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光辉赛鸽 |
|
|
信息统计
光辉赛鸽
地 区:江 苏 文章总数:44篇 推荐篇数: 3篇 留言数量: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29 建立时间:2009-1-16
|
作者:明一赛鸽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0-12-26 16:47:02
|
|
一鸽到手,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鉴鸽技法,也各有各的道理和不尽统一。我也不例外,有着自己的一套识鸽方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并非让别人跟着学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不爱动脑筋,听风就是雨,老跟着别人跑,那永远是落伍者。读者如能从以下所述中有所借鉴和启发,发展出更佳和实用的鉴鸽技法,那才是本文所期望的。
一、站姿
(一)如果一羽鸽子站的姿势明显大于45度,大有直立起身子站的样子,多数是能在中短距离赛事上获高位奖的速度鸽;身体呈水平型态站着的,属长距离赛鸽的偏多。
(二)从鸽子的正前面看去,两个翅膀间距太宽的鸽子,翅膀弧度(不含羽条部分)较平;这样形状的翅膀,由翅膀所获得的升力不够,飞翔时不省力,不能持久飞翔,只适合短距离和易飞的赛事。
二、手感
(一)鸽子上手,即刻以手指抵在鸽子胸腹下,用心以手指感觉鸽子心跳频率的快慢和心脏博动力的强弱(大小),感觉心跳频率持续快速、博动声音大而有力的,甚至能感觉到胸腹部血管血液快速流动的,是最好的快速鸽。意识中几乎感觉不到心跳,或者太弱、相对明显慢和平稳的,是长距离鸽;心跳频率高速而博动弱小的,是一般能力的中短距离鸽。而心跳频率平稳但博动较强和有力的,是擅长快速和耐力持久的优秀长距离鸽。
用这种方法鉴别鸽子,必须上手即进行,几分钟后等被握鸽心态平稳下来,再感觉就不准了。初始手指感觉不够灵敏,可以把耳朵贴到鸽背上测听。
(二)以手指按压被握鸽子的胸肌,在最基本的“偏硬、适中和较软”等三个感觉中,它们分别属于短(500km内)、中(700km)及长(1000km)距离的鸽子。
(三)鸽子的重量跟其所适应的赛距有关,也跟活条、死棚、是否一直参赛等不同的饲养状况有关,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全凭鸽主适情调整和掌握,是一种能够人为控制的可变化的浮动指标;只要不是用于参赛,它不属于鉴鸽标准的范畴,一般不以此来衡量一羽鸽子的好坏。
(四)鸽子上手被握的体型感觉只有平顺、趴卧和架膀(耸起双膀,缩回脑袋,初始上手握着不方便;这里所说的架膀与通常所描述的肱骨较长、拍翅频率不快的型态不同,它实际是一种不多见的力量型快速鸽,不能统统误以为是一种生理缺陷)三种型态。
1.架膀鸽的双翅筋肉极为强劲,具有超强的爆发力,能在其极限赛距内高速飞行,常常是中短距离赛的王者。
2.平顺型的较常见,属于“中性”体型,双翅在手中也能保持自然紧抱身体的原有姿态,是崇尚“手感”舒适的最佳类型,适应赛距也较广。
3.趴卧型的鸽子一上手就头、躯干和尾巴向下弯,双翅与架膀型的鸽子相反,不是向上提,而往下垂。
如果把鸽子的体型夸张地比喻成我们所熟悉的能在空中滑飞的器具,趴卧型鸽是一个在空中按正确方法(凹面朝下)掷出的“飞碟”,平顺型鸽是个被掷出去的“铁饼”(上下两面凸),架膀型鸽是按错误方法(凹面朝上)掷出去的“飞碟”;哪一种能滑飞的最远可想而知。由此比较可以知道,趴卧型鸽是唯一一种能由体型获得一定升力的、飞行最轻巧和省力的体型鸽。这种体型相对比较适合飞较长距离和难飞的赛事,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飞长距离,中短程赛距的优秀鸽中也能见到这类体型。
(五)好的鸽子会长有一身贴身和柔软的羽毛,羽毛的质感可以从柔软、紧薄和粗细等三个方面去审视;防蚀能力从油、粉两种性质上去区别。从道理上讲,蓬松就不会有紧薄的感觉;纹理较粗的,肯定会缺乏柔软和弹性的质感;羽毛的防蚀性质,不是油质就是粉质。简单一点,不易看出羽毛叠压边缘,通体羽毛紧抱融成一体的称为紧;手感光滑、流畅如丝的称为细;羽色偏暗(脏)的为油质羽毛,羽色亮丽、羽粉多的是粉质羽毛。
