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宝强鸽舍
3712 341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2619)
我的养鸽感悟(446)
我的收藏文章(647)
我的赛鸽日记(61)
我的鸽圈动态(341)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2020-06-
中信网友:我捡到一只鸽子环
中信网友:捡到一只2021
中信网友:拾到信鸽一只,环
中信网友:拾到2020-1
中信网友:西安市鸽会主席和
中信网友:您好,认识乐山鸽
手机中信:厚道些,重来吧!
   我的好友
更多>>
   信息统计

宝强鸽舍
地    区:辽 宁
文章总数:3712篇
推荐篇数:109
留言数量:31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20074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7-10-12


 

 


突破赛鸽的‘耐力极点’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宝强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5-2-27 15:15:44  
  有关“极点”的产生是人或动物从安静状态转入到运动状态时,身体各个器官未能很好配合,尤其是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活动未能适应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引起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或动物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产物,机体内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加大,上述代谢产物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中越积越多,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机体不适应继续运动的症状。例如当我们强行驱赶鸽子延长家飞训练时间,那些实在飞不动的鸽子突然降落时,会张开喉咙,急速地喘着粗气。这似乎就属于身体机能中“耐力极点”的生理表现。运动生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人或动物在长时间耐力活动中,为了吸入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呼吸急促,心跳频率加快,大脑皮层受到这种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下降,因而出现了身体不能适应继续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极点”现象。从强行驱赶赛鸽进行长时间家飞训练中,那些不顾驱赶条件的刺激而强行降落的鸽子,身体内的各种反应和实际表现,充分说明了它们机体出现了典型的“耐力极点”现象。


赛鸽在持续保持家飞运动(即不降落的情况下)中出现“极点”现象,如果继续坚持飞行运动很短的一段时间,有可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逐渐适应了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工作恢复正常,身体各种难受的症状减轻或者消失、赛鸽在空中的飞行动作转为轻松自如,原来只是围绕鸽舍上空绕小圈子的飞行活动,可能转变成集群快速大范围的飞行活动。我们甚至还能观察到“突破耐力极点”的鸽群,在大范围的继续飞行活动中,充分表现出你追我赶的高速度飞行现象。这就是运动生理中的所谓“第二次呼吸”。

一、耐力素质是克服“极点”的生理基础

关于赛鸽的耐力素质有两方面的内容:即有氧耐力及无氧耐力两个方面。首先从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来看。有氧耐力是指赛鸽进行长时间有氧代谢供能的能力。如赛鸽竞翔五百公里左右的距离,途中没有停歇、持续飞行数小时,飞行速度每分钟超过一千米以上。赛鸽保持长时间和高速飞行运动的过程中,氧气供应充足是实现机体有氧代谢运动的先决条件。但是,赛鸽飞行运动中氧的供应及氧气实际消耗的多与少,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心肺和气囊结构的功能。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肺,并能进入气囊结构。氧通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因此肺的通气量水平与换气机能是影响赛鸽机体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赛鸽发达的气囊结构,当赛鸽体内9个气囊能够充入大量气体时,能够有效增加身体在空中飞行的浮力作用,既能减少体能物质的消耗程度,也能减少机体有氧代谢供能时对氧的消耗及需要。

事实上,在五百公里级别竞翔比赛中,高速回归的前名次赛鸽都必须具备发达的气囊结构。第二方面是骨骼肌肉特点。当毛细血管的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肌肉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水平密切相关。肌肉组织摄取氧的能力越强、越能提高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降低无氧代谢产物——乳酸的比值。从而有利于延长运动时间和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其次是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无氧耐力一般指赛鸽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出笼的较短一段时间,体内无氧代谢供能比率远远大于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因为赛鸽在放飞笼内的行动受限,使运动系统处于较低的状态。当笼门突然打开,鸽群冲出放飞笼向空中飞去的过程中,最容易增高体内的血乳酸。当血液乳酸增加到一定比值时,即可能出现“极点”的症状。

从赛鸽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来看,赛鸽无氧耐力的水平具有以下生理特点:第一是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肉中糖元的含量及肌肉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第二是大脑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当“耐力极点”出现时,血液中乳酸量的增加,血液PH值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加速疲劳的发展。因此,大脑神经系统细胞对“极点”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条件。第三是体内缓冲乳酸的能力。乳酸进入血液后,使血液的PH向酸性方向发展,继而出现血液PH的变化。赛鸽机体缓冲血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酣酶的活性。

从赛鸽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不难看出:它们的耐力素质水平体现在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对“极点”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以及心肺功能和发达的气囊结构,还有肌肉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和血液缓冲乳酸的能力等。因此,赛鸽先天的遗传素质在克服耐力极点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二、“耐力极点”对赛鸽飞行活动的影响

