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送公棚雏鸽,从种鸽的性能上看,必须是耐飞的鸽子。从送进公棚到比赛,多则七、八个月,少则四、五个月,普遍年龄偏小。单纯选用速度鸽子,可能会在前几站飞得不错,但在接下来一趟趟的拉锯式训练中,体质得不到充分补给,不能快速恢复体能导致中途丢失,或者一蹶不振失去了耐力、速度。从这一点上看,只有顺利度过训放关的鸽子,才有希望在决赛中显露身手。相反,前半程跑的再好,关键赛事掉链子,一切都是枉然。 对于这些清一色“娃娃兵”来讲,飞公棚赛500公里相当于地方赛的700公里。只有顽强耐飞种鸽,育出的后代,凭借着顽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披荆斩棘,崭露头角。再从这几年的天气、地磁来看,鸽子比赛归巢更加艰难,决赛当天报不满的公棚“比比皆是”,所以作育公棚的种鸽,最好能有一方具备耐翔的能力。 解决了鸽质的问题,就应该是如何组合了。我们仔细研究欧洲人的种鸽选配就会发现,大铭鸽的配偶通常是另一只铭鸽的女儿,完全是强势组合。联系到公棚赛,假如我们引回公棚的鸽子,作出后代在地方飞的很稳定。选出一只来,再配上公棚的奖鸽,是不是也有些“照猫画虎”的“捷径”。但其中有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公棚赛鸽讲究活力优势,一般都是杂交品。如果继续杂交,稳定系数可能下降。因此,最好能用自家已经检验过的近血鸽配上公棚的成绩鸽子,相对而言,赢的概率会大些。再按照“雌走形,雄传质”的规律。就要严格筛选雌鸽的个体,雄鸽最好能选择公棚艰难比赛中归返的高位。即使再成功的配对,也不可能每出一只就“吃钢咬铁”。这就要心硬、心狠,不能有一丝怜悯和侥幸的念头。产蛋不合乎要求,不孵;出壳无力,发育不健硕,淘汰;不喂任何营养品,二十五天前后必须跳台。所有幼鸽单独关养,半月后仔细观察,羽质柔顺,毛皮发亮,精神头足的首选;饥饿后吃食快,专拣大粒吃的再次甄选;身架软硬适中,起落自如稳健的上选。至于眼砂、鼻瘤、毛片、膀条等,各家鸽种特征不同,亦各人观点不一,不能以点带面、一概而论。 一己之见,交流探讨。 |
|