用于短距离赛的鸽子,对羽毛的要求用不着如此苛刻;当持久力决定一项比赛的胜负时,例如中、长距离或比较难飞的赛事,才会显现出优质羽毛的明显优势。
(六)我喜欢主羽从第三根就开始有缝隙,并且羽面排列成“百叶窗”状,越往上缝隙越大的翅膀,这是一种典型的“快条”;羽翅过宽(指单根羽条的横面)的构不成这样的形态。最好的主羽羽条是底部宽、端部窄。底、端宽度变化不大的,即便是很窄的羽条,也不是最理想的羽条;这样的羽条,从力学角度去说,拍翅时端部承受的压力偏大,变形太大更容易折断。
话得说回来,虽然主羽羽条没有缝隙或者缝隙不大的鸽子拍翅频率快不过缝隙大的,但有这种羽条的鸽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的拍翅效率是最高的,只要有很好的气力,在一定赛距内,照样可以赢(譬如詹森鸽子的翅膀,这种类型的就较多)。总之,鸽子不完全是仅凭翅膀在飞;再说,比赛日也不是就一种天气,就是再完美的翅膀,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天气。
(七)我认为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主羽长于副羽的鸽子各有用处,这就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句话:同样的距离,主羽长的可以少拍几下翅膀,对节省体力有好处;主羽短的当然要多拍几下翅膀,由此比前者会飞得更快,不过体力是要消耗的更多一些。
无数事例证明,鸽子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要“适中”为佳的,为此,我选择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差异不大的鸽子。这样,无论哪种赛距或赛况我都不怕。
(八)一般人看鸽子的翅膀时,只注意翅膀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不太注意翅下羽毛的形态和结构。其实翅下另有6排羽毛,要求以排列整齐、叠压紧密和在主、副羽连接处无“V”型开口为佳。其中最后第6排羽毛在第5排羽毛的后面,一般都比第5排的短很多,不用嘴吹开第5排羽毛是看不到的,最好的第6排羽毛几乎等长于第5排羽毛。达到这个标准的翅膀升力较佳,飞起来更省力。不过,对于短距离赛事,力量决定胜负,省不省力是次要的,所以对它们的翅膀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
由于快速鸽的翅下羽毛多很杂乱,长距离鸽的翅下羽毛常比较整齐,通常,借以上这些特征也可以依此判断一羽鸽子是适飞短距离赛事的还是长距离赛事。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羽速度鸽也拥有良好的翅下羽毛,那是最好不过。另外,翅下羽毛是否与主羽紧贴,与该鸽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与该鸽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有关。出赛前,观察翅下羽毛的形态,对准确判断赛鸽是否处于高峰期会有帮助。
(九)鸽子有速度型和耐力型之分,这实际是看鸽子的肌肉爆发力或持久力哪个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判断一个鸽子属于哪个类型的方法很简单:把食指和中指托在鸽子一侧翅膀(肩部)下面,在拉开翅膀察看前先往上抬一、或者几下,爆发力好的速度型鸽子不用诱导就会用力下压翅膀抵御你的手指力;耐力型鸽这种抵御力就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再诱导(反复上抬翅膀)也没用。
好的快速鸽,尤其是正统的詹森系鸽子,拉开翅膀可以逐渐感觉和看到整个翅膀在一阵阵、越来越快的抖动;最好的快速鸽,不用打开翅膀,上手就有这种震颤的感觉;遇上这样百里挑几的精品,再看其它条件是否好坏都是多余的。由此你得相信:“高手看鸽,上手瞬间就知好坏”之说并非夸大。
