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知道的候鸟都是春天由南方飞到北方产卵繁殖后代,那么它们的后代从北方长大,它们第一次由北方飞回南方,第一,它们是怎么知道必须要飞回南方,第二,它们是怎么认路的。尤其有的候鸟迁徙的路线长达几千公里。
带着这些疑问,我看了一部分书。一般认为,鸟类迁移的路径是遗传而来,尤其一些鸟种的亚成鸟,第一次迁移时,在没有亲鸟带领仍可顺利到达渡冬地,由此可以说明遗传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鸟类的迁移是经由学习而来的,亚成鸟跟随亲鸟迁移而习得迁移路径。
单说第一种情况,“尤其一些鸟种的亚成鸟,第一次迁移时,在没有亲鸟带领下仍可顺利到达渡冬地。”这说明遗传太强大了。遗传都把生活习性和迁徙的路线图刻在基因里,遗传给后代。
因为我是一个喜欢鸽子的人,鸽子属于鸟类,那么鸽子的基因有没有这么强大呢?假如用一些种鸽,每年都放飞同一个地点,比如五百公里,每年放飞多次。多次快速归巢的鸽子出子代,子代再经历如此训练,挑选多次快速归巢的子代,再往下做子代。如此重复十代,那么第十一代的子代,不经过训放,在它们祖祖辈辈放飞的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放飞,它们能不能快速归巢呢?祖辈对这一路线的适应基因,能不能遗传给它们的子代?
这个估计没人试验过,不过我觉得,如果一路鸽子多代都在春秋季飞同一路线,子代再飞这一路线应该会适应性比较强。
现在打公棚的鸽友,不是好多人都是到一个公棚拍高位成绩鸽,然后让这些高位成绩鸽互配出子代,把子代再交到这个公棚,原因可能就是这个吧。
鸽子是很神秘的东西!怪不得被称为中国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说,踩上鸽子粪,一辈子也擦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