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2007-9-19 来源: 作者:李建 浏览:
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世间没有万能的法宝,尤其在鸽界,你不可能凭借一技之长包打天下。但多一些知识,多一种手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一、鸽眼的结构
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哀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即不同的天气时)飞行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联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二、栉膜的观察
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与食指将鸽子的头部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3一4厘米左右,先看清楚面砂,再用掌握鸽子头部的手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使眼底镜的光线照向瞳孔内部的下后方,这样信鸽栉膜的外观特征,便可尽收眼底。
1.背景
当我们看清栉膜时,会看到在栉膜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栉膜则是台前的表演者。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它反映了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
(1)日光色(参见插图4)
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2)晚霞色(参见插图5)
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
(3)月光色(参见插图6)
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
说明:
1)根据太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的理论,从而推断不同的赛鸽个体对阳光光谱的敏感程度不同和感觉深度不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而有的则对兰光敏感等等。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2)由于眼底镜的光源不同于太阳的光源,单靠颜色鉴别赛鸽的品质,其结论会有一些偏差。所以根据背景色来判断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只能是个大概。如要求准确还要参考其它因素。
2.栉膜
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经长期的观察、统计、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即快慢、远近、做种、比赛、近亲、杂交、遗传等等,是鸽友们观察的重点。
(1)栉干(板)
就其整体的颜色,大致有金、银、铜、铁四种:就其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就其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①金板。其通体颜色呈橙黄色。也有酱黄、黑黄。是非常好的赛鸽,抗恶劣天气,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鸽杂交所得。(参见插图3)
②银板。其通体颜色呈青灰色,有深有浅,只是在栉板和栉叶的表面,有大面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俗称挂霜。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参见插图4)
③铜板。其通体颜色呈棕色,有深有浅。就通体棕色而论,赛鸽的品质较好。如板面色彩发生变化,出现铜镶金(浅黄);铜镶银(白、灰白);铜镶铜(棕红);铜镶铁(灰黑)等等,尤其在栉尾尖部,则品质大为改观。(参见插图5)
④铁板 其通体颜色呈灰黑色,有深有浅。一般由近亲产生,变化不多,大致有铁镶银(白、灰白);铁镶铜(棕)几种。(参见插图6)
说明:
1)板面的颜色对应赛鸽的品质:
黄——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稳健。
棕偏红——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黑——晴天。
2)板面颜色单一纯正、质地细腻——血统纯正、品质优良(即使宽一些也好),如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3)板面清晰明亮——状态健康。
4)板形窄、长——速度快、飞程远。
5)板形宽、短——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6)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遗传优秀。
7)栉膜整体抖动频繁、幅度大——活力、机警、敏感。
8)栉膜整体短(正视3/4),即栉尾指向脑内,改换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O档仔细观察后,再进行判断。
(2)栉脉(参见插图7、8)
位于栉干(板)表面,有脊(凸起)、线、星、点、霜等现象,是赛鸽品质优良的表现。