三、骨骼
(一)对骨骼的要求,速度赛和耐力赛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人们对速度赛所使用鸽的骨骼要求太高。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力量决定一切的赛事中(力量由血统所具有的好品质所产生),正常赛况下,什么体型、骨骼、肌肉、翅膀等的优越条件都微不足道,倒是需要一定耐力的长距离赛,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才显得很重要,包括骨骼。
长距离耐力赛的鸽子,骨骼要求质地坚韧和轻薄。好的鉴鸽家,可以用手“称”出一羽鸽子骨骼的轻重来。这句话听似天方夜谭,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玄机。摸惯了优秀赛鸽的手,对不同品质鸽子的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同样大小的鸽子,在肌肉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却显得有些沉重,那就是因为骨骼(架)过于重了的原故。
鸟类为了飞行中减轻体重的需要,全身的骨骼内部差不多都是孔洞形状的,鸽子骨骼孔壁的厚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品系”的不同是会有些优劣差别的。孔壁薄而坚韧当然是最佳的,因为过重要多消耗些体力,那会缩短持续飞行的距离;当然,太轻了,高速飞行时变形过大压迫内脏,会因为器官功能受阻,感觉不舒服而减缓飞速。
(二)鸽子的飞行动能来自肌肉,肌肉的发达与否决定飞速的快慢。因此,速度鸽的龙骨形状会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这更便于在胸肌上多附着些肌肉;耐力鸽的龙骨形状走势相对则比较平缓,龙骨前部没有那种“顶手”的感觉。我如果要参加纯粹的速度赛,就会选择那种龙骨前端低、有“顶手”感觉的鸽子做为选手鸽,龙骨前端“深”、阻力大的说法在速度赛上不适用。反之,长程赛时,我决不会使用这种类型的鸽子,因为它们的气力飞不了那么远。既使能飞回来,最快也得第二天(飞不动了,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上)。
(三)鸽子的胴体形状是由骨架结构形状所决定的,能够适应多种赛况的胴体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深龙骨(手感为‘高龙骨’)的或浅龙骨(手感为‘低龙骨’)的胴体,依此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特殊赛况。当鸽子的身体素质达到最佳,胸部肌肉非常丰满、充盈成“条”状时,才会感觉出龙骨“凹进”,成为理想的、很不容易达到的“苹果”型。而这种型态,深龙骨的鸽子几乎是达不到的。不过,是“鸽”都有用途,各种类型的骨骼和胴体都有其所短,也各有其所长,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标准。所以,无论面对哪种骨骼和胴体的鸽子,我都一视同仁,不视其为缺点,区别在于使用的赛事或地方不同。
(四)我对耻骨与龙骨间的间距要求不是太严格,由我所担当过的全国十几届优胜鸽品评赛裁判的资历和感受所知,无论是哪个距离上的高位获奖鸽,耻骨与龙骨间距长或短的都有,没有可遵循的规律。由此我对这个并不在意,倒是对其是否“上收”很在意,只要耻骨下吊,也就是耻骨末端越过龙骨形态的延长线,立马淘汰;近交出的鸽子则另说。其实,耻骨与龙骨间距的长短和排列形状是天生的,耻骨的松(开)、紧(合),则是由体质的好坏所决定的。
对手感的一些要求固然是从赛绩鸽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但并不绝对,选鸽时,不能因为对某些地方不满意就淘杀掉。一个鸽子能飞得很好,总有它的道理,有个把缺陷其实也无所谓,那叫“缺陷美”!不然的话,会错杀很多不该杀的鸽子。经常摸海尔曼 .比弗丹鸽子的人,再摸其它的就感觉不是“鸽子”了;可这并不意味着比弗丹的鸽子就一定能飞赢所有其他人的鸽子?谁也不敢这么说!
