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常用“飞禽走兽”来形容鸟类和兽类,大家对此也都习以为常。不过,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说法就有欠严谨了。在鸟类动物中,我们熟知的鸵鸟、鸸鹋、企鹅等就不具备飞行能力;同样也有一些兽类不会走,比如海洋中生活的鲸类和海豚等。最为奇特的当属蝙蝠,它不但不会像一般陆栖兽类那样在地上行走,反而却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一共有900多种。
虽然蝙蝠也有翅膀,但是却远没有鸟类翅膀那样完善。首先蝙蝠的翅膀其实就是身体上粘上的薄膜,不能像鸟类由羽毛构成的翅膀那样侧面可以形成一个飞机机翼的形状。或者这样说,人类利用仿生学制造飞机机翼的时候,仿的是鸟类的翅膀,而不是蝙蝠的翅膀。再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蝙蝠翅膀的发展,大概只是为了由此树滑翔到彼树,以逃避天敌或避免跌落。如果真能够像鸟类那样展翅高飞的话,它便不能再恢复可以效力低空的滑翔飞行能力,这与它进化的初始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就是蝙蝠也很可能和鸟类中的鸵鸟、鸸鹋、企鹅等一样,因为不使用的缘故,翅膀越来越小甚至完全失去。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必须先在陆地上仅依靠它们的后腿获得迅速奔走的能力,以具有与鸟类和陆栖动物的竞争。可是蝙蝠似乎特别不适应这种变化,所以保持了现在这样一种折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