①脊(凸起)。在板面中线任何位置凸起,与板面浑然一体,或点或一小条,其长短、宽窄、粗细、色泽不一;有些是全通的,从头到尾没有间断;有些只在头部、中部或尾部不是连贯的;也有一种板面整体高出栉叶平面。
②线。有的出现在脊上,有的出现在脊的两侧:没有脊的,直接出现在板的任何位置。就颜色而论有白、灰白、浅黄;就形状有长、短、粗、细;就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模糊。不同的板出现不同颜色的线时,称作×板镶×。参见“铜板”说明。
③星。直接出现在板和栉叶的任何地方,或多或少,类似天上的星星;这种情况不常见,多数出现在栉叶上。
④点。像是散落在板面上一些发光的碎片,或多或少;就像镜子的碎片,其颜色以金黄色和白色为主。点和星的区别是:点比较大,而星要小得多;还有星比点亮。
⑤霜。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仿佛是北方深秋清晨植物叶面上的一层薄霜。就在板面和栉叶的表面,轻轻附着一层,或淡或重,没有明显边界的物质,也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雾。
说明:
1)板面出现脊、线、星、点、霜等现象的赛鸽(统称为品质标记),有比没有的好;明显、清晰比模糊的好;多比少好。
2)霜或雾是高品质的表现,出现在板面头部或中部,育种极佳;出现板面尾部,竞翔极佳。所以,也有将栉板(栉叶)头部称为育种区;中部称为综合区,尾部称为竞翔区。
3)线的颜色与板面的颜色对于鉴别赛鸽品质意义相通。线的位置出现在不同区域时,其价值不同。最理想的是出现在尾部,对竞翔十分有利。
4)星、点是霜雾现象在板或叶局部位置更集中(缩小范围)的表现。出现在不同区域时,传达的信息不同,其价值低于霜或雾。
5)脊是栉板内部强壮的表现。
(2)栉叶(参见插图5、6)
位于栉板的周围,类似植物的叶片,上下对称。由栉膜头部至尾部,从大到小排列,
有疏散、密集之状:有发达、肥厚、软弱、瘦小之分;与板连接处有紧密结实、松散稀疏之别;大致有尖(锯齿)、圆、长圆三种形状。是鉴别赛鸽优劣的辅助手段。
1,尖(锯齿)形栉叶未端呈尖状,属快速型赛鸽。细密者为中远程赛鸽;粗大者为近距离赛鸽。
2,圆形栉叶外形呈圆状,属一般型赛鸽。远距离时,有优势。
3,长圆形栉叶外形呈长圆状,属耐力型赛鸽。
说明:
1)栉叶外形要匀称规范,排列要整齐有序,上下要对称,与栉板连接处要紧密结实,栉叶要发达肥厚。反之,则不够品位。
2)栉叶颜色最好与栉板通体一色,珍视栉叶挂霜带星或发光的赛鸽。
3)有时只能看到一侧栉叶,另一侧不明显或显得缺少,这是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即经常高飞引起栉膜平面向下偏转形成的现象,可进一步用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0档仔细观察,如投影对称,则无大碍。
(3)栉头
位于栉膜下部(赛鸽嘴角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宽平,栉叶也相对发达肥厚,如板面或栉叶生有霜、雾、线、星等品质标记,则预示其育种能力优秀。所以这部分又称为育种区。
(4)栉尾(参见插图9、10、11、12、13)
位于栉膜上部(赛鸽脑后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窄,最终收缩成细尖状,栉叶也随之收缩。这部分外形变化较多,是鸽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包含了很多赛鸽竞翔的品质信息,所以这部分又称为竞翔区。
①剑尾。尾部笔直而尖细,另有一种蛇矛形。是最理想的尾形,竞翔做种皆宜。
②鼠尾。尾部急收而细长,形如鼠尾,有时还略弯。适于竞翔,速度较快,做种差一些。
③蛇尾。尾部缓收,形如弯曲的蛇尾。有鸽友认为像猫爪挠过一样,有不规则的形状。稳定,适于公棚竞翔,散打则差一些。
④虾尾。尾部较细弯长,形如虾腰。适于竞翔,有一定速度;但不宜做种。
⑤塔尾。尾部钝收,形如宝塔顶部。稳定耐劳,大多为一般鸽。
1)栉尾处的栉叶如稀松漏底,大小不匀,则幼鸽时(2-3条)爱游棚,或训放易飞失,成熟后会好一些。
2)栉尾处的栉叶如出现挂霜现象,则是好种鸽的先兆。
3)栉尾尖处如出现栉脉的线、星、脊现象:
线——好赛鸽
星、脊——好赛鸽,做种遗传性很强
4)栉尾的形状还有多种,一般尖细直的速度快,粗大厚的速度慢,但稳定。
3.用5档观察栉膜的细微特征(有的眼底镜为6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5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观察到的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此时栉膜像一条多节的幼虫,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即栉膜由一极薄的透明物包裹。观察它的细节,能还栉膜的庐山真面目,进一步帮助鸽友修正用刻度20档观察栉膜时的结论,为鉴别赛鸽品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栉干(参见插图l4、l5、16)
此时的栉干已没有任何表面的特征,只剩下栉叶像一串糖葫芦似的灰暗色的投影:
①栉叶排列匀称,由头至尾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有时更像一段草绳,连接紧密,并且在一直线上。大小不匀、侧歪、错开、松散的,品质要打折扣。
②栉叶呈锯齿形的速度比栉叶呈圆形的要快。
③根据栉叶的数量可以大致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
6〜9个——近距离300〜400公里
10〜16个——中距离500〜700公里
17〜22个——远距离lOOO公里以上
说明:
1)根据栉叶的数量判断赛鸽适飞的距离,比较准确,但数量不必太苛求。