四、眼睛
(一)眼神
鉴鸽是否需要看眼睛,一直都是鸽界争议较多的话题,而且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以我的观点和看法,没有必要把眼睛看得过于神秘和特别重要,但也不可置至不理,注意看那么几点就行了。理由很简单,眼睛的功能就是看东西的,差别只在视力的强弱和所能适应的视觉环境上;那种把鸽眼分得细得不能再细、讲究的不能再讲究的做法太累人,也未必都正确。不信,你抓几种不同速度的鸟类研究一下它们的眼睛,只要你不是太笨,定能大彻大悟,简化自己的看眼技巧和观察部位。
鸽子的眼睛可以简化着看,掌握鸽眼要具备前述那些生理功能,再加上项眼睛的“神气”,也就是野生鸟固有的那种精气四溢的“眼神”,已经完全够用了。换句话说,照着鸟眼的特质挑鸽子,能以非常高的准确率把最优秀的鸽子挑出来。我认为这才是鉴定鸽眼的“精髓”,这也是所有鉴鸽法中最可靠的方法。
以“眼神”鉴鸽的目的,在于揣摩鸽子内在的灵智,或者叫“智商”;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掌握了如何调整、训练鸽子的正确方法以后,决定胜负的,是看谁的鸽子能找到最直的回归路线。就这方面来说,当然是聪明些的鸽子会占先。而确定一羽鸽子聪明与否,目前也只能从眼睛上窥测出来。
“眼神”的好与坏是天生遗传来的,在“鸽眼配”的所有理论中,很少有“眼神”这个词;如果你的棚中没有这种特质的鸽子,你也别指望靠择配产生出来,获取的路只有一条──引进、挑选,尔后才会有遗传。
“眼神配”是“鸽眼配”中最高的境界,因为“它”不比眼睛里其它的部位那么“直观”;象“眼房水”一样,对相当多的人来说是“视而不见”,不经指点是难以看出来的。对精于此道的鉴鸽高手来言,甚至可以从照片上进行选择,可惜这几乎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技法;也就是他看到了,却不易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或者传授给你,既使手把手的传授,亦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学会和熟练掌握的。
鸽子的“眼神”也分好多种,不一定看似聪明的就是好的,只要鸽子眼神能够表现出“专注”的神态就已经不错。学习“看透”鸽子眼神的技法最好从鸟眼上开始,譬如可以从“画眉”鸟开始;“画眉”哪儿都有,容易搞到,它也是比较好的参考样板。不能从自己棚中鸽子里下手,因为你不知道看的“标准”是什么,也看不准。等你花一定时间看懂了点“画眉”的“眼睛语言”后,再比着这个标准去棚里挑鸽子,你会发现:棚里原来没有多少精品。仅凭眼砂漂亮是没有用的,既使有再漂亮的眼砂,而没有神韵,那也是死水一潭,不可能会是羽好鸽子。
除了“眼神”以外,我对眼睛的要求,也只是保留了“在视力的强弱和所能适应的视觉环境上”的那些部分,这主要指眼房水、眼砂、眼志和瞳孔;而且也不是每羽都看,如果第一关“眼神”就不吸引我,再看其它的又有何用?
