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培养一种品系艰辛而漫长,但仍然有许多人要跻身进来,想品尝作育的喜悦和成功的慰藉。没有谁不想培育一支伟大的鸽系,没有谁不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个鸽族。
既是品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特征。快,远,还是稳,应各有擅长。无论在正常天候中,还是在特殊环境里,品系都应该表现出其特别的品质性能,而且还应是整体良好的表现。如果偶然的昙花一现,或者少数局部的发挥,就不能算作品系。
有的时候我不禁想,假如自己没有做育的天赋,也不能够饱受时间淘炼的煎熬.不培育,只拿来,只比赛,也不乏是一条明鉴之路。赛鸽之所以让人乐此不疲,就是在于享受翔与竞的过程。平日里,双目凝望着爱鸽,在拂晓的掩映里搏击长空而去,又在夕阳余晖的柔光中盘旋振翅落回,让人惬意难忘。比赛时,夹膀飞返踏房时,那种威仪和凛然,才最是激动不已地时刻。
如果强迫每个人都育出超凡的种系,而成为育种家,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欧洲的赛鸽强豪大多是农民出身。广袤的庄园,完全机械化而结余出充足的时间,以及一个家族几代人,对赛鸽不懈的努力和专注培养,才能够成就于世。这种根基和底蕴,与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赛制、投入是分不开的。急功近利的模仿,只会遭遇失败。
虽然近几年,我国鸽界已显现出了“职业杀手”强力垄断的趋势,但执迷赛鸽运动最广泛的阶层,还是工薪一族。对于养鸽仅作为一种业余爱来好展开,很少有人靠养鸽去接济生活。许多成功人士大手笔的买进种鸽,甚至买断一个家族,然后高薪聘请金牌教练,为的也是厮杀于战场。很少有耐住寂寞坚持培育品系的人,很多人都在高声呼喊要培育自己的品种,可真正付诸实践的又有几人。而即使培育出品系,输出又能和我们的引入成正比吗。任何一项事业,都是从建立、发展走向成熟,再由成熟不断地完善。我们必须知道缓慢地过程,是事物发展不可避免的环节。
我并不是说面对巨大的挑战,就要知难而退。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必须仔细剖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刻意抬高自己的目标,结果会是懊悔而告终。相反,把有限的经历和财力用在选购少量的种鸽和培养精良的赛鸽上,可能更容易的金榜题名。有时候,简单有效的过程,更利于成功,也最能享受赛鸽带来的乐趣。
赛鸽这项运动很深奥,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但如果你真正做到专注一点,取精用弘,用平和的心态简单化操作,成功其实并不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