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火凤凰鸽舍
  http://fenghuangge.chinaxinge.cn 收藏本站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火凤凰鸽舍
368 157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博客类型: 名人博客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13121
推荐篇数: 255
建立时间: 2008年
博客访问: 153.4万
鸽舍赛绩
在线留言
 
 
 
武书泉家谱:鸽坛才子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火凤凰鸽舍  来源:原创   阅读:  分类:鸽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4-19 22:04:18  

  

201528,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武书泉家谱工作室”成立,成为山西第一家《家谱》专业工作室。主办人武书泉是太谷人,1982年生,自由文学创作者,曾任中荣高管,CEO特别助理,影视剧作家李昌福弟子,形意大师杨凡生弟子。

《家谱》,地位与《国史》,《周志》并列,为汉文化三大奇葩,在我国已有超过3000年的确切记载和历史。最近央视的《客从何处来?》,实质上就是谱家寻根。据史料记载,家谱在我国曾经盛行到“家家有族谱,户户有家乘”的地步,直到“文化大革命”才被严重破坏,造成极大损失与危害。作为鸽友,我们记载信鸽的血统尚且一丝不苛,何况于我们自己的血统呢?这些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下边的采访中武书泉也都有谈到。

2015310,《三晋都市报》率先大篇幅做了武书泉家谱成立的报道,一时间十多家媒体纷纷转载。紧随其后,太谷当地报纸,电视台都分别做了专访。

做为一个鸽友,他沉溺于养鸽的乐趣当中,非常专注,非常平淡。其实很多人都能够感觉到,作为一名曾经活跃的信鸽专栏作家,不知何时起,他更多地置身物外静看风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名言或成为他的座右铭!

近期,逢公差顺道太谷的便利,笔者专程去他的工作室看他,也简单了解了他和他全力推广的家谱文化。

 

 

链接延伸阅读(一):《三晋都市报》大幅报道全文

 

知名鸽友、专栏作家武书泉:创办家谱工作室,承载古汉语复兴梦()

 

他在全国鸽友圈颇有声望,是中国信鸽网专栏作家。他崇尚古汉语,以古汉语作为主要写作手法,极力推崇古文,并希望全民普及古汉语。晋中知名作家王海燕因病逝世,他的一阕古体悼文,引得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垂泪。

  武书泉,晋中太谷人,80后。缘于对古汉语简洁叙事风格的喜好,他曾不懈创作文言文集,甚至于多方寻助媒体呼吁复兴古文,诸如此类,付出过种种努力。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最容易推广古汉语的方式家谱制作,并在太谷开办了我省第一家家谱工作室。

                          若长袍加身,俨然一古人

  “粉鸟归来,掩送西斜;哨响寂空,牵神云阶。仰天指画,江山意惬;俯含拍案,浑身叫绝!”一篇流传网络的《中国鸽谱》,道出了全国几百万鸽友把玩信鸽的妙趣。而这篇鸽谱,则出于武书泉之手,至今在信鸽界,被广为称颂。

  武书泉文武双全,不仅是著有《七剑下天山》的知名影视剧作家李昌福唯一的门生,还是知名形意大师杨凡生的嫡传弟子。他心性孤高,自居“武才子”“名士一枝苑主”。

  如此不羁,但喜爱他的人,却深以为同。有人说,若在古代,他或成一代侠士。而他也提及,幼年时期,就曾分外迷恋古人的行为举止。

  “小时候,从有记忆起,大概四岁吧,看到古装片里人物的衣服两边开叉,我就好端端地将所有的裤角用手撕开,倍儿喜欢那种衣衫飘飘的感觉。因为这个事情,我妈天天打我,我却不理不睬依然如故。十六岁以前,每个暑假,我都用一个大水缸养满蛐蛐,每天趴地上撅着屁股,捉这些玩意儿,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个有“古人范儿”的孩子,就这样渐渐长成。

  然而,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不着调的少年,也不是很合群,用武书泉的话来说,“成天五迷三道,尽干一些别人不干的事情。”

