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金龙云鸽舍
22 4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2)
我的养鸽感悟(3)
我的收藏文章(17)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4)
   最新评论
阜阳风云:
中信网友:“无条件珍惜与重
   我的好友
更多>>
   信息统计
金龙云鸽舍
地    区:湖 北
文章总数:22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3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5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9-4-19


浅谈赛鸽的 调理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金龙云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1-6-9 22:20:56  
  我们每一位鸽友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鸽子上,究竟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夺得高额的奖金,也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也许是为了享受这其中的乐趣,也许是为了放松自己的心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许是为了……



但是,不管有多少个“也许”,不管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一点基本可以断定,只要我们在育种、在比赛,我们都期望自己在新的赛季中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甚至是常胜将军……于是,在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的“将士”们带着主人们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梦想走上了战场,抱着主人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信念迈向了异地他乡。迎接它们的将会是什么?它们没想也没有机会想。每当这时候,自己心中总会为之产生一种“风萧萧兮,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的情绪,尤其是遇到恶劣气候的时候。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一场场战争的“洗礼”,有许多“战士”为主人争得了一份又一份的荣誉,也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称号,同时也为自己、甚至为亲人奠定了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更多的“士兵”在这一场场的战争中奋勇拼杀,虽然冒死回归,却最终没有为主人争得什么荣誉;还有很多的“士兵”,甚至是赛绩鸽、冠军鸽却最终流落他乡……这些赛鸽为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原因当然有很多。那么,谁是常胜将军?我们没人敢定论。谁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我们没人能断定。

在这里,我不敢也没能力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更不敢在各位高手面前班门弄斧,从而“贻笑大方”。我只想从对赛鸽的调理这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说说对赛鸽调理的重要性,只想发些要成为真正的常胜将军是多么得难的感慨,更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广大鸽友的批评指正,聆听各位高手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



众所周知,赛鸽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冠军,它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应该是比较出色的(比如血统、骨骼、翅膀等),同时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最佳的竞技状态”,即我们鸽友常说的“巅峰状态”或“巅峰期”。当赛鸽进人巅峰状态时,它将呈现如下六大特征:最充沛的的体能、最活跃的循环和消化功能、最丰富的营养能量储备、最具活力的神经传导系统、最亢奋的精神心理状态、最强烈的恋偶和归巢欲望。以上“六最”是参赛鸽生理、心理等各个因素的最理想的综合表现。若一羽选手鸽未进人巅峰状态,无论它血统如何高贵,无论它的外在条件是多么的出色,要想在激烈的竞翔中达到最高飞行速度,获得优异的成绩,希望不是很大,有些甚至连归巢的希望都不大。


所以,如何调整赛鸽的竞翔状态达到最佳状态是我们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能否成为常胜将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我们都非常清楚,赛鸽每次参加竞翔比赛,最需要的就是休息。这里所说的休息,并不仅仅指让鸽子有足够得时间“休息”,更指鸽子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如果休息不好,再好的体能也会飞垮,再优秀的鸽子也难以归巢。如果一羽赛鸽,连回归都成了问题,又怎能指望它为主人摘金夺银呢?曾经听一位养鸽家说过:“提高赛鸽分速和归巢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它们尽可能地多休息。休息好是体力耗竭鸽子的最好强心剂……”对此,我是深有体会。



研究资料表明,一羽赛鸽参加一次500公里的赛事,如果以平均分速1200米计算,它要飞行6小时56分,平均每分钟拍翅次数为30次到80次。我们不妨计算一下,那羽赛鸽飞完500公里需连续拍翅多少次?需要12480次到33280次啊! 这样想想,一次赛事下来,赛鸽的体能需要消耗多少?何况它还需要参加很多次的比赛……
 按照正常的估计,一般一次短距离赛事下来,总会在给赛鸽带来不同程度的疲劳,甚至是损伤。比如:体能上的消耗,肌肉骨骼的劳损,心脏负荷的增加,血液循环的加快等等,而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赛鸽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此时,如果不注意给予其充分的休息和调理,却又在较短的时间里将其再投入到下一次赛事,势必会给赛鸽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过度疲劳。用这样受到双重疲劳的鸽子去参加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我在今年的春赛中,就尝到了这样的苦果:在整整一个赛季,选送12只成鸽连续参加了四场500公里—700公里的比赛。
 由于春季育雏紧张,保姆鸽跟不上,这12羽赛鸽被迫也全部参与了育雏工作,有的甚至在参赛时已经连续哺育了2—3窝,由于饲料搭配比较丰富,自己感觉营养也比较全面,因此,从表面上看,这些参赛选手似乎精神也不错,未见其有疲劳的现象。而事实上,这些鸽子的身心疲劳又非我们肉眼所能真正识别的……再加上比赛时期(四、五月份)恰逢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这是最紧张的时期,迫使自己根本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日常管理以及进行对参赛鸽归巢后的状态调节,只好采取让其自然恢复的原始办法——每次比赛休息间隔,平均为7天一10天。



