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近亲育种(上)
“杂交出悍将,近亲育金种”这个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专业性极强的养鸽术语,鸽界不知道的人大概没有几个。其实我们不用怀疑这句经典术语所包含的无比正确性!这的确是国内外鸽坛上诸多成功人士经过长期呕心沥血苦苦探索总结出来的真谛。纵观火爆全球鸽坛的每一系优良鸽种,无一不是通过反反复复的“近亲繁殖”和多重性的“定向培育”造就而成。但是,有一点需要告诫大家:那些名系鸽种的育成又绝不是几轮像父亲配女儿、母亲配儿子、祖父配孙女、祖母配孙子或者哥哥配妹妹、姐姐配弟弟、叔叔配侄女……这么肤浅粗略的近血交配就成的。实际意义上的“近亲育金种”并不是随意把一对飞出了卓越成绩的同血统上位名次鸽相组合,用飞出了更优异的成绩鸽纵深回血和横向连接血统就必然会轻而易举地育得层出不穷的“黄金种鸽”。同样的道理,所谓的“杂交出悍将”也绝非是简单地用两只冠军鸽(无论二者之间存在不存在血缘关系)组合成一对就一定能够繁殖出源源不断的“赛场豪杰”。须知道,世上的许多事情从理论到实际运作总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仅以信鸽的“近亲育种”为例,单从理论上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甚至是简便容易,但从不知道沉淀其中的程序和细节却是意想不到的高深莫测错综复杂,一个哪怕是很细微的环节发生失误也会招致全盘推翻的危险。否则的话也就不会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发人深省的感慨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在芸芸鸽友当中,只要说到“育种”的话题,人们都会下意识地从大脑中泛出“近亲”这个家常便饭似的熟悉理念。反过来说,每每提起“近亲”这个口语,人们又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当中蹦出“育种”这个习以为常的概念!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现象的产生完全是因为“近亲育种”这么一个在整个养鸽程序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术语在大大小小的鸽刊上出现的太过频繁或者被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的鸽友念叨的频率过高而在无形之中就被众鸽友们自觉或者不自觉、主动或者被动地植入在了意识当中。久而久之,便变得根深蒂固了。到后来居然还升华成为一个触动敏感神经的条件反射现象!于是,给广大鸽友,尤其是给那些涉足鸽坛时间较短、养鸽理论比较欠缺的新鸽友感觉上造成一个“近亲”可以“育种”,“育种”必须“近亲” 的朦胧认识,错误的把“近亲育种”混淆成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步骤,使其印象方面首先有了误解,从而走进了“近亲育种”的盲区。
赛鸽定向有盲区、识种辨系有盲区、择配搭对有盲区、近杂混配有盲区……“近亲育种”这个手法尽管属于一种不但正确、高明、行之有效的提升鸽群品质的技艺。但并不等于就没有盲区。当然, 这个盲区主要出现在咱们在具体实际操作当中的偏差行为上。凡事总有迷糊的地方,倘若是在育种这项复杂工程当中切实把“近亲”和“育种”结合得丝丝相扣,则会趟出一条希望的途径。反之,如若在某个程序上稍有失误就会苦恼无穷。至于育种项目的最后结果成功还是失败?是得到还是失却?这里暂且不去考虑。单就“育种”本身这个壮举而言就已经了不起了。再怎么说,育种过程漫长深远,所耗费的精力、心血、智慧、时间等各方面的成本相对都要多一些、大一些。毫不夸张地说,育种者的最终目的就是想通过知识的组合构造出一路更加卓绝的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特征的新鸽系,这个壮举不是常人容易做到的。譬如:李鸟的培育者——李梅龄、汪种的谛造者——汪顺兴……等等无一不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铸造出了令中国鸽坛自豪和骄傲的鸽系,而淹没在“李鸟”、“汪种”这并不多见的成功者背后不知还有多少雄心勃勃的育种者在失败的痛苦中呻吟沉哀。
的确没错,近亲育种作为一种改变信鸽品质的有效行为,可以达到浓缩上代鸽的优良性状,稳定下代鸽已经呈现出来的优势,使父母和子孙后代身上潜伏和暴露的那种出类拔萃的优质性能能够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的高超技艺。我们诸多鸽友已经被无条件地接受和认同并早已付诸于实际养鸽中去了。现在无论走到哪儿处于什么环境之下,面对哪个层次的鸽友群体,几乎都能听见这方面的阔论!例如:“我这只鸽是冠军配女儿或者儿子配出来的。”、“你那只鸽是亚军配姐妹或者哥弟出来的。”、“他那只鸽是季军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出来的。”……云云。似乎近亲繁殖下来的鸽子无一例外的都具备了极高的种用价值似的。至于对近亲育种的原理吃透与否,咱们暂且不说。单就言谈者那种信心十足的神情中,不难感觉出充满一种稳操胜券的自信,大有“吾已育得近血鸽,此后胜家无外人”的得意。
饲养信鸽的全套过程就像撰写一部长篇小说。如果说,整个内容合在一块是构成这部小说的完整性的话,那么,育种则是巨著中的一个大章节,而育种的手法(近亲、远亲、杂交)又只能算作是这个大章节下面的一个小情节。但其问题的养分(这里仅指育种方面)就在于这个小情节的细微描写。也就是说,只有这个包含着详实步骤和具体的实质性内容的情节才是告诉人们在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育种手法当中所采用的其中的某一种。这里有必要重点提醒各位对育种感兴趣的鸽友一句:每个人在最初的育种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规律可循。也可以这样说,在着手育种之前并没有设计一套原封不动无可更改的计划,即便是在事先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思,但也只是一个草图。而这个草图是随着育种工程的实施而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就如同咱们送去参加比赛的选手鸽在回归过程中不断校正线路一样,待全部计划完成后,将育出的那些预期的近血鸽与选定的适配鸽进行合理组合,待产生的后代鸽通过实际赛翔检验之后,再把成功的育种过程详实记录下来就成了育种经验。在诸多的育种公式里面,绝不只是非得采取“近亲育种”不行,因为毕竟每个人的原始种鸽的情况不同,比方说原始种鸽的血统,如果你是花大价钱从原鸽主棚中引进的同一血统,你又未融合过别的血统,这时候若是死搬硬套采用父女配或者母子配、亲兄弟姐妹互配的话,不仅会因为血统过近而得不到合格的下代鸽,严重者还会造成鸽质退化等不良后果。但如果你养了一棚从各个地方弄来的“百家鸽”,那么你若搞了一代或者二代,甚至第三代极度近亲的交配倒也不是完全行不通。不过,另一个问题却又会摆在你的面前。即:你将锁定的是哪一代和哪一只鸽子的优良基因呢?所以,种鸽的来源不同,种鸽的原始血统不同,应该采取的近亲育种的方程式自然也就大相径庭。什么情况下采用“近亲育种”法、什么情况下采用“远亲育种”法、什么情况下采用“杂交育种”法、在哪一代上应该保持父或母系鸽的多少血统等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肤浅,尽管肤浅的育种公式同其它一些高级育种公式一样,都有成功的典例,也有失败的佐证,而且失败者所占比例更大一些。因而,近亲育种其实并不是一项前途光明、结局乐观的有趣事业!笔者好歹有过搞近亲育种的尝试,而且还是在养鸽刚开始那会儿,最后的结果是喜忧各半,应该说就落得这么一个结果,已经算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