  说起写作,他坦承“情窦初开的情书,是他钟情写作的前夜”。他不慎失落在校园里的情书,甚至于一句随笔“踩不出清晰的足迹,也踏出清脆的足音”,都会被校园学弟学妹们传抄。

  步入社会后,武书泉结识了我国知名影视剧作家李昌福老师,李老师惜才,鼓励他继续创作。

  于武书泉而言,李昌福即为他的伯乐。在李老师这里,他第一次完成了20万字的长篇小说,并且赚到了第一笔稿费。

  由此进入文学圈的他,却始终有一种骨子里的孤独感。他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一度潜心撰稿中国信鸽网,为各种赛事写稿件和评论,也给众位强手鸽友写赋。

  他的写作很另类,比如,他写中奖率非常之高的鸽友籍俊林的育鸽经,是这样写的:“若问其刮金利器,也算机缘巧合,冥冥之中自有造化。首当其冲,乃是堪称无愧的四大金刚坐镇育种,或轮番换配,直投火线;或取意公式,采血走种。”笔法奇特,却令人刮目相看。

  浸淫在商界十余年,他犹自保持着单纯的心性。当晋中知名女作家、慈善志愿者王海燕故去,同为文友的他,痛哭流涕,悲不自胜,特作悼文哀呼:“以其侠心佛骨而见罪于神明乎?以其一生行善而遭致不治之顽疾乎?纵然世事难料风雨难测,却岂有善者早夭而恶人长寿之理,此情可悲,此景可恨!朗朗天空,幽幽冥界,山水相隔,生死两别,亡者不应,天地不鸣,呜呼哀哉!”此文一出,王海燕的故人,均读之泪奔。

  武书泉自认只要有侠骨柔情的道义在,就毋须在乎世俗的眼光,他自命清高任性而为,却又对长者毕恭毕敬,不惧繁缛礼俗。有文友评说:“古人品性。若长袍加身,俨然是一古人”。
                          鸽友重金求,挥笔古汉语

  考古表明,太谷县域内孕育产生过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历史文化深厚的太谷,历来是富贾聚集之地,也是各个时代引领潮流之所。

  “信鸽运动”风靡于太谷之早,无年代可考。但武书泉家中四代人均会训禽养鸽。其曾祖养日本鸟,祖父养观赏鸽,父亲兼养信鸽与观赏鸽。每个黄昏和清晨,幼年的武书泉都习惯于眺望辽阔的高空,在嘹亮的鸽哨中,完成对心灵的远航和洗礼。

  三年前,在中国信鸽网,武书泉和一位科学家创建了《聊“天”预报室》。如今,“信鸽磁场预报”成为国家空间环境监测中心的常规项目。

  太谷,一个30万人口的小城,就有将近1500名鸽友,他便是其中之一。他有自己的名种信鸽;他的百家讲坛鸽舍跻身“太谷帮”鸽舍前列;他常常奔走于各个赛事,结识了众多朋友,全国很多名震鸽坛的名士,和他亦师亦友。

  曾连续四个赛季,武书泉均以小羽数参赛取得指定鸽多项冠军。2013年,他在一次430公里的比赛中,取得一人独中三元,入围七、八、九名及多项指定赛项的冠亚军。

  俗话说“金太谷银祁县”,素有“金太谷”之名的太谷人,在商道上,向来不乏祖先的精明和练达。

  以鸽会友,太谷人武书泉的朋友圈之大,不但囊括了整个晋中的文人学士,更有商界政界名流。他的孤高和个性使然,或成为不经意间推销自己的一道王牌。

  若干年前,朋友圈友人便找武书泉重金求字。重修碑记、祭文,记事碑文、地方赋等等需要以古文载体出现的,朋友圈中,大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武书泉。

  武书泉将此视为自己的“商业写作”。对于古文,他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好,而依托古文,他受益匪浅,亦获得诸多赞誉。

