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常常为了保护自己的缘故,和许多物体外貌相似,如绿叶、枯叶、枯枝、地衣、花朵、荆棘、鸟粪等,甚至很像其他昆虫。此类相似,往往惟妙惟肖,不仅限于颜色和外形,有时连动作别无二致。尺蠖在它所生活的树上直立不动,又如枯枝一般,是很常见的例子。不过,模仿鸟类粪便那样的昆虫是比较少见的。
这些昆虫的原来状态和它们屡屡探访的处所中的一种普通物体无疑是有一些约略的和偶然的类似性。试想,昆虫的体形和颜色那么复杂,周围物体的数量那么众多,“拟态”的发生似乎并不容易。需要解释的是,拟态(Mimicry)是指在演化生物学里,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特征,以混淆另一方(如掠食者)的认知,进而远离或靠近拟态物种。这种现象在许多动物的行为中很常见,已知从昆虫、鱼类、两栖类到植物甚至是真菌都有纪录显示这些生物已懂得使用拟态。
上面说到的约略的类似性,对于起初的开端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那些较大的和较高等的动物,没有能和一种特殊的物体相像,以做保护之用,只是与周围的表面相类似,而且主要是在颜色方面。假设一种昆虫,原来偶然有些和枯叶枯枝相似,而这种昆虫在多方面起了轻微的变异,这一切变异,有能使得这昆虫更像这枯叶枯枝的,因而有利于避开敌害,也就会被保存下来,至于其他变异就会被忽略以致最终消失。或者如果那些变异,使这昆虫更不像那个所模仿的,也肯定消失了。
彼此之间相像的问题,我们不能用不稳定变异来解释,而要用自然选择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