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威县路政鸽舍
430 36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0)
我的养鸽感悟(2)
我的收藏文章(428)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36)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格哈德.考夫曼编
中信网友:格哈德.考夫曼编
中信网友:牛人.
中信网友:我是厚仁的老朋友
中信网友:15933709
中信网友:怎么联系你
中信网友:长知识.
中信网友:哥们真正懂鸽子.
  信息统计

威县路政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430篇
推荐篇数:1
留言数量:5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09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11-4-13


金鱼的遗传与育种(上)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威县路政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4-12-8 17:27:46  

金鱼性状的遗传



(-)体色的遗传金鱼有各种体色,它是由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组成的。由于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色素细胞的数目及其分布以及色素的数量与色素的聚集或分散等均能变更它们的外观,于是鱼体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是遗传的。



金鱼中有一种全身都是深蓝色的,称为蓝鱼。蓝鱼有蓝龙睛、蓝高头、蓝水泡、蓝丹凤等不同品种。另一种身体的颜色介于深棕色和棕色之间,这种鱼俗称为紫鱼。紫鱼也有紫龙睛、紫高头、紫珍珠等不同品种。



蓝色鱼在自交繁殖中所得到的后代全部为蓝色,这证明蓝色鱼是不分离的,是属纯种。蓝鱼与灰色鱼(野生鲫鱼)作正、反交时,所得后代都具有与鲫鱼完全相同的灰色。这表明灰色是显性(在杂交子1代中表现出某一亲代的性状称为显性),蓝色是隐性(在杂交子1代中不表现出某一亲代的性状称为隐性人紫色鱼在自交繁殖中所得的后代均为紫色,说明紫色鱼也是不分离的,也是纯种。蓝鱼和紫鱼杂交所得的后代并不产生蓝色和紫色,而是产生深灰色和黑色。而来交子 1代兄妹交配所得的杂交子 2代中非蓝色的鱼有 4 325尾,蓝色鱼有1383尾,它们之间的比例是3:1。这些结果说明:金鱼的蓝色为1对隐性基因所控制。野生型的等位基因是显性,当它存在时,就会产生灰色、黑色或其他非蓝色。



当紫鱼与鲫鱼杂交时,所得的子1代全部为灰色,和鲫鱼的颜色一样,可见紫色也是隐性。杂交子 1代与紫鱼回交时,所产生的下一代绝大部分是灰色(2 867尾)的,而紫色鱼的数量仅占极少数(189尾),跟15:1的比例相吻合。因此,可认为紫色是受4对基因支配,只有4对基因隐性纯合子时,才可以发育成紫色(aabbccdd)。如 4种显性等位基因有任何一种参加,鱼的颜色就要发育成灰色、黑色或非紫色。紫鱼与非紫鱼的正反交实验产生了相同的结果,证明这4对基因并不是伴性遗传的。



由蓝鱼和紫鱼杂交而产生的一种纯合体不分离的紫蓝色金鱼品种,这种鱼是受5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其他体色的遗传,在遗传实验研究中也是很有兴趣的问题,而且也是很复杂的。因为在金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常有褪色的现象。各品种金鱼的幼鱼阶段几乎是差不多的,都具有灰褐色,由于色素细胞的部分消失而转变成成鱼的体色。墨色金鱼则因黑色色素细胞增加而形成黑色,在2~3年内常褪成橙红色。这种褪色性对墨龙睛的非褪色性来说是显性。授红色金鱼则常摊成白色。这些褪色过程的中间状态就形成了杂斑金鱼。



(二)透明鳞和五花的遗传普通金鱼的鳞片是不透明的正常鳞。正常鳞金鱼因鳞片有反光层和色素细胞存在,所以呈现出各种颜色。但是,一种突变种金鱼的鳞片是透明的。透明鳞金鱼只有少数正常鳞,身体的其余部分像是裸露。身体“裸露”的部分,实际上是被有鳞片的,但这种鳞片内侧缺乏一层反光层,体表无色素细胞,所以透明如玻璃一样,从外表可以看见内脏。以这两种金鱼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发现:在正常鳞鱼的自交繁殖中,只能产生正常鲜鱼的后代,没有产生过一条透明鳞鱼;在透明鳞鱼的自交繁殖中,所有的后代都是透明鳞鱼。当以透明鳞鱼和正常鳞鱼作正、反交实验时,其后代皆为五花鱼。当以五花鱼雌雄鱼交配时,其后代除产生五花鱼之外,还有一些正常鳞和一些透明鳞的鱼,其比例是1(透明鳞):2(五花鱼):1(正常鳞)。这表明五花鱼从无纯种繁殖。如以五花鱼和正常鳞鱼回文,其后代大约一半为五花鱼、一半为正常鳞鱼。如以五花鱼和透明鳞鱼回交时,也同样。由此可见,透明鳞鱼(TT)和正常鳞鱼(ti)的遗传是受一对基因所控制的,在这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关系,表现为等显性。这两类鱼的杂合体为五花鱼(Ti)。这种性状是不能真实遗传的。



