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个话题有人会感觉最多的是偶然,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绝对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象,只是出于脸面出于内心最底层的那丝尊严,不去说、不方便说、不能够说而已。其实养鸽赛鸽来不得半点虚假,更多的应该去面对、去剖析、去领会,能够发现问题只是探索的第一步,找到解决的办法才能突破作育的瓶颈。
鸽子之所以能回归旧巢,靠的是与生俱来的恋巢性,靠的是顽强的回归欲望,靠的是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固定磁场。而一只远道而来的鸽子到了他乡,一切都是陌生的都是空白的,原有的磁场不复存在现有的磁场又不稳定,更别说情绪、温度湿度内外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一般引进的鸽子都属于鸽友喜欢或是没有的鸽系,稍作调整或是不经过调整就仓促作育,是很多鸽友都存在的弊病。如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作育出的幼鸽很难适应本地的气候和环境,即便照应得很好做出很健康,也无法达到父母的原有品质,所以说引进的鸽子子代少有发挥大多来自于此。相对于孙代情况就会大大改观,原因很简单就是适应的问题,这个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当然也有直接发挥的例子,但是数量来讲比例仍是微乎其微,当然这个与鸽子本身的品质高低有直接关系,相对于大多数新引进的鸽子来讲,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的的确确存在。
拿竞翔来讲,每次都会有鸽子流落他乡,追寻路线的话几乎没有多少会偏离赛线,也就是说固定的磁场是鸽子由异地回归的一条直线的其中一个点。那么一对成年的鸽子来到异地,抱雏到幼鸽能够参加竞翔大约一年的时间,其实能够完全适应异地的环境也差不多如此,这样也就不难解释子代少有发挥的情况了。那么既然是引进的鸽子,不管是因为鸽子本身还是购鸽的款项,这些都约束着鸽友的对于鸽子去留的态度,很多的是无奈,甚至是鸡肋般的去之可惜,大多就沦为了保姆。等到偶然的一次作育或是转让甚至是赠送给本地的鸽友之后,就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当然这些与鸽主本身的想法是分不开的,其实多给鸽子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实处就变得很难,与其说是心态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对于鸽子的不了解所致。
人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其实就是摆脱地球引力能力的体现,鸽子同样如此。一只球队如果是客场还要去提前适应场地适应气候,力图在陌生的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球队的整体技术水平。那么鸽子也是如此,特别是很多国外的鸽子,不属于一个洲甚至不属于一个半球的情况下,想能够有好的发挥谈何容易?只有在完全适应之后,鸽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体内的优秀基因,这真的需要时间,当然这些是建立在本身优异的基础上,如果个体本来就不是很好甚至是很差,那么即使这些客观因素都得以改善也不见得会有发挥。赛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上所述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种、养、训、赛缺一不可,只有相对的完善整个体系的结构,才能获取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