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威县路政鸽舍
430 36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0)
我的养鸽感悟(2)
我的收藏文章(428)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36)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格哈德.考夫曼编
中信网友:格哈德.考夫曼编
中信网友:牛人.
中信网友:我是厚仁的老朋友
中信网友:15933709
中信网友:怎么联系你
中信网友:长知识.
中信网友:哥们真正懂鸽子.
  信息统计

威县路政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430篇
推荐篇数:1
留言数量:5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09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11-4-13


家畜保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威县路政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2-3-20 15:12:43  
   什么是保种
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联合国于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各国首脑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截至1993年6月4日,全世界共有168个国家在公约上签了字,我国是首批签字国之一。这表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确认生物多样性问题是全人类的大事。
生物多样性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是靠生物多样性来维持的,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生态平衡,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将消失,地球将成为一个死亡的星球,当然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况且多样性是一切生命系统的要求,是生物发展的安全保障。没有多样性,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一有天变地异,生物每个个体都会遭到同样的灭顶之灾。
家畜也是生物,当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包括保护家畜多样性。保护家畜多样性在我国习惯称为家畜保种。但就是这个习惯称法引出了不少模糊的概念。保种保什么?这个种指什么?有人认为这个种就是品种,保种就是要保住品种不断种。100年前,约克夏猪是一种脂肪型猪,如今约克夏猪已经变成瘦肉型猪,约克夏猪这个品种没有断种,但是能说在约克夏猪中实行了成功的保种吗?
有一种被不少文章引用的观点,说保种绝不是保性状而是保群体,而群体是从家系、品系、品种到物种各种有共性个体的集团,可大可小,那到底是保什么样的群体呢?不知所指,使人难以理解。
那么究竟是保什么呢?国际上已很明确,是保多样性。保多样性能不能称为保种?我认为能。我们可以把这个种字理解为种质,种质就是遗传特性,我们要保的是遗传特性的多样性,是种质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几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行3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对于家畜来说,大多数畜种,如马、牛、羊、猪、鸡、狗,是无需保护的,只有少数畜种,如驯鹿、骆驼、牦牛等,需加注意。生态系统多样性也是这样,除少数畜种(如骆驼、牦牛、大额牛等)和少数品种(如藏猪、茶花鸡、绒山羊等)外,对大多数家畜而言,不如野生动物那么重要,只有遗传多样性是我们保护的重点。
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家畜既然不太重要,是否可把物种多样性改换为品种多样性呢?这个问题需从物种与品种的区别中求得解答。
什么是物种?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阶段。变革、稳定、再变革、再稳定,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生物进化也不可能不遵循这个规律。没有变革就没有进化,没有稳定就没有物种。物种与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保持相对稳定的手段。物种间不能“杂交”,生殖的根本机制在于每个物种拥有一个独立的基因库,在自然条件下(除非进行人为的转移),一个物种是不可能与不同的物种交换基因的,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物种不遭混杂。可以设想,如果放牧在同一个草原上的马、牛、羊可以互相交配生殖,那还可能存在马、牛、羊这些物种吗?
