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赛鸽是鸟类动物,我们自然不自然的就会自动地将其按动物学的方法去划分品系,规定“血统”.这个方法是我们人类干预动物的进化过程的一种手段,对于野生动物,我们只能根据首次发现地来命名其“血统”,如“东北虎”、“孟加拉虎”,然后观察其习性,在其“血统”下记录。说白了这就是为了方便记录而产生的命名方式,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法。
在赛鸽中讲“血统”,也逃不出这个范畴,实际上就是利用“血统”的普遍性原理,定义手中种鸽的特性,以期加以运用。有些人纠结于相信了“血统”而飞不出好成绩,得出了“血统”无用的结论。有些人财力雄厚,收集了大量的“血统”纯正的种鸽,能够飞出成绩的了了无几,相信“血统”而 代价高昂。
“血统”真的能按生物学方法找到遗传公式吗?我理解为“不能”!“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话已将遗传的不确定性完全表达清楚了。传世大名鸽之所以成名,首先要有多年多次的高位赛绩,升任种鸽后,后代群中有大比例的好成绩出现,这羽大名鸽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它的兄弟姐妹为什么都不如它?它们的“血统”是一样的啊!这就是个体差异。养鸽人都知道:“最好的自己留着,好的参赛,不好的卖出”。没有参过赛而卖出的仔鸽,本人认为是这个“血统”中最差,而买到的人还认为这就是这个“血统”的代表。对卖出者而言,这羽鸽子只是他的“血统”的1%,对买者而言,这羽没有飞过的仔鸽也许就是代表这个“血统”的100%,这就是造成“血统”鸽大量飞不好的原因。许多有成绩的鸽友引进“血统”往往不是引进一羽,而是一次引进十羽八羽,与本棚已相对稳定的鸽群进行互配,也许能够出现一个配子出现超出本棚水平的成绩,这就算是成功的引进了。所以那种只引进某“血统”一羽而配不出来就认为这个“血统”不行的认识是片面的,只能说你与这个“血统”缘份不够。
养鸽的名家(真正好成绩的创造者)有名言,每年出的幼鸽能挑出3%的好鸽子已很满意了。那还有97%是什么?我以为,3%是真正好的,10%是可留的,再有10%是有待观察的,剩下的都是不好的,对名家而言,不好的对许多人还是“好”的,是可以卖出的。想想市场上有多少这样的“好”鸽子。
不知有人统计过当年超远程统治中国时,“李鸟”在中国有多少羽?几百万羽相信是有的。“狄尔巴”、“西翁”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羽?全盛时几百万相信是有的。这些鸽子里面能够称得上是好鸽子的或者是有过上好成绩的有多少羽?也许不足万分之一。
基于上述理解,“血统”只能当作“参考消息”,无论什么“血统”,拿来之后,构建统一的、公平的平台,养、训相同,多次比赛,哪个“血统”胜出,哪个“血统”与你有缘,就是你棚里最好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