从表面上分析,给赛鸽平均7到10天的时间休息,这样的休息时间应该不算短,应该足够让赛鸽恢复身体的疲劳。结果呢?由于没能给予赛鸽以充分的休息,赛绩颗粒无收。在第四次500公里中强杯比赛中,原来的2羽主力鸽居然在参赛鸽中到得最迟……



这些情况说明什么呢?我觉得,说明所谓的7到10天的休息时间,其实只是我自己的一种主观感觉。而事实上,鸽子所遭受的肉体的疲劳,尤其是身心上的疲劳根本没有完全恢复,甚至有可能始终处于疲劳状态。用这样的状态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当然只能“自食其果”,又怎么能够怪鸽子呢?



实践说明,选送赛鸽参加多项赛事,必须高度重视“对赛鸽的调理”,必须保证给予其充分的休息,休息间隔每次最好不低于10天,并且能够及时调节赛鸽的身心状态,这样的话,将有效地提高赛鸽的飞速和归巢率。



当然,如果你的管理水平、调节水平比较高的话,把赛鸽的休息时间减少至5到7天,甚至是3到5天,也未尝不可,而且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只不过,对于大部分的鸽友来说,这样的调节时间也许会比较仓促一点,因为毕竟大部分鸽友养鸽只是业余的,并非是职业养鸽家……上述论点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生理学”基础的。根据生理学知识,我们都知道,疲劳是有机体的生理过程,无法维持在一定水准上运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其结果是造成作业能力下降的现象。



发生疲劳的原因有能源物质的耗尽、代谢产物在肌肉内堆积、氧气不足、身体内部环境稳定性失调或破坏、体力或脑力的疲劳等不同的解释 。疲劳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包括有:神经疲劳:又称心理疲劳,肇因于大脑方面的心理紧张或压力。身体疲劳:就是肉体疲劳。中枢疲劳: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减低引起的疲劳。末梢疲劳:起于运动神经纤维、肌肉内突触、肌纤维与肌感觉器的疲劳。急性疲劳:一次肌肉作业后发生的疲劳。慢性疲劳:长时间精神或身体疲劳的累积。局部疲劳:发生在身体局部位置的疲劳。全身疲劳:全身性运动的疲劳现象。



我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尤其是激烈运动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储存的能量快速消耗,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物不断增多,从而造成运动能力的下降……这就是运动疲劳。