什么是品种?品种是人类为使家畜更快“进化”培育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畜群,而人工打造出来的一个相对稳定阶段。其稳定手段是人工控制品种与品种间不相互杂交,以保证品种不遭混杂。一旦丧失人工控制,混杂便在所难免,品种也不复存在。因为每个品种不拥有独立的基因库,只要是同一畜种内,品种之间都可以杂交生殖,都可以交换基因。由于不是独立的基因库,品种多样性的意义就不如物种多样性重要了?因此即使在保护家畜多样性中,我们也不宜用品种多样性去替代物种多样性。
家畜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是遗传多样性,家畜遗传多样性除生物多样性的一般意义外,还具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畜牧业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畜牧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家畜本身的遗传特性不断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家都知道,遗传特性不是人工可以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人们可以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创造出家畜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但是这种创造必须要有一定的素材,所需的素材就是现有的遗传多样性,离开这些素材,谁也无能为力,至少在目前科学水平下是这样。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累积而成的,所谓遗传多样性就是形形色色的遗传变异。每一个遗传变异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条件包括内在遗传物质基础和外界的影响因素,还有一定的机遇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想人工创造一个我们想要的遗传变异是非常困难的,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把现有的遗传多样性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将它们保护起来,就是为了将来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创造出适应人类社会需要的家畜性状,使畜牧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明确,品种不是保护多样性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但是在畜牧界中已不习惯把品种作为分类单位,以致在一般文献中,一谈保种就是谈在品种水平上保护遗传多样性,即首先保住品种,然后保住品种内所有遗传特性不丢失。达到这一目的的技术理论一般采用群体遗传学的群体平衡定律,即哈代――温伯格定律,这个定律的大意是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人群体中,如果没有外来因素,如突变、选择、近交等因素的影响,群体就会保持平衡不变,即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会代代相传不变。也就是说,只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个群体代代相传下去,它的所有基因都不增减和丢失,所有基因型也不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个理论设计出来的保种方法是:①建立一个有相当含量的保种群;②实施各家系等量留种;③实施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交配的随机交配;④不进行选择;⑤适当延长世代间隔;⑥控制环境污染,防止突变。据说这样就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的基因不致流失。这个结果是非常诱人的,但要得到这样的结果,首先要求我们的保种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其次要求在这个群体中不进行选择、抽样、近交,还不能发生突变。这样的条件能做得到吗?现在令家畜保种工作者最苦恼的是文献上找到的理论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应用,不知是自己理论修养差,应用理论太教条,还是这个理论有些脱离实际?
哈代――温伯格定律是遗传学的守恒定律。它和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一样,是为了理论研究上的需要,假设了一些假想的条件,这些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用这样的理论来直接指导实践,是不现实的。事实也是这样,有哪一个保种场能够养一大群家畜,不选种不选配,一切顺其自然,代代相传下去?实际上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人不选择,自然也要选择。一个畜群,不加选择,不进则退,几代以后,必然不像个样子了,还谈得上保种吗?
