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赛鸽龙之队 |
|
|
|
|
信息统计 |
赛鸽龙之队
地 区:江 苏 文章总数:12篇 推荐篇数: 2篇 留言数量: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402 建立时间:2008-11-18 |
|
|
|
作者:眼镜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3-9-28 19:13:08
|
|
作出与竞翔(1)
当秋季的年轻鸽比赛来临之时,我们在春季精心作出的年轻鸽已在相当程度上完成了换羽,出落得令人刮目相看了。此时,每个养鸽人都不禁跃跃欲试,期待着在年轻鸽比赛中检验自己不懈努力的成果。
从炎热的夏季直到今天,我们清晨即起,日复一日对那些未来的选手进行着严格的训练;它们也不负主人的厚望,以出色的飞翔状态展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可以说已经到了对年轻鸽进行最后加工的阶段。
关于年轻鸽比赛,我将与大家共同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其一,应当投入什么样的鸽子以及如何应赛;其二,哪些鸽子不宜放到最后一站而应适时保护性地停止参赛。
春季四、五月份以及更早孵化的年轻鸽完全可以胜任五百公里的比赛,但六月以后孵化的年轻鸽飞这个距离就过于勉强了。上述观点可以说是鸽界的常识,那为什么要再三提醒养鸽人尤其是新手们注意呢?我想说明一下。这是为了提醒大家对年轻鸽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让那些将来可能为本鸽舍赢得荣誉的年轻鸽拥有更良好坚实的素质,使它们的竞翔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受到损耗而不断增强提高。
搏输赢的世界是非常严酷的。我们应当认识到,要超过数千羽竞翔对手,鸽子必须具备超群的智力、体力和基于良好健康状态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否则便无望在大型赛事中脱颖而出。只有在鸽子本身素质的基础上发挥人的饲养、训练及管理技术,才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我从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关于英国远程赛的读物,那些文章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不要在年轻鸽时期让鸽子参加过度严酷的训练和比赛。这些忠告在当时并未引起我的特殊注意,我甚至觉得英国的养鸽家过于保守。
近年来,我感到能从赛鸽读物上学到的东西已经不多,便以研究赛马等动物尤其是家畜能力的书刊为重点继续进行探索。当我了解了赛马要经历怎样的训赛才能在“德比”及“天皇奖”那样的传统赛事上出场时,不禁为之震惊。另外我还注意到,那些在三、四岁时便跑出成绩、少年得志的骏马,往往在后来的岁月里变得默默无闻。也就是说,幼驹时期的过度使用会妨碍一匹赛马在未来成长为大器。赛鸽运动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年轻鸽赛中按日程表飞完最后一站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鸽子,到一、两岁以及本应充分发挥其固有性能的三、四、五岁时,能否迎来其竞翔颠峰的曙光呢?
当然,年轻鸽在比赛时如果遇到好天气也能飞得十分轻松,但遇到恶劣天气则会受到极大消耗,仅仅勉强飞归而已。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各种条件会使鸽子承受压力的程度各异,所以,如果在一个赛季中接连好运,鸽子或许不至受到我所担心的损耗。但我们不是神仙,无法保证每次比赛都能在好天中进行。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频繁的赛事中难免有惨遭重创的一次。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年轻鸽有可能全军覆没,也可能隔日迟归。即使天公作美,连续参赛的疲劳也有可能妨碍鸽子的发育成长,使原本具有夺冠素质的鸽子降低到平庸鸽的水准。