珠鳞与正常鳞的遗传,正常鳞为隐性。



(三)正常服与龙眼的遗传金鱼的眼可分为正常眼、龙眼、朝天眼、水泡眼和小渔眼(蛇头)等。



我们曾以蛋球、红高头和红龙睛金鱼进行杂交试验。蛋球和红高头金鱼与野生鲫鱼的眼睛相同,为平眼,称为正常服或普通眼;而龙睛金鱼的眼则不同,它的眼球过分膨大,并部分地突出于眼眶之外,称之为龙眼。在杂交试验中,为了便于对某一亲本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因而采用了同一亲本的鱼,即它既是自交对照,又是杂交试验的亲本,这就避免了不同亲本之间不同个体的差异或种不纯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蛋球鱼的自交繁殖中,其后代全部表现为正常眼,总数为 1122尾,没有分离出龙眼,说明它们是统合的;而在另一组蛋球鱼的自交中,出现了正常眼和龙眼两种性状,其比例为3:I,说明这对亲本是杂合的。在红龙睛自交繁殖中,其后代全部为龙眼,没有出现正常眼,总数为 2 663尾,这说明它们是纯合的。当以纯合的蛋球鱼与红龙睛鱼正、反交时,其后代全部为正常眼,总数为724,说明正常眼为显性。当以杂合子的蛋球雌鱼与红龙睛雄鱼杂交,或以红龙睛雌鱼与杂合子的蛋球雄鱼杂交时,均出现了正常眼和龙眼两种性状,前者正常限为193,龙眼为191;后者正常眼为125,龙眼为116,完全符合孟德尔的1:1的分离定律比例。



实验表明,金鱼的正常眼和龙眼的遗传是受1对基因控制。但是用龙睛金鱼和鲫鱼杂交得到的子1代是正常眼,而在子2代中出现的分离正常眼和龙眼的比例不是3:1,而是出现15:1的比例。从这个结果来看,鲫鱼中除正常眼因子外还有阻碍龙眼出现的因子,假如抑制因子是A的话,那么,鲫鱼就带有EA因子,而龙眼带有ea因子,其子1代杂种的基因型是EeAa,因而子2代的基因型组合则是(EA+Ea+eA+ea)’一EEAA+EEaa+eeAA+eeaa+ZEEAa+ZEeaa+ZeeAa+ZEeAA+4EeAa,根据表现型经整理成为15: 1。因为对野生鲫鱼而言,龙眼又是受2对隐性因子所控制。



朝天眼和水泡眼对正常眼的遗传,朝天眼渔和水泡眼皆为隐性。



(四)正常服单尾鳍与龙眼双尾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正常眼单尾鳍金鱼与龙眼双尾鳍金鱼进行杂交,这是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实验研究已证明,正常眼对龙眼为显性;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金鱼杂交的子1代全部是正常眼单尾鳍金鱼。子2代则出现广泛分离和自由组合,产生出4种类型,既有双亲类型,又有双亲所没有的重组类型(正常服双尾鳍和龙眼单尾鳍)。其中正常眼单尾鳍鱼占子2代个体数的9/16;正常眼双尾鳍鱼占3/16;龙眼单尾鳍鱼占3/16;龙眼双尾鳍鱼占1/16。它们的分离比例为9:3。3:I,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的典型分离比。这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五)母性遗传我们在另一杂交试验中,曾发现金鱼的一些性状表现为母性遗传。这是在虎头鱼与金鲫鱼(红鲫鱼)的杂交中发现的,其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虎头鱼为短身型,其体长对头长的比例众数为2.3。金鲫鱼为长身型,其比例众数



实验表明,金鱼的正常眼和龙眼的遗传是受1对基因控制。但是用龙睛金鱼和鲫鱼杂交得到的子1代是正常眼,而在子2代中出现的分离正常眼和龙眼的比例不是3:1,而是出现15:1的比例。从这个结果来看,鲫鱼中除正常眼因子外还有阻碍龙眼出现的因子,假如抑制因子是A的话,那么,鲫鱼就带有EA因子,而龙眼带有ea因子,其子1代杂种的基因型是EeAa,因而子2代的基因型组合则是(EA+Ea+eA+ea)’一EEAA+EEaa+eeAA+eeaa+ZEEAa+ZEeaa+ZeeAa+ZEeAA+4EeAa,根据表现型经整理成为15: 1。因为对野生鲫鱼而言,龙眼又是受2对隐性因子所控制。



