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居住位置的关系(居住于本市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中间),或许是全国各地鸽友的信任,周转鸽子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盛夏的一天,接到南方某市鸽友的电话,周转4羽鸽子到本省北方的某个地市。由于车次的原因需要次日转往,习惯地把鸽子从纸箱中取出放入较大的笼子添喂食水,出于关心守在笼子旁边观看进食情况,原本无意的习惯动作却解开了始终困扰多年的迷惑。
已是提前告知鸽友目前的情况,也是鸽友的信任,主动说出了4羽成鸽的来历,两只墨雨点是属于“老国血”的李鸟配汪系的产物,另外两只灰色的体形健美的鸽子是比国的国家赛冠军之后。由于放入的笼子是属于交送公棚,专门用于幼鸽断奶的笼子,较为宽阔的空间,鸽子可以有比较舒适的居住场所,看到了较之以前幼鸽不一样的场景:本来由于天气的原因(高温闷热),或是时间的关系,鸽子已是又渴又饿,但是在同时放入的时候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情景。两只灰色的鸽子直奔食槽尽情享受过后,大口的饮水完毕便在那惬意的啄着羽毛。而另外两只“老国血”却在放入的时候直接趴挂在笼子的一侧的网子上面,蝙蝠般的挂在那里(不是倒挂是正挂),直到灰色的鸽子吃喝完毕,感觉我也走远的时候(其实我是躲在一角观望),才警觉地落下,又观望了许久才快速的喝了点水,然后马上又趴挂于笼子的一角,对于食槽内的美食直接不屑一顾。
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反复琢磨,想想以前“国血”盛行的时代,500公里比赛不管刮风下雨就没有担心过,700公里大部分按时回归,1000公里也未曾落后,其间也出现过间隔几日有时候是半月甚至几月回归的鸽子。那时候多(猎)天敌多,竟也能够全身而返,现如今决然没有了猎的威胁,就连天敌也被食物链的断接,数量急剧减少。但是能够隔夜甚至多日野外生存并且回归的少之又少,原来……不是环境的恶化、不是人为的因素、不是赛制的区别、不是……归根究底是鸽系的脆弱。不可否认如今一味追求速度的同时,却忽略了培养鸽子于大自然中生存的本领,所谓物极必反!
或许一部分能够执着地延续国血之人,在享受赛鸽乐趣的同时,也在暗自窃喜那些蜂拥而入的洋炮的沉浮;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体会东西方文化汇集交流的喜悦,君不见诸多老将的名声鹊起?超远程能行近距离也会是佼佼者!也不知有多少人在经历了多少短距离的失败之后想到了什么?就像炒菜,有多少传统名菜被延续?有多少淡出记载的被挖掘?这些都是民族的瑰宝,华夏子孙定当有一个好的传承。
无论何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