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秋季通常是将本舍选手鸽分为(A)、(B)两组参加比赛。(A)组选手是计划参加未来大型赛事的,(B)组选手用于性能检验,是打算在年轻鸽阶段就放飞到最后一站的。编入(A)组的是少数发育良好、血统过硬、将来可能有所作为的雄鸽,根据本舍的地理位置,我只让它们参加年轻鸽比赛中二百公里以内的赛事。编入(B)组的是在体型、血统等方面尚有疑点的雄鸽,我让它们参加全部赛事,目的是检验其性能并在年轻鸽赛上争夺锦标。另外,几乎所有在六月中旬之前孵化的雌鸽也都编入(B)组投入比赛。对一岁以上的鸽子,我的做法是只放雄鸽不放雌鸽。这既是为了便于管理,也是为了避免由于鸽子参赛的疲劳而影响所繁育后代的素质。有些鸽舍打算用一岁以上雌鸽参加春季的比赛,那么,明智的做法是将极少数有获胜希望的雌鸽编入(A)组,在秋季年轻鸽赛上放到某个恰当的距离即止。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结论不仅来自前面提到的书本知识,更是基于在养鸽参赛中迄今所犯无数次低级错误带给我的深刻教训。有些年轻鸽表现极佳而被寄予厚望,但是在一岁以后却变得庸碌无为甚至轻易地飞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此有着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应当再重复一遍,掐掉枝芽的苗木不可能自然持续地长成有用之材,在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如果使其身心受到过度消耗,则难以托付他赢得佳绩的重任。无论鸽舍所处的位置有多好,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个忠告。假如你一定要夺取年轻鸽赛的锦标,那就用(B)组鸽去向最终距离的赛事冲刺.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年轻的雌鸽以占有巢房的状态去参加比赛。仅在年轻鸽舍中占有一栖架与占有一个巢房相比,鸽子归巢欲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以呕雏的状态参赛,往往可以获得最佳的心理效果。不过如果真的呕喂雏鸽,嗉囊中积存的乳糜会影响鸽子的飞行。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需在抱开始卵而尚未分泌乳糜时借用别的雏鸽,在集鸽之前替换下选手鸽所抱的卵。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调整好雌鸽的产卵时间。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减轻鸽子的负担,让年轻雌鸽不产卵而进入抱卵状态。尚未产下初卵的年轻雌鸽与经产鸽相比,通常会在巢房里逗留更长时间并频繁出入,雄鸽也会持续发出“咕咕”声不断地呼唤雌鸽。我们可以准备两个与鸽子体温相同的拟卵,不失时机地放到蹲在巢中的雌鸽的肚子下面。如果顺利的话,年轻雌鸽便会将拟卵视为己出而开始抱卵。只要把握好时机,此法的成功率还是相待高的。不过一旦失败,就会导致宝贵的年轻雌鸽真的产下初卵的结果。
只让雌雄中的一方参加比赛时,如果在运输途中或放飞地滞留的时间较长,留守的一方可能会放弃抱卵。因此,最好在适当的时候把留守鸽移至他舍或单独关进笼里,等参赛鸽归巢并继续抱卵时再放回原来的巢房。另外,对已经开始抱卵的年轻雌鸽,还应当在两个赛事之间选择恰当的日子进行短距离训放。
最后,我想提醒养鸽时间不长的朋友注意,应当在熟悉鸽子习性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技巧。初学阶段最好采用通常的管理方法,利用可能导致年轻雌鸽产卵的技巧时一定要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什么样的体型为好?
赛鸽尤其是远程赛鸽究竟以什么样的体型为好?这对于养鸽新人乃至参赛几十年的老手来说,都是一个经常面对的问题。因为参加比赛的经历越多、见识过的冠军鸽越多,原来在鸽子体型方面的心得往往会从根本上动摇,变得越来越看不懂了。理想的赛鸽体型就是这么复杂,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限定。而且,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只有尽可能上手持握更多的优秀赛鸽,从鸽子身上逐渐悟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仅从这一点来看,也不难理解赛鸽的世界有着怎样的深度。
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述理想的赛鸽体型,那就是我们赛鸽协会的品评标准。不过,那样的表述对于养鸽新人来说不太容易把握,而且用什么文字都难以完全表达鸽子的实态。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观察优秀的远程赛绩鸽,允许的话一定要通过上手持握来获得实际的感觉。
对鸽友们经常提到的体型问题,我的回答是“百闻不如一见”,尽可能多看多上手,实际感觉第一。也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即持握好鸽时会感觉到各部分的比例十分匀称,用岩田孝七先生的话说就是“手感好”。无论对自家鸽子还是朋友的鸽子,我们都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反复持握。因为即使同一只鸽子,在不同时期给人的手感也有着细微的差异。能够发现这些变化并对鸽子的状态作出判断,就可以逐步提高我们看鸽子的眼力。这是关于鸽子体型的第一个要点。