  2014年,他多次找到媒体,希望能将自己写作的古文进行刊登,以提高读者对古文的兴趣,以期在将来普及古汉语的道路上奉献出一己之力。可惜,这位朋友并未完成他的心愿。

                          倾心家族谱,以此为镜兴

  一本家谱,让他打开了思路。

  去年,一位学者想要为自己家族宗亲编撰一本家谱,苦于找不到得力人手,便找到了武书泉。在这本家谱的编撰中,武书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家谱》是系统文化工程,每一本家谱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渊源。而且,它在汉文化体系里,一直与国史、地方志鼎足并列。”一边走访,一边翻史,其乐无穷之中,武书泉更多享受到的是,那种沉浸在对历史的畅想和挥笔古体写作中无法言表的快意。

  国人向往人丁旺盛,代代流传,而家族是以血缘为核心的载体,家谱则承载着这一传统文化理念。山西历来有纂修家谱的习俗,一些大的家族,都流传有家谱。显门望族的家谱多为图表式,而寻常百姓家多为“神则”,便于悬挂祭祀。

  武书泉介绍,“文革”期间,家谱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很多百姓将自己家中千年流传下的家谱付之一炬,至今,全省可能只保留下二百多部家谱。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以及对先祖的怀念和感恩,一些人希望能重新设立家谱或者续写家谱。

  “所以说,家谱的文化空间很大,商业市场也不小。”武书泉注意到,现在的家谱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之前的家谱,女方只称呼‘氏’,今天的家谱,女方的名字和社会贡献也会详细列举,这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因为是全媒体时代,现代的家谱不全由文字和表格组成,还有图片和家族故事、族人事迹等等表现形式。”

  20152月,“武书泉家谱工作室”成立,他的恩师李昌福先生,著名诗人杨丕梁、姚宏伟等人都来参观,并纷纷提出合理建议,一干人等对武书泉寄予厚望。

  群策群力中,武书泉灵感迸发,他依仗朋友圈资源,将家谱制作介入现代科技手段,邀请专业影视制作朋友,将对各个家谱拍摄一部微电影,以叙述家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家谱为镜,一知家族兴替,二明祖宗得失,后人可以借鉴。为家族有特殊贡献的人物做传记,正是弘扬正能量、代代不息的良好传统。”武书泉强调,“当然,文言文,仍然是家谱的主要表现方式。在家谱的制作过程中,我也希望大家借此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领会中国古汉语的博大精深。”

  近日,武书泉家谱工作室新增人手,增加了家谱微电影的拍摄业务。他希望通过本报,能征集一个有着传奇家谱故事的家族,他希望为这位幸运者免费制作家谱和家谱微电影。


本报记者高辉文/

温馨提示:请见2015310日《三晋都市报》A8版“特别关注”专题报道!

 

链接延伸阅读(二):《太谷报》大幅报道全文

 

《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先祖荣光——家谱工作室武书泉访谈录》

 

记者:“武先生,您好,你是怎么想到要创办这个工作室的?根据我们对你的了解,你是一个80后,你的选择在今天看来,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费解?你是否注意过,现在很多00后,90后乃至和你同代的80后,多数人对《家谱》概念是模糊的。”

 

武书泉:“传统的东西自有它的魅力,现在各个城市都是摩天大厦林立,但是进去一趟门票钱最贵的,却一定是古建。《家谱》从史前就已出现的口头家谱,结绳家谱算起,地位之崇高历史之久远连很多古建也望尘莫及。现在整个对传统文化大众持悲观的态度,其实反而更该乐观。这说明大到全社会,小到文化圈,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所以无论主流媒体如央视的《我从哪里来?》,国家对古建的保护,还是教育改革中对语文的“抬高”等等,无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春天即将来临。我所以创办这个工作室,说不看大形势有些虚伪,但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爱好,其实早几年以前,我就已经有《家谱》全案操刀的成功经验,加上不时有人前来求写古文,这些都激励我,传统文学对一个职业而言也许难成坦途,但还是有它的商业价值。十多年来,我本职开诊所行医,自食其力之余,保存爱好的热情,醉心文学写作。《家谱》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很多,自己坚持多年的积累,很多可以顺手拈来。另外,早几年在跨国企业中荣集团工作过,作为总裁助理,得到很多商业方面的砺炼与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些对文化工作者而言都是难得的提高。