根据运动科学的研究表明,人或动物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长时间肌肉运动时,不需要多长时间(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时间)就可能感受到“耐力极点”的身体反应。因此,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针对人体运动特点提出了“预先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就是在进行耐力运动比赛之前的一段时间,进行准备活动,使身体的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能够尽早适应“耐力极点”的不利影响。为机体突破“耐力极点”的平稳过渡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赛鸽从异地放飞训练到最后的竞翔比赛,从笼中放出之前的双翼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根本不可能像人类一样有竞赛前的准备热身活动。

因此,我们从赛鸽出棚家飞训练中能明显地观察到这种现象,即鸽群从棚内冲出集群飞翔,如果平常缺乏长时间飞翔训练的鸽群,一般持续飞翔十几分钟就表现出降落在屋面的现象。当鸽群稍微休息几分钟之后,在另外几只鸽子继续拍翅飞翔的影响下,鸽群又能成群结队地飞向天空。这种表现可能反复多次地出现。时间大约每次只能持续十几分钟。从绝大多数赛鸽呼吸的表现来判断,运动没有出现“耐力极点”的喘息呼吸表现。假如鸽群持续飞行十几分钟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鸽主人对准备降落的鸽群强行驱赶,使它们在空中继续飞行一段时间,如果反复驱赶几次使鸽群延续更长的飞行时间之后,那些急于降落屋顶的鸽子表现出张开嘴喘气的现象。甚至还能见到有的鸽子双翼下垂的表现。这也充分说明了部分鸽子的身体出现了典型的“耐力极点”。

赛鸽耐力极点还在放飞训练和异地竞翔过程中表现出来。例如在最初几次近距离放飞训练时,有些鸽子明显延迟归巢,从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分析,一般只需要几十分钟的飞行时间,而它们却用去了几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显然鸽子在途中停歇了。当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之后,再慢慢寻找返巢的途径。事实上赛鸽耐力极点对内脏器官和运动机能的影响在异地竞翔比赛中表现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赛鸽竞翔三百公里至五百公里的距离,那些比最先回归的赛鸽晚了一小时左右的鸽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鸽子留下了中途停歇的“证据”。即在脚爪上留下了饮水时泥浆的痕迹。这充分说明归巢赛鸽在长时间的耐力飞行途中,身体出现耐力极点,随着机体能量代谢过程水份的消耗,赛鸽机体内脏器官耐渴能力显著下降,急需要补充水份。

因此,那些有野外寻水经验的赛鸽在归巢途中降落水塘饮水,因而在脚爪上留下泥浆的痕迹。根据运动科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体在从事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全程比赛距离为42公里195米。运动员从起跑后大约几公里即可出现耐力极点。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大约在35公里处还会出现第二次“耐力极点”的反应,即随着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升高,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因此,许多运动员都会在35公里取水处取水喝一点,然后将多余的水浇在头部降温。我想赛鸽很可能在竞翔回归途中的后半段出现所谓的“第二次耐力极点”,身体处于缺水的生理状态,加上赛鸽本身耐缺水的能力有限,又有在自然环境获取饮水的经验,因此在中途饮水而延迟归巢的情况应是常见的现象。

三、耐力素质对突破耐力极点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赛鸽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从赛鸽的生理结构和行为表现来分析和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生理结构的特点。首先是耐力素质水平较高的优秀赛鸽必须具备与实际竞翔距离和飞行难度及所需要时间相适应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依据巴甫洛夫提出的神经活动类型观点,其神经活动的强度特性、平衡特性及灵敏特性,完全具有耐受生理极点的承受能力。我们可以从众多优秀鸽舍家飞训练中看到,幼鸽集群家飞持续的时间能够达到两个小时以上,并且鸽群持续飞行的速度快,活动范围大。事实上本人在观察某公棚清晨赛鸽出棚家飞训练的表现,绝大部分赛鸽出棚持续飞翔在一小时以上,而另一小部分赛鸽持续飞翔能够超过两小时以上,并且是成群结队。越是数量少的群势,鸽子持续飞行的时间越长和活动范围越大。从赛鸽平时家飞训练的表现能够充分说明它们大脑及神经系统的耐力特性。

其二是赛鸽耐力素质与它们发达的呼吸系统功能和气囊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发达的气囊结构在充满空气时、能够有效提高赛鸽在空中飞行时的浮力作用。优秀赛鸽必须具备发达的气囊结构,它们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是赛鸽耐力素质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并且最容易通过手感来判断。即:上手的赛鸽体重轻而身形饱满,整个身体给手的感觉有点像充满气体的皮球。赛鸽发达的气囊结构仍然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达到适应实际竞翔比赛的需要。因此,赛鸽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获得优良遗传和正常生长发育的鸽子自幼鸽开始,就能充分表现出喜欢飞翔活动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锻练之后,它们气囊结构的功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并能适应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的需要。