同样道理。赛鸽参加竞翔比赛,本身就是一项激烈的体育运动,因此,其体内的新陈代谢必然加快,生成的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物不断增多,多多少少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运动疲劳”。在鸽子达不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又连续不断地参加比赛,体内的代谢物往往来不及被转化或排泄,从而体内产生更强烈的“运动疲劳”,并最终影响本身的飞速和归巢能力……反之,如果在每次赛事下来,我们给予赛鸽充分的休息和调理,就可以使鸽子体内的代谢产物积累减少到最低限度。剩余的部分也可以在短期内被充分转化、排泄,继而使体能和器官功能得以迅速的恢复,从而以更好的竞技状态投入到下一场赛事,我想,比赛结果一定会比原来要好。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对赛鸽去进行调理呢?我相信每位鸽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孰优孰劣,谁都不能也不好轻易地下定论。我们应该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对待,从中总结、归纳出适宜本地区竞翔和自己棚中赛鸽特点的一些调理方法,真正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这样的话,在比赛中获胜的几率应该会大许多,成为常胜将军的几率也应该会增大许多……
下面呢,我就把自己养鸽这几年以来通过学习、请教、搜寻、查找来的一些资料与方法经筛选、归纳后,结合自己对赛鸽调理的一点微薄的体会,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包涵。
在众多的调理方法中,目前我比较欣赏以下四种方法——药物调节法、营养调节法、心理调节法和强化训练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交替使用,至于怎样使用好,我个人认为: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也就是说,要结合鸽友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了。
而在这四法之中,我比较欣赏“强化训练法”,因为我觉得此法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也比较有实效,如果操作得当,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自己对“强化训练法”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和体会,敬请各位高手批评、指正。
我们都非常清楚,人类的体育比赛,如果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尤其是前三名,难度还是大的。如果排除个体本身的素质外,“训练”就是使其产生并保持理想的巅峰状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教练员往往会在比赛前让运动员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或者强化训练或者参加用来热身的小比赛,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同样道理,赛鸽参加竞翔比赛,为了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们在比赛前也可以加重赛鸽的训练强度。一则可以使其身体状态保持良好的鼎盛期,二则也可从赛鸽定向能力和定向习惯方面得到理想的强化,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那么,日常的训练应该怎么去实现呢?
一是家飞训练。这里所说的家飞训练,主要是指比赛前的1到2个月。在这段时期内,除了偶尔的自然家飞外,我觉得更应该采取“强化家飞”。这里所说的““强化家飞”并非指那些过于强制化的方法,如放炮轰、用石头等东西扔等,以免压力紧迫。
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有l小时,最好能做到每次2小时不落巢舍持续飞翔,但是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就变成了“过犹不及“。平时的自然家飞,我们一般是先让鸽子自由飞翔,等其飞累了进棚后再喂食换水。而“强化家飞”,刚与此相反,应该在赛鸽每次吃饱、喝足后,因为这时每只选手鸽吃进大量饲料和水,体重平均要增重30克以上。
由于是家飞,所以鸽子一般不会产生紧迫感,消化系统不会出现紊乱,故无需顾忌引起肠胃炎、嗉囊炎之类的疾病。更因为增加了选手鸽的负重,恰似田径运动员训陈双腿绑沙袋一样,可以增加爆发力和耐力。这种方法既能增强赛鸽的体能,更可以促使体内各器官的机能,让其进人巅峰并相对长时间进入亢奋状态。(注:对于这样的做法,当然会有不少鸽友持不同的看法)
二是短距离连续放飞训练。这里所说的短距离连续放飞训练有许多种做法,主要是指我们的“私训”,春季、秋季的训练时间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我这里所强调的主要是比赛前1个月左右和比赛期间
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加强短距离训放的次数,训放距离一般在3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训练有条件的鸽友可以在50公里到100公里的赛线中连续不间断地隔日训放。这种短距离训放每周最好不少于3次,但不得多于5次,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让赛鸽休息。
此法不但可以增强大部分赛鸽的体质和定向能力,而且能够及时淘汰一部分因体质不好或定向不好的鸽子,为自己节省了一定的精力与财力。一般在连续施行10到30天后,稍停几天再让赛鸽去参加比赛,你会感觉你的选手鸽膘肥体壮,手感特佳。
在比赛期间的短距离训放,必须根据具体的赛程去应对。一般来说,在比赛强度不是很大或者比赛频率不是很高的地区,两场赛事的间隔期一般在5到10天之间;我们可以在赛鸽比赛完后的第3天进行20公里到50公里之间的短距离训练,时间最好在日落前一个小时左右,以便强化赛鸽的归巢意识。在比赛非常激烈、比赛场次很多的地区,我们必须合理的安排参赛选手去参加不同的比赛,这样其实已经有了让赛鸽间歇休息的时间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安排短距离训练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要想使赛鸽在连续的比赛中获得比较好的表现和成绩,就应该高度重视“对赛鸽的调理”。只有这样,赛鸽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我们也才有可能成为“常胜将军”!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句:“谁才是常胜将军?谁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我想,每一位鸽友的心中自有一份完整的答案。也衷心地祝愿每一位鸽友都能够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成为自己心目的“常胜将军”!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高手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交流!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自制幼鸽丸 (1803次) 2012-4-6 22:57:28
 ·寡居制 (1607次) 2012-4-6 22:54:47
 ·饮水的配伍禁忌 (1404次) 2012-4-6 22:35:01
 ·幼鸽羽毛 (1671次) 2012-4-6 22:29:59
 ·幼鸽管理 (1377次) 2012-2-22 15:12:15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