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如何作育近亲鸽》,关于选留的问题感觉尚有遗漏,所以在这一篇补充说明,近亲鸽作育的方式从近亲系数由高至低的大致排列为:父女配,母子配,全兄弟姐妹配。再有是同父异母配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配对。再来是弟配兄之女,妹配姐之子 ,侄子配姑姑一类。最后才是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之间的配对。
从作育赛鸽的角度出发如是近亲系数比较高的父女或母子配对由于大多出鸽体质相对较弱所以留种多选对后代体质影响较小的公鸽,因为公鸽只提供精子。而如果是选留母鸽则选近亲系数稍低地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配以后所出身材匀称肉质良好的母鸽,这样的考虑是出于母鸽既要孕育鸽蛋又对后代的体质影响颇大,为了保证作出高素质的后代鸽。所以母鸽一定要有良好的体质基础。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很多名家为了守住主血采用3/4作出近亲鸽成绩鸽的方式,其配对的公鸽多采用近亲系数较高的方式所作,而母鸽则是有带有一半外血的杂交鸽子。当然也有反过来母鸽为近亲所出而公鸽带有一半外血的情形,前提是近亲所出的母鸽健康度和体质都较好,这样既大限度地保留了主血,又保证了后代鸽的素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老外鸽舍不让母鸽出赛而是采用直接留下冠军鸽的全姐妹或是冠军鸽直女其中的用意大概就是不让母鸽透支体力以孕育健康强壮的后代鸽吧。
选留出来的近亲鸽,以我以往的用法大致分为两种。
利用遗传到位的近亲直留种鸽配不同血统的成绩鸽已形成杂交优势,这是当下比较主流的做法。
但是要注意的是配对双方的"纯"度问题。现在的鸽子很难有绝对的“纯”血,要说纯也只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作出的近亲鸽近亲系数较高那么选定的配对像血统稍杂倒也无妨,只要配对的成绩鸽其血统组成拥有我们需要的特质和融合度,在作育后代上对我们的主血起到改良作用就行。因为两相配对的双方,相对的"纯"血的一方在配对的过程中在遗传上会相对强势,所以大多情况下后代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能较大程度保留我们想要的特质。
另一种情况是近亲系数比较低的近亲鸽,这种近亲鸽选择与之配对的成绩鸽血统则组成要相对简单为好,不宜过杂以免hold不住,后代分化严重,无法预知后代的遗传规律。
以上两种选择杂交成绩鸽的时侯都要注意其血统组成最好含有以往和我们的近亲鸽血统有较好融合度的血统,那样配对出好鸽的成功率较高。
利用两个已经过自己证实有融合度的血统,配对双方均为近亲鸽,只要各自的父母鸽是成绩鸽配基础种鸽的组合,而且筛选出来的是形神兼备基础种鸽特质的代表,那哪怕两个近亲鸽都无飞路记录,一样是可以作出优秀成绩鸽的。拿本舍发挥比较理想一个例子“风少38”VS“黄金眼”的组合,“风少38”为子母配作出,父鸽为成绩鸽母鸽为基础种鸽,“黄金眼”为弟配兄之女,父鸽为成绩鸽母鸽为基础种鸽。配对的两个鸽子从幼鸽就一直关养在种鸽舍,第一年配对即作出一羽“千阳号”400公里46位1000公里三位。第二年再配,寄翔外地又飞四关综合三位,同年有一全弟飞公棚虽然没有入赏但是全部当天归巢,转让给朋友于今年春赛售环2000枚的比赛里于决赛两日归返不足20羽的情况下也能侥幸入赏。所以有时候鸽种好坏是一方面,一个鸽种培养的时间长了作育出来的小鸽,哪个能飞哪个能留应该要有一定的把握才不辜负了耗费在鸽舍的那些时日。
偶得一系良鸽却苦于不知如何延续,长期近亲怕鸽群退化,过杂却有遗传不稳定最终导致断种的风险,这估计是很多鸽友困扰的问题。
最近因为写东西,所以鸽书也看得比平时来得勤,真是开卷有益,温故知新,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终于在藏书中找到答案。
大概的故事是88年江苏的徐氏作出一羽哈蜜至南通2650公里用时15天归返的冠军公鸽,取名“雄风2号”。16年之后"雄风2号"的孙代再度拿下这个赛事的冠军,而且只用了9天时间。其作出这羽新哈蜜的方式让我觉得十分巧妙,新哈蜜的父亲是由“雄风2号”的父亲配“雄风2号”的全妹,父女近血所作的后代中选留的条件最佳公鸽本身并没有飞过路。而母亲则是由"雄风2号”配93年张掖冠军所出也没有飞过路。
从血统上看,"新哈蜜"的血统构成3/4为自家近亲主血,1/4是本舍其他血统记录鸽。此配对除了作出“新哈蜜”之外还作出700公里总冠军2000公里总亚军等诸多成绩。
再回头看看马克罗森斯采用的3/4混血法真是如出一辙,用家族的优秀记录公鸽杂交外血母鸽,直接留下后代鸽,配回自家主血,以3/4主血得方式做出赛鸽,又保留了主血,又兼顾了活力。一个鸽舍品质的提升就在这近亲留种和杂交参赛中螺旋上升。
一再出现的成功模式都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借鉴,比起各执己见有时候抱着一颗客观包容的学习心在赛鸽之上已是受益匪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