第二是赛鸽的行为表现,本人曾多次观察五百公里级别前十名赛鸽归巢时的表现。突然降落并快速进棚的赛鸽,并没有表现出极度疲劳的状态。这充分说明赛鸽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水平较高。事实上赛鸽身体的“耐力极点”是它们在归巢途中出现,随着耐力极点的平稳过渡和“第二次呼吸”能力的增强,优秀赛鸽竞翔五百公里高速归巢时并没有极度疲劳的表现。从耐力素质水平来看赛鸽家飞训练的具体表现。赛鸽耐力素质水平越高,越能在家飞训练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出棚飞翔活动”的特性。当主人突然打开出棚口时,那些善于飞翔的赛鸽最先冲出棚舍,如果出棚的鸽子一次持续飞行一两个小时,能够说明它们机体有氧耐力的水平。如果鸽群在持续一两个小时的飞翔过程中还能表现出“你追我赶”或“争先恐后”的速度时,更能显示赛鸽机体的“无氧耐力”的水平。

四、“激发潜能”使耐力极点平稳过渡

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赛鸽在五百公里左右的竞翔距离表现出来的快速归巢能力充分显示了赛鸽具有激发运动机能潜力的性质。因为赛鸽竞翔五百公里遇到顺风的天气条件时,持续飞行6小时左右能够归巢,遇到逆风天气条件时,可能需要8小时左右,或者更长的时间。无论从赛鸽持续飞行的时间及体能物质的消耗,都能充分说明赛鸽体能消耗属于“激发潜能”的生理过程。正因为如此,赛鸽在平常的家飞训练活动中是不可能持续飞行6-8小时以上。这也为我们提出“激发潜能”使“耐力极点”平稳过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激发潜能”的条件是陌生的自然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加上赛鸽感受地球磁场和太阳方位对归巢方向的判断,种种条件刺激的共同作用,为赛鸽“激发潜能”创造了条件。我们观察发现,当赛鸽遇到较适应的天气条件时,也能有效激发赛鸽的潜能,如清晨遇见晴朗的天气,气温不高,湿度也不大,而且还有一些微风的天气条件时,赛鸽集群飞翔的时间显著延长,飞翔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随着鸽友对赛鸽家飞训练认识的提高,许多高手总结和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飞训练手段和办法。即从幼鸽阶段开始,采取驱赶训练的手段,延长赛鸽一次性飞翔的时间,对那些不能承受长时间训练而降落的鸽子坚决淘汰。一旦鸽群形成了不准降落的条件反射之后,在鸽舍上空悬挂一面彩旗,彩旗不落,鸽群也不会降落。这种训练手段和方法使他们在当地赛鸽竞翔活动中收益非浅。无论是赛鸽的飞行速度和归巢比率,都显示了家飞训练“激发潜能”和使“耐力极点”平稳过渡的重要作用。

五、突破“耐力极点”训练中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家飞训练与异地放飞训练在突破“耐力极点”过程中的差异。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受上班时间的限制,很少有时间对鸽群采取强制家飞训练。而是每周一两次的异地放飞训练,临近竞翔比赛的前一段时间,异地放飞训练从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延长至几百公里,也就是在这种异地放飞训练中,相当一部分被淘汰了,留下了几羽最有希望获得高位名次的赛鸽。我们从节约资金的角度来看,这种高密度和大强度的异地放飞训练固然有成功的一面,但对于一般经济收入水平的爱好者来说,完全不能够承受。另外从赛鸽异地放飞训练与家飞训练“实破耐力极点”的生理基础来分析,赛鸽家飞训练是突破“耐力极点”的基础,只有在家飞训练中打下牢固的训练基础,才能为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赛鸽这种空中飞行的鸟类有一个典型的特性:即对于定向导航、家飞训练、取食等,很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当赛鸽在异地放飞训练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时,特别是机体出现了“耐力极点”的生理现象,鸽子在寻找返巢途中停歇休息,一但赛鸽这种停歇形成了条件反射活动的习惯,你就别指望它们在竞翔过程中有上佳的表现了。因为赛鸽身体出现“耐力极点”最需要补充水分,一但赛鸽飞行途中见到有水的池塘时,受条件刺激的作用和本身的经验,它们肯定下去饮水。事实上许多赛鸽在竞翔比赛中有下地饮水的经历。有的鸽子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有的痕迹并不明显,因而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了。如果赛鸽在家飞训练活动中能够保持一两个小时持续飞行的能力,对于赛鸽克服“耐力极点”身体不适的症状(如饥饿与干渴、缺氧导致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难等)是极为有利的。通过科学和有效的家飞训练,果断淘汰那些不耐飞的鸽子,从而有效避免赛鸽在放飞训练途中停歇的条件反射活动的建立。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提高赛鸽持续飞翔训练的时间和飞行速度,是提高异地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耐力水平的基础。因此值得爱好者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运用。