更有甚者,如果我们从全国考虑,我国家畜有好几百个品种,每个品种都要养几大群(只养一群风险太大),每群都不选种,毫无经济效益,那需投入多大资金呀!不要说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政府负担不起,就是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也不会进行这样渺茫的投资。难怪现在世界上,家畜多样性保护还是一项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业。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还是出在对品种的认识上,每个品种不是独立的基因库,不需要每个都保;品种也不是遗传多样性的集合单元,保护遗传多样性不必把每个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全部保存下来。物种(畜种)才是遗传多样性的集合单元,应该尽量把畜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全保下来。
由于品种不是独立的基因库,它们之间基因是可以自由转移的,同一畜种内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许多重复,重复部分不需要每个品种都保,所以一个品种要保的遗传多样性可以是有选择的,也就是说每个品种可以有自己特定的保种目标。我们把这种保种思路取名为目标保种法。为了论述中便于区别,我们把建立在哈代--温伯格定律基础上的保种方法姑且称为随机保种法。
我们把品种固有的特异性,也就是与其他品种不同的特性定为它的保种目标,把它纳入选种指标行列中,利用选择将其牢牢保住。对于这个具体特性来说,保住的概率要大大高于随机保种法。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每个品种只能保存少数几个特性,因为一个畜群同时选择的性状不能太多,否则选择效率就很差。好在品种间可以互通,这个品种中保几个,那个品种中保几个,就整个畜种而言,就可以保住许多了。当然首先在制定保种目标时要避免过多重复(少数重复是保险的需要),这样才可能多保。我们曾经分析过,中国猪种与外国猪种相比,其特异性状不过三四十个,只需要几十个保种群体就可以分担这些任务了。当然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我们所说的三四十个性状是我们已知的,而事实是我们对自己的猪种还研究太少,我们现在知道的性状只是一些表面的性状,有很多内在的性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而那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性状可能是更宝贵的资源。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挖掘我国家畜的新品种、新遗传特性。这并不是额外增添的新任务,保种本身就包括挖掘在内。
选择会影响其他性状吗?会的。但是影响的只是被选性状的相对性状及其相关性状,其他无关性状仍处于随机状态下,不会受影响的。如果几个相对性状都是需要保的,可以在不同的保种群中去保。
目标保种的好处是:
①保种可以与选种相结合。保种可以不一定在保种群中进行,也可以在育种群中进行,可以把保种目标与选种指标一起组成一个综合选择指数来进行选择。当然要尽量避免把那些相互存在负遗传相关的性状组合在一起,有些实在无法与其他选择指标结合的保种目标,可以另外专设保种群。保种与选种相结合可以实现大家所主张的动态保种,边保边改,改中有保,既保护了多样性,又提高了品种的生产性能,既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储备了素材,又提高了品种的经济价值,使品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
②可以减轻随机保种法中所列的一些禁忌的分量,如群体含量不一定要求那么严格,在需要的情况刀;也可以进行适度近交。随机保种法所以最忌群小和近交,主要是害怕基因因随机漂变或纯合而丢失。我们利用选择来保护特定性状(基因),这些特定因素就不可能发生随机漂变,纯合更是毫无影响。
③便于保种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有了明确的保种目标,下达保种任务时指标确实,验收任务时依据具体。随机保种法是以验收时保种群体的近交系数大小来衡量保种成败的。其实保种成功与否,应该看该保的东西是否保住,近交系数只能间接反映基因的纯合程度,以此来估计基因丢失的概率,不能确切表明保种的成绩。譬如广东的蓝塘猪,是一个被誉为天然近交系的珍贵品种,其所以珍贵就在于它的耐近交能力很强,东莞市板岭种猪场采用继续适度近交的办法进行保种,目前其近交系数已相当高,能因此判定说保种工作是失败的吗?
④为将来时机成熟时实行系统保种奠定基础。我国当前实行的保种办法是把全国的家畜品种分国家和地方两级进行保护。一批全国著名的珍贵品种被定为国家级保种品种,其余的由原产各省区负责保护。每个品种都自报本品种的特点作为保种目标,由主管行政机构领导、监督进行保种工作。这样做,基本上保住我国家畜多样性的把握有多大呢?老实说,把握不大。因为这样零碎的、缺乏通盘规划的工作,是必然不可能全面的。全面的保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每个畜种为一个系统,把每个畜种的所有特异性状都列出来,然后再通过系统规划分配到各个畜群中去保。为了保险起见,各畜群分配的性状可以适当重复,这样才能把每个畜种内的多样性保全。这就是我们所创导的系统保种法。要实行系统保种,必须首先把各畜种的种质特性都基本挖掘出来,然后分别在各个畜群中进行目标保种,所以说目标保种是系统保种的基础。
保种并不是单纯保护遗传多样性,在保的同时还需要挖掘、评估和开发利用。搜索发现一些尚未认识其重要性的品种,在我国还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有一些偏远地区,存在一些稀为人知的奇特品种,亟待我们去发现。还有一些平时不受重视的品种,却存在一些未为人知的内在珍贵特性,也需要去发掘。至于各品种的内在特性,如特异抗病能力、特殊生理活动、特别的代谢类型等,都有待我们去探究。只有发掘工作做得细致周到,保护工作才能全面完整。