第二点是鸽体各部分的形态,其中最重要的是翅膀。翅膀太小了不好,甚至可以说展开时的长度越大越好。另外还要有一定的宽度,其形状最好是搂抱着空气的感觉。翅膀的硬或软会因鸽子的情绪和持握方法而异,所以不必太在意。
我不介意鸽子的头形和头脸,觉得看了之后反而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到达背部与龙骨的深度即胸部的深度不能太深,太深的鸽子大多骨骼粗重,而身体沉重的鸽子是不适合飞远程比赛的。
耻骨又软又细不好。只要耻骨坚韧,无论其前端紧并或分开似乎都与竞翔成绩关系不大。虽然耻骨前端紧并的最为理想,可实际上有许多耻骨分开的鸽子照样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另外,腰部紧收也非常重要。
羽毛要有光泽,身体状况有问题时羽毛会显得干涩。眼睛明亮与否也是同样,熠熠生辉的眼睛说明鸽子健康而充满活力。
有的书上说鼻瘤大的鸽子好,这种说法不对,不太大的鼻瘤才是最理想的。鼻瘤表面应当覆有一层很细的白色粉末,但正在育雏的鸽子鼻瘤显得赃污是自然的。
以上谈到的只是大致的标准,因为鸽子身上的特征与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出与竞翔(2)
任何血统的鸽子都有其独特的体型特征。对于某血统的鸽子来说,具有某种特征就可能生出性能优异的后代,或出现了某种特征就可能飞出好成绩,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对自己饲养的鸽子必须了如指掌,也只有长年饲养、放飞某系鸽子才能对其特征体会入微。无论东洋或西洋,选鸽时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鸽舍的主人。仅凭一知半解或自己的喜好而引进了一堆次品,这样的事例在鸽界多得不胜枚举。
养鸽新手在选鸽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鸽子脖子上面的部分,这是不对的,因为鸽子不是凭着头脸飞翔。有个来访的美国鸽友竭力想说明此意,用一张纸遮住鸽子照片的头部后对我说,“必须这样挑选鸽子”。他说得完全正确。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国外著名鸽系的特征。
以奥佩尔系为主流的鸽子如果骨骼粗大,就是走了样。因为该系鸽的特点是骨骼细弱,以至于饲养者总希望其骨骼再强韧些。奥佩尔鸽的前三根主翼羽是一般长的,该系中飞出好成绩的鸽子大多具有这个特征。奥佩尔鸽的羽翼十分完美,这大概就是它们擅长飞恶劣天气的动力之源。
罗宾逊系鸽身体比例非常匀称,羽色中白斑多的鸽子往往能飞出惊人的成绩。
艾扎克逊系中偶尔会出现巧克力色的鸽子,这种羽色的鸽子是公认的最佳种鸽。该系鸽还会出现眼圈为红色的,这也是优秀种鸽的特征。
罗根系的主流鸽大多身体比例欠佳,而出成绩的也正是这样的鸽子。例如马扎莱拉鸽舍的著名种鸽“特瓦伊莱特号”龙骨特别深,在体型上令人无法恭维。
英国许多著名的赛绩鸽都有这个缺点,曾经取得过惊人赛绩的“兰卡莎.罗兹号”也不例外,这恐怕是由于英国的远程鸽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罗根系的影响。
含有司达莎血统的比利时鸽,例如戈兰的鸽子和柯布的鸽子,一般龙骨都比较深,而且略有骨骼粗大的感觉。
狄尔巴鸽的腰部不够粗壮,上手持握时会给人一种“缺点什么”的感觉。然而,越是这样的鸽子越可能飞出成绩。
从整体上看,比利时鸽比英国鸽的体型好,接近所谓标准体态的鸽子更多。在性能方面,英国的鸽子耐受恶劣天气的能力普遍较强,比利时的鸽子大多速度较快。这大概也与它们不同的体型特征有关。羽毛细密的鸽子在比利时较为多见,例如凡布利安那鸽就明显地具有此特征,这也是烈日地区晚熟鸽的共同特点。这种鸽子在年轻时能放到近、中距离,要等到完全成熟之后才能放远程。
关于什么体型的鸽子更擅于飞翔的问题,应该说并非没有标准,可以认为身体比例好的鸽子更理想。只是不能仅仅看到这一点,还应对鸽子的血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熟知哪些血统的鸽子出现怎样的特征便可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尤其对本鸽舍使用的系统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够目的明确地育种作鸽。必要时可以多做记录,统计什么体型的鸽子出成绩多,对赛绩鸽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等。鸽子在成长发育中会出现许多惊人的变化,其过程也会因血统而异。
综上所述,研究鸽子的体型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持握各种鸽子,体会不同系统的鸽子在体型上的差异,随着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渐领悟优秀赛鸽的特点。相信经过长期努力,大家一定能提高自己在体型方面鉴别赛鸽的能力。