朝天眼和水泡眼对正常眼的遗传,朝天眼渔和水泡眼皆为隐性。



(四)正常服单尾鳍与龙眼双尾鳍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正常眼单尾鳍金鱼与龙眼双尾鳍金鱼进行杂交,这是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实验研究已证明,正常眼对龙眼为显性;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金鱼杂交的子1代全部是正常眼单尾鳍金鱼。子2代则出现广泛分离和自由组合,产生出4种类型,既有双亲类型,又有双亲所没有的重组类型(正常服双尾鳍和龙眼单尾鳍)。其中正常眼单尾鳍鱼占子2代个体数的9/16;正常眼双尾鳍鱼占3/16;龙眼单尾鳍鱼占3/16;龙眼双尾鳍鱼占1/16。它们的分离比例为9:3: 3:1,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的典型分离比。这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五)母性遗传我们在另一杂交试验中,曾发现金鱼的一些性状表现为母性遗传。这是在虎头鱼与金鲫鱼(红鲫鱼)的杂交中发现的,其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虎头鱼为短身型,其体长对头长的比例众数为2.3。金鲫鱼为长身型,其比例众数为3。以虎头鱼为母体与金鲫鱼杂交者为2.7。以金鲫鱼为母体与虎头鱼杂交者为2.9。



第二,虎头鱼背部没有背鳍,称为龙背。在自交繁殖中无背鳍达100%。金鲫鱼则具有正常的背鳍,在自交繁殖中为92.1%,残缺背鳍出现率为7.9%;以虎头鱼为母体与金鲫鱼杂交中,出现的正常背鳍为10%,龙背者为23.7%,残背者为66.3%。反之,以金鲫鱼为母体与虎头鱼杂交者,出现的正常背鳍为48.2%,龙背者只有1.5%,残背者为50.3%。



第三,虎头鱼为双尾鳍,其后代中正常双尾为84.2%,残缺双尾为15.8%。金鲫鱼是单尾或3尾鳍,其后代中单尾鳍占88.6%,3尾鳍占11.4%。以虎头鱼为母体与金鲫鱼杂交者,正常双尾为99.8%,残缺双尾为0.13%,单尾为0.07%。以金鲫鱼为母体与虎头鱼杂交者,单尾为47.1%,3尾为52.9%,没有出现双尾鳍。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用作杂交的母体不同,其子1代性状的表现也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昆鳍,完全表现为母体的性状,是由母性的性状影响决定的结果,并没有表现为简单的显性隐性的关系。



由于体长这一性状也表现为母性遗传,这对于鱼类的杂种优势的利用,注意选择母体,在渔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其他性状的遗传狮头和高头对平头皆为显性,而绒球对正常隔膜为隐性。



背鳍遗传:无背鳍的虎头鱼与野生鲫鱼杂交时,其子1代所得的结果全部具有正常背鳍,这表明,正常背鳍为显性,而无背鳍才是隐性。但是,在家养的品种与金鲫鱼杂交时,出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如前面所述,有因母体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并非表现为显性隐性的关系和出现等显性——中间类型,而是受母性遗传的结果。



臀鳍遗传;臀鳍中有单臀(鳍)、双臀(鳍)、有上单下双的Y字形或V字形和缺少的,它的遗传也是比较复杂的。金鱼的双臀鳍和野生鲫鱼的单臀鳍杂交,单臀鳍是显性。



三、金鱼的育种



育种学是研究如何培育、改良品种的科学,是遗传的应用学科。两者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又各有侧重、互有差别。育种是人为干预下的生物变异,是人类对野生生物或现有品种的改造。育种学的任务是利用、改造现有生物,创造新品种,提高品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金鱼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主要有二: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人们利用生物固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选优汰劣,培育新品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人工选择在金鱼品种的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已被金鱼的家化史所证实。



1.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变异是选择的基础,没有变异发生,就没有材料可供选择。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种。具有遗传的变异,选择才起作用,否则徒劳无功。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根据基因型选择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获得可遗传的变异。但是,基因型是看不见的,必须通过表现型去认识判断,所以说表型是选择的依据。



定向选择就是按照理想的育种目标,在相传的世代中选择合意表现型的个体作亲本,以求选出合意的基因型作种,使人选的个体在近交中分离和提纯合意的基因型,淘汰不会要求的基因型。选择并不产生新基因,而是让下一代增加合意基因的频率,减少不合意基因的频率,使人选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趋于一致,从而保留或选出所需要的基因。近交可以使会意基因型尽快地纯合、固定和发展,早日形成新品种。所以,近交是走向选择所需的最好交配方式。近交的极端形式是自交或同胞交配。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赛鸽食量掌控技巧 (2318次) 2015-8-29 13:10:31
 ·红血蓝的特征 (1795次) 2015-4-1 22:00:47
 ·物种起源第1章绪论 (1780次) 2015-3-14 13:11:17
 ·物种起源第2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1) (2100次) 2015-3-14 13:10:33
 ·物种起源第3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2) (1719次) 2015-3-14 13:09:48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