7个小时才见鸽,而且预赛600多羽当天也只归了150羽,决赛比预赛距离远不说,而且上笼数量也较预赛少许多,但决赛的归巢率却是大大出乎鸽友的预料。且临近的几家公棚决赛也是四百多公里,上笼接近1000羽当天也只回了几十羽,到百十羽不等,相邻一家协会的比赛,不到400公里的距离而且是老幼混合的情况下上笼600多羽7个多小时才见鸽,当天也才刚刚报满100名多一点。
在这里到不是说归巢率低就应该值得表扬,大家都希望有很高的归巢率,但是不应该用暗箱作来提高归巢率,而是应该在平时的管理和训放上多下功夫才对啊,把调整赛距来作为提高归巢率的手段实在是不可取的,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检验出来的名次鸽又能有多高的含金量呢?作种价值又有多高呢?这样虽然提高了归巢率,但是到拍卖会时,谁又会去买这样的鸽子呢?其实这样吃亏的不仅是主办方,而且参赛鸽友也没能很好的检验自己鸽子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