(二)眼房水
眼房水的好坏对鸽子的视力和环境适应性起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决定飞翔速度快慢的作用。我们常说的眼睛要求“干、老、油、亮”等四个标准,实质都是眼房水在起作用。不“干”的眼睛,那是父母鸽的眼睛配错了,这样眼睛的鸽子飞不了多长时间;不“老”的眼睛,要么它没有参加过任何赛事,要么它的眼房水成色欠佳;缺“油”的眼睛,是眼房水的成份太单一,这对不同赛况的适应性会差些;少“亮”的眼睛,是眼房水晦涩、“浑浊”,这种鸽眼的视力不够强。
眼房水的识别技法出自我国的四川,国外绝对没有;既使在河南,可能也就我一个人懂这一门。在赛鸽领域,这种技法可称为中华民族赛鸽文化的瑰宝;产出的起因,应该与山区赛鸽定向艰难,对眼睛的要求比较特殊的缘故。
(三)瞳孔
1、瞳孔的大与小 在多数人的认识中,鸽眼瞳孔应该越小越好,我不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瞳孔是光线和景物进入眼睛的窗口,瞳孔放大时肯定比瞳孔缩小时进入的光线和景物面多些;鸽子飞行中进入鸽眼视觉的景象面越多,对其在高速飞行中的安全性就越有保障。不信可以做个试验,我们把眼睛眯缝起来看东西,有些东西就肯定看不到或看不清楚。鸽子也是一样,睁大“眼睛”(实际是睁大瞳孔)才能看得更远和更清楚,由此才能做到尽早发现天敌或者避免撞电线。
正常的鸽眼,只要它的晶状体不老化,瞳孔的括约肌和扩大肌功能正常,都是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视觉远近的需要来放大及缩小瞳孔。因此,只要它不感觉刺眼,瞳孔会保持一定大的范围。只有鸽子感觉光线有些刺眼时(长时间如此,会加快眼睛疲劳),才会缩小瞳孔,以减少光线的进入。我们都知道“眼弱”的怕光,“眼强”的不怕光;眼力“强”的表现形式就是瞳孔不怎么缩小,眼力“弱”的必然要缩小瞳孔,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依这个道理来说,很容易说明眼力强的(大瞳孔)比眼力弱的(小瞳孔)眼睛视野更好。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优秀赛鸽中不乏大瞳孔的例证,例如照片1、2(《赛鸽天地》杂志2003年第一期的彩页),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大瞳孔鸽子的赛绩摆在那儿,不能随便说它们是劣等鸽子吧?
同等视觉环境下,影响瞳孔变大或缩小、决定有多少光线是否进入眼睛的主要因素是眼房水的浓度(当然,也不否认眼底“油滴”的作用,只是那个看不到)。眼房水浓度浅的,起不到多少“滤光”作用,光线会进得多,瞳孔就会自动缩小来弥补这个“缺陷”,这样瞳孔就变得小些(例如照片5和6的眼房水浓度很淡,瞳孔就缩得较小);眼房水浓度深的,一部分光线被阻挡了,瞳孔不必缩小,可以保持较大的瞳孔(照片1至4的眼房水浓度较深,瞳孔不缩小,看着很大---请参阅[赛鸽天地网]的‘眼睛与喉咙’栏目)。
由此可以说,鸽子瞳孔的大小不是什么很重要的问题,倒是瞳孔的另一个特性──即收扩度大小,也就是收扩变化范围更重要些。经对飞速不同的鸟类眼睛瞳孔的观察发现,飞速的快慢与瞳孔的收扩变化范围和收扩频率之间确有一定的规律,高速鸟的瞳孔收扩范围较大、频率较快,低速鸟的瞳孔几乎不收缩,眼睛呆板的很。这里的道理很容易理解。鸟在空中飞行时,由远视变为近视,再由近视转为远视时,瞳孔收扩的过程需要能很迅速的完成;如果不能这样,因速度较高,是很容易撞在不易看清的障碍物(如电线)上的。飞速慢的鸟瞳孔收扩变化不大不要紧,它们飞速很低呀,既使障碍物临近时才发现,再避让也来得及。
借鉴鸟类的“飞速快慢与瞳孔收扩范围、频率有关”的规律,从赛鸽的适飞能力出发,我在看鸽眼时,对高速鸽的瞳孔收扩功能要求会高些,而对长程鸽的瞳孔收扩功能则可略放低些。对高速鸽的瞳孔收扩功能不只看“改变光线时瞳孔收扩范围的大小”,那太平常了,任何一羽鸽子都会有此反应;我认为在不改变光线的前提下,瞳孔仍能够象鸟眼一样在不停的、较大范围的收扩,这才是高速鸽中的精品。