您提到80后,提到9000后,确实,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无视的人群,其中很多连《家谱》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常识,即《家谱》的真正传承人群是中老年。道家讲‘天行健’,阴阳谈到季节更替,春花秋实,80后人群可以视作枝头花,他们朝上绽放,中老年则已结果,成熟的果子才念及归根。和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交接更替一样,传统被传承的过程与人的社会角色转换是直接相关的。老话常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到了特定的时间责任会有特定的事情发生。《家谱》以前非常普遍,大部分人家就算没有《家谱》,也必有家谱轴子。家谱轴子我们俗称‘神祗’,等同于一个家族的历代花名表,相比较传统《家谱》造价低廉的多,所以在民间更为常见。”

 

记者:“您刚才‘春花秋实’的说法很新颖,观点独特,暂且不论对错,从你所说的这些,可以看出来对《家谱》里里外外你都没少下功夫。其实刚才你谈到的是《家谱》的市场,还有客户定位的问题,您能就此方面再深入分析吗?”

 

武书泉:“说真的,这是我的弱项。因为深知自己的不足,我事先免不了多方求教。本土的文化名人专程上门请教就不说了,为了明确思路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我还专门征求了成功企业家上海中荣林信涌,龙园王忠宝两位老总的意见,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都鼓励我要勇敢的前行。老实讲,《家谱》是繁缛的系统文化工程,若没有一个厚实的技术团队简直不可想象。因此,除了包括众多地方文化名流组成的强大顾问团队支撑提携外,我们也积极寻求技术组合模式,日后需要涉及到的摄影,书法,手绘的环节,都由本土的名手来强强联合。用精致才华创意打造一家的历史,对供需双方是一致的,而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追求更好。在实际市场运行当中,文化产业难以程序化定价是明显的一处瓶颈,这个方面慢慢规范,但在前期,我们还是拿出不少优惠,有心合作的客户朋友们注意‘赶早’了。”

 

记者:“现在修家谱,建祠堂民间越来越多了,但结合当前政令‘反腐’和提倡节俭,两者似乎相背,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武书泉:“呵呵,首先我要讲,做家谱和提倡节俭根本就是两码事,不存在相背的问题。只要深入了解家谱在文化深层的产生原因,很容易就能搞清楚。家谱,是一个家族血脉相承的生命史,详细记载了‘我从那里来’的人生叩问。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这才是真正的初衷之一。现在连动物的育种都搞这一套,而且非常详尽严密,就基因科学的属性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其二,知道了‘我从那里来’?很自然要面临‘我将何处去’?生命终有尽头,惟精神之火不灭。对一个家族而言,一款优良的家族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门风’,对后代的影响非常大。让后辈儿孙有家史自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祖先的良德善行将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榜样。这是一个家族最可贵的文化遗产。家谱是家族文化、家族历史、生命进程的共同载体,也就难怪从史前它就已存在,并且延续至今,与国史、州志并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精华部分。

家谱与祠堂比,二者区别很大。家谱一般不轻易对外示人,而祠堂初衷虽同样为敬宗祭祖,却难掩炫世之嫌。所以讲节俭,祠堂容易遭人疑忌,家谱则没什么好诟病的。

 