对种鸽再研究
在年轻鸽赛全部结束的时候,应当对过去一年的竞翔成绩进行回顾和分析。我们是在有限的鸽舍空间内饲养数量有限的种鸽,并要用它们生出的后代放飞自己的梦想。假如饲养了一对平庸种鸽,也要付出同样的精力,它们生出的多羽后代也要占据宝贵的空间。在长年累月的训养之后,我们把平庸选手送上赛场而面对颗粒无收的结果时,只能感到莫大的失落。对于这种情形,难道不值得深刻反省么?可是,不少养鸽人对选手鸽出赛不归已经变得迟钝,常常只是失望地说一句“又丢了”便不了了之。
现在日本鸽界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对自己饲养的种鸽和赛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支精锐鸽队就不可能在竞翔中取胜。一年的赛事结束之时,正是我们分析思考、作出决断的时机。应该认真反思,目前使用的种鸽是否妥当,用它们作出的选手是否值得我们充分信赖。其实,在引进种鸽之初我们就思考过这些问题,正因为坚信其肯定能为本鸽舍生出未来的冠军,才日复一日地精心管理,对它们呵护有加。
那么,结果又如何呢?我在每年冬季都要对这一年作出小鸽的成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在养鸽过程中享受的乐趣之一。对作出鸽的总羽数、雌雄各自的羽数、参加训赛的羽数、获奖鸽及失踪鸽的羽数等加以分析,就不难看出是否达到了自己当初尝试的作出目的。根据赛绩对作出效果进行判断时,评价的标准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的是对竞翔成绩的看法。假如选手鸽飞出了好成绩,尤其是接连飞出成绩,答案当然只有一个,问题是赛绩不佳时能否立即得出否定的答案。选手鸽归巢速度慢时,需要对慢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换羽的状态如何、主翼羽有无脱落?健康状态如何?在舍内的生活情况如何,精神状态是否平和稳定?这些都要考虑到。对失踪的鸽子我们往往倾向于否定,但它们可能在归巢途中丧命于猛禽之口,也可能为躲避危险冲入密林或撞上障碍物,因受伤而失去了归巢能力,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对失踪的事实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鸽子性能不好。
我的想法是归巢的鸽子好,在恶劣天气中较快飞归的鸽子更好,但是对失踪鸽不能一概否定。另外,假如一对种鸽所生的多羽选手鸽全部失踪,那么失踪的羽数越多越可以肯定这个配对有问题。例如,将A配对生的一羽选手鸽在训练后送去参赛、B配对的送三羽、C配对的送五羽。如果这些选手鸽全部失踪,ABC三组配对中最差的当然是C配对、其次是B配对。对于A配对,却不能因一羽子代鸽失踪便认定其不好。
还应考虑到比赛时的天气情况。大家都知道,天气的好坏对鸽子能否归巢影响甚大,在恶劣天气中飞归的鸽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血统固有的耐坏天的能力。即能归巢的鸽子得到了这方面性能的遗传。因此,对某一地区或赛线上选手鸽的归巢率,要结合天气及鸽种综合评判。对速度也应该这么看,鸽子利用顺风疾飞本领的高下、在逆风中穿梭能力的强弱,都与其血统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种鸽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是造成小鸽的失踪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我们往往认为后代不归是种鸽的遗传基因不好,轻易从本质上否定种鸽的性能。其实以我的经验看,种鸽状态不佳是最大的原因之一。所以不要简单地套用孟德尔的学说,应尽量避免仓促地作出结论。大家都知道,选手鸽能否归巢的决定性因素是定向能力的强弱,但定向能力最终要通过能飞越赛线体力来实现。子代鸽的体力与亲鸽的健康有很大关系,因为鸽子的繁殖是从两羽亲鸽性细胞结合并产生分裂增殖开始的。如果亲鸽的状态差、细胞活力不足,其体内分裂的性细胞便缺乏活力,只能产下能力低下的小鸽。因此,在有了好种鸽之后还必须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健康,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选手鸽。
例如,过早起用从国外进口的种鸽进行繁殖,通常是不能作出优秀选手的,因为种鸽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及饲料的变化。进口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种性能,大约是在进口三年之后。另外,用远距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雌鸽作种时,需要三年以上的恢复期,否则也难以作出具有超凡飞翔能力的选手鸽。也就是说,要在彻底消除比赛的疲劳之后,才可能繁育出身体健全的后代。根据以往的经验,用雄鸽作种时可以不必如此慎重。