2、瞳孔的扁与圆 有的人要求鸽眼的瞳孔越圆越好,我觉得这个标准对于鸽子来说是太牵强了,这是拿人眼的标准来衡量鸽子。人的两只眼睛都长在脸的前面,看东西是从正面直着看,这样瞳孔形状当然就是圆的。非肉食类的鸟类,包括鸽子等则不同,它们的眼睛长在脑袋的两侧,稍向前翻一点,这样视野较大,对其生存有利。也是由于它们的眼睛基本是对着长的,向前看景物时,实际是需要斜着眼睛看。斜眼时,瞳孔向前移动,挤压前部的眼砂,拉伸后部的眼砂;这样看的时间长了,瞳孔就会由正圆形变成椭圆形(见照片9和10),瞳孔位置也不在眼睛中央,而向前下方偏移(见照片7和8)。
这个解释是否站得住脚,看一看雏鸽的眼睛就知道了,雏鸽的眼睛刚睁开时都是正圆形的,约10天大时,右眼就开始变扁了,尔后等它们飞一段时间你再看:扁的程度会更大一些。从小关死棚的鸽子,瞳孔变形的程度很微小,其中左眼始终保持初生时的正圆形,右眼只变得略有一点椭圆。
严格来说,每羽鸽子的瞳孔形状都会有些差异,这跟它们眼睛在脑袋上所长的位置不同有关。眼睛前翻角度多点的,瞳孔变形会小一些;眼睛前翻角度不多,双眼甚至完全对着长的,瞳孔变形就会更大一些。另外,如前所述,绝大多数鸽子左右眼瞳孔的形状也有差异,表现在左眼瞳孔稍圆些,右眼瞳孔较扁些。这可以理解为鸽子用右眼向前看的时间比左眼多些。如果想从鸽眼中看出或研究出点什么东西,比如这羽鸽子的赛历,那就看右眼,因为右眼变化最大(譬如‘磁线’出现在右眼的概率要多些,并且多是在眼圈的后半部分);若要推测它的遗传情况,要看左眼,因为左眼变化不大,有助于对遗传判断的准确性。
纵上所述,瞳孔的大与小、扁与圆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优和劣,是否优或劣,应该视每个鸽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个人喜好则是另一回事。可信和能够实现的一点是,依瞳孔在鸽头上长的位置和变形程度,再结合眼眼睛上的一些其它“印记”特征,鉴眼高手是完全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手中的鸽子是否飞过,以及翔历的多少或难、易程度。
(四)眼志
我对眼志的要求是因鸽而论的,作为赛鸽我基本忽视它,作为种鸽我才要真正留意它。留意它不代表我刻意要求它,因为眼睛上的好些东西严格来说可比性很差,它们所适应或者叫成名的赛况差异也很大,没有绝对可以横着对比的条件。譬如我们翻开任何一本鸽刊杂志,那上边应该都是些获奖鸽或者名鸽,就眼睛上看,什么样眼色、砂型、眼志、瞳孔的都有;就遗传角度去探讨它还可以,但如果硬坚持说某种特征的眼睛就一定比另一种特征的眼睛好,证据不充分,立脚点也不对。所以,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鸽眼(有些甚至是有明显缺陷的)照片为证,一般情况下,作为赛鸽用途时,即便有某些所谓的“不足”,也大可不必太讲究眼睛,毕竟鸽子不是靠眼睛在飞。当真作为种鸽使用时,从考察血统和遗传情况的角度去考虑,再挑一挑眼睛倒是必要的。
眼志也是如此,它其实就是一块多少有些“色彩”或“记号”的皮肉,不可能对信鸽的定向、导航起什么神秘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给予证明,全都是猜想),它只是视觉器官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这一圈显示色彩丰富、宽厚、扎实,会对视觉需要和抗视力疲劳更有利些,仅此而已。所以,研究、注重眼志的要求,实际主要是对长程鸽而言的。