记者:“听了您刚才说的,我想到了文革,当时家谱被划为‘四旧’,一度成为打击破坏的对象,包括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80后,9000后的‘不知有家谱’,也算文革的后遗症吧。由于职业关系,时常碰到这样的事,本来延续记载了百年以上的家谱,因人为破坏和时间的更迭,记载和记忆出现断层。您如何看待这一窘况?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武书泉:“您说的中肯,一针见血!《家谱》在台湾,新加坡,韩国今天仍很普及,几乎是家家户户的事情,特别重视,相关的祭祀礼仪也很规范,这些都是受中国忠孝文化影响至深的国家和地区。如今本尊难及分身的万分之一,保存完好的老《家谱》全山西都不超过200部,十年浩劫着实伤不起啊。近年来家谱回温,不少人拿着一半张家谱轴子,或已成断编残简的残缺《家谱》来找我,他们想复原,要续全。但我一直和他们讲:家谱是一家之史,是历史,容不得篡改杜撰,缺失的部分随着先人的过逝只能是千古之谜了,顶多给他们空出位子,缺少一代就空一代,缺少两代空两代,这些空位,或者说‘无名氏’之页,将是一个特殊时代形成的特殊部分,对后世的人倒是针砭良剂。对文化的伤害,历史上很多,我们和后人都受到影响,都应该反思。从五四,到文革,虽造成家谱残疾,却也将开启男女平等女性入谱的全新时代,这是史无前例的,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所以有得必有失,遗憾在哪里,新的生机也在那里。以此为契机,中国家谱必有全新的形式产生,时尚美感,流行元素也将全面介入。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框架下,这朵古老的奇葩未来一定越开越艳丽。基因科学已经如此丰富完善,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记录自己的基因,规划未来的基因走向,一定不会被忽略。我相信家谱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也借此宝地倡议更多的有识之士贡献智慧,共同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魏亦农

 

温馨提示:请见2015410日《太谷报》专题报道!

 链接延伸阅读(三):武书泉家谱《家谱》宣传海报:

链接延伸阅读(四):成立挂牌花絮

《三晋都市报》记者高辉,《七剑下天山》,《苏三》编剧李昌福与武书泉师徒合影

武书泉接受《太谷报》采访并翻阅照片资料

接受当地电视台拍摄家谱文化微型专题片的剧照2

武书泉与同门形意人合影于《探密形意拳》拍摄开机仪式上

 

 链接延伸阅读(四):强强联合的才子团队

家谱工作室四大骨干在完成的家谱轴子前合影

家谱工作室掌舵人武书泉

摄影才子杨立业,所有相关的照片均都由他完成

手写才子李新刚,负责大部分手写部分及需要线装本的家谱制作

手绘才子杜志新,壁画,戏曲舞台布景画高手,家谱轴子也都由他负责

 

 链接延伸阅读(五):儒道论鸽的“乐”鸽者

鸽舍荣誉柜前硕果累累,在太谷,武书泉的百家讲坛绝对算的上一张对外的信鸽名片

第一基础公鸽“强强爸爸”,以作出10年上海市幼鸽特比环A组7573羽总冠军“强强号”而远近闻名,上海鸽坛名宿王忠宝作出,金牌教练石明作翔。当天全市只回18羽。它的儿子赢了30万,并实际售出30万给姚波峰。

“强强爸爸”的儿子,“强强号”兄弟,武书泉的主力种鸽

“三冠龙女”,“强强172”的半妹,武书泉的冠军鸽子

武书泉非常适合飞艰苦比赛的“南非”家族代表,其鸽子照片全部由自己拍摄,也对外接纳拍摄业务

笔者去拜访,接到友人通知,当天太谷铁路鸽会500公里集鸽。武书泉虽然忙,还是想参加一下,所有鸽子全部由父母代为散养,他邀请笔者一起挑选选手。

最终挑选了5只去参加。

 

     比赛虽重在参与,但一定要养最顶级的鸽子,好比艺术收藏或作艺术,追求一定要高,武书泉如是说,无论对于家谱还是鸽子,他都一样对待。

     希望他做快乐的鸽者!为尊重武书泉先生意见,隐去评论功能。有需要探讨家谱文化的可以直接拨打15934402828,武书泉随时恭候指教。微信号也是他手机号15934402828,并请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平台:武书泉家谱。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山西省信鸽协会一日内两重要公告! (9986次) 2018-6-16 21:19:21
 ·伊拉克信鸽走私178颗毒品被当场捕获! (5968次) 2017-5-29 13:21:21
 ·突破历史的超级鸽诞生! (6232次) 2016-9-21 14:14:40
 ·西安瑞麟公棚2016年春季决赛冠军领先亚军1小时2 (9464次) 2016-5-16 15:26:29
 ·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图) (5508次) 2016-2-25 11:17:28
 相关评论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