其二是,必须严格控制饲料喂量和体重。赛鸽属于空中飞行的鸟类,体重超标加大了肌肉能量的消耗,提高了机体无氧代谢的比率,减少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赛鸽机体无氧代谢供能比率的增加,会产生过多的代谢产物——乳酸,当过量乳酸进入血液并堆积在肌肉、大脑等组织器官,随着赛鸽飞行时间的延长,它们身体“耐力极点”出现的时间更早,实验结果表明,超重的鸽子在持续飞行十几分钟即可出现喘息、双翼下垂、心跳急剧加快的“耐力极点”现象,通过血液检测发现“血乳酸浓度”明显上升,试想这种超过正常体重的鸽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五百公里竞翔比赛中有上佳的表现。

既然超重影响赛鸽耐力水平的发展,那么超轻的体重不是更好吗?这要看实际竞翔回归路线的天气条件及其风向的特性。我们经过对五百公里竞翔高位名次鸽及当地竞翔五百公里左右高位名次赛鸽前三日体重分析,赛鸽在顺风天气条件下(特别是顺风风力超过三级以上),高位名次赛鸽体重明显轻于逆风条件的高位名次赛鸽。因为赛鸽在顺风天气条件下的飞行速度更快,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体能物质消耗总量低于逆风天气条件。因此稍轻的体重更有利于在顺风条件下竞翔。而逆风竞翔的赛鸽则不同,它们必须依靠较大的肌肉力量适应逆风飞行,因此,赛鸽胸大肌特别发达。肌纤维明显增粗。由于基本相同的竞翔距离遇到逆风天气条件时,赛鸽需要动用更多的脂肪供给能量,如果体能物质的储备不能适应竞翔运动的需要,仍然不可能在实际竞翔比赛中有上佳的表现。

由此可以下这样的结论,赛鸽竞翔五百公里左右的距离,受地势条件和季节性风向的影响,赛鸽体重的控制是一项很高深的学问。从赛鸽基因信息来看,特别优秀的赛鸽本身表现出具有控制饲料摄取量的能力,就如鸽友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那些最优秀的赛鸽获取饲料的速度极快,一但它认为取食已经够了的时候,即最先离开食槽去饮水。正是它们具有优良的遗传基因,因此在对获取饲料的控制量上有如此表现,而且在家飞训练及竞翔比赛中发挥出高水平的速度及耐力的素质。从能量消耗与能量储备平衡的观点来看,赛鸽在飞行运动中的能量消耗与饲料营养储存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这种消耗与储备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赛鸽的精神状态和飞行能力。如,消耗大于储存的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赛鸽体重明显减轻,并出现赛鸽疯抢饲料或者等待饲主人提供饲料而不愿意长时间飞翔运动。而赛鸽摄食过量,身体内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的兴奋状态一直在帮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直接影响赛鸽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继而表现出经常饱食的赛鸽懒飞的现象。从赛鸽竞翔运动饲料营养结构来看,我们又有了最新的发现,例如从公棚决赛高位名次赛鸽回到鸽友家中之后,观察发现每一羽赛鸽在食槽内只取食大颗粒的玉米(即四种饲料搭配的玉米、高粱、小麦和豌豆)。

我们分析认为:玉米的营养结构中包括了糖类(淀粉可以转化为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类营养成分,完全可以满足赛鸽体能消耗之后的能量物质储备。而大颗粒的玉米在获取相同数量的条件下,其获取食物的量最多,难怪最先离开食槽去饮水的赛鸽被鸽友看中的原因了。因此,有鸽友从幼鸽开始,培养它们喜欢大颗粒的玉米,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做法。本文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谨供爱好者共同学习和探讨。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高粱对赛鸽的作用 (5907次) 2016-5-9 19:24:03
 ·幼鸽选不准,比赛蚀老本 (3770次) 2016-5-9 19:21:48
 ·稻谷对信鸽的特殊作用 (9115次) 2016-5-9 19:19:31
 ·想养出好鸽子,这些规则要记牢 (7247次) 2016-3-2 10:54:00
 ·打公棚论坛 (4870次) 2016-3-2 10:52:20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