眼志的可塑性较大,稍不留神、配合不当,就会作出“不合格”的眼志来。不合格的标志是色彩极淡、单一和厚度变薄,宽、窄不是太重要。首代不合格的眼志对它的竞翔能力影响还不大,用它作种再次“杂交”继续作出来的“不合格”眼志,那才没什么用途。这就是我对作为赛鸽使用时不太注重眼志的理由。但作为种鸽使用时,我需要一方的眼志应该是合格的“产品”,“合格”的眼志间接表明了该鸽在遗传方面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遗传力。
所谓“合格”的种鸽眼志,一般的规律是:耐力鸽眼志除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外,同底砂一样,还应有很强的颗粒感和多彩、漂亮的金属色;速度鸽眼志色彩允许单一,也可以缺乏颗粒感,但必须有适当的厚度和宽度(见照片提示)。速度鸽的眼志缺乏宽度时,在瞳孔收缩、变化,拉动整个虹膜移动时,容易引起疲劳。
(六)眼砂
眼砂由眼中的毛细血管所组成,是供给鸽眼营养的管道,它有粗、细、厚、薄和不同的形状及色彩上的差异,这些不同的性状是由地区差异和人为培育因素所造成的。鸟类不是这样,任何一种野生的鸟,它们的眼砂都只是一个模式和比较单一的色彩,你分不出子丑寅卯来,也不存在所谓优劣的差别;不同品种之间才会存在差异,这是“血统”遗传的结果。
信鸽则不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受地形、地貌、气候和人为设定的差异较大的赛距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产生了许多个“亚种”,自然它们眼睛的差异也就变得很大,特别是眼砂;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才由此产生了以“眼”鉴鸽的方法。如果信鸽之间没有交流,也只在平原地区进行一个距离的赛事,长此下去后,眼砂的差别会逐渐缩小,相信再看鸽眼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对待任何一种技法,我们不能因为不明白就完全否定它,但也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东西,更不能钻牛角尖以点盖全;对眼砂的鉴别技法亦应如此。
回到对眼砂的实质性探讨上来。眼砂的粗细对供血环境肯定是有所差异的,粗的比细的供血量大,这意味着粗砂更适合高速鸽的眼睛;眼砂的色彩与血液的含氧量成份有关,也意味着眼砂色彩鲜艳的适于高速鸽;眼砂的结构形状(与血统、速度有关),以及布局、间隙(飞行中,在瞳孔长时间高频率的快速收扩下,眼砂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不易造成眼肌疲劳)和厚薄(薄砂利于眼砂的快速收扩运动)等,同样也与适飞不同的距离或赛况有关。比如胡本、詹森、詹吉、凡龙、桑杰士、戈马利、林波尔等的鸽子以速度见长,它们的眼砂要么面砂稀薄,要么间隙较大,并有色彩较鲜的特点;杨阿腾、凡布利安娜、古柏和西佛.托依系的鸽子擅长远距离,以及中长距离的马克.罗森斯和约瑟夫.斯塔尔的“计算机”系,这类鸽子眼睛表现的是色彩偏深、眼砂显厚和满砂堆集无间隙等特点。
所有这些“可见”的特征,只是一种概率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不同能力鸽子的眼砂必须得依着这个“规律”才行。实践证明,高速鸽中也有长了耐力型鸽眼的,耐力型鸽中也长有高速鸽眼的,不能说违反上述“规律”的鸽子就不中用,只能说这种“换位”不太利于它们全部发挥自身应有的特质。
如果一羽鸽子的眼砂不具备其应有的“特征”,可以认为它不是该鸽系中的品牌或主流血系,但并不意味它就不能飞,只是说它的竞翔特性会有些改变。另外,鉴眼高手们已经从实践中得知:真正的品系鸽,其眼砂结构、色彩也是其特定模式的;由此从眼砂中也可以鉴别出血统的纯正与否,只不过这需要丰富的见识和经验。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