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鸽导航问题,本人以前也相信地磁说,但是最近越来越偏向于持保留态度,也在查找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试图解密或者说更贴近实际的了解。
归巢,是信鸽的天性,但并非所有的鸽子都能归巢,这与自身的归巢性、身体素质有关,此外人为诱扑、网套、天敌侵袭,也是不能归巢的原因。归巢性差的鸽子,“有奶就是娘”,容易发生游棚、打野,进入它棚后,会有“乐不思蜀”的感觉,对于这类的鸽子,我们姑且不讨论它的导航问题。
目前关于信鸽导航说法不一,大体归为两大类观点。
观点一,认为信鸽通过记忆道路、高速公路、海岸线、河流、湖泊、尖塔、显著的建筑物等等进行导航。
观点二,认为信鸽是通过地球磁场、次声等等进行导航,既然如此,撇开速度不谈,仅从归巢能力来说,鸽子就不需要经过训放,照样可以依靠磁场回家,而事实上发生丢鸽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样,如果依靠地磁场导航,那么在一墙之隔的鸽友家拿回30到40天的幼鸽,或者在附近鸽市购买的幼鸽,就永远开不了家,一旦放出,就该回老巢才对。
所以我更倾向于观点一。此外,信鸽的本能、一般智力、太阳的位置,对导航也是不可缺少的。
信鸽为什么需要由近及远训放?为什么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训放,雾天容易迷失或者迟归?为什么家飞时是盘旋绕圈子?鸽眼虹膜(眼砂)为什么色彩斑斓?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分析得到启发。
首先引入“视界”和“视觉”的概念,所谓视界,从科技上来说,指驾驶员在舱内可见范围所对应的立体角,或者说一个事件刚好能被观察到的那个时空界面。“视觉”,从生理学角度,是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人和动物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其次再说“虹膜”的概念,对于信鸽,虹膜就是通常所说的眼砂,人类眼睛的虹膜与手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终身不变性,其颜色主要有蓝色及褐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色素的沉积而加深,推而广之,信鸽的眼砂也具有这一特性。
信鸽家飞时,都是以棚舍为中心,作圆周形的盘旋,我们可以认为,它们是在熟悉并扩大棚舍周围视界范围的半径。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当我们站在地面放眼四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也就是象一口大锅,罩住地平线,即使用望远镜,也只能看到地平线被罩住的那部分,如果站在高处,则可以看到更远的半径。鸽子飞到高空数千米,它所能看到的半径一定比人类大若干倍,高度越高,半径也会越大,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半径是多少。
两个月龄以内的幼鸽,眼砂一般是分辨不出来的,随着飞行距离的增多,眼砂色素的沉积,眼砂干练并呈现出各种颜色,色彩鲜明,纹粒清晰,具有立体感。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精美的图画,我们可以这样去认为,信鸽的眼砂开始是一张白纸,通过日常的飞行训放,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在大脑中形成一幅详细完整的地图,什么地标在什么位置,清楚而明了,就形如我们家中日常储藏的物件一样,凉鞋、棉拖、咖啡、茶叶、香烟、老酒等等放在哪里,都能精准的知道它们的位置而信手拈来。我们应该会有这样的体验,鸽棚内有若干个窝格,一旦配对成功的信鸽,它们都会精准的找到自己的窝格,而绝不会越雷池半步去侵犯它鸽的领地。也正因为信鸽大脑中有了地图,所以定位会十分简捷而精准,飞行中随时可以沿着熟悉而习惯的路线回家,就像我们从单位开车或走回家一样方便轻松。随着飞行经历的增加,高山、河流、湖泊、道路错综复杂,地图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眼砂会逐渐沉积而富有层次感,随之也会变成色彩斑斓的眼砂。
当我们增加更远的距离训放时,开始它们并不知道棚舍的位置,而是首先升空盘旋,寻找它们视界半径范围内曾经熟悉的地标,一旦发现,便会觅途而归。训放中的由近及远、四方训放、赛线方向定向训放,其道理也许缘于此。那么鸽眼的视界半径到底能有多远?有待进一步探知,但根据我们长期总结得出的训放距离,以及鸽会安排的训放距离来看,晴朗的天空,30到50公里的半径应该不成问题,或者会更远。
我们不妨计算一下理论上的视界范围。地球的半径大约6400公里,地面的高山的海拔一般在5000米,即5公里,正常信鸽飞行的高度,我们以它能够越过高山计算,即飞行距离地面是5公里,那么由飞行高度点,沿着地球表面作一条切线,通过计算,这根切线的距离是237公里,也就是说,信鸽的视界可以达到237公里的半径,但在实际中,有效视力最远能达到多少,有待探讨,这也许正是鸽眼的重要和玄妙之处。
前面已述,人和动物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这些视觉信息深深地烙在信鸽的大脑,形成记忆,雾天信鸽视觉信息受阻,是容易丢鸽的重要原因,晚上捉鸽更容易,也直接和视觉相关联。
此外,太阳的位置,对信鸽导航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是不运动的,其它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参照这个不运动的天体,正因为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时空的概念,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太阳转动的,转动一周是一年,人们用经纬度的方式定位地球上的坐标,如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这个位置相对于太阳或者地球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信鸽不管身处何处,都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准确定位棚舍的位置,正因如此,实际中有训放到200公里后直接上300公里归巢的,也有10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的比赛归巢的,也有在广阔无垠的沙漠、海洋上空归巢的。有关迁徙鸟类和某些鱼类的实验,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鳗鱼在季节变换时可洄游到千里之遥,在产卵时又回到它们原来的出生地,由此可见,它们对经纬度也有识别意识 。
综上所述,信鸽的导航,可分为两类,1、在长途飞行或者没有飞行过的地方,特别是在广阔无垠的海面,茫茫的沙漠上飞行,根据太阳的位置,定位棚舍的坐标;2、多次飞行同一条路线时,它们就会凭借记忆,沿着习惯的路线归巢。
竭诚欢迎爱好信鸽的网友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