另外,亲鸽在繁殖季节的初期身体疲劳较少,生出优秀后代的概率较高。到了后期,由于疲劳积累便难于生出好鸽了。鸽舍整体也是如此,有的鸽舍三月孵化的小鸽好,有的是七月孵化的好,往往出现某个月份孵化的小鸽平均赛绩较高的情况,这也与种鸽的状态有关。一般说来,应当在年初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集中作出小鸽。
确认了种鸽作出效果差、后代不理想时,就应当重新进行种鸽搭配。由于遗传巧合的缘故,雌雄种鸽会出现合配或不合配的情况。有些配对作出的小鸽在性能上会超过双亲,有些则相反。所以,当作出的小鸽表现不佳时,就不要在第二年继续使用原来的种鸽配对。当然,也不能因为一次交配繁殖的失败就把种鸽看死,至少应当把雌雄重新搭配再试一次。对进口的种鸽,尤其是曾经作为选手鸽频繁参赛的鸽子更应如此。
我将在后面介绍如何进行雌雄搭配和怎样挑选种鸽。总而言之,一旦种鸽出了问题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所以,要对本棚的种鸽不断进行分析研究,还应当尽量做到每年至少引进一羽异血鸽。我经常对别人说,近亲交配是一种得不偿失、非常危险、近乎徒劳的交配方法。当然,要找到合配的异血并非易事。但从成功概率的角度看,我会毫不犹豫地采用异血交配的方法
作出与竞翔(3)
。
怎样挑选种鸽
俗话说,乌鸦生不出凤凰。我们要作出理想的选手鸽,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条件,选择在性能上符合要求的种鸽进行搭配。如果毫无主见地效仿他人,或者出于虚荣居奇而盲目引种,便不可能得到有用的好种鸽。想要开出红色的花就必须播下红花的种子,想让花朵开得大就必须挑选花朵大的品种,想使花开得早就必须选择早熟的品种,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赛鸽的培育。要作出参加远距离比赛的选手就应当使用远程鸽系进行繁殖。为了提高远距离归巢的稳定性,往往还要搀入超远程归巢鸽的血脉。要作出能够快速归巢的选手,就应当引进在强手如云的赛事中频繁战胜对手的种鸽。要作出能耐受恶劣天气的选手,则应当引进在恶劣天气中率先归巢的伯马鸽,或者引进赛线气象复杂多变地区强豪鸽舍的种鸽。
每个养鸽人都希望自己的选手鸽兼具以上所有优点,这是人之常情,然而鸽子达不到所有要求也是自然规律。例如,要使选手鸽同时具备远距离归巢性能和快速归巢性能就相当困难。我们通常遇到的情况是,速度提高后往往难以持久,加大了续航能力又会使飞速降低。不过,对此也不能仅凭推理而简单地作出结论。如果能使鸽子的体格和羽翼变得更适宜飞翔,如果能让鸽子的肌肉发达得足以超过众多对手,就有可能使自己的选手鸽在快速性和续航能力两方面都进一步完善。事实上,世界各地许多优秀鸽系就是得益于这样的特性而获得了成功。快速性和耐恶劣天气这对矛盾也是如此,擅长飞恶劣天气的血统通常速度较慢。例如二战前的势山系和二战后的奥佩尔系,虽然都具有能耐受恶劣天气的优点,但飞速却不尽人意。可喜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养鸽家的不懈努力,这种情况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改善,在当今赛场上经常可以见到兼具耐坏天和快速性两大特性的鸽子。总之,在挑选种鸽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基本性能方面的要求,并根据自己的意图和鸽舍环境来确定选种的条件,这样更易于达到作出的目的。
我建议刚开始养鸽的朋友不要一心多用,应当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超远程比赛、当日归巢的远距离比赛、二百公里左右的短距离比赛以及品评会等。不言而喻,目的简明自然更易于找到实现目的的途径,从而避免逐二兔而不得一兔的结果。今后日本鸽界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不投入极大精力并付出超凡的努力是难以在全国或地区赛事中获胜的。目前在日本专攻短距离比赛或品评会的鸽友还不多,而比利时等国有许多出色的短程快速系和专门适用于展示的鸽系。只要集中引进一批适宜的血统,即使初入此道的新手也有可能获得成功。另外,日本以及英国、美国鸽界都存在着偏重远距离比赛尤其是超远程赛的倾向,但是可以预言,当日归巢的远距离比赛迟早会成为大多数鸽友瞩目的焦点。