发掘与评估可以说是孪生儿,发掘出来的品种或特性必须进行评估,否则就不能确定它是新发现的品种或特性,还是与另一个已知的品种或特性相同,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评估的另一个含意就是要对品种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保种工作特别重要。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对品种的种质研究不够是我国家畜保种:工作目前最大的欠缺。我们在全国各地走一走,问一问:正在保种的各位保种工作者,你们所保的品种究竟具有什么特点?以猪品种为例,答案都不外乎农民喜爱、适应性好、耐粗饲、肉香好吃、繁殖力强等,几乎是千篇一律。是不是我们中国猪种的特异性仅止于此?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猪的多样性就太贫乏了,保种任务也就简单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研究太少。我们也听说过有的品种小猪可以3天断奶,有的品种小猪能抗拉痢,有的品种能抗猪喘气病,等等。有什么科研报告吗?没有,只是传说而已,拿不出什么科学依据,能得到公认吗?当然也不是一点研究也没有,重庆畜牧科学院养猪研究所(原重庆养猪研究所)就证实荣昌猪中存在稳定白色基因。湖北当阳清平种猪场根据相当数量的母猪统计,发现清平母猪怀孕期比一般猪短1天。另外还有一些。但是这样宝贵的研究太少了,我们的保种事业呼唤广大的畜牧科研工作者,不能大批大批呆在实验室里啃外国人啃过的面包。外国先进的实验室技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钻研,但只需一部分人投身其中就可以了,大多数畜牧科技工作者的用武之地在生产现场。保种事业中的科研天地非常广阔,我国家畜多样性中许多宝藏有待我们去发掘,许多种质奥秘有待我们去揭开。
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除了采用目标保种外,还有选配问题,因为保种群或选育群一般都不大,很容易发生被迫近交。一般说来,近交是有害的,应当尽量避免,特别是过度的近交。为了避免近交,我们要求每个畜群至少包含5个家系,可以进行家系间轮回交配。但目前习惯划分家系的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在养猪行业中,把同一老祖宗的后代划为一个家系,而且只计公畜血统不计母畜血统,以致不同家系的个体,由于忽略不计母方的血统而可能血缘很近。家系间交配也可能是近交,因此家系轮回交配也不一定能避免近交。为此我们建议,利用计算机技术,很容易地把全群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都计算出来,然后据之进行选配,这样才能够确实避免近交。保种群的防疫问题也特别重要,一旦暴发严重疾病,保种工作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品种的开发利用更是一桩重要工作。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目的在于利用。前面我们在谈保种目的时,着重讲了将来的利用。其实遗传多样性不但将来有用,当前的开发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种特性现在就有利用价值,将其开发利用起来就大大激发保种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充实其从事工作的财力,对于开展保种工作大有好处。我们还不能说,不能开发利用就不能保种。有些特性,目前的确没有什么经济价值,那就更需要保护,因为不能肯定将来永远没有用,如果不刻意去保护,这样的特性丢失的危险性比一般特性更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开发利用是保种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自己的家畜品种当前就可以利用的地方很多,一是可以利用我国品种与外国品种种质上的特大差异(从起源、生态、社会需求、饲养习惯到具体性状者口有很大差异),差异是杂种优势的源泉,我国家畜品种是特别优良的杂交利用素材,而杂交利用是畜牧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是我国家畜品种普遍具有肉质好、繁殖力高、利用农副产品能力强等很多特异的性状,这些都是畜牧业中非常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特性,且莫等闲视之;三是我国家畜品种是一个特别丰富的种质宝库,其中储藏着形形色色的育种素材,只要我们把工作重心从引种转向育种,改变我们的良种观念,精心创新我们的育种思路,我们一定能利用好自己的育种素材,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家畜新品种、新配套系。
让我们坚持积极、主动、发展、系统的原则,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任务和国际任务,把我国宝贵丰富的家畜多样性保护好,做好我国的家畜保种工作。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赛鸽食量掌控技巧 (2317次) 2015-8-29 13:10:31
 ·红血蓝的特征 (1795次) 2015-4-1 22:00:47
 ·物种起源第1章绪论 (1780次) 2015-3-14 13:11:17
 ·物种起源第2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1) (2100次) 2015-3-14 13:10:33
 ·物种起源第3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2) (1718次) 2015-3-14 13:09:48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