2)栉叶只有单侧,即朝上的一侧。这是由于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引起栉膜偏转形成的。只要不是大小不匀、松散漏底的就可以。
(2)栉尾
此时的栉尾尖处,更像是沾有细砂的棒棒糖,在灰黑色细小的筋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即视神经。如用眼底镜黑色刻度O档观察,则更清晰。这就进一步证明,用栉尾部的形状和结构来判别赛鸽竞翔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①栉尾尖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否则品质要大打折扣。
②视神经(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密集的比稀疏的好,多的比少的好,周边颜色明亮的比暗淡的好。如栉叶与栉叶连接处都布满了麻点时,其品质更是超群。
③火柴头形——做种比赛都极其优秀(参见插图17)
④奶瓶刷形——做种胜于比赛(参见插图18)
⑤鹿角形——好赛鸽(参见插图19)
⑥尖圆形——好赛鸽(参见插图20)
⑦细尖形——一般赛鸽(参见插图21)
说明:
1)先观察筋干形状,再看视神经的密度,弯(顶)的,最好不要做种。(参见插图22)
2)栉膜筋干细长的速度快,粗壮的稳定。
4.用O档观察栉膜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有的眼底镜为1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O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像最清晰处,此时可看到肉红色背景上生有粗细不等,深浅不一,疏密错落的血管,而中间有一城楼门洞状的浅黄色亮带,有的亮带边缘镶有黑边(好像括号),黄色亮带中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即“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的多节幼虫"。这比用眼底镜5档观察时,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
这时观察到的栉膜外观和结论,与眼底镜5档观察时一致。不再复述。只是栉干的影像只有上半截,看不到栉头。因物距太近,瞳孔限制了视线范围。此时观察的重点是视网膜以及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
(1)视网膜(参见插图23)
①视网膜的底色及血管应明显清晰,一眼便知。
②视网膜血管的粗细,颜色深浅,分布的多少,对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有辅助作用。
③视网膜血管的网纹分布应尽量均匀。
④视网膜出现黄斑,漏孔都是赛鸽体内有病或遗传造成,应引起注意。
(2)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靶子)(参见插图24)
①左右应留有余地,即栉膜居中(有点像准星缺口的关系)。
栉干把黄带盖满的——定向一般,稳定。
栉干只露一侧——定向不灵敏。
②栉尾与“城楼门洞”顶部留有余地,且这部分背景发白发亮,能看到丝毛状的神经纤维。
说明:
1)视网膜血管链分布密的比稀的好;粗的比细的翔距远;血管颜色黑的多为远程鸽。
2)注意观察栉尾处背景光的亮度与面积,再就是视神经的麻点和纤维。显然,亮度面积大,视神经发达的品质要好。
三.运用栉膜鉴鸽的方法
首先眼底镜的电源,最好由3V直流电源提供,它能保证光源的稳定和亮度,减少误差。为加强映象,应对被观察的赛鸽建立文字档案,以便日后跟踪验证。如能利用微观照相和计算机技术,将栉膜照相存档备案,更利于鸽友之间讨论探索,理解提高。
1.观察栉膜的要点
2.利用栉膜鉴鸽的实践(参见前述相关结论)
1)适飞的天气
根据背景颜色,关键是板面的颜色判断。
2)适飞的距离
根据板形的宽窄、长短,栉叶的形状、数量,视网膜血管链的发达程度,颜色的深浅综合判断。
3)飞行的速度
根据板形的宽窄,尤其栉尾的形状,标记,栉叶与板连接处的结构,视网膜“靶”位情况综合判断。
4)赛鸽的分类(比赛或做种)
根据板面的颜色、宽窄,栉脉、栉叶有无标记,视网膜“靶”位情况,视神经结构、发达的程度综合判断。
5)配对的方法(在赛鸽血统、外形都过关的前提下)
①尽量以栉膜类形相似的配对。板形、颜色要接近,品质标记要明显,“靶”位正确,左、右眼对称,以求复制出品质相同的后代。
②起码有一方是比较全面优秀的,另一方是局部突出优秀的,目的要使后代在某一方面强化或超越父母。例如:要抗恶劣天气,由棕板配偏黄的或偏红的相配;要加快速度,由剑尾或尾部带线的与一般尾形的相配。
③后代栉膜达不到父母水平或与期望相差太远的尽早淘汰。别指望外观一致就是成功,这正是栉膜鉴鸽不同于其它方法鉴鸽能早期预见、并且直观有效的地方。
四.后记
本文根据前人文章和深懂此道的鸽友言传手教,以及身边一些爱好观察栉膜的鸽友,长期共同观察、统计和实践而写成。由于受观察赛鸽的数量和观察赛鸽家族连续性的限制,其结论意在抛砖引玉,深望赐教。应该说好鸽必有好眼,好眼未必是好鸽。用栉膜鉴别赛鸽的方法,是我们开启赛鸽神秘大门的又一把钥匙。
本文由张春山配图。全文如有不尽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韩立军、陈俊亦著:《信鸽视团的种类》——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团——‘板’的类型》——中国赛鸽信息网、《视叶》——中国赛鸽信息网。
荣光著:《读书育鸽札记(八)》——中国赛鸽信息网。
陆之梁著:《鸽眼解析》——赛鸽丛书。
东方欲晓著:《从栉膜迷思中走出》——科学养鸽20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