养鸽、参赛经验都不够丰富的鸽友,应当选择易于饲养和管理、在应赛技巧方面要求不多的鸽系,最好从所在地区的成功养鸽家那里引进种鸽。可以从当地的强豪鸽舍中筛选出两个并非偶尔取胜而是常年胜绩不断的鸽舍,引进其棚中代表性种鸽的子代。恐怕任何国家的养鸽老手都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而且从理论上讲这也是新手获得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因为鸽子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及赛线特点,比较容易飞出成绩。引进两个鸽舍的不同血统可以避免近亲交配的弊病,通过杂交作出体格强壮的选手鸽,并有可能培育出兼具二者优点的更为出色的后代。此外,新手还可以就近寻求老一辈养鸽家的指导,在管理方法及应赛技巧方面得到诸多教益。
要引进种鸽就不能抱有吝啬的想法,一定要挑选该鸽舍王牌的子代或平辈鸽,并尽可能选择外貌与赛绩鸽相象的鸽子。为了节约资金并买到性能较好的鸽子,可以购买晚生鸽。因为晚生鸽的遗传性能并不差,而鸽主会因其发育迟缓、体格稍差而乐于出手。聪明的做法是用购买多羽鸽子的金钱引进少数优质种鸽。英国的养鸽家维克多.罗宾逊在少年时代曾经用很长时间攒钱,最终从当时最著名的奥斯曼鸽舍引进了“希望号”的子代,后来那只鸽子成了罗宾逊系的基础鸽。
在拥有若干年养鸽经验之后,就可以进一步从国内成绩最突出的鸽舍引进种鸽。从国外引进种鸽最好是在养鸽十年以后,因为国外赛鸽所处的各种条件都与日本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首先是气候不同、湿度不同和地形不同。赛线上有无猛禽出没,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是横亘着海拔三千多米的山脉,下雨时是来去匆匆的阵雨还是连日不开的霏霏淫雨,这些环境条件下对赛鸽的要求截然不同。日本的饲料也很简单,而比利时、英国等地的鸽舍都使用相当精致的饲料养鸽。因此,从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种鸽,未必能够在日本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果。不过,我们从国外引进种鸽的重要原因是那些国家和地区的养鸽历史远比我们悠久,那里的鸽子要高于我们的好几个档次。所以,在引进外血鸽时首先要考虑到自己鸽舍里的鸽子有哪些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需要从哪个鸽舍引进哪一只鸽子的血脉。要引进的这路血脉的鸽子,必须具有国内任何血统任何鸽舍的鸽子都不能比拟的优越之处。从这些分析不难看出,仅仅出于对国外鸽系的盲目崇拜而引进外血是毫无意义的。我在1933年就引进了海茨曼鸽舍的西翁系鸽,战后又从国外各著名鸽舍引进过一百多羽代表性种鸽,还经常去比利时、法国、英国等地的鸽舍里亲自选鸽,以上是我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之谈。
繁殖赛鸽的着眼点
*******************************************************
我们进行赛鸽的繁殖,是要作出在以远距离比赛为代表的重要赛事中脱颖而出的选手鸽。无论有多少羽选手鸽参赛,获得冠军的鸽子只有一羽,只有性能超凡、千里挑一的鸽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拔得头筹。所以我们明确繁殖的目的,为培育能够通过激烈竞争之门登上冠军宝座的鸽子而努力。大家知道,把多少羽平庸鸽送上赛场都毫无意义。繁殖赛鸽的着眼点就是要作出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鸽子,哪怕只有一羽。一般的家畜的繁殖大多要求培育出数量多、品质均一的优秀群体,而赛鸽只需要成千上万羽中的那一羽冠军。不管你有多少道理,例如要建立自家品系等等,归根结底要有一羽宝石般的个体来奠定基石。在比赛中拿不到冠军,什么鸽系的培育都无从谈起。归纳赛鸽繁殖的特点,就是要作出超凡的个体精英,而不是乱箭齐发以数求胜。只饲养二、三十羽选手的小型鸽舍有时也能战胜拥有几百羽鸽子的大型鸽舍,这正是养鸽赛鸽的乐趣所在。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这个基本原则,不要进入大量出鸽参赛、大批丢鸽的恶性循环。
繁殖效果的基础是雌雄亲鸽性能,所以,我们应当把最大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选种工作。而拥有了优秀种鸽之后,关键就在于如何将种鸽配对使用。在作出用于远距离比赛的选手时,赛事越是艰难,种鸽的性能便越是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在千公里比赛中归巢并取得优异成绩,选手鸽必须具备适合飞行该距离的性能,而这种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双亲遗传基因的结合获得的。换言之,选手鸽从双亲那里获得的性能决定了其有无克服竞翔障碍夺取冠军的可能。由此可见,能否繁殖出优秀的后代,在种鸽选配的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八成。
-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